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這幾年,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店。為什麼要開店?為了忠於自己生命的生活。
除了生活態度,更多了謀生存與求理想並行的平衡木,大家都很努力。
因為我們過的是「人生」耶!這麼出人意表的東西,就算自己努力揀擇,也不會完全順遂的。所以把不順遂的辛苦都記下來,好像再躓礙痛苦,也都稀鬆平常。
謝謝這些店家和這些傢伙(請相信十三個故事絕對只是鱗毛一角),他們其實極其平凡,但那些非同小可的堅持和信念所會流出來的一幅風景啊!就是我們生活在花蓮的原因。
所有的人,都那麼努力朝自己的理想生活邁進。
只要這麼想著,就覺得每天都充滿陽光朝氣。
作者簡介:
劉崇鳳
成大中文系畢業的34歲女生,喜歡爬山出海。關注土地認同和青年旅行教育。
熱愛寫字,文常見報紙副刊,出版過一本「聽,故事如歌」。
居住花蓮多年,2015年底搬回高雄美濃,希望自己活得像山一樣穩靜。
章節試閱
設計是一種社會運動
有時,我甚至覺得,光榮在意的是人們有沒有從他的作品中接收到訊息,關於土地、自然之聲、精簡、惜物……與其說光榮是一個專業的室內設計師,不如說他是從他的技術裡建構對好生活的期待。好生活是什麼呢?就是人人愛物惜物,樸素簡單地活。
我們從一樓店面,走上二樓工作室接待的大木桌前,轉到三樓謝光榮的太太邱怡華推廣瑜珈的教室,然後經過四樓居家的三個房間,直走到頂樓屬於家庭的飲食休憩公共空間。
推開陽台的門,一陣風吹來。很涼、很涼。
我們在這個小陽台上吹風閒聊,手都擱在福杉木的桌上。
「你看這個福杉,雖然是人造林,雖然台灣林業規劃還不很完善,可是它已經努力長大了,我們就要好好對待它。」光榮這麼說。
不管木頭是一等或二等。一塊木板能被人類裁切下來,要經歷多少個十年百年?陽光、水、土壤、空氣,讓樹芽努力生長,最後才長成高大樹木。然後伐木、裁切、送到工廠,經設計師挑選、存放、使用,經工匠裁切、研磨,才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人們太習慣方便了,用錢就可以買到原木傢俱與裝潢,但那其實不該由價格量化,只是社會疏於告訴我們,價格與價值不一樣,桌子也許不是桌子,它明明是樹的一部分,是森林孕育出來的結晶。每個人的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木製傢俱或裝潢,卻極少有人能因使用而記起森林的氣味。當你仔細凝視那些細細的紋路,彷彿就讓家與森林的某處有了連結,日常瑣碎也能牽起森林的廣大芬芳,然後,彷彿就能在生活裡不忘,土地的光與力量。
然而,光榮當然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的。
五年級的他,在僵硬的體制底下有一個壓抑的童年,藝專雕塑科畢業後,和女友到法國,第一次遇見友善生命的歐洲社會,心被大大地震撼了,茅塞頓開──「法國是我家。」光榮這麼說,他說相互認同的地方就是家。
25 歲,為了媽媽的相思病,光榮離開深愛的理想之地與女友,回到台灣這個小小島嶼。人不能盡為理想而活,年輕的生命曾經痛苦困惑,翻開報紙找工作,下一刻就成為台塑的工業設計師。
