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讀畫解謎世界史:120幅畫,隱藏改變全球經濟的24個關鍵事件
畫作的價值不只在藝術,更隱藏歷史的線索 以視覺填補歷史的缺漏,用眼睛解構經濟全球化的風景 從畫中發現「全球化瞬間」的關鍵線索,理解世界史脈絡
充滿各種謎題的世界,答案早就有跡可尋
打開書本,來趟兩千年的關鍵大搜索吧!
用全新視角觀察繪畫,探討全球化的起步、加速與減速、過去和未來
從古羅馬到20世紀,精選百餘幅以當時為背景的畫作及照片:
由〈羅馬的俘虜〉看支撐羅馬經濟的白人奴隸、〈諸神的盛宴〉看產業間諜及知識財產外流、透過「鯰繪」看日本震災重建、從畫中車輛通行方向看標準化的世界史……等,讀畫解析古今中外經濟史。
本書特色: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人氣講師執筆
●收錄大量圖片,用圖畫輔助學習
●文字淺顯易懂,中小學生也適讀
●不只談歷史,更分析現在、展望未來經濟潮流
●可同時習得歷史、經濟、藝術方面的知識
●主題豐富有趣,有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選題具歷史代表性,了解影響全球的關鍵事件
《讀畫解謎世界史:120幅畫,隱藏改變全球經濟的24個關鍵事件》作者宋炳建是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認爲畫作是反映時代、記載歷史的絕佳紀錄。在本書中,他選定一些描繪了「全球化瞬間」的圖畫,在畫作背後隱藏的歷史事實,從經濟史的角度出發加以剖析和解釋,藉以分析過去、診斷現實、預測未來。
書中特別關注的是「全球化」,作者定義爲:全球化是通過交易和交流,世界各地逐漸接近的過程,簡單地說,世界變得越來越窄。宋炳建從古羅馬帝國開始到20世紀中期的歷史中,列舉24個全球化的重要事件,講述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什麼時候加速、減速、退步,並透過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影響全球化趨勢的原因。
《讀畫解謎世界史》每一章都以一幅畫和畫中的謎團作爲開頭,觀察有如謎題的畫作,從中獲得「全球化瞬間」的歷史提示,透過不同的視角和多樣的層面來分析畫中的歷史訊息,帶領我們重新認識全球貿易的演變過程,也讓我們對現代經濟體系的形成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延伸閱讀
《漫畫經濟學一看就懂:從亞當斯密到葛林斯潘》,麥可‧古德溫
《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道格拉斯‧諾思
《1%:貧富不均,這才是全球經濟大危機!》,丹尼‧杜林
作者簡介:
宋炳建(송병건/Song Byung Khun) 出生於首爾,小時候很喜歡到處塗鴉。考上首爾大學經濟學系,但是更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畢業後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史,以研究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經濟為主題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劍橋大學進行了三年的研究。在英國生活時,到歐洲各處旅行,喜歡逛博物館和美術館。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社會的歷史人口變化、勞動市場、福利政策、職業變遷、金融危機等,也很關注韓國與東亞的經濟史。近來相當關心融合東西方的全球化歷史,對於使用各種視覺資料的歷史探究興趣濃厚。 2000年開始在韓國成均館大學經濟系擔任教授。2014年開始在《中央Sunday》連載「Visual經濟史」專欄至今,也是三星經濟研究所(SERI)的人氣講師。著作有《經濟史:全球化與全球經濟的歷史》、《走入世界經濟史》、《英國現代化的重組》、《職業災害的誕生》、《讀畫搞懂世界經濟史》等。翻譯作品則有《世界人口史》(合譯)。
譯者簡介:
