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九八四年五月,應編輯先生傅偉勳教授之約,為「世界哲學叢書」撰寫專論。筆者選擇張載作研究的專題,因在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一年,曾經先後為兩個學術會議,撰寫兩篇關於張載的氣說與倫理學說的論文。這兩篇論文是用英文寫的,並在《東西哲學》英文季刊登載(見參考書目,197頁)。在這兩篇論文中,因篇幅所限,只能把張載思想這兩方面,提綱挈領地簡述。但張載的思想體系所關涉的一些具有持久性的哲學問題,既深又廣,值得筆者利用此機會把論文內容擴充,並作較詳細的解釋及分析。因此,這部書是從去年,一九八六年二月初開始寫的。
這部書把張載的哲學思想分為三要部,即宇宙論、倫理學、及知識論,分別在第二、三、四章討論。為使張載替自己辯明,在本書討論時,筆者從張載自己的著作和他門人的記錄中,選出那些適合的材料,並在不必要處,避免重複徵引。
任何哲學思想的產生,都有其歷史及時代背景。本書在討論張載所重視的那些哲學概念時,都注意到它們在中國與外國哲學史上的意義及發展。
在這「叢書」的總序,兩位編輯先生聲明,它是「應該包括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哲學思想家」,並「有必要重新比較中國哲學與外國的優劣長短」的廣大計劃。筆者在美國高等教育大學任教三十五年,除了中國哲學史和宋新儒學之外,主要課程是西方哲學,在講課中每逢適合機會,常引中西哲學作為比較。同樣地,這部書也採用比較方式,把中西思想的同異及長短提出。因而,若在促進中西哲學思想交流,稍盡了拋磚引玉的義務,則如願以償。
在這部書中所提的西方思想家,他們的著作幾乎都翻譯為英文。為了方便起見,除了極少數無英文翻譯之外,在註文均列舉英文版本,特此聲明。
黃秀璣
序於美國費城琳屋園
一九八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