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東亞各國的民事法制,大多繼受自歐陸諸國。但在法律繼受之後,隨即在各國加入其傳統社會與文化因素,發展出與被繼受國相異的特色。此等特色的對照與比較,具有高度的比較法價值與社會意義。兩岸暨東亞國際法學交流的意義,即在於發現彼此的法制特色與生成原因,作為彼此法制之後續發展的養分與動力。政治大學法學院也始終以此為目標,致力於與中國大陸、東亞國家乃至於歐陸法制的交流。
政治大學法學院民事法研究中心推展兩岸及國際民事法學交流活動多年,在眾多前輩的耕耘、兩岸及東亞學者的支持之下,已經累積豐碩的研究與交流成果。2015年第四季,本中心陸續邀請了兩岸及日本二十餘位學者到校交流,研討主題包括消費者保護、契約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身分法、程序法以及反歧視法,幾乎涵蓋民事法律的各個面向。本書所收錄的論文,便是2015年兩岸及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的部分成果。對於所有參與研討會的兩岸及日本學者,本中心敬表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2015年度各項學術研討會的順利舉辦,有賴本院光華法學基金會、理律文教基金會以及教育部頂尖大學計畫經費的支持。一系列的學術研討會,係在許婉寧教授擔任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期間費心規劃,勞心勞力。王千維與姜世明教授教授積極聯繫邀請大陸學者、陳洸岳老師規劃聯繫日本學者,都是促成104年度研討會的關鍵因素,貢獻良多。民法中心碩士班研究助理楊凱婷、林羿樺以及全體民法組同學,協助處理所有研討會的聯絡與行政庶務,實功不可沒。值此2016年同系列學術研討會籌辦之際,希望本書的出版,可以對於兩岸乃至於東亞的民事法學交流及實務發展,提供些許助益。
葉啟洲
2016年8月
於政大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