林芳如 學生時期主修英中翻譯,卻對韓文情有獨鍾。現任自由譯者,喜歡與文字打交道的單純生活。譯作有《讀畫搞懂世界經濟史》、《躁動的美元》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官德星/國立臺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洪紹洋/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胡川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蔣竹山/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謝佩霓/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謝哲青/知名作家、節目主持人
名人推薦:官德星/國立臺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洪紹洋/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胡川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蔣竹山/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謝佩霓/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謝哲青/知名作家、節目主持人
章節試閱
07 新技術不正當地傳播/產業間諜與知識財產外流 古代的神正在舉辦宴會,右邊有個喝醉躺著的女神(洛提絲),以及想偷摸她的男子(普里阿普斯)。這個陰險的嘗試因為左邊的驢子發出聲音而化為泡影,其他人發現這個狀況之後,男子感到驚慌。這是羅馬史詩中出現過的內容。這幅畫中最不符合該時代背景的事物是什麼呢? 〈諸神的盛宴〉 圖7-1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巨擘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一四三○至一五一六年)的作品,之後主要由多索‧多西(Dosso Dossi)和提香(Tiziano)修正了背景。除了上述的人物之外,此畫還出現其他為人熟悉的神。坐在普里阿普斯旁邊飲酒的太陽神阿波羅、戴頭盔的信使之神墨丘利,以及他旁邊身穿紅衣的眾神之王朱庇特。左方倒酒的小孩則是酒神巴克科斯。招待眾神食物和酒的是寧芙和半人半獸的複合體薩堤爾。開頭的提問是想讓大家找找在畫作完成的十六世紀當時流行的物品,正確答案就是盤子,而且那還是廣受歡迎的中國製世界名品青花瓷。委託畫家繪製的人是阿方索一世‧埃斯特(Afonso I d’Este),據說他很喜歡中國產的瓷器,所以畫家應該是迎合他的愛好來畫畫的。 〈諸神的盛宴〉以第一件繪有中國瓷器的歐洲作品聞名,中國瓷器此後成為許多荷蘭、法國、英國等國的靜物畫對象。尤其是畫了華麗事物,反過來闡述人生無常的勸世靜物畫(Vanitas)經常出現中國瓷器。荷蘭畫家尤利安‧范‧史翠雷克(Juriaen van Streeck,一六三二至一六八七年)也經常畫勸世靜物畫,〈有橘子、檸檬、水蜜桃和萬曆瓷器的靜物〉 圖7-2便是他筆下的靜物畫。引人注目的是裝著許多水果的盤子和擺在後面的甕,那是從中國進口的青花瓷。畫作標題包含萬曆(Wanli)瓷器,代表這是明朝萬曆帝(在位期間一五七二至一六二○年)時期製造的瓷器。畫家把中國瓷器畫進靜物畫,是因為這個進口精品令歐洲人感到羨慕。這幅畫傳達的訊息是,如果人生在世只顧著追逐世俗價值,到了晚年就會對空虛的人生經歷有所感悟並對此長嘆。 中國人深知本國出產的瓷器在歐洲等海外地區大受歡迎,皇帝自然而然就非常關注瓷器產業,將瓷器產業扶植為中國的代表性出口產業。像景德鎮這種陶瓷業重鎮就成了專門生產出口瓷器給海外的「世界工廠」。我們來看看描繪景德鎮燒瓷場景的左邊畫作圖7-3。雍正時代有個名叫唐英的人,他被任命為監督生產的督陶官。奉皇帝之命,收集二十幅包含燒瓷過程的畫作,並附上說明。此畫便是當時收集到的其中一幅。小門內有好幾個工坊,每間工坊都在進行燒瓷作業,工人在形狀多樣的瓷器表面上加紋樣及上色。 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需求非常大。十六世紀時,由葡萄牙商船首次引進的中國瓷器很快就為鄰國知曉。歐洲皇室和有錢人都想拿這個精品來裝飾宅邸,炫耀自己的財富和愛好。只要看到當時的統計數字,就會被驚人的中國瓷器出口量嚇到。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六○二至一六八二年從中國進口到歐洲販售的瓷器件數為三千萬到三千五百萬,一七六六至一七八六年間,英國、瑞典、法國的東印度公司進口的中國產瓷器分別達到三千萬、兩千萬及一千兩百萬件。 為什麼歐洲各國不自己生產這種瓷器呢?他們不是不生產,而是無法生產。歐洲沒有技術能夠生產色澤純淨、敲了會發出清脆聲響的硬質瓷。