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龜山鄉閩南語歌謠(四)-桃園縣民間文學集54的圖書 |
$ 132 | 龜山鄉閩南語歌謠(四)-桃園縣民間文學集54
作者:桃園縣文化 出版社: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出版日期:2007-12-01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來源網頁   看圖書介紹 |
|
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進行分類。
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說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
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布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
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維基百科
自有生民以來,還未有文字之前,人民往往藉由聲音、歌曲、短謠,吟詠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從歌謠當中,最能觀察出人們的生活面貌。
本書《龜山鄉閩南語歌謠》(四)收錄了一百零一首歌謠,從歌詞的意義、內容,宛然可以拼湊出早期台灣人民的生活面貌。由熱心於民間文學收錄的本人及內人,也是經常出入於閩南語競賽好手的吳素枝女士一起采錄而成。
此書產生緣由,亦是一種因緣際會,講述者林秦緞女士是龜山鄉文化村人,一日,在農田裡哼哼唱唱,適巧,本人正欲訪友,吸引之餘,才知林女士是自己曾經教過學生的祖母。幾經聯繫拜訪之餘,才取得林女士首肯,願意原音重現,一字一句,哼唱出她記憶中的古早歌謠。一首首沒有音符的歌謠,經過采錄、書寫成句、綴飾成篇。在四至五次的採訪錄音過程,費時三個月,並由林金城先生協助整理,將其采錄歌詞之音、字、意不明之處,加以校訂、註明,並參考閩南語辭典以求正確,始能在今日有幸付梓。
書中歌謠內容豐富,有描寫農村生活的〈手舉鋤頭卜作埤〉、〈日頭若暗暗摸摸〉; 也有男女情愛婚姻生活的〈嫁著歹翁半食餓〉、〈交著老兄真梟行〉,將早期農村社會純樸而誠懇的情感,表露無遺,幾番閱讀,更增趣味。
本書之完成,除了感謝林秦緞女士的大力配合,及所有協助采錄校正的工作伙伴,更希望能對鄉土文化盡一份心力,謹此。
郭慶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