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雄老師小學期間曾隨師學習書法,他是多才多藝,生活非常豐富的人。說他多才多藝,因為他在唸高工時就學會簡單的雕塑過程,從塑造、翻模、翻砂、鑄造、打磨做了第一件作品「小老虎」,高工畢業後書法參加比賽也榮獲第二名,除此之外他喜愛騎腳踏車和爬山,到處攝影,家裡的攝影都是他的作品。還有他也曾參加合唱團,四處表演比賽。 而最厲害的是他對咖啡的研究,光是他家裡的咖啡就有一百多種,從選豆、烘焙、煮豆、沖泡都相當專精,早就享有咖啡達人的聲譽。這些多彩多姿的生活背景都是成為他創作的活水源頭。因為他非科班出身,沒有老師的影子,所以能在創作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任何材料只要到他手上,不管木頭、石頭、泥巴都能化為藝術的造型。 原本非專業的雕塑家,1983年朋友送給他一塊樟木,才喚起長久隱藏在他心中的藝術細胞和創作熱情。他用那塊木頭雕刻了心愛的女兒,栩栩如生的造型及表現,使他更具信心地創作,從此一頭栽進藝術家創作的行列。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木雕,從1983年到1992年共創作二十多件木雕作品。同時,1990年起他將創作的觸角延伸到石雕、塑造和鐵雕等多元材料。 石雕比較難做,作品較少,造形以抽象為主。塑造作品有寫實的肖像和人體,也有抽象的造形。 寫實的表現有兩種目的:一是描述親情的人物,寫實作品較能表達;二是作為雕塑基本功的訓練。從他的自雕像和夫人的塑像中足見他在這方面的功力。 其實有寫實的基礎,做起抽象作品來,它的造形會比較紮實,空間的陰陽平衡,線條的律動變化,都比較能精確掌握,和寫實作品一樣,線條胖一些或瘦一些,體積大一點或小一點,在視覺裡都須經過嚴格審酌,馬虎不得。我想他的抽象作品在陰陽律動的變化中,能夠找到平衡和張力,一定和他的寫實功力有相關密切的關係。 喜形於塑-黃輝雄現代雕塑展 「喜形於塑」之主題是說,藝術創作之路,既非學院出身,亦無師承的他,完全是自己從自然和生活中摸索出來。 1.人人皆可以成為藝術家,創作是自由與快樂,黃輝雄老師擅長各式各樣的雕塑,不拘於木雕、石雕、銅雕、鐵雕等,創作就是自己找麻煩與尋求安頓的過程。雕塑是自由與主觀,最重要要體察宇宙之浩瀚、自然之偉大、山川之壯麗、生命之神聖、乃至社會之組成、族群之融合、文化之演進,這些都是藝術創作者時常思索的對象。細心觀察天然形象,生命律動,自然變化及人性思維,藉各種媒材與造形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與理念,在多次元的空間裡做多元的創作。 2.他的抽象雕塑,材料橫跨木雕、石雕、青銅和鐵雕。前面三種造型比較統一,木雕作品先從半抽象的人體表現,漸漸轉變成純抽象的構成,造型渾厚,線條律動優美,有些作品中間做成穿洞處理,讓作品的視覺空間有了無限延伸,同時也加強了空間的虛實變化。作品的整體感是動靜相合,虛實相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合乎太極之道。鐵的材料是現成的廢鐵,有它自己的原始形態,所以組構成作品時就不能和木雕、青銅有相似的風格。這種變化無疑讓作者的創作更擴大了領域。鐵雕的作品較活潑,鏤空更多,線條更豐富。 他的作品材料多元化,所以造形也得到了轉化的空間,呈現出多彩多姿的形貌來。相同的是他的作品都不大,這可能受到創作空間和陳列空間的影響,但是他的作品總是給人「巨大」的感覺,像是大型雕塑的縮影,所以看他的作品就像在欣賞大型的景觀雕塑一樣。這是作品內在生命的一種張力,和空間共舞的生命力。 自然宇宙之浩瀚偉大,社會族群之融合,生命文化之源遠流長,此乃藝術創作者時常思索的對象,經由細心觀察自然形象的律動與變化,加上人性思維與新靈感受,揉合對世間萬物與生活環境的關懷,再藉自身品格與專業的素養,運用各種媒材與造形,表達內心無形的感覺與觀念,在多次元的空間裡,作多元化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