如果我們理解光榮現在做的事情,絕對想不到他曾在全世界最大的PVC 塑膠公司工作過兩年。錢多事少離家近、上司同事和家人待他都好,除了自己不滿意,他找不到任何理由離開,最後只能請十來天的長假出國靜一靜。然而,就在飛機落地法國的一瞬間,自己便想清楚了,就在法國機場,坐下來寫辭職信,當場投入機場的郵筒。
命運時有幽默,總得一轉再轉你才看見生命中的光。光榮在台北開了自己的工作室,偶然去朋友的工地閒晃,覺得工地有趣,就每天去當義工,每天與工匠混在一起,就這麼學會了裝潢技術。有技術、能賺錢是一件事,如何將信念以技能傳達又是另一件事。
日以繼夜地趕工令他疲累,接觸阿南達瑪迦的瑜珈修行後,心緒得到沉澱,室內設計變得不只是工作,他明白這與生活、土地息息相關,開始在設計房子的過程中追本溯源,要求細節。搬到花蓮以後,離自然更近了,環境可以調整自己的步調,而有更多前進的能量。
「設計是一種社會運動。」他的眼神認真,如果人們都知道家裡面的自然材料從何而來。
一般人其實無法察覺,在裝潢過程中要求「節能」是多費力的一件事,眾人只論結果,過程只有自己和工匠知道,但求問心無愧而已。這也讓光榮在接案子前,必須花許多時間與客人溝通。工作時間上的分配,平均下來是七成溝通,三成做工。只要想法被支持,放手去做就不會花很多時間。設計要簡單實用,自己能做到減量,那就少用合板。環保不是口號,環保就要環保到骨子裡,看不見的地方也該做到。
有時,我甚至覺得,光榮在意的是人們有沒有從他的作品中接收到訊息,關於土地、自然之聲、精簡、惜物……與其說光榮是一個專業的室內設計師,不如說他是從他的技術裡建構對好生活的期待。好生活是什麼呢?就是人人愛物惜物,樸素簡單地活。「妳看,妳的身後是中央山脈、我身後就是太平洋,那麼高的山、那麼大的海,我們卻與它們沒有關聯,這不是很奇怪嗎?」光榮說。
我們明明在尋根,卻只學會批判。我們的根,就在這裡,卻視若無睹。所以光榮將這棟樓取名為「小島學堂」,「我們居住在一個小島上,我們每個人其實也是一座小島。」光榮要鼓吹大家好好珍惜,小島上的一切。
走下五層樓,我就知道了。它是餐廳、是工作室、是家、是堅強信仰的地方,就是一個實踐自己的空間,如此而已。
『他的快樂
「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在這棟樓裡分享,從飲食開啟身心靈的提升。我這輩子最想做的
事得以實踐。」
「設計好」不表示所有問題都已經面對過、得到答案了,但「就是想辦法去解決它」,光榮很肯定這條路是對的,很多困難,仍充滿喜悅的往前走。」』
小島學堂
這裡有~傢俱展示、瑜珈教室
營業:目前採預約參訪
地址:花蓮市明禮路69-2 號
電話:0932-204-195
設計是一種社會運動
有時,我甚至覺得,光榮在意的是人們有沒有從他的作品中接收到訊息,關於土地、自然之聲、精簡、惜物……與其說光榮是一個專業的室內設計師,不如說他是從他的技術裡建構對好生活的期待。好生活是什麼呢?就是人人愛物惜物,樸素簡單地活。
我們從一樓店面,走上二樓工作室接待的大木桌前,轉到三樓謝光榮的太太邱怡華推廣瑜珈的教室,然後經過四樓居家的三個房間,直走到頂樓屬於家庭的飲食休憩公共空間。
推開陽台的門,一陣風吹來。很涼、很涼。
我們在這個小陽台上吹風閒聊,手都擱在福杉木的桌上。
「你看這...
