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為促進台德文化交流特別贊助出版此書,並協助取得獨家授權及劇評等第一手資訊。
2. 德國知名導演與台灣劇團演出書中《金龍》一劇,屆時將有相關合作行銷活動。
3. 引介德國當代劇作,擴大台灣讀者在劇場藝術及戲劇文學的眼界。
內容簡介
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贊助出版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專文推薦
德國知名劇評家約爾根‧貝爾格Jürgen Berger跨海導讀
五位作家,五部劇本,呈顯德國舞台劇二十年來精彩的轉變歷程。
近年來德國舞台劇出現令人可喜的發展,一方面歸功於劇院放下高不可攀的文學舞台劇,以開放的態度走出劇場的象牙塔。另一方面,新生代作家們更能直接地融入劇院,成為雙重的實體:一部分孤獨地在書桌前振筆疾書,一貫地維持著藝術家所具有的特立獨行;另一部分則活躍於劇院當中,以藝術家社群的方式,與其他藝術家們攜手合作,群策群力、教學相長。有時劇作家擔任戲劇顧問,有時則近身觀察,學習製作舞台劇的各種技巧。
本書所引介的五個劇本,精選五位當代德國最受注目的劇作家作品,呈顯多元而創作力豐沛的德國戲劇今貌。來自地球另一端的文化創作,與台灣的觀眾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呢?值得屏息以待。
本書收錄五部劇作如下:
《金龍》Der goldene Drache
《無辜》Unschuld
《戲子》Die Schauspieler
《愛比資本更冷》Liebe ist kälter als das Kapital
《公司感謝你》Die Firma dankt
作者簡介:
羅蘭‧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1967-)進入導演系之前,曾以記者身份在伊斯坦堡居住一段時間,也曾旅居美國,1996年起撰寫劇本與廣播劇。他的作品充滿了平行的世界,並置不同時空,同時大量把玩童話、傳說或當代生活中的元素。擅長從詩意的片斷或怪誕的事件切入,具體捕捉劇中人物在社會裡的無所適從與情感上的失落。曾任柏林列寧廣場劇院戲劇顧問、漢堡德意志劇院駐院作家。希梅芬尼是目前德語劇場界中作品最常被演出的劇作家,在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都看得到他的劇作。他二度獲得奧地利劇場奧斯卡的Nestroy獎(2002年最佳新進劇作家、2009年最佳劇作),2010年由他自己執導的作品《金龍》,獲德語劇場報導權威雜誌Theater Heute評選為年度最佳戲劇。
黛亞‧洛兒Dea Loher(1964-)大學主修德文與哲學,畢業後旅居巴西一年,返德後進入柏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系就讀。1992年初試啼聲以來,洛兒以幾乎每年一部新作的穩定速度持續寫作。作品在實驗書寫形式的同時,也關注邊緣人物在追尋自我意義過程中的悲劇,細膩描述想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寓言式的手法直接深入人們的社會關係,在悲傷的基調中閃現幽默感。自2003年的作品《無辜》開始,洛兒固定與漢堡塔利亞劇院導演克里根伯格合作,波蘭劇場大師陸帕也導過她的作品。洛兒曾二度獲得德國重要的劇本獎項慕海姆Stücke獎(1998、2008)以及布萊希特文學獎、柏林文學獎等文學領域重要獎項,劇作亦獲德語劇場報導權威Theater Heute評選為年度最佳戲劇(2008)。
