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的故事中,找到「人生的開關」
32則精采的人生故事,看見生命的多元與可能
隨書配備超級強大的閱讀素養題本
幫助你秒懂PISA和108課綱的閱讀策略
他們都曾經懵懂的摸索著人生
他們都曾經繞過路,還犯過錯
受到許多關愛,也傷痕累累
但最終,他們都呼應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用自信與樂觀,找到啟蒙生命的那道光
◎本書3大特色
特色1 收錄32則跨越各領域名人的成長故事,帶領讀者探索人生,找到屬於自己的啟蒙之光。
特色2 「啟蒙人生故事館」:深度剖析人物的學習密碼,並附加故事提問,引發更深度的閱讀思考。
特色3 特別配備由品學堂針對選文編寫的《閱讀素養題本》,幫助你秒懂108課綱的長文閱讀策略
32道人生命題,32個學習經驗,與你一同尋找成長的關鍵時刻!
曾經,跟著父母擺攤的日子,讓沈芯菱看見小人物的真實生活,開啟了她的公益之路。
曾經,在田徑比賽中半途而廢的經驗,讓導演魏德聖從此堅持「完成」的信念,拍出一部部令人驚豔的作品。
曾經,因為經歷過不平等的遭遇,讓人權律師賴芳玉立志成為一個為弱勢爭取權益的律師。
曾經,對繪畫與設計全然無知,求學路上跌跌撞撞的幾米,卻在無知中找到可能,在困頓中突破限制,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
學習找到「目的與意義」,建構自己人生的「導航系統」,是少年時期非常重要的發展。透過真實的人物故事,閱讀這些人物的成長歷程,看他們如何找到「人生的開關」,對少年讀者來說,是極為有意義的探索。本書精選32位橫跨各界的精采人物,從「尋找與發現」、「典範與態度」、「知識與探索」、「成長與超越」四個角度切入,看他們在人生的荒原中,如何闖出自己的道路,在生命歷程的「學習」中,如何建立人生的基本價值,獲得自我實現的關鍵能力與實力。每篇文章都從學習者的角度切入,沒有高調、沒有說教,只有自我經驗的剖析與分享,讓這些精采的成長故事,帶領每一個孩子一起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那道啟蒙之光。
4大成長路徑,32段尋夢歷程,看見自我實現的關鍵能力與態度。
一、尋找與發現:自我探索,發掘夢想。
二、典範與態度:看見典範,追尋價值。
三、 知識與探索:啟蒙知識,導航人生。
四、成長與超越:打開視野,超越自我。
★隨書配備《閱讀素養題本》,由《閱讀理解》學習誌編輯團隊為書中選文量身設計,每道提問均有清楚具體的評量目標,分為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三層次,搭配最後的詳解,期待讀者透過對文本的再次探訪,有效提升閱讀理解與思考探究,從閱讀素養獲得面對生活各種問題的關鍵能力!
◎本書關鍵字:生涯發展、名人故事、學習典範、心靈勵志
◎無注音,適合13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性別平等、人權、生涯發展、家政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晨讀十分鐘】系列簡介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晨讀十分鐘】系列特色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倚重不同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文後附相關簡介與活動,深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引導孩子探究字裡行間的祕密。
作者簡介:
何琦瑜(選編)
政大新聞系學士,密西根州立大學碩士。
現任《親子天下》執行長。為了家裡的兩個寶貝,2006年開創《天下雜誌》童書出版,從財經記者轉型為童書編輯。2008~2013年,創辦《親子天下》誰誌,擔任創刊總編輯。
目前負責《親子天下》品牌旗下雜誌、出版、數位內容的發展、經營與整合,希望創造出更多元、更有影響力的親子社群平臺,與教育教養領域的第一品牌。
品學堂(提問設計團隊)
2013年,品學堂《閱讀理解》學習誌創刊,全力投入閱讀評量與文本的研發;以國際閱讀教育趨勢與PISA閱讀素養為規範,團隊設計的每一篇文本與評量組合,即為一次完整的閱讀素養學習。為孩子與教學者,提供跨領域閱讀素養教學教材及線上、線下整合的學習評量系統。
為推動全面性的閱讀素養教育,品學堂也走向教學現場,與各級學校和教育主管單位合作,持續為教師提供閱讀教育增能研習,同時為學生開辦營隊。期望讓我們的下一代能閱讀生活、理解世界、創造未來。