推薦序
速度決定溫度_文/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兼X書院總導師)
2006年,我把家搬來花蓮,但工作還在台北,剛開始兩地往返時,極為不適應,又說不出原因,玉萍安慰我:「如果你一下子就適應了,表示你根本不需要這個改變啊。」她的話讓我心平氣和許多,才發現關鍵字原來是「速度」——自從搬家之後,我在台北快不起來,回花蓮又慢不回去。
某天,我去飛碟電台錄音,上班族在我面前一個接一個鑽進那扇面對羅斯福路的旋轉門,我試了幾次,就是跟不上他們的腳步和轉速,我打電話給花蓮的朋友,兩人大笑,掛上電話,我想起助跑的道理,於是試著從遠處就加快走路的速度,終於如願進入大樓。
這樣過了幾年,我才敢說,我漸漸學會了在台北快,在花蓮慢。
然而,慢也有好幾層意涵。
比方說,儘管客觀的時間感沒變(週一上午,無論如何呼天搶地,還是得搭上往羅東的火車轉客運回木柵上學),但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了,當不需要以時時刻刻為單位評量自我價值或運作績效時,就可以把手錶丟在一邊,用柚子花香、西瓜田綠、毛毛蟲過馬路和東北季風吹起來感知四季。
也因為終於不急了,我開始喜歡走路,看見之前不曾看見的花蓮。
走路的我看見電線杆,水泥廠,坍遢的山壁,煙塵的海口,縣長照片的巨幅看板,密密麻麻的消波塊,吞吐黑煙揚長而去的大卡車…總之,跟這本書裡用文字描述的或用照片捕捉的都不一樣,花蓮一點也不漂亮。
我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書裡介紹的這些人,以及費心思介紹書裡這些人的那些人,瞭解花蓮的現實,但仍真心把花蓮當作家,願意捲起袖子、動手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花蓮,而且堅信花蓮一定會越來越好。
好動的我,為了讓自己不那麼浮躁,每隔幾年就會參加十天的內觀靜坐,某次課程裡,我特別不耐煩,每天都想逃走,勉強撐到第八天,我在小小的院子裡踱步,竟然一眼就看見花瓣的紋理、樹梢的分歧和螞蟻行進的路線,原本習以為常的,竟然再也不同了,原來要這麼慢跟這麼久,心才能這麼乾淨跟這麼空,而世界才會這麼細緻、這麼溫柔、這麼生動跟這麼自由。
對我來說,這本書裡的文字和照片,並非刻意避開電線桿和消波塊,只提供局部與格放的生活風格,而是要呈現一種需要很慢才能被看出的美學,細緻、溫柔、生動跟自由,就在這十三個有溫度的故事裡。
速度決定溫度,是我在花蓮的慢熱生活體驗。希望再過幾年的我,除了在花蓮慢,還可以到處慢。
速度決定溫度_文/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兼X書院總導師)
2006年,我把家搬來花蓮,但工作還在台北,剛開始兩地往返時,極為不適應,又說不出原因,玉萍安慰我:「如果你一下子就適應了,表示你根本不需要這個改變啊。」她的話讓我心平氣和許多,才發現關鍵字原來是「速度」——自從搬家之後,我在台北快不起來,回花蓮又慢不回去。
某天,我去飛碟電台錄音,上班族在我面前一個接一個鑽進那扇面對羅斯福路的旋轉門,我試了幾次,就是跟不上他們的腳步和轉速,我打電話給花蓮的朋友,兩人大笑,掛上電話,我想起助跑的道理,於是試著從...
作者序
作者說/ 暖圈圈
因為我們過的是「人生」耶,這麼出人意表的東西,就算自己努力揀擇,也不會完全順遂的。所以把不順遂的辛苦都記下來,好像再有躓礙痛苦,也都稀鬆平常。
花蓮這小地方,真的很神奇。
書裡面好多人都說:「我其實不喜歡受訪。」
每當他們說這話時,我才會老實招認:「我其實也不喜歡採訪……」
然後雙方莞爾一笑,彼此都知道,為什麼。
因為要打造一種生活,一種謀生存也能善盡理想的日子,所以不求干擾、不說太多、不需招搖,只要為喜歡的事全力以赴,直到最後也莫忘初衷。
所以不用過問太多,畢竟說出來的美好也可能是一種假象。
成書的過程,伴隨很多的掙扎與檢視,包含花蓮店家的更迭、花蓮的人事異動,包含歲月的流逝(距離第一家採訪,已經半年餘了,出版時,又過了半年餘了);包含著,我們的長大。
