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阿勃勒的燦爛金黃和鳳凰花的火熱熾紅,妝點出夏季濃豔美麗的色彩,也宣告畢業季的到來。學子們從學術課堂畢業,有些人,卻是從生命殿堂畢業了。在5月辭世的彭鏡毅老師,是亞洲秋海棠分類研究的巨擘,一生作育英才無數,其風骨令弟子們緬懷不已。下期季刊將有相關文章,回顧老師的卓越貢獻,向老師致敬。本期季刊則收錄多篇發生在春夏之交的物種生活史或動物救治故事,一起來瞭解吧!
「菲律賓Oslob賞鯊之旅後的反思一淺談鯨鯊觀光與保育」作者到Oslob賞鯨鯊,興奮之情轉為失望,鯨鯊被餌料吸引前來,像是動物圜裡的動物一般,失去野性之美。作者分析人類餵食對鯨鯊的影響,並呼籲臺灣重視海洋觀光的發展和平衡。古籍中有諸多古人對鳥類捕食獸類的紀錄文字,拜科技之賜,社群平臺許多網友將目擊資訊分享交流,一起來瞭解「從臉書影像資料探知鳥類捕食之小獸類」。「野生動物受困人工結構物初探」作者整理在野外調查時記錄過的受困動物樣態,並參考國外相關資料,建議工程單位據以施作生物友善工程。「逐漸消逝在臺灣海濱的椰子蟹」作者詳實介紹椰子蟹的生態知識,並呼籲保育要及時。成立於2017年的台灣猛禽研究會救治了多隻都會區的鳳頭蒼鷹幼雛,「那一年我們救援的鳳頭蒼鷹幼鳥」一起來閱讀牠們的故事。變葉立牽牛曾廣泛分布於臺灣西南部濱海地區,如今卻已是稀有植物逐漸消逝在台江的風沙中,讓我們來關注「臺灣稀有植物變葉立牽牛之特性與保育」。隨著時代改變,寵物飼養也越來越多元,「潮到出水的寵物一螞蟻」作者帶我們一窺螞蟻的世界。動物行為觀察往往需要耗費多時才能獲取相關資料,「單蠟蚜蠅繁殖期行為之初步觀察」作者將持續多年的觀察紀錄加以報導。有別於一般草叢間的螢火蟲,大端黑螢於5月間聚集於樹上發光,猶如裝飾過的聖誕樹,其生態研究、發光行為及賞螢資訊,且看「五月的聖誕樹一樹稍發光飛行的大端黑螢」。
「由淺山玩到海邊一自然保育環境教育跨域合作」山海交流的教案課程,結合自然保育及環境教育,讓山城及海濱的學童有不一樣的體驗。集集大山懷抱下、嶄新風貌新氣象! 「野生動物急救站搬新家了!」,期許未來急救站能成為國內最重要的野生動物醫療救護、保種復育、研究推廣與人才培訓的基地!
如同一首交響曲,各種樂器的無間合作才能創造出優美的共鳴:生物學研究也是如此,因為各學門學者的努力,拼湊出每一塊拼圖,我們才得以窺見繽紛的生命世界;再透過不遺餘力的科普推廣,讓大眾也能理解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育工作的每一個面向都很重要。讀完本期季刊,從知識到推廣,希望也能帶給您滿滿的收獲,一同珍視自然,保育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