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敬 賴俊祥博士和楊南郡教授。賴俊祥博士醉心於兩棲類研究,一生中參與發表了4種生物,都是臺灣特有兩棲類物種。2016年6月,賴博士年輕的生命在奇萊山調查山椒魚的過程中殯落,長眠於山林。楊南郡教授從登山家探訪臺灣群山之美,進而投入臺灣山林古道及文化的踏查,以冷靜的人文關懷從事翻譯文學與報導文學,其著作對臺灣山林之自然人文、歷史遺址皆是重要資產。2016年8月,楊教授辭世之際,仍心繫臺灣之生態、地理、歷史、文化被探勘的必要。臺灣生態之美,有他們的付出和貢獻,令人衷心感佩。
芸芸眾生如你我,生活在美麗的藍色星球一地球上,踏在寶島臺灣的土地上,享用賴以生存的陽光、水、空氣、形形色色的生命和無生命資源寶藏,如何能自外於環境保護、自然保育、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不論你我是否從事生態調查研究相關工作,能為自然環境做的事,其實很多很多。
且看本期文章中,「走進藻礁海岸的時光隧道」作者長年為海岸保育奔走,她細數在桃園海岸成礁已數千年的藻礁如何受到破壞,在工業開發與環境保育的衝突下,各方如何努力以讓保育露出曙光。「桃園市竹圍地區海岸現況暨貝類初探」作者是竹圍國中教師•教學之餘也從事貝類研究,文中娓娓道來竹圍風情畫並介紹各式特色貝類。「危機噬蝠」的作者研究蝙蝠多年,撰文為讀者介紹蝙蝠的各種天敵,生存所面臨的重重危機。生態研究已非學者的專利•許多生物監測的大數據有賴民眾群力為之,公民科學家應勢而生,請讀「如何於生物多樣性監測中提升公民科學資料的品質」。本刊第92期曾為各位介紹民俗信仰中不可或缺之「香」,此次作者將為各位介紹眾香之王一「沉香」。早年河川水利工程往往是生態殺手,水泥化的堤防、護岸、堰壩、固床工等壓縮了水中生物生存的空間。可喜的是,近年水利工程人員逐漸重視生態保育觀念•水利署也將恢復自然河川棲地納為重要政策,在「鱉溪無鱉?一談鱉溪之復育策略」中,讓我們一同關懷鱉溪流域所灌溉的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能否再次成為鱉的天堂。改名字是大事,為何俗名「北埔蟬」的臺灣特有屬、特有種蟬•作者建議將中文名改稱為「臺灣暗蟬」?答案揭曉,原來牠晨昏鳴叫的特性,可是全球唯一呢!
活動報導中,我們將自然保育的尺度拉到國際間,「2016臺灣越南生物多樣性保育研討會」剛落幕,我們和越南官方學界共同關心彼此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透過「防災治理與生態保育齊步走:生態保育及生物調查技術訓練」跨機關、跨領域的合作,強化水保局同仁對自然環境的認同感與使命感。
本中心各項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有許多志工和民間熱心群眾的投入。能為自然、為保育所做的事,始於關心,進而行動,最終熱愛。感謝您展讀本刊、不吝給予指教;感謝您捐助野生動物需要的物資,幫助野生動物痊癒回歸自然;感謝您加入本中心志工行列,在諸多活動中扶持本中心。這一路走來,有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