章節試閱
【知識與探索】那堂吱吱作響的作文課
高中時,我讀夜校。
白天上班很累,晚上讀書,常打瞌睡,說讀書是好聽,混的成分居多。
因為我連高中文憑都沒有,只能在工廠做最簡單的工作,把一個個電阻放進電路板。至於電路板要做什麼用,我不懂,也不想弄懂。
日子很簡單,就是上完班,坐校車去教室睡覺。放學了,跑到夜市吃碗三姊妹陽春麵,如果有閒錢加顆滷蛋,就是最完美的一天。
本來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吧:平平穩穩的等夜校畢業,認命的找間工廠,娶太太生小孩;穿著拖鞋和短褲去逛夜市,那就是我當年認知的幸福。
遇見生命的貴人
二年級的國文課,碰上一位剛教書的黎老師,年紀很輕,上起國文課,聲如洪鐘,我才剛剛瞇一下,「起來。」她就在我耳邊大吼。我勉強睜開眼睛,她瞪著我,要我站起來解釋課文,全班都笑了。
以前,沒有老師會叫我們解釋課文的。他們總是自顧自的把課文講完,我們愛聽不聽,愛睡不睡都可以,沒像她,這麼凶。
我懶洋洋的看了一眼,是歐陽修的〈縱囚論〉。講的是唐太宗放了一批死刑犯回家,臨行前約定,要死囚們一年後回來引頸受死。本是件美事,歐陽修卻說,上下交相賊,太宗知道死囚犯一定會回來。因為回來後,皇帝一定會釋放他們,證明自己教化人民有功。
課上完,老師規定我們回家寫作文,題目就叫「論縱囚論」。班上一片哀號,震得日光燈管亂晃,我們連課文都聽不懂了,哪能論,論什麼呀?
「那……寫我的好朋友吧!」黎老師大概沒料到這種場面。全班又笑了,這種題目從國小寫到高中,好發揮。
「反正我們也寫不出來嘛!」還有同學說。
老師臉上,閃過一絲不信、不屑、不捨和不知所措的複雜表情。
我自己舉手:「如果我想寫呢?」老師搖搖頭:「你寫不出來的啦。」
衝著老師的話,回到工廠通鋪宿舍。我怕吵醒同事,抱著文房四寶,靠在窗邊,在外頭路燈的照明下,很認真的想寫「論縱囚論」。
路燈明亮亮,幾隻飛蛾好奇的看著;我倒了墨汁,拿起毛筆,寫完題目後就不知道再來怎麼論了。沒有資料,論不出來。隔天,向工廠請一天假,帶兩顆饅頭到圖書館查資料。查了一天,滿頭霧水。好吧,再請一天假查書,把跟唐朝有關的書全搬到研究桌上仔細看。說看,其實也看不太懂。《全唐書》、《太宗起居注》都是文言文,不懂的地方就亂猜。最後,總共請了三天假,終於把文章寫完。
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篇文章的立論:歐陽修錯了。唐太宗抓的全是政治犯,他不是鬧了玄武門之變嗎?殺了自己的弟弟和哥哥。這批死刑犯其實都是哥哥弟弟的結拜兄弟,很講義氣(瞎猜的),造反不怕殺頭。太宗讓他們回家,他們就高高興興回家,時間到了再豪氣干雲的回來慷慨就義。為了表示高竿,我還用文言文來寫,得意洋洋的交出去。
獲益良多的「課後詳談」
等黎老師再上課,已是一個星期後,我的作文發回來,後頭就落四個紅字:課後詳談。
我想,老師大概還想罵我吧?
下了課,同學都走了,黎老師說:「你寫得很用心,不過,錯誤實在太多,貞觀和開元都是唐太宗的年號? 你是不是查錯了?」
放學了,老師牽著腳踏車和我邊走邊講。從省議會到街上,教我怎麼找資料,開了書單要我讀。臨走說完再見,我轉身,她突然叫住我:「好好努力,我覺得你的能力,不只在這裡。」
「是嗎?」
那晚,我沒睡好,老師的話在心裡蒸騰翻攪。
高二夜校的國文課,開始成為我最期待的課,老師出一篇「雨天」的作文,我用毛筆寫了半本小說。課後詳談。她又在最後寫道。
老師要我們為自己寫自傳,我把一本作文全寫滿了。課後詳談,變成老師和我之間的默契。印象最深的一次詳談,她請我上牛排館。那還是我第一次上牛排館,連刀叉都不會拿,就在香氣滾滾,牛排吱吱作響的餐廳裡,她又替我多上了一堂作文課。
很多年過去了。寫這篇文章我才發現,不管我寫過多少故事、出過多少本書,在我最渾渾噩噩的時候,是黎老師發現了我。她上的那幾堂課,也許年深久遠,印象漸漸泛黃;但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我──她是我的寫作啟蒙老師,黎憶湘老師。
【知識與探索】那堂吱吱作響的作文課
高中時,我讀夜校。
白天上班很累,晚上讀書,常打瞌睡,說讀書是好聽,混的成分居多。
因為我連高中文憑都沒有,只能在工廠做最簡單的工作,把一個個電阻放進電路板。至於電路板要做什麼用,我不懂,也不想弄懂。
日子很簡單,就是上完班,坐校車去教室睡覺。放學了,跑到夜市吃碗三姊妹陽春麵,如果有閒錢加顆滷蛋,就是最完美的一天。
本來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吧:平平穩穩的等夜校畢業,認命的找間工廠,娶太太生小孩;穿著拖鞋和短褲去逛夜市,那就是我當年認知的幸福。
遇見生命的貴...
