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推薦|
黨俊龍詩歌的意象奇詭,時有神來之筆。詠物抒情,總帶來意外驚喜。
如果詩歌有味道,他的詩歌仿佛有故鄉海水的辛鹹,又不乏寶島風土的五味雜陳。—王德威
黨俊龍的詩有一種穿透力,能夠輕巧地滲透到語詞之間,創造出令人驚歎的想法和句構;我已經很多年沒在馬華詩人身上,看到如此美好的詩歌才華。—陳大為
差遣簡易的字詞,卻能舞出奇詭的路徑,黨俊龍特具「摘葉為箭,撒豆成兵」的能耐。他的詩充滿生活化的趣味,超現實的巧思,看來南方的星空已迎來一顆閃亮的新星。—唐捐
黨俊龍的詩明顯以敘事性見長,只是往往始於敘事而終於抒情,而且處處可見奇喻,展現的是撼人的想像力。他的詩語言並不艱澀,鮮活瑰奇之餘卻又不失理趣。這是他的詩最令我驚喜的原因。—李有成
|本書簡介|
《章魚墨汁我》2021年獲得楊牧文學研究與創作獎,詩共分為四輯,收錄詩作79首,深受如夢似幻的章魚啟發,以深不見底的詩語言具現化作者的世界觀,展現獨特的邏輯思考軌跡,切割並破壞尋常的語言,凝聚出別出心裁的這本詩集。其中第一、二、四輯為詩創作,第三輯則為散文詩,皆是作者在花蓮生活時所獲得的幻覺,然而此幻覺卻深藏著來自馬來西亞的作者無可救藥的愛上台灣這篇土地。每首詩都在表達一種難以捕捉的瞬間(或作者稱之為連續性的靈光乍現),它們沒有形狀,卻非常立體,它們意無所指,所以包羅萬象。期許這隻章魚能在臺灣詩領域掀起一抹驚濤駭浪。
作者簡介:
黨俊龍,出生於1990年,馬來西亞人,現居台北。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畢業,以翻譯維生。
章節試閱
▍輯一:觸手的個別活動
◆ 紅豆
那是鳥的眼睛
不是紅豆
鳥不會永遠停在一棵樹上
一顆紅豆又如何
不停在一棵樹上
樹老了
才開始掉紅豆
傷心的血在地上
後悔自己是一棵相思樹
年輕的少年走來
拾走一顆紅豆
掉了幾顆淚
那是紅豆
不是鳥的眼睛
▍輯二:牆壁跟海報的那種視線
◆ 蝸牛殼碎掉的意義
蜘蛛用網接住
墜落的我
我脫去衣服
逃離這座迷宮
我用手接住雷
經過每一隻螳螂
使牠們復活
這些精靈
也沒有衣服
個個長得像我
我討厭他們
我用一樣長的
三根手指發誓
我不會再長高
趁雷還在
我鋸掉椅子的
四隻腳
▍輯三:吸盤多寡不影響步行
◆ 手指斷掉的感覺
對不起,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有一天我在採辣椒時,一隻鳥在吃辣椒,牠一點也不覺得辣,因為牠感覺不到辣。「感覺不到」是一種什麼感覺?像是手指斷掉的感覺嗎?
曾經我穿越一枚戒指,獲得一項能力。那能力就是我可以再次穿越一枚戒指。可是我並不因此覺得快樂。我僅有的一次狂喜的經驗是當我發現無意義。真正的快樂是,一個白影會牽引出越來越多的白影,我和他們一起排隊。
我們只是排隊。至少在這麼多年以後,我才說得出來眼睛的位置。我沒有刻意忽略,或者跳過前面的人。終究在右邊的草叢裡,會有眼睛,會有人喊我過去。我不過去,只是吩咐草叢長滿辣椒。
等我被採下來的時候,我才知道被採下來是什麼感覺。
▍輯四:我不含有意義及好的脂肪
◆ 在沒有柳葉魚的餐廳
酒杯全都轉頭
看著我
有如笛子的鼻子
只剩下泡泡
魚都沉了下去
我的脖子夾著傘
和一把小提琴
透明的觀眾
有的升天
有的在找救生圈
你問觀眾是誰?
