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以馬勒創作於不同階段的三部交響曲為主要研究物件,在梳理歸納其個性化管弦樂法特徵的同時,也從管弦樂法的視角,探究其交響曲的創作思維。
馬勒的交響曲體量大並形式多樣,一部博士論文難以全部囊括。因此,論文選擇了不帶聲樂並以四個樂章形式構成的第一、第六以及第九交響曲作為研究物件,而這三部交響曲處於馬勒的三個重要創作階段。論文通過對馬勒多樣化樂隊編制及樂器運用、主題及材料的不同展開方式,以及管弦樂織體形態特徵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其交響曲多維音響空間、主題材料的異化衍生及拼貼手法、簡單與複雜化管弦樂織體的構成,以及具有革新性、個性化的管弦樂法特徵及管弦樂法原則。
論文對馬勒交響曲中“蒙太奇”式的創作現象和技法以及與管弦樂法的關聯性,進行了更加細緻、深入的解析,並闡述了馬勒作為世紀之交重要的作曲家,其管弦樂創作思維與技法的“前瞻性”對後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該文同時也體現出作者在馬勒的創作分期、創作觀念或態度以及審美取向等方面的個人觀點與立場,在馬勒交響曲的管弦樂技法研究方面邁出了較為大膽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