明知巨額款項從本國流入中國,也無可奈何。那歐洲各國對此採取了什麼策略?那就是從中國手中搶走技術。 法國的耶穌會神父殷弘緒(Père François Xavier d’Entrecolles)被派到景德鎮所在的江西省。他沒有錯過這個機會,造訪了窯場,翻閱中國書籍,追問改信耶穌會的中國人,查到硬質瓷的製造方法。關鍵是要用混合高嶺土、長石及石英的材料高溫加熱。一七一二年他在信中寫到這個祕訣,寄給法國的耶穌會,幾百年來的中國瓷器製造祕法因此傳入歐洲。德國和英國也幾乎在同一時期成功找到中國瓷器的祕密,為德國麥森(Meissen)瓷器與英國瑋緻活瓷器(Wedgwood)的誕生奠定基礎。 情報從中國外流,就表示中國在技術方面相對占上風,這種情況早在六世紀就上演過。自羅馬時代起,中國便是絲綢這種神祕織物的供應地,因此聲名大噪。甚至有人抱怨絲綢進口數量太多,會對羅馬帝國的財政造成威脅。東羅馬帝國從波斯的薩珊王朝進口絲綢,但是波斯經常中斷貿易,所以開始思索對策。五五一年兩名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景教)修道士進入中國。 隔年,他們奉查士丁尼大帝之命,執行偷竊蠶繭的計畫。他們能夠避開中國的技術禁止外流政策,是因為把蠶繭偷藏在竹拐杖中的詭計起了關鍵作用。這比文益漸將棉花種子引進韓國還早了八百年。史特拉丹奴斯(Jan van der Straet,又稱Giovanni Stradano,一五二三至一六○五年)的作品被製成版畫的這幅畫圖7-4描繪了這個場景。兩名修道士恭敬地把枴杖內的蠶繭獻給大帝,後方的畫框放了從養蠶到做成絲綢的過程圖。 為了從技術發達的地方偷取技術,而出現產業間諜。自十八世紀起,產業間諜在帶領全球首次工業革命的英國最為活躍。鄰國對英國擁有的新技術虎視眈眈。尤其是法國為了取得英國的技術,幾乎傾盡全力。為了把擁有產業技術和知識的製造業者和商人騙到法國,使出金錢誘惑等各種手段。英國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理,所以制定強烈禁止技術外流的法律,以防新技術流到海外。 英國為了防範產業間諜所做的努力不是每次都有用。比如說,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的產業間諜將英國的棉紡織業技術帶到美國。該事件的主角英國人塞繆爾‧斯萊特(Samuel Slater) 從小在紡織廠工作,是使用工業革命代表性發明家理查‧阿克萊特(Richard Arkwri ght) 發明的水力紡紗機廠長的學徒。二十一歲時,他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已掌握棉紡織技術。當時英國嚴格執行禁止技術外流的法令,但是尚未開始工業化的美國,已經做好準備要重賞帶來新技術的人。斯萊特最後在一七八九年仔細背下紡織機的設計,搭上前往紐約的船。在羅德島州尋找投資者的他用盡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成功蓋出美國第一座水力紡織廠。圖7-5呈現該工廠的外貌,位於溪谷激流翻騰的工廠充滿活力。這是昭告美國工業革命啟程的紀念性象徵物。 一八○七年英國跟美國交戰,採取對美禁運措施。從這時候起,美國成立了無數間棉廠。自不用多說,斯萊特的棉廠是大家的榜樣。一八一二至一八一五年的戰爭結束時,美國有一百四十間棉廠,僱用了二十六萬名勞工。斯萊特因為這項成就,成為美國工業化的代表人物。安德魯‧傑克森總統讚揚他是「美國工業革命之父」,英國人卻叫他「叛徒斯萊特」(Slater the Traitor),兩者形成對比。美國人推崇他為經濟的總統,但對英國人來說,他只是個產業間諜罷了。 此後,產業間諜的活動仍舊持續進行。自十九世紀後半起,許多國家走上工業化的路,技術外流的誘因變得更大,後進國家不擇手段奪取先進國家的核心技術。不只有企業家想使技術外洩,國家也默許這樣的行為,甚至還積極協助。二十世紀中期的世界秩序轉為冷戰體制,國家級的產業間諜活動就越加重要,尤其是各國拚命想奪取敵對陣營開發的新技術。在體制競爭瓦解的現代,產業間諜活動仍是進行式,是一種以隱祕方式突破制度化技術轉移障礙的特殊「交流」。現今世界也是藉此以極為隱匿的方式繼續全球化。 結語(節錄) 全球化正在如何改變? 到目前為止,我們憑藉視覺資料的線索,回顧全球經濟兩千年的歷史。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人類的旅程可謂波瀾萬丈。組成歷史拼圖碎片的事件數也數不清,而且在各個時間點下決定或接受決定的人物、乖乖接受命運或選擇反抗的人物也是形形色色。 