觀眾不就是
那些黑衣使者
焦的米一般的
我愛他們的瞇瞇眼
看著我像沒有在看著我
死魚
在我說在乎的時候
他們又浮了上來
升天喲
唱歌喲
橫越天空的筷子
有如我手中的筷子
▍輯一:觸手的個別活動
◆ 紅豆
那是鳥的眼睛
不是紅豆
鳥不會永遠停在一棵樹上
一顆紅豆又如何
不停在一棵樹上
樹老了
才開始掉紅豆
傷心的血在地上
後悔自己是一棵相思樹
年輕的少年走來
拾走一顆紅豆
掉了幾顆淚
那是紅豆
不是鳥的眼睛
▍輯二:牆壁跟海報的那種視線
◆ 蝸牛殼碎掉的意義
蜘蛛用網接住
墜落的我
我脫去衣服
逃離這座迷宮
我用手接住雷
經過每一隻螳螂
使牠們復活
這些精靈
也沒有衣服
個個長得像我
我討厭他們
我用一樣長的
三根手指發誓
我不會再長高
趁雷...
作者序
▍自序
我以為我一個人在海邊,一隻隻螃蟹經過我的脚邊,牠們是我的觀衆,看過我的詩後就不能開口,牠們要去剪東西了,比如月亮、船或者波浪。剪成各種形狀,海有多大,我的困惑就有多大。
詩是我在海邊用沙子堆起來的,月亮會給它們顏色,船會給它們聲音,波浪會給它們沉迷。有些我讓它們成謎,成為這本海市蜃樓。螃蟹會保護它們,免於漁夫,免於清醒。
我長出觸手,我攤開來,我要給大家看吸盤,我要分享一種知道,像深海船難撥開珠寶和硬幣之後,有我。
我十分確定要在水裡進行,因為那裡沒有人。沒有人與我雷同,我是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雷,我要打中某棵石榴樹,給其中一顆石榴好看的花紋。
破船上的漁夫在吃生冷罐頭且持續抱怨,我不怪他們。海浪那麼恆常那麼規律,我不怪他們。我不怪他們一無所獲。
我仍要繼續顯示,我經過海水,但是毫髮無傷。我不含有意義及好的脂肪,但至少我引發過一場驚天動地的船難,而且至今下落不明。
感謝翁文嫻老師為本書撰寫專文,也感謝王德威、李有成、唐捐及陳大為老師的推薦,也特別感謝劉秀美老師協助出版、學妹青婕的封面設計,以及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的所有老師及同學。
▍湯匙彎曲,萬物列隊前來──讀黨俊龍詩集《章魚墨汁我》/翁文嫻
黨俊龍只見過一次,2019年東華華文所口考,之後幾乎消失了,我只一直掛念他的詩,出版嗎?有在什麼詩領域出現嗎?偶然問一下指導老師張寶云,說好像也沒有聯繫,每年畢業人這麼多,團團圍住。但我讀到他的詩,就永遠記得這樣的文字,雖然,口考時幾乎連交談都未有。
這次聽說他將出詩集,我馬上答應寫文。彷彿幾十年前,讀黃荷生的記憶又回來了,那時被他的文字世界嚇到,是不斷反覆讀、反覆咀嚼。終於,這樣超前預告式(1956年出版)的文字書寫,慢慢被接受下來。鄭慧如〈從翁文嫻之詩與詩學論詩之「難」〉 ,說我的詩學有「難懂」與「難得」兩條線索,並非有挑戰者的勇力,真相可能是懶惰與容易厭煩。許多事物,一旦重覆不更新的就爬不上身來了,那些突兀的「怪物」類,總是生猛活力,一直聳動前來。
一、又濕又滑的巨大河馬
