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良英,科學史家,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員,民主思想家、社會活動家。
李慎之,原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美國研究所創所所長,被譽為「20世紀中國自由主義的領軍人物」。
兩位先生先後被打為「右派」,經過自我啟蒙,又先後成為堅定的自由主義者。
1998年2月,李慎之寫信請許良英對自己的一篇文章作出評論,許良英很快作了回復。兩位尚未謀面的老人由此開啟了五年的通信,展開對中國前途的深刻對話,直到2003年3月因李的猝然離世而中斷。
兩位老人在通信中分享了各自與過去決裂、成為民主自由的宣導者的心路歷程,堅定地認為,只有通過再啟蒙,尤其是知識份子的自我啟蒙,中國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與現代化。他們追溯過去、審視當下,對於民主的本意與條件、中國的專制傳統、知識份子角色、科學精神與民主自由的關係、現代化、全球化等多種議題展開討論,也坦率地分享了對於極端民族主義與新左派思想的批判。他們的思考,在今天看來依然切中肯綮,常常發人深省。
本書不僅是對20世紀末中國知識份子心路歷程的記錄,也是一份關於社會變革和文化反思的珍貴遺產。對於任何關心中國未來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思想盛宴。
作者簡介:
▎許良英
許良英(1920年-2013年),中國物理學家、科學史學者和社會活動家。他早年就讀於浙江大學,後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參與中國早期核子物理研究。1957年被劃為「右派」。許良英在科學史研究方面貢獻卓越,特別關注中國科學與民主發展的關係。他主編並翻譯了多部科學史著作,包括愛因斯坦的相關研究,推動科學與民主的結合。此外,作為自由主義知識份子,他積極宣導思想解放,支持政治改革,並參與《零八憲章》的連署。晚年,許良英繼續推進學術和社會思想,宣導科學精神與民主法治。他的研究和社會活動影響深遠,被認為是中國科學與民主事業的重要推動者。
▎李慎之
李慎之(1923年8月15日-2003年4月22日),原名李中,生於江蘇無錫,是中國著名的自由派知識份子和國際問題專家。他早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經濟系,期間參與中共週邊組織。194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新華社國際部任職,參與板門店談判,並擔任周恩來的外交秘書。在反右運動中,因提倡「大民主」被劃為右派,遭開除黨籍。文革後,他參與中共中央國際問題寫作小組,陪同鄧小平訪美,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和副院長。晚年,他深入研究自由主義,對中國近代歷史和政治進行反思,著有《風雨蒼黃五十年》等。2003年4月22日,李慎之因病在北京逝世。李慎之的文章和言論在知識界引發廣泛討論,其思想影響深遠,被認為是中國自由主義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目錄
序一 跨世紀的對話和思考/徐友漁
序二 「以平常心,做平常人」——重讀《民主啟蒙對話錄》/傅國湧
序三 民主:作為理想與現實的思考——《民主啟蒙對話錄》讀後/李大同
一九九八年通信
一九九九年通信
二〇〇〇年通信
二〇〇一年通信
二〇〇二年通信
二〇〇三年通信
附錄一 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化——兼論中國的專制主義/李慎之
附錄二 沒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許良英
附錄三 悼摯友、同志李慎之/許良英
序一 跨世紀的對話和思考/徐友漁
序二 「以平常心,做平常人」——重讀《民主啟蒙對話錄》/傅國湧
序三 民主:作為理想與現實的思考——《民主啟蒙對話錄》讀後/李大同
一九九八年通信
一九九九年通信
二〇〇〇年通信
二〇〇一年通信
二〇〇二年通信
二〇〇三年通信
附錄一 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化——兼論中國的專制主義/李慎之
附錄二 沒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許良英
附錄三 悼摯友、同志李慎之/許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