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白衣天使的身分,我們也是人
「就算我做出無理的舉動,你也要懂得體諒啊,因為你是護理師耶。」
如果問我在醫院有沒有犯過什麼大錯,應該就是這件讓我徹底崩潰的投訴經驗吧。
「我還要繼續當護理師嗎?」
「我工作成這樣是為了什麼呢?」
「我二十幾歲的花漾青春都奉獻在這個工作上,邊哭邊挺過來,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
這件事讓我產生了這些疑問,對我自己的人生拋了一個問號。
加護病房規定一天只有兩次探病時間,除非病人去世,家屬都必須在規定時間才能進來。每天探病時間一到,家屬就會一窩蜂地湧入。有一次,一位五十幾歲的男性突然因為腦中風而住院治療,就算當場施予刺激也幾乎沒有任何反應,接近無意識狀態。那天,當我埋首於工作時,已不知不覺來到中午的探病時間。
當時我正在確認另外一位病人的生命徵象,忙得不可開交,他的血氧濃度有點下降,我正要為他做血液氣體分析(BAG, Blood Gas Analysis)。這時,那位五十幾歲病人的家屬走過來對我說:「護理師,我爸爸……」由於我正專心做著手上的事,便回答:「請您回到位子上,我會過去。」接著繼續把事情做完。向主治醫師報告後,還有後續的工作,所以又花了點時間,於是那位家屬再度走了過來,我便又回答:「我會過去。」只有趕快處理完手上這件事,才能對家屬多做一點說明,所以我的心裡也很著急。
工作簡單告個段落後,我就去找那位病人,他的家屬說:「我爸爸好像有一點發燒。」所以我又檢查了一次不過幾分鐘前才檢查過的生命徵象,結果病人的體溫反而比一般人還要低一些,我便向家屬說明:「您爸爸沒有發燒,體溫甚至還比其他人低一些,所以我替他蓋了兩件被子。」她一聽,就突然摸起病人的頭、腿等部位,反覆說著「好像在發燒」。我只好在她面前又量了一次體溫,並把體溫計給她看。即使如此她仍堅持病人在發燒,不斷喃喃自語著,於是我把體溫計放在病人前面,請家屬自己量看看。
雖然這應該是護理師的工作,但是我認為把沒有發燒的人報告給主治醫師,請他開藥;或是病人體溫低,卻把他的被子收起來,或拿冰袋給他退燒,這個邏輯應該不對。因此我希望他們就像自己在家量體溫一樣,親自幫病人測量。
家屬聽了我的話之後,卻開始大吼大叫,指責我態度不良,於是我回答:
「病人明明沒有發燒,難道我要順著您的意說『好像發燒了』嗎?因為病人沒發燒,我才會說沒發燒,但是您一直說發燒了,我還能說什麼呢?所以我才請您親自為病人量體溫。」
遇到這種情況,我到底該怎麼回應,又該說什麼呢?
最後我和家屬大聲爭執起來,護理經理(Nurse Manager)也過來詢問事情的始末,後來我雖然說了「抱歉,讓您感到不開心」,但是一點也不覺得我錯了。下班後,我接到護理長的電話,她問中午探病時間和○○○病人的家屬發生什麼事情,那名病人的家屬投訴我。護理長要我趁事情還沒鬧大前,向他們道歉。聽説,他們在投訴時希望護理師能真心誠意地道歉。
總之,不管有什麼理由,身為醫院職員,我也責無旁貸,沒控制好情緒,說話太直接,於是晚上便和護理經理一起回到醫院道歉。護理經理也說,只是道個歉,趕緊把這件事好好收尾。家屬翹著腳,一看到我們來,便不客氣地問我們來做什麼。
「我是來道歉的。」
「道歉?幹麼來道歉?」
家屬又開始破口大罵,一副不曾要求我道歉的樣子。然而責任在我,我仍是說了對不起。接著她用挖苦的語氣說「這算什麼道歉」、「不用道歉了」,又叫我回去,邊說邊用手指著我,甚至還說半語。
雖然我是去道歉的沒錯,但我也是人,家屬的行為讓我很難受,所以我不想向她道歉了。對方也還沒準備好接受我的道歉,就算我道歉,她同樣不會接受。
或許是表情掩飾不了情緒,家屬又開始找碴,對我說「來道歉的人這是什麼態度」之類的。一開始我只是靜靜地聽,但是我太好奇她到底想要我怎麼道歉,於是問她:「那我應該怎麼道歉才對?」
「跪下來啊。」
「……」
我不發一語,雖然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是我知道已經失控了。家屬是病人的女兒,看起來和我年紀相仿。老實說,聽到對方要求我跪下來道歉的時候,我心想:「為什麼我要做到這個份上!」
「因為你那種態度,我奶奶還說,是不是因為她穿得寒酸才被人看不起。」
「雖然我不記得奶奶穿了什麼衣服,但是如果讓您們有這種感覺,真的很抱歉。」我一直不斷道歉,但對方仍然不願意接受,持續用半語指責我。真的心好累。聽到最後,對方的話語實在讓我忍無可忍。
「就算我這麼做你也應該體諒!因為你是護理師。」
