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東協經濟體是過去兩年來,非常熱門的 話題。從投資創業到人才移動,每個 討論背後,牽動的都是機會與競爭。
根據人力銀行統計,近兩年東協市場的工作職缺,成長力道強勁,漲幅近30%。其中徵才廠商,又以臺商為主力。從大學這端看人才培育,目前與東協相關的學程超過300門且持續增加中。
龐大的人口紅利、全面開發的基礎建設、蛙跳的網路商機,讓即使是非會員國的臺灣,因為拜地理位置相近所賜,也風風火火地一起加入搶食這塊大餅。
尤其是高教輸出,近幾年是我國的政策重點,在有計畫的推動下,來自東協國家的境外學生,近幾年明顯成長,目前約3萬人。105學年和102學年相比,成長幅度達38%,漲幅驚人,也代表臺灣高等教育對東協國家年輕人的吸引力,其中印度學生更出現史無前例的增長。
從教育的意義看,東協外籍生的增加,最後也有助於提升臺商在東協市場的競爭力。
國際貿易是一個國家經濟力的延伸,近幾年臺商從西進大幅轉向南進,和二三十年前西進以製造業為主,且以利用當地低廉勞力做為競爭優勢不同的是,這一波的臺商南向,不僅產業更元、語言是個挑戰、需要的專業人才與技術門檻也相對比以前較高。每個臺商都憂心:「找不到人才外派」、「沒有人可以銜接跨國管理的文化挑戰」…。
當新南向成為政府重點政策,相對應的人才培育計畫也因應而生。
目前所推動的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提供學位、非學位兩種課程迎接一批又一批東協國家的學子,透過臺商與大學合作開課、提供實習培訓的模式,這些東協學生在臺灣習得一技之長,返國後又可順利到臺商企業工作,在對彼此文化的理解下,成為臺商開拓當地市場的最佳前鋒,也讓臺灣技職教育,可以大規模向海外輸出。本期封面報導中,分享的即是目前各校剛開始的成果。
這一期另一篇值得推薦的文章是國際視窗中,探討美國大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透過bottom-up的模式,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更徹底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