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美國Amazon.com於2007年11月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後,正式開啟電子書與實體書的競合,電子書所帶來的「數位閱讀」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臺灣由政府帶領,投注大量經費支援數位出版產業發展,並將2010年稱為「電子書元年」,數位閱讀浪潮下,不但讓出版產業重新定位,甚至有人預言紙本書及圖書館將消失。在歷經數位浪潮洗禮後,電子書及數位閱讀的實際發展情形又是如何呢?本期以「虛讀閱讀新風貌」為題,在「論述」欄目邀請城邦集團數位出版部協理祝本堯撰述〈圖書館推廣電子書閱讀的現況與展望〉,介紹2個目前圖書館最普遍使用的電子書公共借閱服務平台-「台灣雲端書庫」及「HyRead ebook」。作者在文中提到:「不論讀者所讀的是紙本書或電子書,未來的圖書館將會承擔重塑知識產業價值鏈裡最重要的力量」,這也是許多圖書館員的共同心聲。國立臺北大學助理教授雷碧秀的「虛擬閱讀:數位時代閱讀新革命」,探討VR技術在閱讀及教育的功能,認為VR技術讓文本有更立體的傳達表現方式,使閱讀有了另一種選擇,文中也介紹VR技術在圖書館及博物館運用實例,及VR虛擬閱讀所面臨
的挑戰。
借鏡國外經驗,由文字工作者蔡明燁撰述〈虛擬閱讀和實體書籍對抗戰〉,觀察英國的出版市場,依據數據分析及發現,經歷多年慘澹經營的出版社及傳統書店業者,在2014年後終於看到春天的燕子,作者舉出三個實例證明了實體書籍的回暖現象,包括「兒童書市大躍進」、「精裝書的魅力」以及連鎖書店——水中石書店的起死回生,並試圖歸納出實體書籍反擊成功的因素。
「閱讀選粹」欄目,文字工作者王乾任的〈認識未來社會的新樣貌〉,介紹一系列令人一窺近未來社會(十年到二十年後的未來社會)樣貌的作品。「書評」欄目介評三本不同型態的新書,分別來自本館漢學研究中心資料服務組組長張圍東〈淺析《艷陽下的北斗星:臺北知府陳星聚——被遺忘的臺灣史關鍵人物》〉、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伯軒〈逸出大紀年:讀潘宙《四十年來家國》〉及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凃均翰〈介評「從《論語》與《雜阿含經》看感官慾望」>。
「讀書人語」欄目,有本館知識服務組方美芬的〈讀《蓽路藍縷十四年:包遵彭與國立歷史博物館(1955-1969)》>,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柯品文從《當代短篇小說選讀》探討閱讀國文經典的可能與嘗試,新北市清傳高商校長歐宗智介讀《西螺溪協奏曲》,還有文字工作者丘引介紹《莊子,從心開始》一書如何經由Coursera網路課程而橫掃天下,國立暨南大學歷史所博士生蔡惠琴介讀北歐挪威翻譯作品《獨行殺手》。
本刊自20000年起每年辦理「臺灣出版TOPt」活動,邀請各出版社(單位)推薦介紹該年度最佳圖書,彙集後於翌年刊載,期能對出版行銷有所助益,並鼓勵民眾閱讀好書。將於107年發行的《臺灣出版與閱讀》季刊,秉持促進出版產業及推薦優質新書的宗旨,規劃「出版社選書」專欄,每期刊載由各出版單位推薦之新書,歡迎出版社(單位)共襄盛舉。詳細內容請見本期「出版社選書」徵稿啟事,以及「全國新書資訊網」(h«p://iSbn.nd.edu.tw)。(鄭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