推薦序
【推薦序】
態度決定了你是誰
文/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黃國珍
大海的另一端是什麼?星光距離我們多遠?為什麼月亮會有圓缺的變化?
人類對這世界好奇所開展的探究與理解歷程,讓人類逐步認識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同時也開展對自身的了解,並且成就人類的文明發展。
認識世界的過程是段漫長的歷史,人類對世界萬象的解釋,從充滿眾神間恩怨情仇的神話中,發展到以神的話語為主,作為知識威權與生活教條的宗教年代,再到相信理性能發展知識以解決人類問題的啟蒙時代。這過程中基於好奇或質疑,勇於求知的精神,將人類的心靈從原始的狀態中逐步解放出來。
從未知到已知,這探究思考的過程,從有問題到有答案,問題成為打開世界的鑰匙,而答案往往就在問題裡。人類文明之所以能開展,其源頭並不是因為擁有答案,而是發現問題,面對問題的能力。當前素養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讓孩子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素養作為教育目標的同時,教育當局也賦予其核心,在總綱中是這樣說明素養內涵的:「『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在這段文字中,素養是有關於知識與能力的部分很容易理解,但是談及態度,似乎就抽象了許多。事實上「態度」是這次新課綱中影響個人最深的素養。因為核心素養所說的知識與能力,若缺乏正向合宜的態度來回應,就不會發生有效的學習。學生若在態度上害怕面對問題、沒自信解決問題,誤解學習只是擁有答案,而要求師長給予答案。離開學校進入生活與職涯場域,可能表現出無力探究問題和被動的態度,何來競爭力?
如前面所言,給予知識與能力在教育體系中較容易理解,教學上也相對好掌握,但「態度」本身不是知識系統,而有了態度才有強大的內在力量去實踐學習。從運動中理解挑戰不是來自於外在,而是自己設定的目標,從比賽的輸贏理解這兩個結果都值得為自己的拼搏付出喝采。延伸這精神去面對生活中不同問題的挑戰,在失敗中理解成功的定義,在努力中決定自己的成功。這些關乎於態度的養成,仰賴的是心智的啟蒙,而閱讀他人的生命故事,最能給年輕生命帶來啟發。這是此次品學堂《閱讀理解》學習誌與親子天下合作重新出版《晨讀10分鐘:啟蒙人生故事集》、《晨讀10分鐘:我的成功,我決定》與《晨讀10分鐘:運動故事集》這三本書的目的。
給予下一代優質的學習內容,是品學堂與親子天下共同的目標。讓孩子擁有接軌未來的素養,發展個人並參與、回饋這世界,讓未來更美好,是我們共同的願景。期待透過我們共同合作的新版《晨讀十分鐘》系列,能帶給孩子閱讀的樂趣、發現的喜悅,並啟發積極正面的態度,以運動家的精神,面對學習與生活的挑戰,以態度決定你是誰。
【推薦序】
態度決定了你是誰
文/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黃國珍
大海的另一端是什麼?星光距離我們多遠?為什麼月亮會有圓缺的變化?
人類對這世界好奇所開展的探究與理解歷程,讓人類逐步認識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同時也開展對自身的了解,並且成就人類的文明發展。
認識世界的過程是段漫長的歷史,人類對世界萬象的解釋,從充滿眾神間恩怨情仇的神話中,發展到以神的話語為主,作為知識威權與生活教條的宗教年代,再到相信理性能發展知識以解決人類問題的啟蒙時代。這過程中基於好奇或質疑,勇於求知的精神,...
作者序
尋找暗室裡的光
文/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
二○一二年初,「十二年國教」這個關鍵字掀起了整個社會對於教育、學習的討論與擔憂。媒體上總是刊載著各種憂心忡忡、又相互矛盾的說法。這些說法們大體可以這樣分類:有些人擔心若是沒有考試下一代競爭力就要淪喪了;但另一些人卻又義憤填膺的說,再這樣考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要完蛋了……。
這真是一個好關心「考試」的國度啊!如果沒有考試,彷彿關乎學校和學習的一切意義都喪失了。真的是這樣嗎?