※※※※※
◎殺了我,拜託
據OECD統計,韓國連續十三年自殺率第一。
雖然我知道韓國是OECD會員國中自殺率前幾名的國家,但是我身邊並不常有自殺案例出現,所以總覺得那個排名對我來說很沒說服力。曾經,我是這樣想的。後來我開始在加護病房工作,最吃驚的一件事,就是想自殺的人比我想像中、比大眾知道的還要更多。從新聞上來看,往往是年輕人,尤其是學生,有很多人企圖自殺,但實際上想自殺的中年人、老奶奶、老爺爺也很多。雖然人生在世,哪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苦,但是想自己結束生命的人超乎想像的多。在醫院,至少一週就有一個人是如此。
今天急診室來了一位試圖飲毒自殺的老奶奶,在她上來加護病房前,我加快處理例行事務,並快速巡視一圈今天負責的其他病人。我先確認了急診室做過什麼處理,現在有的應急藥物有哪些,是否已經施予氣管內插管,血液檢查是否有不正常的數值。不久,加護病房的門打開,老奶奶被推了進來。
「奶奶您好,已經到加護病房囉。」
「殺了我,拜託。」
奶奶一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殺了我」。不管再怎麼想自殺,這是我在加護病房工作以來,第一次聽到人家對我說「殺了我」,導致我在值班時腦袋不斷浮現各種想法:「是因為上了年紀,漸漸失去了成就感,還是因為孩子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跟自己分開住,也一點一點失去照顧孩子的喜悅,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所以才想要自殺的嗎?」我在奶奶身上裝了心電圖監測儀、血壓計,以及可以看到血氧飽和度的床邊監視器後,檢測她的生命徵象,替她換上病人服,讓她和在外頭等候的家屬見面。
原本,我以為老奶奶企圖自殺是因為人生坎坷,推測她可能是被孩子拋棄,或是可能膝下無子,但一切都跟我想的相反,奶奶的兒子、女兒,甚至女婿走進加護病房時,滿臉都是擔心和傷心的表情。女兒過來詢問情況,剩下的家屬都去探視老奶奶,她看著擔心自己的兒子、女兒,伸出手摸著他們的臉龐,接連安撫他們:「我沒事,別擔心我。」這和一到加護病房便和我說「殺了我」,問我「為什麼我死不了」的老奶奶,簡直判若兩人。
家屬難掩因老奶奶自殺而感到的錯愕,忙著向醫護人員詢問狀況。我向他們說明完治療計畫和老奶奶的狀況後便結束面談。等到探病時間結束,老奶奶又開始纏著我:
「殺了我,拜託你了。」
「奶奶,我是負責救人的護理師,我怎麼能殺人呢?這樣我會被關耶。」
「我拜託你了……殺了我,你可以殺了我嗎?」
「奶奶,為什麼您要死呢?為什麼一直說這種話。奶奶旁邊的每個人都在努力爭取多活一天的機會,您這是為什麼呢?」
照理來說,我應該安撫老奶奶,多傾聽老奶奶的話,可是我實在是太難過,忍不住逼問:
「奶奶,剛剛您的兒子和女兒都很擔心您,如果我殺了您,要怎麼面對他們呢?您剛剛也叫他們不要擔心,可是您現在又和我說這種話,我又該如何是好呢?」
※※※※※
◎用微小的勇氣,接受挑戰
我會踏上護理師這條路,並非因為有很多夢想和想法。考完大考後,決定上什麼大學前,爸爸得了胃癌,做了手術和接受抗癌治療,這讓我心生不安,彷彿隨時都可能成為擔負起一家責任的家長。當時我只能申請三所學校,我沒有勇氣做出危險的挑戰,所以便選了好就業的護理系,上了離家最近的大學。
上大學的期間,我從來不覺得自己不適合護理系,我為自己可以幫助某個人而感到自豪,我自己也覺得學到的東西很有趣。雖然這並非我的第一志願,但是大學生活我過的還是挺愉快的。
接著,我進了大學附設醫院,成為新進護理師。太累了,用兩個「太」來強調還是不夠。我每天哭,每天都遭受挫折。你們相信嗎?當時我真的認為未來一片黑暗,人們常說的「窒息感」,我是真的切身感受到了。每一天都是難以呼吸、不斷嘆氣的日子。對我來說,只有今天活著,看不到明天。但就算我覺得現況已經威脅到自己,仍然無法鼓起勇氣辭職。
我當然是想逃避遞辭呈後需要承擔的責任。我知道不能再跟父母拿零用錢,也沒有勇氣為了找工作寫自傳、到處面試。況且,新人時期我已經被「釘」得體無完膚,如果因為想辭職而辭職,我可能會變得什麼都不想做,只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選擇放棄一切。這種狀況讓我進退兩難,加上我又膽小,於是便和自己做了個約定,就做三年看看。
