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鼓吹詩論壇21號》本期以「詩人的理性與感性」為專輯主題,探索現代詩人是否有可能讓理性與感性分開,來表現出兩種不同性質的詩作。我們邀請了六位詩論家蔡振念、陳鴻逸、張啟疆、趙文豪、印卡、黃里在這項議題上提供了論述文章;另外,我們還還邀請了另外六位詩人喬林‧許水富‧謝予騰、洪書勤‧賴文誠‧若爾諾爾,進行深入的訪談。除了理論上的論述外,也大量徵詩,計得莫渝、曾琮琇、葉子鳥、曾元耀、陳柏伶等32人作品,以詩作印證「理性與感性」的作品有何不同之處。
本期的詩創作,刊登了名家:駱以軍、陳育虹、陳義芝、陳黎、向明、簡政珍、敻虹、渡也、孫維民、蕭蕭、唐捐、蘇紹連、方群、紀小樣、孫梓評、林婉瑜、李癸雲、蕓朵等32位詩人作品,詩質優異,內容及技巧多元,呈現台灣現代詩重要的創作風貌。
本期的另一小輯為「呼吸─閱讀空氣」,作品為徵詩比賽得獎之作及推薦之作共16首小詩,得獎之作並附有評委白靈、蕭蕭、陳政彥的評語。此外本期的「詩人榜」人選為年輕詩人林烱勛,刊有他的八首詩作及創作自述,並有一篇周紘立讀詩的心得文章。
本期的評論文章,計有李翠瑛的〈翫讀情詩──男詩人&女詩人〉、陳徵蔚的〈虛擬文學 v.s. 真實地景〉、黎漢傑的〈雨傘運動的烈士意識──再論「雨傘詩」〉,都是現代詩壇重要的話題,尤其是台灣詩壇話題是「地景詩」,香港的話題是「雨傘詩」,均在本期有特別的論述,值得關注。
最後,尚有向明的翻譯〈諾獎得主川斯楚馬作品中譯〉,以及大陸詩論學者王珂的兒子王覓到台灣來特地訪問台灣的詩人學者,寫了一篇〈臺灣詩學季刊詩人採訪印象記〉,有不一樣的觀讀詩人的視角,頗為特別。
本書特色
1.台灣詩學季刊從2015年6月開始改為季刊,每年3、6、9、12月出刊。
2.台灣詩學季刊由一群台灣老中生代最有影響力的詩人、詩評家一起創刊。每期聚集的來稿都是目前最活耀的詩人,成為一個競相發表、互相觀摩的最佳場地(刊物)
3.每期詩刊都有一主題如這期的「詩人的理性與感性」為專輯主題,探索現代詩人是否有可能讓理性與感性分開,來表現出兩種不同性質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