艾納‧許列夫Einar Schleef(1944-2001)身兼導演、畫家、攝影師、演員、作家、舞台服裝設計及音樂家,劇場生涯始於在柏林人劇團擔任舞台設計,隨後成為導演。許列夫的創作在當時東德的政治氣氛下備受爭議,曾遭退學並被劇院解聘。1985年他受邀至西德的法蘭克福劇院擔任駐院導演,直到1995年才重回柏林人劇團執導作品。許列夫發展出自己獨樹一格的空間理論,影響德國當代劇場產生透過歌隊形式呈現群體政治性的形式。劇作與導演作品常在引發爭議的同時獲頒殊榮。奧地利諾貝爾獎得主耶利內克曾說,德國二戰後出了兩個天才,在西德是法斯賓達,在東德是許列夫。許列夫在2001年因心臟病去世。
瑞內‧波列許René Pollesch(1962-)畢業於當代實驗創作者搖籃的基森應用劇場研究系,集編導於一身。他的作品可視為對強調文本傳統的德國劇場的反動;劇本說的不是故事,也沒有人物。波列許從個人角度切入,質疑傳統劇場透過角色扮演強化主流價值的神話,為布萊希特以降的劇場政治性開闢了新選項。作品瘋狂的臺詞中結合如阿岡本、布希亞等人的論述及流行文化,擺盪在公與私、表象與真實、菁英與通俗之間,從當代社經理論及性別研究的角度看待現代社會複雜的人我關係。大段臺詞考驗演員現場表現力與能量,波列許與班底演員共同發展出獨特的語言韻律,開發完全不同的觀眾群。他在柏林人民劇院主持的Prater小劇場,已成為德國後戲劇劇場代表重鎮,作品亦曾多次獲得慕海姆Stücke獎的肯定。
魯茲‧胡伯納Lutz Hübner(1964-)大學主修德文、哲學與社會學,後進入演員學校,曾擔任職業演員。1996年後以導演和寫作為主,千禧年前後曾一年創作多部作品,當時也是作品最常被搬演的德國當代劇作家。擅長針對不同的社會議題創作,以精準的語言打造人物,反應當下的時代情境;編劇策略清楚、節奏緊湊,充滿諷刺力道與黑色幽默。胡伯納亦為青少年劇場寫過多部作品,人物關係簡單明瞭,專注細膩地呈現具體問題,譬如以時事出發,討論在德土耳其裔男孩對女性的看法。1998年獲德國青少年劇場獎,作品並多次受邀參與慕海姆Stücke戲劇節。
章節試閱
劇本簡介
劇名:《金龍》Der Goldene drache [the golden dragon]
作者:Roland Schimmelpfennig
首演:Burgtheater Wien, 2009
內容大意:
金龍餐廳是一家中式/泰式/越南料理餐廳,狹窄的廚房裡擠了五個亞裔移民,忙著出菜。其中一個新來的男生牙齒痛,卻因為是非法移民所以不能看醫生。餐廳樓上的不同樓層分別住了一對祖孫,孫女和男朋友住在閣樓,她剛得知自己意外懷孕了。同一棟裡還有個男人,他的妻子剛因為外遇要離開他。餐廳隔壁的雜貨店老闆,在自己的家裡囤積了許多貨物,就好像劇中重複出現的蟋蟀與螞蟻的寓言中的螞蟻一樣。店裡還有兩位空姐。餐廳員工手忙腳亂地替新來的拔牙,牙齒飛到空姐的湯裡。新來的流血過多而死,被丟下河裡時,他想著他就可以一路這樣順著河漂回中國老家了……
劇作特色:
由5個演員扮演15個角色,全劇共48景。其中由年長的演員扮演年輕的角色、年輕的演老的、男的扮演女的,女的演男的,演員不僅是出入於角色之間,同時角色扮演與舞臺上演員身形之間的落差,是全劇最特殊之處。在快速換景,以及相互聯結的角色之外,劇情線同時穿插了蟋蟀與螞蟻的寓言,和劇中人物相互呼應,虛實交錯。劇作家透過特屬於劇場的手法:口述與扮演,轉化了看似片段、有時過於類型化之場景的質地。一個德國作家如何處理亞裔移民的角色?透過刻意的扮演,反而打開了想像空間,刺激觀者思考,如果換成是我會如何?
