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六個個案研究構成,分別研究威爾士的民族服裝、蘇格蘭的典籍再造、英國皇家儀式變遷、英國統治下印度慶典禮儀的變化、非洲民族對英國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模仿,以及1870—1914年英、法、德三國民族節日和大眾文化方面的變化。作者用翔實的材料與生動的敘述向我們揭示,傳統不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不變的陳跡,而是當代人活生生的創造。
作者簡介:
霍布斯鮑姆(1917─)猶太裔著名左派歷史學家、社會史家,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1919年遷居維也納,1931年遷居柏林,1933年移居英國並進入劍橋大學。1947年任倫敦大學講師,1970年升任經濟與社會史教授。1982年退休後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其係列著作《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與《極端的年代》以宏富的敘事和曉暢的筆墨,成為有關近幾十年的嚴謹細緻的通史著作。在《傳統的文明》(1974)和《民族與民族主義》(1985)中,他推進了西方學術界對民族主義的研究。
章節試閱
本文始於論述詹姆斯‧麥克弗森,終於索別斯基‧斯圖亞特兄弟。在這三位高地傳統的製造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幻想凱爾特高地過去曾有一個黃金時代。他們都聲稱他們有文獻上的證據。他們都創造了文學上的幻影、偽造的文本與虛假的歷史來支持他們的理論。他們都開啟了一項在他們死後在蘇格蘭旺的工業。他們都很快被曝光,但都對這種曝光軒若罔聞,並平靜地轉向其他的追求:麥弗森轉向了印度政治,索別斯基‧斯圖亞特史北轉向了國外的虛幻生活。 在威爾士,復興和神話製造運動源於威爾士生活中的危機,當時整個民族的生命力似乎正在衰竭。常識和理性要求威爾士人將過去看做是封閉的和已終結的,而且由於他們已“被從歷史記載中抹掉了”,因此他們應當對自己的命運感到高興。對於少數愛國者來說,要使同胞們欣賞自己的遺產、珍視自己獨有的東西,需要付出超人的努力。他們覺得實現這一目的的惟一方法是仔細思索過去並運用想像力來改造它,從而創造一種新的威爾土特性,這種特性將為民族提供指導、娛樂、消遣和教育。他們創造的充滿神秘色彩和浪漫氣息的威爾士使得威爾士人能夠忘記自己剛剛逝去的過去,獲得一種藝術與文學形式的過去;由此他們就一舉兩得。我們已描述過的巧妙方法在這一威爾士歷史進程中的艱難時刻具有重要的癒合功能。威爾士生活繼續在變化,而 且當它這樣變化時,我們已描述過的進程又重新出現。一旦浪漫派失敗了,他們的地位就被新的神話製造者和傳統〈激進派和不順從國教者為主導的威爾士傳統〉創造者所取代。獵人雖然變了,但是追尋仍在繼續。 這個公告可被視為一則文化宣言,其中包含兩種有分歧甚或相矛盾的統治理論:一種是力圖維持印度的封建秩序,另一種則期待著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這一封建秩序毀滅的種種變化。關 於英國統治的這些理論每一種都體現了關於印度的社會學的思想,以及統治者們與印度社會中的個體及團體之間的關係。如果將以一種封建的模式統治印度,那麼就必須承認或者創造出 一個貴族階層,這個階層可能成為英國女王“忠誠的封建領主”。英國人如果用一種“現代的”模式來統治印度,那麼就必鬚髮展出面向新型的公民或公共秩序的原則。擁護後者的人渴求一種代議制政體,這種政體在社會的層面上,是建立在一些共同體和利益集團——這些實體都是由個人來代表的——之上的。 一旦我們注意到傳統的發明是何等普遍,就會很容易地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三四十年是這些傳統持續不斷湧現的時期。
本文始於論述詹姆斯‧麥克弗森,終於索別斯基‧斯圖亞特兄弟。在這三位高地傳統的製造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幻想凱爾特高地過去曾有一個黃金時代。他們都聲稱他們有文獻上的證據。他們都創造了文學上的幻影、偽造的文本與虛假的歷史來支持他們的理論。他們都開啟了一項在他們死後在蘇格蘭旺的工業。他們都很快被曝光,但都對這種曝光軒若罔聞,並平靜地轉向其他的追求:麥弗森轉向了印度政治,索別斯基‧斯圖亞特史北轉向了國外的虛幻生活。 在威爾士,復興和神話製造運動源於威爾士生活中的危機,當時整個民族的生命力似乎正在衰竭。...
目錄
第一章導論:發明傳統
第二章傳統的發明:蘇格蘭的高地傳統
第三章從衰亡到景緻:浪漫主義時期對威爾士歷史的追尋
第四章儀式之背景、表演與意義:英國君主制與“傳統的發明”,1820—1977年
第五章維多利亞時期印度的權威表象之確立
第六章殖民統治時期非洲傳統的發明
第七章大規模生產傳統:1870—1914年的歐洲
索引
第一章導論:發明傳統
第二章傳統的發明:蘇格蘭的高地傳統
第三章從衰亡到景緻:浪漫主義時期對威爾士歷史的追尋
第四章儀式之背景、表演與意義:英國君主制與“傳統的發明”,1820—1977年
第五章維多利亞時期印度的權威表象之確立
第六章殖民統治時期非洲傳統的發明
第七章大規模生產傳統:1870—1914年的歐洲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