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集‧近思錄拾遺》
張載是宋代新儒學先行者之一。這四句名言,道出其體現在哲學系統中的抱負, 為宋明理學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張載一生從事於雙層的哲學任務:一方面,消極地說,抨擊佛教在形而上學與倫理學的虛無主義,以及對於個人與社會道德所產生的危害影響;另一方面,積極地說,倡導先秦儒學所著重的人文實在主義的再生,以挽救當時人類社會在思想與倫理上紛亂的危機。
本書的內容分為五章。第二、三、四章討論張載在宇宙論、倫理學與知識論上的哲學問題,介紹張載所做過的深刻探究和系統性的闡釋;並從第一章所陳述的歷史背景,與第五章所依據多方面的評價,可見張載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其繼往開來的特殊貢獻以及其現代意義。
作者簡介:
黃秀璣
學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美國畢法耳文理學院哲學教授兼系主任、 夏威夷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哲學系訪問教授
專長/新儒家思想
著作/《張載》 、《魯一士》
作者序
自 序
一九八四年五月,應編輯先生傅偉勳教授之約,為「世界哲學叢書」撰寫專論。筆者選擇張載作研究的專題,因在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一年,曾經先後為兩個學術會議,撰寫兩篇關於張載的氣說與倫理學說的論文。這兩篇論文是用英文寫的,並在《東西哲學》英文季刊登載(見參考書目,197頁)。在這兩篇論文中,因篇幅所限,只能把張載思想這兩方面,提綱挈領地簡述。但張載的思想體系所關涉的一些具有持久性的哲學問題,既深又廣,值得筆者利用此機會把論文內容擴充,並作較詳細的解釋及分析。因此,這部書是從去年,一九八六年二月初開始寫的。
這部書把張載的哲學思想分為三要部,即宇宙論、倫理學、及知識論,分別在第二、三、四章討論。為使張載替自己辯明,在本書討論時,筆者從張載自己的著作和他門人的記錄中,選出那些適合的材料,並在不必要處,避免重複徵引。
任何哲學思想的產生,都有其歷史及時代背景。本書在討論張載所重視的那些哲學概念時,都注意到它們在中國與外國哲學史上的意義及發展。
在這「叢書」的總序,兩位編輯先生聲明,它是「應該包括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哲學思想家」,並「有必要重新比較中國哲學與外國的優劣長短」的廣大計劃。筆者在美國高等教育大學任教三十五年,除了中國哲學史和宋新儒學之外,主要課程是西方哲學,在講課中每逢適合機會,常引中西哲學作為比較。同樣地,這部書也採用比較方式,把中西思想的同異及長短提出。因而,若在促進中西哲學思想交流,稍盡了拋磚引玉的義務,則如願以償。
在這部書中所提的西方思想家,他們的著作幾乎都翻譯為英文。為了方便起見,除了極少數無英文翻譯之外,在註文均列舉英文版本,特此聲明。
黃秀璣
序於美國費城琳屋園
一九八七年二月
自 序
一九八四年五月,應編輯先生傅偉勳教授之約,為「世界哲學叢書」撰寫專論。筆者選擇張載作研究的專題,因在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一年,曾經先後為兩個學術會議,撰寫兩篇關於張載的氣說與倫理學說的論文。這兩篇論文是用英文寫的,並在《東西哲學》英文季刊登載(見參考書目,197頁)。在這兩篇論文中,因篇幅所限,只能把張載思想這兩方面,提綱挈領地簡述。但張載的思想體系所關涉的一些具有持久性的哲學問題,既深又廣,值得筆者利用此機會把論文內容擴充,並作較詳細的解釋及分析。因此,這部書是從去年,一九八六年二月初開...
目錄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第一章 歷史背景
一、張載的生平和著作
二、張載生活的時代
三、新儒學的興起
四、先秦儒學與新儒學的相同和不同
五、新儒學成為正統
第二章 張載的宇宙論
一、宇宙論的問題
二、氣的特性
三、「太虛即氣」
四、「虛空即氣」
五、「氣化」與「神化」
六、總結
第三章 張載的倫理學
一、倫理學的問題
二、張載的闢佛道兩教
三、〈西銘〉
四、「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1)「天地之性」與人性為善
(2)「氣質之性」與惡的問題
五、「變化氣質」
六、總結
第四章 張載的知識論
一、知識論的問題
二、「內外之合」
三、「見聞之知」
四、「德性之知」
五、真理的意義
六、「共見共聞」與「眾人之心」
七、總結
第五章 評價、影響及現代意義
一、張載對自己的評價
二、張載與二程
三、張載的門人
四、張載與朱熹
五、張載與王夫之
六、總結:張載哲學思想的現代意義
英文摘要
主要參考書目
年 表
索 引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第一章 歷史背景
一、張載的生平和著作
二、張載生活的時代
三、新儒學的興起
四、先秦儒學與新儒學的相同和不同
五、新儒學成為正統
第二章 張載的宇宙論
一、宇宙論的問題
二、氣的特性
三、「太虛即氣」
四、「虛空即氣」
五、「氣化」與「神化」
六、總結
第三章 張載的倫理學
一、倫理學的問題
二、張載的闢佛道兩教
三、〈西銘〉
四、「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1)「天地之性」與人性為善
(2)「氣質之性」與惡的問題
五、「變化氣質」
六、總結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