談起教育,成人們很習慣訴說「該教些什麼」,總覺得孩子需要被「餵養」。他們該學英文、鋼琴、電腦;他們該要有品格力、挫折忍受力、生活力……。成人們總是正義凜然的安排孩子們的一切需要;彷彿孩子們是一無所知的白紙。
我們很少探索受教者的心靈,從學習者的角度,探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教師,什麼樣的環境、課程、內容,或是學校之外的、家庭的教養……,能激發受教者的學習動機,像在暗室中看見光,誘發他一生主動追尋知識的嚮往,啟動他熱衷學習的引擎、奠立他的價值觀、責任感與正向的自我認識。
於是在二○一二年初,我在《親子天下》雜誌企劃了「一○一個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的專題,透過採訪、邀稿、編譯或書摘,蒐集了一○一個人物的學習歷程與故事。我特別想跟讀者分享的,其實不是「成功者的典範」,雖然這一○一個「人物樣本」,的確多數是在各行各業有自己的位置和成就,但我一點都不想鼓吹「照這樣做就可以成功」的通俗價值。
我真心希望透過這次的探索,能夠讓更多讀者看見學習者的多元樣貌。讓教育的改變,允許更多元的空間和可能。這次的專題,像是我私心規劃的一個小型的「田野調查」,一○一個人物,有一○一種長大的歷程、一○一種學習的方式。人生的養分不必然從成人所規劃的、理所當然的途徑而來。他們或許犯過錯、繞過路,但最終生命的樣貌,多數是因應著內在的呼召,而不是外在的期許(或壓力)形成。
關於「學習」,我們所談論的也不只是「學科知識」或「專業技能」;而是廣泛的、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基本素質,得以自我實現的關鍵能力與態度。
專刊出版後,受到極大的迴響。意外的是,《親子天下》原本是給家長、老師等關心教育的成人們所讀的雜誌,但這「一○一個故事」,卻讓我們接觸到許多少年讀者:或許是爸爸媽媽分享給孩子,或是老師分享給同學。甚至有好多中學拿這本雜誌作為少年們的暑假作業,讓我收到許多中學讀者的認同和「讀後心得」。
也因此,許多讀者希望我們能夠將這本雜誌的內容,轉化為可以分享給少年的出版讀物,得以保存、分享、流傳。這本《晨讀10分鐘:啟蒙人生故事集》,就是回應讀者的需求,選編出《親子天下》一○一個人物故事的精華版。
找到「人生的開關」
根據英國的研究,這一代孩子們未來的工作,有六成還沒有被「發明」。換句話說,成人們自以為是的規劃或積極安排,將有極高的比率會走錯方向,或「無效投資」。如果少年們無法找到自己人生的「召喚」(calling)與熱情,無法找出「考試」之外的學習意義,那麼在面對十二年國教的「大免試」時代,以及沒有「考試」卻充滿「考驗」的多變未來,將會倉皇失措、悵然若有所失。
學習找到「目的與意義」,建構自己人生的「導航系統」,是少年時期非常重要的發展。
透過真實的人物故事,閱讀這些人物的成長歷程,看他們如何找到「人生的開關」,對少年讀者來說,是極為有意義的探索。
不論知識或價值、態度或動機,在學習與建構的歷程中,都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engage(參與、投入、主導學習的過程)、interest(發現學習的樂趣)、confidence(建立學習的自信)。
這本書收錄的啟蒙故事中,都能找到這三個關鍵字的軌跡。
例如,寫了超過四十本書、得過好多獎的童書作家、小學老師王文華,曾經白天在工廠作工,晚上讀高職夜校。學校裡沒有師長看得起他們,他們也放棄了自己。直到一位年輕的國文老師「發現」了他,對他有所要求,在每一次作文後與他「課後詳談」,他對十七歲的王文華說:「你的能力,不只在這裡」。期許啟發了鬥志,改變了王文華的一生。
許多故事裡的好老師,給孩子自信的踏腳石,讓他們勇敢,幫助他們往前跨步。
又如,拿到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新人首獎的鄒駿昇是個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他那雙只看得懂圖形的眼睛,看不懂數學的邏輯。一個功課不好品性不差的孩子,如同隱形人般的游離在學校的外圍角落。還好是一個畫圖比賽讓他被「看見」,因為被看見,所以有了努力的方向,在父母阻擋的狀況下,他曲曲折折,繞了一大圈,還是去了英國最好的皇家藝術學院讀完了碩士,走向藝術家的道路。