這些人包括羅馬的皇帝與奴隸、日耳曼民族移民、十字軍遠征隊、維京人探險家、奴隸出身的霸主、騎士與常備軍、產業間諜、發明家、舊教與新教教徒、俄羅斯開明君主、賭徒與醫生、清朝皇帝與歐洲使節團、專制君主與市民、科學家與技術人員、地震受害者與重建人力、運河建造者與苦力、電纜鋪設者與航海員、長途移民者、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擁護者、帝國主義者與殖民地居民、勝軍與敗軍、標準化的設計者、經濟大恐慌的受害者、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等等。他們的行為有時會在陌生的集體之間產生連結網絡,活躍地交流,加速全球化;有時則會排斥不同性質的要素,使全球化後退。有時意外的原因使全球化前進,有時刻意進行全球化的行為卻帶來反全球化的結果。人類所經歷的歷史就這樣在眾多主體的行為互相作用之下,產生不同的潮流。 我們透過此書回顧了一九七○年代初期之前的經濟史,是凱因斯經濟學和全球經濟不再繁榮的時間點。之後的歷史有什麼進展呢?在停滯性通貨膨脹和石油危機的衝擊下,布列敦森林體系難以續存。以美元作為關鍵貨幣,一直以來維持的固定匯率制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浮動匯率制成為新的國際貨幣秩序。一九八○年代雷根與柴契爾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秩序華麗地揭開序幕。貿易開放、勞動市場彈性化、資本流動自由化、福利縮減等新型經濟基調擴散到全世界。 一九九○年代初期蘇聯瓦解,東歐國家轉為資本主義體制,因此加速了全球化。資訊通訊技術的發達也很重要。網路、光纖通訊、衛星通訊等技術提高了資訊流通的速度,費用則是大幅下降。經濟、政治、技術因素同時作用時,全球化迅速地擴散開來。 享受繁榮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在二○○八年美國爆發全球金融海嘯時,踩住了剎車。有人認為在過去以市場競爭為第一優先的環境中,管制太過鬆懈,國家的監督功能過度薄弱是爆發危機的原因。必須撤換經濟優先主義的新自由主義秩序,放慢全球化速度,轉為「人性化」體系的反省聲浪日益高漲。 在理解這樣的改變時,所謂的「三難困境」(Trilemma)模型是很有用的分析框架。怎樣才是最好的世界秩序?以經常被提起的標準來說,可以舉的例子有國家主權、民主政治、超全球化。說穿了就是一個國家要擺脫另一個國家的強迫,或行使獨立的決定權才行,國內要能落實在保障自由選舉的環境中多數人所決定的政策,以及國家之間要有活躍的交流與貿易,互相取得利益。許多人都同意這三個標準都值得尊重,但是無論是哪一套秩序都無法滿足這三個標準。只能滿足三個條件之二的選擇限制,就是三難困境模型。 首先,其他型態的布列敦森林體系是大範圍保障各國決定權的體系。但這樣一來,全球化的程度多少會有點低。這是與二戰後到一九七○年代初期為止的世界秩序最類似的體系。黃金緊身衣(golden straitjacket)是我們平常說的新自由主義秩序,也就是將政府的功能最小化,將市場功能發揮到最大的體系。選擇此體系的話,各國主權都會受到承認,可維持高度全球化,但是可能會和國內的政治運作產生衝突。比如說,透過公投決定限制資本在國際間流動,那就無法跟黃金緊身衣的秩序共存。自一九七○年代到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黃金緊身衣是主導的全球秩序。最後一個是世界聯邦主義,整個世界的運作就像單一的聯邦國家,各國是組成該國的一個州。在這個體系之下,雖然可以實現超全球化和民主政治,但是各個國家無法行使完整的主權。世界不曾這樣運轉過,歐盟算是最接近世界聯邦主義的體系了。 全球金融危機結束後,世界會往哪個秩序前進?在以前經濟大恐慌的時代,各國未能互相合作,各自尋找解決方案,結果出現極端的體制,經濟恢復狀況停滯不前。有別於那個時期,主要國家在處於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拒絕了貿易保護主義的誘惑,大致上成功合作維持國際間的自由貿易主義。但是在度過緊急情況,隱約看到危機的盡頭時,合作體系就不斷出現動搖的徵兆。最近發生的英國脫歐(Brexit)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事,都是這方面的明顯暗示。對外籍移工感到反感、主張毀約自由貿易協定、利率與匯率的攻防等,都是合作體系開始動搖的信號。那麼,在三難困境模型之中,哪個世界秩序會在未來成為主流?世界聯邦主義看起來還遙遙無期,所以先撇除在討論之外。若是眾人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短暫且撐得過去,那世界秩序很可能會恢復到黃金緊身衣體系。