詩令我們更新存在的感知,多讀幾次,若干模樣內的流動次序悄悄移位。例如打開第一頁〈河馬給我的感覺〉:「河馬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滑/類似冰的啤酒瓶/我曾經摸過那種濕/詩是那種冒泡/我的杯子越來越小/我只看過一隻河馬/全身在哭泣/濕的那種/牠踩住夏天/一如雨那麼碎/我裝酒的杯那麼碎/比別人都碎/那些分割雨的鳥/牠們灰/準備弄髒這個世界/曾有一個望遠鏡屬於我/是我在夏天找到的/我用它來看我喜歡的人/那麼多隻河馬/我只看見他」
先前想說這詩無聊呢,我又沒有接觸過河馬,但唸到十多次之後,整隻河馬巨大的滑,就黏到身上不離去,因為牠是「冰的啤酒瓶」,裡面還有冒泡泡的詩,牠「全身在哭泣」,我用望遠鏡,只看見這隻哭泣的河馬。其他那麼多的都看不見。
我們不容易摸到河馬,但每天可以捧著啤酒,有酒冒泡就看見詩,就出現河馬了。河馬踩碎了夏天,牠哭得全身濕,詩人說是鳥的灰色弄髒這世界。
二、事物內裡的演變
俊龍詩的起頭,總有一個驚人的感覺,但不只因為這些世界總會變化,變化中寄寓著俊龍的「人生觀」:例如他和三個好朋友「我們喜歡彼此/儘管喜歡和討厭/這兩個詞那麼靠近」,又說「我們那麼靠近/像三隻烏鴉/長得一模一樣/站在樹上/樹枝也不敢斷掉」。這些句子,令人品味良久。
他都是用口語,盡量生活的情景,只是裡面的邏輯改變了,例如接著說:「太陽如果要把我們曬黑/全部都要一樣黑/如果要生火/我們三個躺下來/才有火」,結局更驚人:「火如
果要滅/我們三個一起滅/剩下的兩顆核桃/就留在一旁」(〈朋友〉)。因為第一段說三個人愛吃核桃,如果有五棵核桃,「剩下的兩顆/我們丟進火裡」。
他的詩前句可以連下一句讀,也可以不連讀,所以火也可能「把他們一起滅了」,只剩下那兩顆核桃,記載著三個朋友要平分要不分要流傳的故事?好像這些事理,又像故事,又不是一般人說的故事,天地宇宙時間,在俊龍內裡,都變成一體沒有分隔。平日說「匪夷所思」,彷彿都不恰當,過時了。我們沿著詩人,摸到一個重新分配的世界?〈你看過地衣嗎?〉「和尚把衣服/攤開鋪在地上/他問我/你看過地衣嗎?/我沒看過和尚/沒穿衣服/只看過不多的米/在他的碗裡/這些米四億年後/會變成粥/吃不完/就讓河水吃/四億年前/就有地衣了/你沒看過地衣嗎?/你穿你最美的一件衣服/到河裡洗澡/衣服放在岩石上/四億年前/有人洗澡/只是忘了拿他的衣服」
這詩一開頭就是天地沒有規範地驚人,但句子平易得如:「你今天吃飯了嗎?」要修練得如此「平復」,令人想到晉代《搜神記》的歷史官干寶,他修寫完所有晉史才想到:鬼神也是應該有部史書嗎?於是自蠶虫魚鴞之迷茫一直紀錄到晉代的鬼神。這部書有真正的「視野」,讀完之後,你覺得與任何的靈界「物質」站在一起,他們也是來來去去,一如你。不知黨俊龍如何修練的?但遇到這樣「平復」的當代人,連「驚動」都覺得不好意思哪 !
一起頭說,如果和尚「沒穿衣服」,是很「人間性」的提問,我們會想許多「有的沒的」,但也或許這個和尚才是真正的「人」,不需要袈裟說明;或者,這個和尚一直保持赤體的天真,與萬民相見(我們開始想,那些台灣高僧的各種衣服,或如果他們都沒有衣服?褪掉任何的裝扮呢?)
前面說過,俊龍詩的敘事會起變化。詩內和尚的米不多,但經過四億年後,變成粥。這樣的粥吃不完,河水還可以吃(一直流至遠方?給不同的民族吃?)
