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本期學刊收錄文章4篇,包含2篇研究報告、1篇專題報導以及1篇評論。題材涵蓋豐富,包含應用透地雷探測埋藏遺址、嘉義縣一般古物旗幟修復、自然地景於《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過程的觀念沿革以及《世界遺產之旅》套書評介等多元議題。
〈應用透地雷達進行臺南孔子廟地下可能埋藏遺構探測研究〉一文紀錄應用透地雷達探測探測臺南孔子廟大成殿南方廣場上地面殘牆以東及以西區域。透地雷達為非破壞性探測法,應用高頻電磁波進行地下地層、孔洞、地下水位、埋藏物等探測。藉由反射雷達訊號與文獻資料以及地面牆體殘蹟比對後,作者研判此遺構可能為臺南孔子廟被拆除的櫺星門之結構殘存物。
〈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往郡進香旗幟修復〉一文主要在說明修復團隊為嘉義新港奉天宮所藏「笨南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往郡進香旗」旗幟進行修復的過程。例如,檢視登錄、以X射線螢光光譜儀檢驗金屬繡線成分、以顯微鏡鑑定繡線纖維、清潔除塵、圖紋母題復原、繡線加固、邊框飾帶加固、金屬構件修復加固等,最後並將修復過程進行完整紀錄。此外,根據旗幟上字樣,修復團隊推測旗幟製作年代應落在日治時期劃定嘉義廳的1901年至1920年間。因此這面「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往郡進香大旗」可能即是當時進香活動中的旗幟,保存著重要的臺灣信仰文化之歷史價值。旗幟具備了藝術、歷史、稀有性等的重要價值,透過修護過程使其歷史價值得以延續傳承。
〈《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自然地景觀念的沿革〉《文化資產保存法》是中華民國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而制定,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宣揚,以及權利的轉移都依據此法規定。自1982年初版制定以來,又先後於2005年和2016年進行二次修法,其中前者為整體性與結構性修法,後者則為全文修正。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文化資產為具有經指定或登錄文化價值者,項目含括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自然地景等七大類,此文旨在說明「自然景觀J觀念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演變。
最後,〈視野交融下的世界遺產一評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等著《世界遺產之旅》〉一文主要在評介2016年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的《世界遺產之旅》套書。作者指出該套書為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師生費時14年、走訪20國、參訪87處世界遺產及2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紀錄,顯示該院師生突破世界遺產課程之傳統教學方式,除轉為現地教學與親身體驗外,並在踏查學習後將參訪心得書寫出版,不僅有助於國內推廣世界遺產理念與實務,亦足以作為國內高等教育有關世界遺產相關課程發展里程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