但如果很多人都覺得過去的全球化太苛刻,或是不滿對自己不利的話,就可能會轉為其他型態的布列敦森林體系。在英國公投和美國總統選舉時,許多人投給承諾保護主義或本國優先主義者。這樣的事實支持了未來全球化可能會退步或至少會減速的猜測。若越來越多國家做出類似的決定,就會助長其他型態的布列敦森林體系實現。看起來至少在短時間之內,世界會進入國際合作體系力量削弱、各自生存的時代。 以上的猜測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無誤,這只是按照全球化歷史推測出來的情況。可以肯定的是,歷史的路徑不是固定的,會隨著人類每個瞬間做出的選擇重新勾勒未來。而且,未來會變成現在,又成為過去。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獲得該如何勾勒未來的線索。本書透過視覺資料回顧經濟史,所透露的全球化潮流,又會帶給我們什麼線索呢? 雖然這麼說會有太過簡單化的風險,但是我認為全球化會給意識到全球潮流並積極應對的集體帶來利益,給無法做到的集體帶來損失。當然這絕對不是要將這樣的利益完全正當化的主張。單方面的軍事征服、殖民地侵略、產業機密違法外流等,都給另一方造成莫大的損失,所以從道德方面來看很難認同這樣的行為。不過,在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貿易網絡的擴張、宗教方面的寬容、國際文化交流等廣泛領域中,主導性的全球化明顯是有利的。而且,雖然從短期來看是偶然的因素產生了作用,但是從長期來看的話,基於明確的認知和萬全準備所促進的全球化肯定會產生巨大效應。最後,我想強調的是,為了享受全球化的正面效應,在觀察這個世界、經營社會與經濟時,我們需要不分思想、宗教、性別、出身的包容心態。因為狹隘是無法戰勝寬容的。
07 新技術不正當地傳播/產業間諜與知識財產外流 古代的神正在舉辦宴會,右邊有個喝醉躺著的女神(洛提絲),以及想偷摸她的男子(普里阿普斯)。這個陰險的嘗試因為左邊的驢子發出聲音而化為泡影,其他人發現這個狀況之後,男子感到驚慌。這是羅馬史詩中出現過的內容。這幅畫中最不符合該時代背景的事物是什麼呢? 〈諸神的盛宴〉 圖7-1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巨擘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一四三○至一五一六年)的作品,之後主要由多索‧多西(Dosso Dossi)和提香(Tiziano)修正了背景。除了上述的人物之外,此畫還出現其他為人...
作者序
解讀經濟史的畫作鑰匙 現在是「視覺」的時代。「視覺」佳的料理就算不是特別美味,也能輕易地吸引大家的目光。「視覺」上好看的話,就算是實力略微不足的運動選手也會大受歡迎。雖然網路上發布的新聞是可以透過文字傳達的報導,但是越來越傾向在報導中加入圖片並設計,以「視覺」新聞取而代之。現在可說是視覺的鼎盛時代。 二十一世紀是怎麼變成視覺時代的呢?首先,從技術方面來看的話,自二十世紀後半起彩色印刷、影印技術廣泛擴散至各地區,網路連結起個人與團體,智慧裝置使資料的傳輸與變化變得容易,這些都是重要的契機。也就是說,關鍵因素是隨著資訊通訊技術的發達,資訊的流動變得又快又便宜。不過,技術無法說明這一切。更有意義的是,文字比視覺資料優越的傳統觀念被打破了。長久以來,人類以文字的型態保存、發現知識與資訊。識字者一直以來透過文字化,保持知識與資訊方面的優勢。舉例來說,寺廟或教會基本上是以文字解讀力低的人為對 象,透過圖畫闡釋教義和吟誦經典。在文盲率大幅下降的近代社會中,文字的優越性也絲毫不受動搖。最近的兒童也是先以繪畫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等到識字後才不再畫畫,只以文字寫日記。而且,我們還說這是智力提升的結果,滿足於此。這是文字比圖畫優越的現有論調的證據。最後一點是,在現實中視覺表達手法的傳播力和說服力強。一張報導照片發揮的影響力比好幾頁的文章還來得大,這不也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情況嗎?因為烙印在腦海中的視覺圖像不易抹去。 本書的目的是利用視覺資料剖析經濟史的潮流。被問到經濟史是何種學問的時候,我總是回答這是一門像蝙蝠的學問。如同蝙蝠擁有哺乳類和鳥類的特徵,經濟史同時保有經濟學和歷史學的特徵。不過,很多人帶有經濟艱澀、歷史無聊的先入為主觀念,所以很容易覺得結合這兩者的經濟史既生硬又無趣,是一門很難親近的學問。難道無法用簡單又有趣的方式了解經濟史嗎?我認為可以展現出經濟史有利於理解世界變化過程的就是視覺資料。 