熬過了新人時期,雖然辛苦的日子仍默默持續,但是那段如颶風般的時光已經過去了,我的內心也找回了一些平靜。然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另一面,有別於「什麼都不做也很好、很平靜」的自己,我發現自己竟會為了瑣碎小事生氣、發牢騷,或抱怨。我不能體諒學妹因為太忙而無法做完工作,我會因為「為什麼把事情拖到我值班?」、「為什麼在我巡房前、交接前沒把事情做完?」這些瑣碎的事情而生氣。在日常中亦是如此。當我開車時,明明繞一下也可以,但如果有其他車擋路,或是突然插進我正在行駛的車道,我就會急躁地按喇叭。我突然開始從第三者的視線,看到了自己的這一面。
我以為我已經適應,以為游刃有餘而感到平靜,但一切都是抱怨。我每天都看著心情不好、不開心的自己,沒有自信鼓起勇氣做任何改變,但又對現況感到不滿。
大概就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檢視自己,思考是從哪裡變得不對勁,我撥出時間煩惱、反省我的人生中「工作」是什麼?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些煩惱和反省,至今都還是進行式,雖然我無法定義這是不是第二個青春期,或是蛻變成大人必經的成長之痛,但是我停下了漫無目的、不假思索的橫衝直撞,然後檢視我自己。雖然面對自己需要很多勇氣,但我必須掀開自己想隱藏的一面,只有面對自己不願承認的那一部分,才能看見素未謀面的自己的真面目。
於是,我開始在人生中將「工作」減重。在被工作和家裡一分為二的圓餅圖中,加入「興趣」這個項目。可能有人會覺得「這需要這麼多勇氣嗎?」,但是對不想失敗的我來說,這一切都是挑戰,都需要勇氣。我先從做手工蠟燭開始。起初我做得都不漂亮,心裡很難過,總覺得浪費了自己投入的時間,但之後,我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不知不覺家裡已經具備可以隨時做蠟燭的工具。從小小的挑戰開始,讓我對之後的成果越來越滿意。
以前我想跟著同事參加讀書會,可是總卡到上班時間,只能不斷延後。或許我是害怕自己一個人參加某個團體,不,或許是我害怕大家都已經很熟了,只有我一個人感到尷尬。其實就算我說不去,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我只是想而已,卻不曾挑戰過。
然而有一天我開始了自己的挑戰。我敲了敲名為讀書會的大門,雖然現在還沒完全適應,但是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所以只要休假,我一定會撥時間參加。讀書會有一個「十五分鐘寫作」的時間,大家定好一個日常的主題後,各自在十五分鐘內寫出一篇文章,並和大家分享,當然這不是強制性的。這段時間的活動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因為讀書會的成員各個年齡層都有,有的人的文章可以感受到他的年輪,有的則蘊含了年輕人獨樹一格的想法。正是對這個活動產生了興趣,也刺激起我想寫作的慾望。我覺得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是非常棒的事,藉白紙宣洩,調適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承受的壓力,就像脫下不合身的衣服般得到解放,於是我便開始寫書。
一開始,我的挑戰並非完成目標,如果抱持這種想法,那麼我絕不會開始這項挑戰了吧。一直以來,我都在逃避伴隨挑戰而來的責任,對我來說,投資的時間和成果必須成正比──正是這種壓力不斷壓迫著我。因此,我打算試著一天寫一頁,漸漸地越寫越多,漸漸地產生野心。本來只是靠微小的勇氣挑戰,卻讓我走到了這裡。而且,寫作的同時我也感受到,當你要開始一件事的時候,若是以「挑戰」為始,就會在無意識中想著「結束」,而結束總會給人一定要成功的壓迫感,我經常被這種想法給束縛。我該做的,就是拋開「成果等於結局」的壓力,並且思考「過程」,因為,我是否樂在其中,是否感到幸福,才是更重要的。我也領悟到,不論成功與否,結束並非結束,而是過程的一部分。
雖然我仍然漫無目的、胸無大志,但是我不怕。以前我害怕未來是一片黑暗,現在我好像學到了把自己交給當下的洪流,也獲得了智慧:「鼓起勇氣挑戰,不僅能獲得成果,而且無論成敗,都只是過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