克勒「飯」
●PART 01●
老洋房裡的克勒「飯」
生在石庫門,長在老城廂。
從小到大吃過的熏魚、紅燒肉、
醃篤鮮不計其數,
一直默默地被濃油赤醬的本幫味寵愛著。
老洋房裡的豪宴,
老克勒們記憶中的味道,
是熱愛本幫菜的理由之一。
每每提及老洋房裡的家宴,
就會想起三○年代上海的紙醉金迷,
以及只有大老婆們才有資格享用的蝦子大烏參……
THE OLD GENTLEMAN DIET
IN THE VILLA HOUSE
●克勒「飯」●
吉士酒家,本幫系富豪飯堂
JI SHI JIU JIA,
THE LOCAL CUISINE LIKE PLUTOCRAT’S DINING HALL
吉士酒家(老吉士)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路41號(近淮海中路)
電話:021-62829260
交通:地鐵10、11號線的交通大學站;公車920、926、945等路的天平路淮海中路站下
營業時間:11:00~0:00
每人消費:150~200元
推薦菜色:心太軟、起士鹹雞、紅燒肉、鴉片魚頭、八寶鴨、上海菜飯
曾想過,為何曾在上海生活過的香港老人如此鍾情於吉士?如果說進賢路小店是「平民」記憶中的本幫味,那麼吉士應該就是「大戶人家」回憶中的本幫味了吧!
香港人喜歡把有錢人經常出入的餐廳稱為「富豪飯堂」,陸羽茶室、鏞記酒家、福臨門都算是港版的富豪飯堂。同樣,在上海亦有不少餐廳擁有富豪級的粉絲,有些富麗堂皇,也有些外表平凡但內藏乾坤。天平路上的吉士酒家(又名「老吉士」),就是其中一間。
被蔡瀾、沈宏非、江禮暘等老饕嘖嘖稱讚了N年的本幫菜館,慚愧我這枚小饕客還是頭一回去。本就不大的吉士酒家,每晚都被開著香車寶馬、手捧大筆小費的食客們擠滿;普通食客若非提前一個月訂位,就準備在門口喝西北風吧。
與黑小姐的飯局,透過關係才訂到位。晚上七點到達餐廳,服務生帶領我們到正門隔壁的「密室」,應該是專門留給熟客的三張桌吧。
在我們旁邊的那桌,先後來了兩戶香港人家,出手極為闊綽,剛落座點菜就闊氣地塞給每位服務生一張大額小費。難怪Austin和我說,他總是臨時可以訂得到位和得到預留特色菜的特權──應該是因為平時小費塞得夠多吧!也難怪服務生對於普通的「平民」飯局,態度就冷淡得多。
儘管如此,還是喜歡吉士。那種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吃老派上海菜的感覺,並不需要富麗堂皇的環境,一座簡單卻有味道的老宅,氛圍就到味了。
FOOD CRITIC
食評
吉士鹹雞
真心推薦的鹹雞,尤其是雞皮部分,咬在嘴裡滋滋脆;雞肉以鹹鮮味為主,肌理絲絲分明,很香。
蒜泥白切肚絲
我平時很少吃肚絲,看在黑小姐推薦的份上,小試了幾口,結果卻是出乎意料地大愛。用鎮江陳醋和蒜泥調拌的白切肚絲,絲毫沒有內臟的膻味,極具開胃之效。
外婆紅燒肉加蛋
這是到「起士」非點不可的紅燒肉。肥瘦相間的帶皮五花肉,被濃油赤醬的醬汁裹了個嚴嚴實實。肥肉部分絲毫不膩;瘦肉的口感偏柴,因此更喜歡帶皮的部分。大塊五花肉被切成小塊,不怕分量不足分享。虎皮蛋(炸過的雞蛋表面如虎斑而稱之)和紅燒肉是最好的搭配,而白米飯則是醬汁最好的歸宿。
鴉片魚頭
這道菜需要提前預訂。鴉片魚其實是比目魚的一種,真名叫做牙片魚。
不過,老吉士的鴉片魚頭超級大,上面覆蓋著炸過的細香蔥,為魚肉增添煙燻和蔥花的香氣。魚肉的肉質非常細膩嫩滑,讓人誤以為是鱈魚,完全顛覆了我記憶中的鴉片魚頭,難怪要提前預訂!