如果能一邊輕鬆地欣賞畫作,一邊描繪古人的生活面貌,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翅膀,不知不覺間就會走進經濟史的世界了吧?經濟史不是飛行於漆黑陰森洞穴中的陌生蝙蝠,而是穿過月光瀰漫的夜空,優雅地飛行,富有魅力的蝙蝠。希望各位能這麼認為,因此我寫了這本書。 經濟史的理解觀點也有很多種,本書特別聚焦在「全球化」。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人類貿易與交流後,逐漸緊密相連的過程。簡而言之,是世界縮小的變化。人類的歷史可視為原本在相距遙遠的地方生活的小規模人類集體,慢慢形成廣大社會後,與遠地連結,最終全球變成單一活動體的過程。某些經濟史學者認為早期人類從非洲草原出發,橫跨大陸移動到全球各地,便是全球化的開始。自此,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擴大活動範圍,貿易與交流頻率增加,受到彼此的習慣與制度影響,發展為現今的樣貌。我想與各位一起討論這趟長途旅程的主要地點。 從古代到二十世紀中期,約兩千年的歷史之中,本書一共選擇二十四個主題來撰寫每一章的內容。以羅馬帝國為首形成的中世紀、維京人的長途航海、十字軍的東方遠征、火藥武器的影響等,討論古代與中世紀的主要事件;緊接著探討伊斯蘭奴隸王朝的盛衰、產業技術的傳播、大洋航海能力的改變、宗教迫害帶來的移民、未開發國家俄羅斯的西方化努力等,大航海時代與重商主義時代的轉折點,與源於十八世紀工業化相關的各國人民革命、發明與革新的祕訣、追蹤與標準化相關的攻守;接著討論全球化確切加速的十九世紀後半相關的自然災害對應、大運河的物流革命、電纜觸發的通訊革新、以移民為主的糾葛、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的衝突、帝國主義的紛爭、東亞霸權的競爭;最後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的核心主題,經濟大恐慌的擺脫策略與凱因斯經濟學。透過以上這些主題來探討全球化在哪個時代加速、減速或後退了,以及給全球化趨勢帶來變化的地理、技術、經濟、社會、文學、政治因素是什麼。藉此回顧上述的變化帶給我們什麼啟示,特別可從中發現根據人類在歷史上的各個時間點採取了什麼行動,個人與集體的命運也可能隨之出現關鍵性的變化。雖然歷史是已流逝的過去事件,但是我們要記住在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它顯現了「當下」的急迫性與歷歷在目的抉擇場面。 本書出現的視覺資料繪畫水準和種類非常豐富。由於本書的目的不在於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畫作,所以我盡可能收集了可以呈現時代面貌的豐富視覺資料。某些是美術史中出現的名畫,但大部分都是較不出名的畫家所畫的平庸之作,甚至有一些還是被評價為拙作的畫作。在種類方面,除了彩色畫以外,也有素描。不僅有歷史畫,還包含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等。刊登於報紙和雜誌的時事漫畫、諷刺漫畫、廣告和海報也不少。我也廣泛使用地圖和設計圖,照片當然也是重要的視覺資料。我也很重視地區的多樣性,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在文化圈方面,注重於涵蓋到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儒教世界等。 本書的每篇章節會以謎題開場,仔細看第一幅畫的話,就能在畫中找到歷史線索。這不是美術史書籍,所以不需要專家的見解或感性,只要有好奇心和觀察力就夠了。若要比喻的話,就是像個孩子觀察畫作資料就好。之後透過從畫中獲得的線索進入正文,輕鬆瀏覽追加提供的視覺資料,不知不覺間便能往經濟史的世界更靠近一步。希望大家能輕鬆地逐一解開前人留下來的視覺謎題,回顧歷史中引發全球化改變的事件和因素,藉此思考人類是如何從過去發展成現代的我們。
解讀經濟史的畫作鑰匙 現在是「視覺」的時代。「視覺」佳的料理就算不是特別美味,也能輕易地吸引大家的目光。「視覺」上好看的話,就算是實力略微不足的運動選手也會大受歡迎。雖然網路上發布的新聞是可以透過文字傳達的報導,但是越來越傾向在報導中加入圖片並設計,以「視覺」新聞取而代之。現在可說是視覺的鼎盛時代。 二十一世紀是怎麼變成視覺時代的呢?首先,從技術方面來看的話,自二十世紀後半起彩色印刷、影印技術廣泛擴散至各地區,網路連結起個人與團體,智慧裝置使資料的傳輸與變化變得容易,這些都是重要的契機。也就是說...