演出人數:3男2女
參考網頁:http://www.goethe.de/kue/the/nds/nds/aut/smp/en7137126.htm
劇名:《無辜》Unschuld [innocence]
作者:Dea Loher
首演:Thalia Theater Hamburg, 2003
內容大意:
內容大意:
場景為歐洲某個臨海的城市。艾立希歐和法度爾是非洲來的非法移民,他們看到一個女人往海裡走去,卻沒有攔住她,其中一個人從此以後就睡不著,另一個則是找到了一整袋的錢。莞美是一個跳脫衣舞給男人看的盲女孩。樊太太為她從沒有做過的事情祈求原諒。法蘭茲找到了人生的志業:處理喪葬事宜。他的太太羅莎想跟他生個孩子。羅莎得了糖尿病的母親搬來和他們一起住。艾拉,一位年老的哲學家,把她所有的書都燒了,對她而言,唯一的真實就是這個世界的不可信賴。關於邊緣社會的故事,充滿悲傷與黑色幽默。乍看之下像是部很悲觀的作品,但是戲劇語言的美和角色的求生意志仍然傳達出無比的樂觀。
劇作特色:
全劇分為19個景,將一個個絕望的生命串連起來。循環的時間,到了劇作結尾時,好像又到了開始;生命中的因果關係不再是一條直線,一開始的疑問在劇中似乎有了解答,但最終又成了疑問。艾拉的台詞皆為韻文,艾立希歐和法度爾時常有像小說一般地用第三人稱描述自己動作的段落。羅莎認出自己就是艾立希歐照片中女人(也就是那個往海裡走去的女人)的關鍵一景,全是第三人稱的描述,非對話體。洛兒寓言式的手法直接深入人們的社會關係,在悲傷的基調中總仍閃爍著幽默,細膩詩意地描述這些邊緣人物,在想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演出人數:8男6女
參考網頁:http://www.goethe.de/kue/the/nds/nds/aut/loh/stu/en5055451.htm
劇名:《戲子》Der Schauspieler [the actor]
作者:Einar Schleef (1944-2001)
首演:Schauspiel Frankfurt, 1988
內容大意:
內容大意:
本劇以高爾基1902年發表之劇本《底層》 ,以及同年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度搬演時的筆記作為創作藍本,描述一群演員為準備一齣主人翁為社會底層人物的新戲,而造訪收容所的遭遇。演員們帶了好吃好喝的去拜訪這群人,希望從他們身上學到如何真實地呈現社會底層的生活,因為那才是「新劇場」的趨勢。和樂融融的氣氛很快因為突發的暴力事件,還有各個人物的告白與衝突而急轉直下。收容所內爭執的同時,隔著一堵牆,街頭上警察正在驅趕抗爭的人民。不過無論是演員或是收容所內的人,都認為街上的事件與自己毫不相干。演員們很快就發現,眼前這群人的演技比自己高明太多了。他們拜訪的不是一群「無產階級」,而是一群被驅逐的、流氓般的「底層人物」,就像他們自己。
劇作特色:
高爾基原劇中多名人物各為不同職業,但在許列夫的劇本裡,造訪收容所的全都是演員,處理的角度更為集中。劇中種種衝突皆指向藝術家如何面對、以及處理自己全然陌生的生活狀態,過程中充滿衝突與荒謬。《底層》一劇在二十世紀初被譽為社會寫實的典範,影響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筆記中寫到:「在那次的拜訪之後,舞臺的呈現對我來說就非常簡單了,收容所對我來說像自己家一樣。」許列夫一直致力於發展舞臺上「人群」的形式與意義,探討古希臘「歌隊」與當代舞台上所呈現的人群之間的差異與政治性。在本劇中他針對史氏的簡化與浪漫化提出疑問。全劇沒有分景分幕。
演出人數:8男3女(男演員3名、女演員2名、收容所男人4名、女人1名、男管理員1名)
參考網頁:http://en.wikipedia.org/wiki/Einar_Schleef
.
劇名:《愛比資本更冷》Liebe ist kälter als das Kapital [love is colder than capital]
作者:Réne Pollesch
首演:Schauspiel Stuttgart, 2007
內容大意:
場景是電影攝影棚,演員們分批要拍攝「CDU—我的世界是對的」,還有「沙漠中的狐狸RAF」兩部片。但是拍攝過程被1977年John Cassavetes的電影“Opening Night“中的一幕給打斷了,電影其中一個角色Myrtle不能面對自己年華老去的事實,無法處理一幕自己要被男主角打耳光的演出,首演在即,製作也因此陷入危機。全劇圍繞著這個事件運作,一個接著一個的論述,演員出入於舞臺與後台之間。波列許在劇中引用此景作為起點,探討一般過於簡化而一致的情感呈現,以及在主流社會的壓迫下,個人甚至喪失了說「不」的權力等現象。演員的抗議、受傷還是任何負面情緒都成為電影心理操縱的一部份。對劇作家而言,女演員的不從就是最標準的抗爭,直指藝術創作中這種虛偽的解釋與心理分析。