心太軟
老吉士是這道菜的創始者!將糯米塞進去核的紅棗內,塗上蜂蜜放入蒸鍋,的確是一道功夫菜。難怪引起其他餐廳眾相仿效。溫熱的心太軟口感非常好,紅棗皮柔軟到可以嚼食,糯米很糯卻不會黏牙,女生對它的喜愛程度遠遠超過男生。
八寶鴨
這道菜也要提前預訂。完全去骨的整隻鴨腹中塞滿了醬香味十足的糯米八寶飯。
一是佩服師傅的拆鴨功夫,在保留完整鴨肉和鴨皮的情況下,把大骨頭拆得絲毫不剩,這是在電視裡才見過的宮廷做法啊!二是糯米八寶飯真好吃!就像是顆絕頂美味的超大型粽子,所有我能用來形容美妙粽子的詞彙,我都想在此用上。
番茄蟹黃濃湯
同樣是黑小姐的大力推薦,若是秋冬季節前去一定要點這道。湯中的蟹黃和蟹肉雖是毛蟹,但依舊鮮美,估計應該加了蟹黃醬的。番茄則很好地中和了蟹黃的肥膩感。這道厚重的濃湯,我更願意稱它為「菜」。
上海菜飯
雖用電鍋來煮傳統上海菜飯,生米、青菜、鹹肉和香腸,仍飄出陣陣久違的鍋香。無論是單吃還是淋上紅燒肉的醬汁拌來吃,都非常讚。
Tips
1.雖說還有很多家新吉士(分店),但口味和氛圍始終不及老吉士,難怪生意依舊興隆。
2.有不少「大菜」 (如八寶鴨、鴉片魚頭和散養老母雞湯)需要提前預訂。
THE OLD GENTLEMAN DIET
IN THE VILLA HOUSE
●克勒「飯」●
復興匯,庭院深深中的精緻本幫菜
FU XING HUI,
THE LOCAL CUISINE IN THE COURTYARD
復興匯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復興中路1479號(近徐匯藝術館)
電話:021-64336955
交通:地鐵1號線、7號線常熟路站的4號出口;公車26、911、926、945等路的淮海中路烏魯木齊中路站
營業時間:11:00~22:00
每人消費:150~200元
推薦菜色:海蜇頭、熏魚、大黃魚、蟹粉獅子頭
從泰國菜到本幫菜,不變的恐怕只有曾經的庭院深深、曾經的流水潺潺。
在淮海中路與復興中路的轉角處,曾經有家一直很想去的店。那時,它的名字叫做Baan Thai;但當後來終於有機會走進這家店時,它已更名為復興匯。
復興匯店內有四個區域:院落中的涼亭(以玻璃隔開,有空調)、一樓的沙發散座、二樓有濃重中式情調的小桌,以及三樓的包廂。布置也好,菜單也罷,走的都是精緻路線;請客、聚會肯定不失面子。
三個人,事先預約了一樓的沙發座;整體氛圍是小家碧玉式的落落大方,不張揚亦不委懦。點了兩道冷菜、三道熱菜、一份主食,都充滿了上海美食特色,吃得完美的同時,也非常非常地──撐。
FOOD CRITIC
食評
老上海熏魚
取代了西區老大房的熏魚,正式成為我心中的熏魚No.1。溫熱的口感,外脆裡酥、濃油赤醬,連吃三塊都嫌不夠。
黃瓜海蜇頭
好久沒吃到如此爽脆的海蜇頭,不禁想起小時候過年吃海蜇頭的興奮。用米醋浸了很久,非常入味,連鋪陳的黃瓜也被吃光抹淨。
雪菜筍絲麵疙瘩
值得稱道的一道主食。年約三十初的我們,童年記憶裡鮮有與麵疙瘩的交集,唯獨印象深刻的是,媽媽做的南瓜麵疙瘩和外婆做的雪菜黃魚麵疙瘩。
在這裡,麵疙瘩走的也是精緻路線,外形像某種義大利麵(cavatelli,貓耳朵狀),口感軟Q的,雪菜冬筍肉絲湯頭更是鮮到眉毛都快掉下來了。
焗燒大黃魚
其實大黃魚一直是本幫菜中的經典「大菜」,在印象中就如「蝦卵大烏參」一般,只有舊時的大老婆們才會叫傭人燒來吃。
復興匯的大黃魚有三種燒法:糖醋、松子、焗燒。焗燒是這家的特色,把黃魚炸一下,澆上特製的醬(似乾燒做法),鋪上香脆的炸雪菜。
紅燒肉
很敦實的紅燒肉,奉勸人數四人以下不要輕易嘗試。我吃下兩塊後就撐了一晚上!不過還是非常好吃,尤其是連皮帶肉的部分。P.s.:可另加虎皮蛋、筍乾或比目魚大烤等配菜。
Tips
1.包廂設有最低消費:200元/位。
2.迎合時代潮流沖起了懷舊的麥乳精(似好立克),雖然很潮的搪瓷杯與整體氛圍並不搭,但偶爾點來喝還是挺有意思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