然而,我多麼慶幸,花蓮有這樣的一群人(還有更多限於篇幅來不及寫的)。那讓我覺得,無論外面世界如何瘋狂追趕著效率與便利,無論資訊如何爆炸成千千萬萬片,這裡還是有一個溫暖的小圓圈,默默堅定地前進,比牛還執拗、還緩慢地。
生活在大山大海的花蓮、生活在近年加速建設開發的花蓮,因為有這樣的暖圈圈,無形中幾乎凝聚成一種信仰似地,我們得以抱持信心走下去。
所有的人,都那麼努力朝自己的理想生活邁進。
只要這麼想著,就覺得每天都充滿陽光朝氣。
我才真正確認了一件事──所有的火花都是好的。
明明不喜歡採訪,明明不相熟,這樣坐下來聊幾個小時就非得下定論寫好一篇稿子──文字是多麼鴨霸武斷的工具。可是,我好喜歡時光二手書店秀寧的一句話:「我們還是相信,用心真心就會有奇蹟。」或者聊到中途,有人發自內心說:「怎麼辦……變得不喜歡移動,每天都一樣,日復一日這樣真好。」
人生原來可以有那麼一個階段,不需要熱血去尋找新的刺激,不需要多餘的旅行。那一定是因為,當下的生活已給予我們重心,你已努力成就了這個階段的富足。我們步行其間,就算歪歪倒倒,也不會不安於室。因為這就是想要的日子、這就是想做的事,不假外求。需要聚集起來,信念才會厚實、力量才會強大。因為我們過的是「人生」耶,這麼出人意表的東西,就算自己努力揀擇,也不會完全順遂的。所以把不順遂的辛苦都記下來,好像再有躓礙痛苦,也都稀鬆平常。
謝謝這些店家和這些傢伙(請相信13 個故事絕對只是麟毛一角),他們其實極其平凡,但那些非同小可的堅持和信念所匯流出來的一幅風景啊,就是我們生活在花蓮的原因。
作者說/ 暖圈圈
因為我們過的是「人生」耶,這麼出人意表的東西,就算自己努力揀擇,也不會完全順遂的。所以把不順遂的辛苦都記下來,好像再有躓礙痛苦,也都稀鬆平常。
花蓮這小地方,真的很神奇。
書裡面好多人都說:「我其實不喜歡受訪。」
每當他們說這話時,我才會老實招認:「我其實也不喜歡採訪……」
然後雙方莞爾一笑,彼此都知道,為什麼。
因為要打造一種生活,一種謀生存也能善盡理想的日子,所以不求干擾、不說太多、不需招搖,只要為喜歡的事全力以赴,直到最後也莫忘初衷。
所以不用過問太多,畢竟說出來的美好也可...
目錄
推薦文 1—
用生活思考的花蓮這些傢伙/邱一新(旅行作家) 6
推薦文 2—
速度決定溫度/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兼X書院總導師) 8
推薦文 3—
/米力 10
作者說-暖圈圈 12
散步地圖 14
Part I. 散步街-林森路、明禮路、樹人街
1 她的生命 — 時光二手書店+時光 1939 18
2 設計是一種社會運動 — 小島學堂 26
3 先有生存,才有生活 — 菓匠 31 烘焙點心舖 34
4 一部輕快明亮的電影 — Giocare 咖啡 42
Part II. 熱鬧圈-中華路、博愛街、忠孝街
5 有沒有一種可能 — 窩聚 52
6 第一家的勇敢 — choco choco 60
7 現在就是最幸福的時候 — 法采時光小館 68
8 專心,把一件事做好 — 匠心食堂 76
Part III. 生活點-(美崙區)中興路、民族路
9 源頭 — 卡姐咖啡 84
10 走到地圖外 — 親愛日記 ‧ 生活片場 92
Part IV. 小農之路-福建街、重慶路、木瓜溪畔
11 生存的溫度_好事集 102
12 沒有那麼理想的事_健草農園 110
13 有情來下種──光合作用農場 118
加映-散步地圖內的其它特色店家簡介 126
推薦文 1—
用生活思考的花蓮這些傢伙/邱一新(旅行作家) 6
推薦文 2—
速度決定溫度/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兼X書院總導師) 8
推薦文 3—
/米力 10
作者說-暖圈圈 12
散步地圖 14
Part I. 散步街-林森路、明禮路、樹人街
1 她的生命 — 時光二手書店+時光 1939 18
2 設計是一種社會運動 — 小島學堂 26
3 先有生存,才有生活 — 菓匠 31 烘焙點心舖 34
4 一部輕快明亮的電影 — Giocare 咖啡 42
Part II. 熱鬧圈-中華路、博愛街、忠孝街
5 有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