當有了興趣與熱情,不需要任何外在誘因,再辛苦,也沒有人能阻擋他的學習之路。
還有許多受訪者的「學習成功關鍵」,來自有餘裕發呆和玩樂的童年。跟在媽媽身邊賣菜的沈芯菱,在菜市場裡學會了同理和滿足;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花蓮後山長大,愛玩的爸爸是第一個讓他感受學習趣味的老師。帶著他們觀察大自然、在雨中聽雷聲和閃電理解光速和音速的差別……,讓他從小就因為好玩,對所有知識都充滿好奇和學習的欲望。
真實的人生,當然不總是理所當然的如此勵志、如此一步到位。於是我們也看見這些故事裡不愉快的記憶:出版人顏擇雅,遇見變態卻能激勵閱讀的老師,那段異於常人的白色恐怖經驗,讓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就能理解人性的複雜;人權律師賴芳玉,在學校裡看見勢利的本質,累積的憤怒和不平等,促使她成為一個為弱勢爭取權益的律師。他們的故事讓我看見,有時候,看似負面的傷痕,也能成為深刻的力量。
希望這些真實的人物故事,能陪伴、激勵我們的少年讀者,看見暗室裡的光,找到指引人生的羅盤。
尋找暗室裡的光
文/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
二○一二年初,「十二年國教」這個關鍵字掀起了整個社會對於教育、學習的討論與擔憂。媒體上總是刊載著各種憂心忡忡、又相互矛盾的說法。這些說法們大體可以這樣分類:有些人擔心若是沒有考試下一代競爭力就要淪喪了;但另一些人卻又義憤填膺的說,再這樣考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要完蛋了……。
這真是一個好關心「考試」的國度啊!如果沒有考試,彷彿關乎學校和學習的一切意義都喪失了。真的是這樣嗎?
談起教育,成人們很習慣訴說「該教些什麼」,總覺得孩子需要被「餵養」。他們該學英文...
目錄
選編人的話 尋找暗室裡的光
尋找與發現
王陳彩霞-我要裁剪自己的人生
呂紹嘉-那一夜,代班找回的音樂我
張曼娟-我的圓桌「五」士
柴智屏-孤獨孩子玩出大舞臺
林之晨-我,不做乖乖牌
蔡兆誠-從廚師到律師
李佩穎-那些無數個看戲的夜晚
張文亮-從教室逃走的天才
典範與態度
沈芯菱-菜市場裡的流動盛宴
蔡穎卿-乒乓球室的意外
王顏和-感恩那「忘了帶湯匙」的人生
黃善華-拒絕棍子的青春
戴勝益-老爸的「發宵夜哲學」
林玫伶-為流浪漢放一場電影
王小隸-我生命中的熱血老師 知識與探索
黃明正-不放棄自己,就不會有人放棄你
知識與探索
魏德聖-跑道上的覺醒
傅月庵-那六年,我窩在光華商場
賴芳玉-小書局裡的寬廣世界
王文華-那堂吱吱作響的作文課
蘇國垚-24歲,失落的愛情
郝玲妮-警察爸爸揭開知識大宇宙
顏擇雅-我的白色恐怖經驗
林聖淵-串聯「全球街舞」,重溫青春夢
成長與超越
幾米-因為無知,所以充滿彈性
哲也-我人生的三道光:漫畫、電影、搖滾樂
黃聲遠-帶我看見質樸的勇氣
葉怡蘭-故鄉的小吃,味蕾的啟蒙
童子賢-父親的大自然學堂
唐心慧-我的放牛班弟弟,我的人生導師
李永豐-大學聯考考七回
鄒駿昇-繞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了想去的地方
企劃源起 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晨讀
推薦文 晨讀十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推薦文 隨著認知能力發展,青少年需要不一樣的讀物
選編人的話 尋找暗室裡的光
尋找與發現
王陳彩霞-我要裁剪自己的人生
呂紹嘉-那一夜,代班找回的音樂我
張曼娟-我的圓桌「五」士
柴智屏-孤獨孩子玩出大舞臺
林之晨-我,不做乖乖牌
蔡兆誠-從廚師到律師
李佩穎-那些無數個看戲的夜晚
張文亮-從教室逃走的天才
典範與態度
沈芯菱-菜市場裡的流動盛宴
蔡穎卿-乒乓球室的意外
王顏和-感恩那「忘了帶湯匙」的人生
黃善華-拒絕棍子的青春
戴勝益-老爸的「發宵夜哲學」
林玫伶-為流浪漢放一場電影
王小隸-我生命中的熱血老師 知識與探索
黃明正-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