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本書 打開你的好人緣
拜訪客戶、交際應酬是你眼中的苦差事嗎?
隨意聊天哈啦的場子也會被你搞冷掉?
完全掌握面對社交場合的苦惱,在專業與人際上綻放光芒!
多數討論成功要素的書都會提到人際關係,建立廣闊的人際網絡似乎是邁向成功的必然條件之一,但就不喜歡社交的內向型人來說,如何擴展人際關係、提昇自我成功的方法呢?
作者是美國知名企業諮詢顧問,也自稱是「內向型」的諮詢師。在本書中,他打破坊間成功書的慣例,為我們解讀「內向型人」的成功特點,包括:
◎他們不是害羞或憤世嫉俗,而是習慣深思熟慮、在談話前反復思索的一群人。
◎他們永遠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事件上,而非關注大量瑣事。
◎他們需要獨處的時間,為自己的頭腦充電。
◎他們被灌輸社交等於八卦聊天及不斷與人接觸,讓不擅與人交談的他們以不適合推託。
明確分析「外向型」和「內向型」的社交特點,並鼓勵不擅社交的內向型人應該盡量提升自己,以專業取得他人信任和尊重,願意與別人分享所知所學的知識,且樂於幫助他人等優勢,建立自己獨特的社交網絡。
作者簡介:
黛芙拉‧札克(Devora Zack)
生性內向,從小偏好獨自遊戲與閱讀。康乃爾大學(強生管理學院)企管碩士學位,也是全額獎學金優秀學者,在1996年創立唯有連結顧問公司,為許多不知所措和欠缺人脈的優秀客戶服務。另外也在康乃爾大學MBA領導力技巧計畫(MBA Leadership Skills Program)擔任客座學者,她是門薩(Mensa)協會十五週年年會的主講者。身為美國政府知名的「總統管理人員培訓計畫」(Presidential Management Fellows Orientation Program)主任,黛芙拉的籌備與主持功力,獲得該計畫創辦以來最高的評價。
黛芙拉擅長領導術、人際社交術、簡報技巧、溝通、變革管理和團隊發展,習慣一下課就隱退獨自用餐。出書之後,她在編輯們脅迫下不得不「加入」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抗拒它不如面對它,你一定得社交的。作者的創新技巧幫助內向者成功打入人群,而且輕鬆自在,再也不緊張了。
──Joe Thomas (康乃爾大學管理研究所所長)
你絕對不必遊走人群,蒐集一張又一張的名片。本書作者證明了你可以展露真實自我,但依然能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在專業與人際上綻放光芒。
──Jeff Weirens (德勤管理顧問公司總裁)
名人推薦:抗拒它不如面對它,你一定得社交的。作者的創新技巧幫助內向者成功打入人群,而且輕鬆自在,再也不緊張了。
──Joe Thomas (康乃爾大學管理研究所所長)
你絕對不必遊走人群,蒐集一張又一張的名片。本書作者證明了你可以展露真實自我,但依然能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在專業與人際上綻放光芒。
──Jeff Weirens (德勤管理顧問公司總裁)
章節試閱
第三章 原來大家都誤會你了
「害羞」和「活潑」這類的標籤,與內向、外向沒有直接的相互關係,有活潑的內向的人(我就是!)和害羞的外向的人。明顯內向的人、中庸的人和外向的人,全都表現出一大堆可供指認的行為⋯⋯而且這些人從沒被「矯正」過。
如果你趕時間,請詳讀這份專供你使用的方便圖表:
內向的人 外向的人
內在導向 外在導向
三思而後言 說話以便思考
自我激勵 與他人彼此激勵
不太喜歡刺激 享受同步的刺激
需要專注 需要適時分散注意力
專注於想法和點子 專注於人物和活動
偏好一對一討論 偏好團隊討論
重視隱私權 重視與眾人分享
大伙兒,我們來實地考察⋯⋯
內向和外向
一般人不知道,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文化,它們雖然不是用性別、年齡、種族、族群、體能或身高來區分,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類型。這兩種文化在團體中有一些變異,但仍然保留著清楚的習俗和儀式。內向者具有獨來獨往的傾向,他們在漫無目標盯著窗外時往往能做出最佳決定。他們的專注程度高,能夠達到連身在震央都察覺不到地震的程度。外向者成群行動,他們隨興分享心中大部分的想法,經常追求新的興趣,並且容易結交朋友。
然而,這兩種人在地表上已經完全融合,即使是在組織緊密的家族內,也沒有明顯的指標可以指出一個人的個性傾向!
