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習認知小百科:情緒、家庭、同理心,正向思考從小養成
學校沒教但每個孩子都必學的品格素養課
三大特色,一次掌握:
◆學習面對的真實自己,練習成為情緒的主人
◆家是永遠的避風港,在相處中學習珍惜與付出
◆理解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尊重並友善對待差異
我的學習認知小百科:情緒、家庭、同理心,正向思考從小養成套書,
包含:《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孩子的第一本家庭認知小百科:我的家,你的家》、《孩子的第一本同理認知小百科:我很特別,你很特別》共3本。
《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
學習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不要被情 緒綁架,練習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你今天好嗎?」
對孩子來說,能主動提出並回應這個問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課題,對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這本友善、有趣的情緒認知小百科,要幫助小讀者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可以說清楚自己當下的感覺,正視自己的情緒,並且提供正面的作法,幫助孩子選擇表達情緒的方法。
《孩子的第一本家庭認知小百科:我的家,你的家》
家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學會珍惜 與付出,同時也學會尊重與包容。
每個人在家庭成長為獨立的個體,家對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特別的所在。
不過,隨著家庭成員成長、變老,家也跟著變小、變大, 不再是爸媽、子女、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樣貌,但是家會以各種型態存在我們心裡,
家人共住的房子、吃的食物、過的節日、說過的話……
不管你的家人是哪一種,你們都是這個家的一分子,那是屬於你的家。
每個家都是一無二的,有不同的規模、型態。組成家庭的家人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可能說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飲食習慣,甚至慶祝的節日、文化都不相同。這本書呈現了家的各種元素,讓小讀者思考家的定義,認識家庭之間的差異,進而思考個人在家的定位,進而理解包容和接納的重要性。
《孩子的第一本同理認知小百科:我很特別,你很特別》
學會尊重與重視每一個人,並用同理心及善意,對待所有的人。
世界上唯一的我和唯一的你,到底有什麼不同?
不同的外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大腦,這些天生的差異成就了世界唯一的我和你。
這本繪本希望能為這個肯定多元差異的目標,提供一點助力:讓每一個孩子感到被重視與尊重,然後用同理心以及善意、公平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人。
作者簡介:
費莉西蒂.布魯克斯Felicity Brooks
布魯克斯目前是英國Usborne 出版公司的編輯總監和作者。畢業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讀戲劇和英文。在進入童書出版社之前,當過演員、老師和辭典編纂員。
她撰寫過上百本童書,主題包括故事類、新奇書、歷史、地理、語言學習、科學、數學、自然和藝術。
她編寫的書獲得:TES 學校獎/知識書類、Aventis 科學書獎、SLA 知識書獎、 Sheffield 幼幼書獎和實用學前童書金獎和銀獎。
瑪爾.法雷洛Mar Ferrero
法雷洛在西班牙馬德里學習插畫,1993 開始從事插畫工作,現在以童書插畫和兒童教育類童書的設計為主。合作對象有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出版社。作品有:《小紅帽沒有看到的東西》《世界最棒的東西》。
譯者簡介:
賴雅靜/《我的家,你的家》、《我很特別,你很特別》譯
擔任專職譯者多年,翻譯作品囊括兒童、青少年與成人書藉等上百本,有想像力神級的《夢書之城》、暗黑驚悚的《願你安息》、學術味濃厚的《資本的世界史》等,也不乏《凶巴巴的貝太太,為什麼變和氣了?》、《叮鈴叮鈴騎腳踏車真容易》、《嘩啦嘩啦學游泳真簡單》等陪伴兒童的暖心作品。
李紫蓉/《我的心情,你的心情》譯
臺北人,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英文系碩士。曾任兒童文學讀物編輯和實踐大學兒童文學講師,現為自由作家及譯者,作品包括圖畫書和兒歌集。作品《小鞭炮劈啪劈》和《嗚哇嗚哇變》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最佳童書。
章節試閱
《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
你今天好嗎?高興嗎?想吃東西嗎?還是心情不太好?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會隨著年齡有所不同。
寶寶不會說話,也還不懂得大笑。他們表達的方式大概分成哭或不哭。所以大人不容易知道他們的心情。
學步期的孩子會直接表達喜怒哀樂。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也不能體會別人和寵物的感覺。
大一點的孩子也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不過他們學會從別人的表情了解對方的感覺。
說說看,你也有過一樣的心情嗎?