目錄
前言 解讀經濟史的畫作鑰匙 Ⅰ. 古代到中世紀──全球化的第一步 01 盛極必衰/奴隸制與古羅馬的沒落 02 匈人與日耳曼人的骨牌效應,歐洲中世紀的建立/封建制度的誕生 03 維京人比哥倫布早五百年踏上美洲/維京人的長途航海 04 宗教表面下隱藏的物質欲望浮現/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 05 金錢左右戰爭的勝負/火藥武器的引進與軍事革命 Ⅱ. 大航海時代與重商主義時代──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06 瑪穆魯克與耶尼切里決定帝國的命運/伊斯蘭世界奴隸出身的權力者 07 新技術不正當地傳播/產業間諜與知識財產外流 08 精密發條為海上帝國打下基礎/《經度法案》與航海鐘 09 新教徒逃亡海外導致法國衰落/宗教迫害與經濟衰退 10 仿效西歐建立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的大改革 Ⅲ. 工業革命時代──工業化與全球化 11 驅逐專制主義,奠定市場經濟的基礎/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 12 世紀發明於需要和可行之際出現/發明與相對價格 13 為華夷秩序所困的乾隆帝錯過世界的變化/清朝的英國使節團 14 英國善用動物資源與帶領革新/選擇性繁殖與人痘接種法 15 在地震重災中重建的夢想/日本大地震與開港 Ⅳ. 帝國主義時代──加速的全球化 16 大運河引發全球物流的革命/蘇伊士運河開通 17 串連全球的通訊革命信號彈爆炸/海底電纜的鋪設 18 移民者建立的國家排斥移民者/收容與排擠移民者的歷史 19 十九世紀後半,經濟理念攻防戰白熱化/自由貿易對保護貿易 20 是野蠻的文明化還是暴力統治?/帝國主義殖民地政策 21 甲午戰爭瞬間推翻東亞政局/中日的霸權競爭 Ⅴ. 世界大戰與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躊躇的全球化,未來的世界 22 從車輛通行方向看標準化的世界史/強權理論與標準競爭 23 自由放任、極端、羅斯福新政,該選哪一個?/經濟大恐慌與本國優先主義策略 24 「自動販賣機」經濟學,在全球經濟黃金時期備受矚目/凱因斯經濟學 結語 全球化正在如何改變? 參考文獻
前言 解讀經濟史的畫作鑰匙 Ⅰ. 古代到中世紀──全球化的第一步 01 盛極必衰/奴隸制與古羅馬的沒落 02 匈人與日耳曼人的骨牌效應,歐洲中世紀的建立/封建制度的誕生 03 維京人比哥倫布早五百年踏上美洲/維京人的長途航海 04 宗教表面下隱藏的物質欲望浮現/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 05 金錢左右戰爭的勝負/火藥武器的引進與軍事革命 Ⅱ. 大航海時代與重商主義時代──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06 瑪穆魯克與耶尼切里決定帝國的命運/伊斯蘭世界奴隸出身的權力者 07 新技術不正當地傳播/產業間諜與知識財產外流 08 精...
商品資料
作者: 宋炳建
譯者: 林芳如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24
ISBN/ISSN:978957085146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68頁
開數:18
類別: 中文書> 歷史地理 > 西方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