地衣,是和尚穿得最美的一件衣服——我們讀著詩,去到有河邊的岩石上,彷彿看到那個和尚?自四億年前就在了,他吃過的食物流入河水,我們在河裡游泳吃到,等於一種修練嗎?一份感應?簡直就是四億年前的高僧,流進我的身體了——又明明白白地,河邊什麼都沒有(「我沒看過和尚/沒穿衣服」)
三、嘗試追索詩句內這個時代的「意識」
近日有人又不斷提到,我以前介紹過,法國莊皮亞.李察(Jean-Pierre Richard,1922-2019)對波特萊爾寫的詩學評論:
「我努力令自己去理解文學創作那最初的契機:當作品起於寂靜;當它自設於某一人類經驗的起點;當作者開始感知、感動而建立與實際創作接碰的剎那;當世界因這描繪行為本身、因語言默默疏解各項難題而出現了意義。以上所說,不過全在一剎那間⋯⋯」
俊龍詩句,目前還未能似波特萊爾的力量,疏解各項難題而令人忘記一切。但他明確提供一條繞道遠方的路徑,將我們平日時刻在意經營的「主體性」,瞬間移動,我們變成河馬,也是雞、河流、和尚、岩石、爸爸、老人,也是小孩⋯⋯。是各種物質:湯匙、冰糖、啤酒泡泡、杯子、各種氣味、感官、辣或不辣。每個人生活日常所遇,詩句令我們的「主體」移進去,時間分隔也不知不覺消退了,四億年的米,慢慢成為粥,你覺
得很有道理,沿著河流,這些高僧的糧食分布世界各地,你覺得對啊,意念很美啊⋯⋯。於是,讀者身體內在的結構,緩緩被新力量重新組合。
近年「跨文化」情境興盛,中研院剛退休的彭小妍,做了令人難忘的各方研究與推動,她提出:「與他者的文化混血,是自我創造性轉化的不可或缺因素」,又說:「自我認同的生成,乃建構在與他者互動融合的過程中。」 用這麼「時代流行」的論述讀俊龍的詩,馬上感到,他不只是「跨文化」情狀了,他更有如「消逝」了自身,「空」了主體,他「沒有」了,所以瞬間帶我們摸到河馬又濕又滑,而且看到那塊大地是一件衣服,「包住」一個和尚?
如果人們還帶著一些些主體,才可以意識到「我正在跨文化」,但是,如果「我」更迷戀對方,喜歡「變成」對方,「進入」對方呢?那麼就是黨俊龍詩的世界了。有如法國哲學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1951-)說的,華人世界的主體性,常常是「虛位以待」,我們身處的世界,猶如一個勢場域。中文的「勢」這個字,最能表現「變化與形塑,溶為一體」。在《從存有到生活》這書,說出:事物並非「存有」,而是「傾向」,事物因其重量,不停地按某一種方式轉變,永遠在「輕微的改變」中。
因為朱利安的漢學有哲思的雙重體驗,我們讀到俊龍詩,自一件物體(物質),不停地滑動至另一界域(時間之不同空間體積物種之變異),完全沒有妨礙。讀者沿著詩句一字一字之間,就抖落一切的塵擾,如莊子所言藐姑射山的仙人,飛來飛去了。
黨俊龍詩集共分四輯:第三輯是散文詩,讀者如果不習慣他的語言,可以先看散文詩。〈雞的夢〉,他早上刷牙問爸爸,知道雞做些什麼夢嗎?爸爸說:「你覺得我是雞嗎?我怎麼可能知道。」這句話令我笑了許久。後來,俊龍說他知道雞的夢。「一定是玉米粒變得非常巨大,蟲子變得非常巨大」,爸爸問他:「你怎麼知道?」俊龍說,他也做過同樣的夢,他也是一隻雞。
他的詩,將日常生活時間內對象物的經驗與感覺,慢慢移位成自身的真實。