如果你心裡有煩惱,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來抒解情緒。
告訴自己「沒事的」,一直到心情好轉。
想像自己是一隻貓。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觀賞你喜歡的電影或電視節目。
讀一本你喜歡的書。
想像自己坐著小船,把煩惱都拋在腦後。
抱著最愛的娃娃,想像自己在一個祥和的地方。
找人聊聊,把煩惱說出來……
用文字和圖畫來記錄,有助於轉換情緒。你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寫在日記裡,然後加上插圖。
《孩子的第一本家庭認知小百科:我的家,你的家》
家庭的型態、大小,各式各樣,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的是大家庭。
有的家庭只有兩個人 (還有他們的寵物)。
有的家庭,家人彼此長得很相像。
也有的家庭,大家都不太一樣。
有的家庭,家人長得都不高,也有的全家都是高個子,或是有高也有矮。
雖然是一家人,大家的穿著很不一樣。
彼此的興趣也不同。
有些家庭,家人用不同的語言交談。
你的家不一樣了
家不會永遠維持不變。現在的家和你小時候 有什麼不同?是變大了,或是有其他的改變?
當你家有了新生的寶寶 — 那是你的弟弟或妹妹,你就是哥哥或姊姊了。
如果父母分居了,不再共同生活,他們仍然是你的家人。
如果父母不想維持婚姻關係,繼續共同生活,他們會離婚,而且要協助孩子克服這種變化。
父母分開之後,其中一人有了新的伴侶,這個人可能成為孩子的繼父或是繼母。
如果有家人過世,家族都會感到悲傷,因為再也看不到他們摯愛的家人。
如果父母和新的伴侶生下小寶寶,這個寶寶和原來的孩子就是同父異母或是同母異父的手足。
如果父母的新伴侶原本就有孩子,那麼這兩個家庭結合在一起,稱為重組家庭或是繼親家庭。
《孩子的第一本同理認知小百科:我很特別,你很特別》
「多元差異」是什麼?
如果班上的每個同學都一模一樣,
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很無聊?
每個人都穿一樣的衣服,吃相同的食物,留一樣的髮型。
大家住一樣的房子,學校和老師也一樣,
讀同一本書,家人和寵物也都一樣,
說相同的事情,每天都玩相同的遊戲。
還好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地方,稱為差異性。
這些差異非常奇妙!比較一下這兩頁的人,
你覺得哪一邊比較有趣?
我們有什麼不同?
這個班上的小朋友,每一個人都不同。
你可以根據這些孩子的自我介紹,找出他們的自畫像嗎?
我們的皮膚、眼睛和頭髮的顏色來自親生父母和祖先。
這些顏色和人體內的黑色素有關,黑色素較多的人,
膚色較深。黑色素可以保護皮膚不被晒傷,如果你的祖先
生活在日照強烈的地區,就需要較多的黑色素。
你長得像誰?請畫一幅自畫像,然後寫上自己的名字。
《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
你今天好嗎?高興嗎?想吃東西嗎?還是心情不太好?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會隨著年齡有所不同。
寶寶不會說話,也還不懂得大笑。他們表達的方式大概分成哭或不哭。所以大人不容易知道他們的心情。
學步期的孩子會直接表達喜怒哀樂。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也不能體會別人和寵物的感覺。
大一點的孩子也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不過他們學會從別人的表情了解對方的感覺。
說說看,你也有過一樣的心情嗎?
如果你心裡有煩惱,可以試試這幾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