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故事東亞史2:20個改變東亞的關鍵人物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電子書 |
$ 266 |
Readmoo |
知識學習 |
二手書 |
$ 276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334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334 |
iRead灰熊愛讀書 |
少兒知識家 |
$ 342 |
金石堂 |
歷史故事 |
$ 342 |
博客來 |
10-12歲 |
$ 342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讀臺灣史、讀中國史、讀世界史,
你當然更不應該缺漏的是──東亞史!
第一套打破單國思維的歷史書、扣合新課綱著重區域整合的宏觀視野,
帶領孩子認識影響東亞發展的20個關鍵人物
重新認識東亞諸國相互影響的歷史、地理、文化與政經演變!
★國中小必備社會科補充讀物
★集結專業歷史研究背景團隊為孩子寫的歷史書
★各時期關鍵人物的重要發展,帶你看見東亞的演變
東亞各文化間相互交流、影響,每一個時間點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故事東亞史系列帶你跳脫既有的國別史歷史認知框架,
以更宏觀的視野重新丈量立足位置與世界的距離!
20個關鍵人物,結合歷史、地理、文化與人文,
全方位解析東亞的歷史發展,重新檢視東亞的發展的歷程與高光時刻!
你知道風靡東亞的孔子其實是史上青年壯遊第一人?
霸道總裁秦始皇,竟是後世東亞統治者的參考典範?
日本能快速解鎖多樣技能成為東亞最進步國家多虧了明治天皇?
泰國能倖免淪為殖民地都是多虧了身兼談判高手的國王拉瑪五世?
越南國父胡志明其實是個不怎麼認真信奉共產主義的語言小天才?
還有來自美國五星上將的麥克阿瑟,
居然成為許多東亞國家民主化、現代化的關鍵推手?
偌大的亞洲大陸上,每個文化以不同的速度成長發展,
透過戰爭、貿易以及文化交流,
發展較快的漢文化強勢影響周邊區域,
但時而又屈服於擁有強大武力的遊牧民族,
在時間、空間縱橫軸的變化下,與周邊各區域國家彼此國力消長變動,
進而推展出不同的互動關係,形成特殊的架構與脈絡。
《故事東亞史: 20個改變東亞的關鍵人物》細數東亞史中的關鍵人物,走進有血有淚、充滿故事的人物情境中,以不同視角,認識這些影響東亞史至深的關鍵人物!
一起重返歷史現場,認識東亞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找尋自我定位!
本書附有知識專欄:
● 小檔案:概覽職業、時代與榮譽事蹟。
● 知識吧:收錄延伸趣味故事與歷史典故。
● 大事紀:摘要主角生平重要事件與發生時間。
◎本系列目前共2冊,帶領孩子從關鍵人物、事件認識東亞的演變史。
01故事東亞史:12個奠基東亞的關鍵時刻
02故事東亞史:20個改變東亞的關鍵人物
產品特色
●特色1專業歷史研究背景團隊跨足童書代表作。
●特色2深化社會新課程最佳讀物:內容扣合108中小學社會領域課綱及課程內容。
●特色3跨領域學習:橫跨地理、人文、自然,提供更全面性方向詮釋東亞歷史發展。
●特色4知識專欄:整理大事紀及重要知識內容,知識學習更完整!
●特色5內附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對應表,接軌課程學習!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作者簡介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在中國不同地方旅行。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臺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華文朗讀節策展人,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和歷史研究所合聘助理教授。
編著十餘本書:著有《和食古早味》、《食光記憶》、《絕對驚艷魁北克》和《東京歷史迷走》,編有《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重新思考皇帝》、《關鍵年代》和《故事臺灣史》四冊。
審定者簡介
陳國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興趣包括東亞海洋史、中國明清史與臺灣史。最初因為想唸經濟史,所以進歷史系就讀,並且選擇經濟系為輔系。服完兵役,也在經濟研究所工作二十年才轉到本所。因為研究方向是貿易史,自然觸及海洋。為了解決一再遭遇的困惑,於是也做海洋史研究。不管研究什麼專題,都應熟悉其時代背景下的制度與事件,於是研究明清史。至於涉足臺灣史,乃是家在淡水,應鄉親朋友的要求,隨興而為。發表若干論文,出版幾本小書。此外,偶爾應邀撰寫書評,散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漢學研究》等學術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