你很容易就能發現並試著接觸某個看起來像你,但卻操著另一種語言、有著格格不入的習慣,而且完全誤解你意圖的人。「尊重」、「男女關係」和「娛樂」等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所代表的意涵也不盡相同。
中庸的人的出現使得這種多元文化的樣貌更加多姿多采。中庸的人可能算得上內向或外向,或者兩者皆非,而這樣的人是龐大的社群。
能夠幫助你了解這些複雜多元群體的唯一工具是什麼?一本高品質的實作手冊,也就是本書。
快速剖析內向者
跟著我唸:「內向不是病!」或者直接把它寫下來。不需要說話,這樣會中斷你的思路。
「內向者」具有什麼特質?過去幾年,我對數千人做過意見調查,進而得到了以下主要的回答:
安靜 害羞 不安 超然
笨拙 不擅團隊工作 私密 搞神祕
頑固 冷淡 反社會 無趣
粗魯 不友善 疏遠 冷漠
緩慢 不活潑 古怪 書呆子
沈悶 坐慣了 專注於自己 孤立
枯燥 難捉摸 負面思考 情緒化
不需要科學家才能夠認得出來,我們的社會通常將這些描述文字視為負面的字眼。
多年來,研究人員聲稱,美國人有70%是外向者,內向者只占30%,1994年當我努力研讀以求通過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BTI)認證時,我們背誦的百分比數字就是如此。這個統計數字後來大幅變動,達到將近50%比50%(請參閱邁爾斯、麥考利、昆克和哈默爾,《邁爾斯布里格斯分類指標》,諮詢心理學家出版社〔Myers, McCaulley, Quenk, and Hammer,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anual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98〕)。
我對這項改變有一個理論(雖然我尚未對此進行研究,但我相信我是正確的,而且我認為你會同意):我認為內向者約占總人口的半數。之前在數字上的差異,反映了一項事實:內向者並未參與關於性格類型的意見調查!我想像著,那20%內向的人在迴避研究人員的詢問時一定想著:我為什麼要和一個陌生人分享個人資料?有些聰明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一定發
現了突破這個障礙的方法。
透過許多活動和範例,這本手冊教導討厭社交的人如何應用三項新的引導技巧來進行(甚至享受)社交。停頓(pause)、準備(prepare)和調整步調(pace)這3P是建立在「好的人際網絡建於與他人連結」的信念基礎上。好的人際社交在於與他人建立連結。
即使是本來就愛好社交的人也會從本書獲得益處。如同一位外向的人對我透露的:「我認為我很會經營人脈,但是我最好的人際網絡,一向來自建立有意義的連結。」的確如此。
指導原則 支援技巧 起始基礎
三思而後言 停頓 研究、吸收、擬定策略
尋求深度 準備 專注、聆聽、按優先順序處理
自我激勵 調整步調 連結、充電、思考
在接下來幾章,我們會更深入探討這些令人驚奇的三個技巧,它們不像3D,不需要特殊眼鏡。
內向的人不必被改變或管理。
這本書的前提是,內向的人、不知所措的人、缺乏人際網絡的人都擁有很多優點。當我們運用而非限制我們的本性時,一切都可能做到。
準備更進一步探索建立人際網絡的基本功嗎?
第三章 原來大家都誤會你了
「害羞」和「活潑」這類的標籤,與內向、外向沒有直接的相互關係,有活潑的內向的人(我就是!)和害羞的外向的人。明顯內向的人、中庸的人和外向的人,全都表現出一大堆可供指認的行為⋯⋯而且這些人從沒被「矯正」過。
如果你趕時間,請詳讀這份專供你使用的方便圖表:
內向的人 外向的人
內在導向 外在導向
三思而後言 說話以便思考
自我激勵 與他人彼此激勵
不太喜歡刺激 享受同步的刺激
需要專注 需要適時分散注意力
專注於想法和點子 專注於人物和活動
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