我們在這樣快速奔跑的世代中,不知怎麼樣找到自己?這首〈雞的夢〉,最後他喝著爸爸泡的黑咖啡,像爸爸的黑眼珠。「看著爸爸的黑眼珠,我在想爸爸的夢,爸爸的夢裡一定全部都是我。我一點一點地喝,天就白了。」這首散文詩很容易進入,也很能表現到俊龍詩的特質。
俊龍說:「我僅有的一次狂喜的經驗是當我發現無意義。真正的快樂是,一個白影會牽引出越來越多的白影,我和他們一起排隊。」(〈手指斷掉的感覺〉)我們要如何在不斷分辨、分析、研究的對象世界中,突然抽身?真的,跟著一個白影,不為什麼的在等候,那麼個一欄一欄、片刻的光源真是美。
▍自序
我以為我一個人在海邊,一隻隻螃蟹經過我的脚邊,牠們是我的觀衆,看過我的詩後就不能開口,牠們要去剪東西了,比如月亮、船或者波浪。剪成各種形狀,海有多大,我的困惑就有多大。
詩是我在海邊用沙子堆起來的,月亮會給它們顏色,船會給它們聲音,波浪會給它們沉迷。有些我讓它們成謎,成為這本海市蜃樓。螃蟹會保護它們,免於漁夫,免於清醒。
我長出觸手,我攤開來,我要給大家看吸盤,我要分享一種知道,像深海船難撥開珠寶和硬幣之後,有我。
我十分確定要在水裡進行,因為那裡沒有人。沒有人與我雷同,我是第一道也...
目錄
自序
湯匙彎曲,萬物列隊前來──讀黨俊龍詩集《章魚墨汁我》 /翁文嫻
▍輯一:觸手的個別活動
河馬給我的感覺
那爆開的花摘下來
善良的水
紅豆
他是幸福的人
打開門讓紅筷子進來
故事
生氣
撿到一座湖
蛋糕
朋友
給我死去的奶奶
刺青
你看過地衣嗎?
他
水草
兒歌
▍輯二:牆壁跟海報的那種視線
神秘的皇后
蝴蝶蝴蝶
揮揮手
相信小孩
飛著的你
長頸鹿噩夢
百香果
人或者雕像
水母
光頭
鴨子從天而降
經過游泳池
一體
茅草趕走蚊子
在海邊
今晚
覺悟
在海上騎單車的小丑
我在草原中央看見袋鼠
利用夏天
蝸牛殼碎掉的意義
停在空中
預言
▍輯三:吸盤多寡不影響步行
手指斷掉的感覺
在一間名叫大腦的酒吧發現鼻子不夠
好像
關聯
女巫來的時候
在海上騎腳踏車的小丑
我有一個抽屜有很多東西
寫生的自我誤會
雞的夢
我的腳邊冒出一顆顆水泡
▍輯四:我不含有意義及好的脂肪
洗衣少女
犀牛
謎語
我眼中的火災
冰糖
長大的證明
在沒有柳葉魚的餐廳
我製造的人
四月
閱讀對象
單純性
星星仙子令人生厭
為什麼花
春天的動作
咖啡豆要曬下來
合理化
我所尊敬的詩人
事情是這樣的,蘇菲亞
收藏
思想讓開
當我在想中跳遠
湯匙對我的反應
地上正心滿意足
苦艾酒在杯子裡
新尾巴
放慢皺這種現象
我小時候有件雨衣上面都是長頸鹿
不自然界
地中海烤蔬菜
自序
湯匙彎曲,萬物列隊前來──讀黨俊龍詩集《章魚墨汁我》 /翁文嫻
▍輯一:觸手的個別活動
河馬給我的感覺
那爆開的花摘下來
善良的水
紅豆
他是幸福的人
打開門讓紅筷子進來
故事
生氣
撿到一座湖
蛋糕
朋友
給我死去的奶奶
刺青
你看過地衣嗎?
他
水草
兒歌
▍輯二:牆壁跟海報的那種視線
神秘的皇后
蝴蝶蝴蝶
揮揮手
相信小孩
飛著的你
長頸鹿噩夢
百香果
人或者雕像
水母
光頭
鴨子從天而降
經過游泳池
一體
茅草趕走蚊子
在海邊
今晚
覺悟
在海上騎單車的小丑
我在草原中央看見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