有鑑於此,茉透在舞臺上的情緒潰堤對劇作家而言成為對這些無形法則的抗議。本劇為波列許受斯圖加特紀念「德國之秋」三十年週年的戲劇節「Endstation Stammheim」委託之創作,劇作家透過經典電影場景來切入七○年代左翼激進組織赤軍旅(Rote armee Fraktion,簡稱RAF)挑戰體制的叛亂行動,反思主流價值在詮釋個人境遇時的侷限與控制。劇名《愛比資本更冷》(Liebe ist kälter als das Kapital)引用自德國導演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第一部長片《愛比死更冷》(Liebe ist kälter als der Tod)。
劇作特色:
波列許的作品向來充滿了語言與論述,當演員演的是自己,一個演員時,當演員處理的主題是自身生活中的主題時,會是什麼樣子。舞臺上常是簡易搭設的布景,「後台」也是表演區。在波列許多部作品中,演員穿梭於舞臺與後台之間,同時使用即時影像的手法,完全解構今日媒體世界中的陳腔濫調。本波列許並不直接處理RAF的人物、史實或傳說,反而從傳媒的角度切入:「電視上播著RAF的記錄片,一群資本主義者就這樣坐在電視前的沙發上,大談愛情、生命,或是失去某個人這類的事情。他們常常這樣,只要有人給他們麥克風。」波列許要處理的,向來是生活中這種荒謬的情況與神話,而非重現任何文本,無論是RAF,或是哈姆雷特。
演出人數:3男2女
參考網頁:http://www.goethe.de/kue/the/nds/nds/aut/pol/enindex.htm
劇名:《公司感謝你》(Die Firma dankt)
作者:魯茲‧胡伯納(Lutz Hübner,1964-)
首演:Staatsschauspiel Dresden, 2011
內容大意:
公司換了領導團隊,許多同事都被解僱了。原來的資深主管亞當.克魯勝斯騰受邀至公司在鄉間的豪華招待所渡過週末,卻沒有人告訴他所為何來,他是否能夠續任也還是個問號。年輕漂亮的助理真由美,還有約翰和艾拉兩個處理人事的主管—在這裡大家都直接以名字相稱,什麼稱謂都免了,一派輕鬆,對克魯勝斯騰來說簡直不像話—都不知道在盤算什麼,似乎沒有人要討論工作或是公司的未來。一個吊兒啷噹的大學生桑奪爾出現了,一副安迪沃荷的模樣,很自在的享受這一切。他說克魯勝斯騰老派,卻對他很有興趣,一個大學生怎麼會在這裡?克魯勝斯騰是個什麼樣的員工?他會離開嗎?公司的生殺大權又掌握在誰手裡?
劇作特色:
胡伯納用精準的人物刻畫描繪出當前經濟運轉規則的荒謬。全劇分為十幕,結構清楚,克魯勝斯騰隨著劇情的進展一步步瓦解,雖然他毫無反擊之力,劇作家卻也沒有一面倒地讓他成為全然無辜的受害者。精準的語言風格,加強了本劇諷刺當下社會的力道,也製造喜劇效果。胡伯納為當代處理社會時事議題的代表作家。
3男2女
參考網頁:http://www.goethe.de/kue/the/nds/nds/aut/hub/stu/de8580246.htm
劇本簡介
劇名:《金龍》Der Goldene drache [the golden dragon]
作者:Roland Schimmelpfennig
首演:Burgtheater Wien, 2009
內容大意:
金龍餐廳是一家中式/泰式/越南料理餐廳,狹窄的廚房裡擠了五個亞裔移民,忙著出菜。其中一個新來的男生牙齒痛,卻因為是非法移民所以不能看醫生。餐廳樓上的不同樓層分別住了一對祖孫,孫女和男朋友住在閣樓,她剛得知自己意外懷孕了。同一棟裡還有個男人,他的妻子剛因為外遇要離開他。餐廳隔壁的雜貨店老闆,在自己的家裡囤積了許多貨物,就好像劇中重複出現的蟋蟀與螞蟻的寓言中的螞蟻一...
目錄
導論:「個人」之夢/約爾根‧貝爾格Jürgen Berger
推薦序/耿一偉
金龍Der goldene Drache/羅蘭‧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陳佾均 譯
無辜Unschuld/黛亞‧洛兒Dea Loher/陳佾均 譯
戲子Die Schauspieler/艾納‧許列夫Einar Schleef/陳佾均 譯
愛比資本更冷Liebe ist kälter als das Kapital/瑞內‧波列許René Pollesch/陳佾均 譯
公司感謝你Die Firma dankt/魯茲‧胡伯納Lutz Hübner/唐薇 譯
導論:「個人」之夢/約爾根‧貝爾格Jürgen Berger
推薦序/耿一偉
金龍Der goldene Drache/羅蘭‧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陳佾均 譯
無辜Unschuld/黛亞‧洛兒Dea Loher/陳佾均 譯
戲子Die Schauspieler/艾納‧許列夫Einar Schleef/陳佾均 譯
愛比資本更冷Liebe ist kälter als das Kapital/瑞內‧波列許René Pollesch/陳佾均 譯
公司感謝你Die Firma dankt/魯茲‧胡伯納Lutz Hübner/唐薇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