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對於地球氣候之調節、大氣水文循環及陸域、海域生態系統運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與功能。海洋同時也是人類重要蛋白質食物之供應來源。由於衛星與各式先進監測儀器,讓人類更加了解目前海洋污染之嚴重性,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使得海洋環境污染問題更受重視。為了後代子子孫孫在地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海洋環境污染與防治管理,成為人類必要努力的標的。
海洋水體運動現象(例如:海流、潮汐、波浪等)、海洋生產力以及海洋污染擴散,包括:海洋放流、溫排水、海洋棄置、鹵水排放、溢油污染、海下油井氣爆、海域鑽探生產水排放、海洋垃圾、海洋牧場、重金屬污染排放,諸等因素都相互關聯並影響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分析這些因素,可以有利於海洋污染處理評估與防治,並結合科技設備以及完善之法令管理維護海洋環境與保育海洋生
態,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目標。
臺灣有幸四面環海,掌握臺灣海域與海岸環境特性,有助於達到有效防治海洋污染與管理海域海岸環境。珍惜臺灣周圍的海洋環境,也讓地球海洋環境美好與海洋生態保育永續。
作者簡介:
蕭葆羲
研究領域:
海洋環境污染擴散數值模擬與實驗
風環境與污染擴散風洞實驗模擬
經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所)主任
中華民國風工程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Wind Engineering, TAWE)理事長
中華民國海洋及水下技術協會 技術獎章(2021年)
現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教授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
作者序
海洋對於地球氣候之調節、大氣水文循環及陸域及海域生態系統運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與功能,同時也是人類重要蛋白質食物之供應來源。由於科技進步,加上對於環境與生態之關係研究之理解,因此對於海洋的利用與管理,已從往昔「控制海洋」、「利用海洋」的概念,進展到「保育與管理海洋」、「永續發展」的作為。為了人類在地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拒絕海洋污染,珍惜與保護海洋環境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舉動。因此海洋環境污染之處置與預防以及管理與生態保育維護,成為人類必要努力的標的。
本書內容主要係闡明海洋環境特性、海洋生產力、污染治理處置與預防、海洋污染調查與環境監測管理、海洋環境污染相關法令規章、以及臺灣海洋環境與海域港口污染防治管理。海洋水體運動現象(例如:海流、潮汐、波浪等)與海洋生產力以及海洋污染擴散,包括:溢油污染、海洋放流、鹵水排放、溫排水、海洋棄置、海下油井氣爆、海域鑽探生產水排放、海洋垃圾、海洋牧場、重金屬污染排放,該等因素現象相互交錯關聯,且影響海洋環境與海洋生態之效應。其中污染擴散之掌握預測,更有助於污染防治處理,書中特別將作者多年來在各種海洋污染擴散研究之數值模式與實驗模擬結果,分述於各相關章節,配合書中海洋環境與污染現象與防治等因素內容,予以闡釋敘明,提供讀者清晰明確概念,有利於研究分析海洋污染處理評估與防治之參考。本書同時也敘明海洋環境管理與污染調查監測之具體內涵與方法及措施,提供從事海洋環境影響評估之參酌。另外本書對於相關海洋污染法令(例如:《海洋基本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海岸管理法》)之說明分析,冀望可供海洋環境與污染防治處置時,依法有據進行管理之參考。綜論之,獲得海洋環境與污染現象以及防治管理等因素之清晰明確概念,並由結合先進科技設備以及完善之法令,進行有效管理維護海洋環境與保育海洋生態,達成海洋永續發展目標。
臺灣有幸四面環海,本書中也敘明臺灣海域與海岸環境特性以及港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內容有助於臺灣達到有效防治海洋污染以及管理海域海岸環境之參考。珍惜保護臺灣周圍的海洋環境,讓地球海洋環境更美好與海洋生態保育永續。
海洋對於地球氣候之調節、大氣水文循環及陸域及海域生態系統運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與功能,同時也是人類重要蛋白質食物之供應來源。由於科技進步,加上對於環境與生態之關係研究之理解,因此對於海洋的利用與管理,已從往昔「控制海洋」、「利用海洋」的概念,進展到「保育與管理海洋」、「永續發展」的作為。為了人類在地球的生存與永續發展,拒絕海洋污染,珍惜與保護海洋環境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舉動。因此海洋環境污染之處置與預防以及管理與生態保育維護,成為人類必要努力的標的。
本書內容主要係闡明海洋環境特性、海洋生產力、...
目錄
第一章 海洋環境與污染導論
1-1 從宇宙到地球之海洋
1-2 地球表面形成海洋的起源
1-3 海與洋
1-4 海水物理特性
1-5 海洋環境之水體運動物理現象
1-6 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與大氣海洋環境之關係
1-7 海沫及其對海洋大氣環境之效應與污染
1-8 海洋環境污染
1-9 海洋環境之保育與管理
1-10 海洋環境污染與海洋永續發展
1-11 海洋環境之永續發展—臺灣應面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二章 海洋污染物性質和污染來源與遷移轉化
2-1 污染物性質與分類
2-2 污染來源
2-3 污染物特性對海洋環境與生物之效應影響
2-4 污染物在海洋環境中之遷移與轉化過程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三章 海洋水體污染與海洋生產力
3-1 海洋水體中有機物種類特性
3-2 水體中溶解性有機物對海洋環境水體之影響
3-3 海洋水體污染特性
3-4 海洋水質標準
3-5 海洋水體營養鹽
3-6 海洋水體之溶氧
3-7 海洋生產力
3-8 浮游生物在海洋環境生態系統之角色與作用
3-9 海洋污染對海洋初級生產未來之影響
3-10 海洋污染生物效應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四章 溢油污染與防治
4-1 海洋油污染物之區分與來源
4-2 油之種類與特性
4-3 溢油污染對海洋生態之影響
4-4 油污染對海洋環境生態區之衝擊效應
4-5 溢油在水面之演變
4-6 河口海岸溢油擴散模式
4-7 海域水面溢油擴散模式及應用
4-8 海洋生物對石油烴的沉降分解和吸收
4-9 溢油清除之防治處理
4-10 溢油污染在海岸地區之清除方法與技術
4-11 不同海岸地形與生態區之油污清除
4-12 海上溢油污染追蹤與監視
4-13 溢油污染之防治管理
4-14 溢油風險評估
4-15 臺灣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附錄一 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
附錄二 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之附件
附錄三 海面油污體積之估算表
第五章 海洋放流、鹵水排放、溫排水
5-1 廢污水之海洋處理
5-2 海水水體物理參數特性與水深關係
5-3 放流廢水特性與處理
5-4 污水海洋放流之水力特性
5-5 海洋放流工程設計原則
5-6 國內外海洋放流簡介
5-7 海水淡化廠排放廢水特性
5-8 海水淡化廠鹵水排放之擴散特性
5-9 海水淡化廠廢水排放對海洋環境生態之影響
5-10 海水淡化廠興建前與運轉操作後之海洋生態環境調查監測
5-11 海水淡化廠興建後對海洋生態環境衝擊與管理及鹵水再利用
5-12 臺灣現有海水淡化廠簡介
5-13 電廠溫排水
5-14 溫排水表面放流近域稀釋數值模擬分析
5-15 溫排水放流對海洋環境污染與生態之影響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六章 海洋棄置、海上焚化、海洋垃圾、海洋牧場與深層海水
6-1 海洋棄置(海拋傾廢)
6-2 海洋棄置廢棄物分類
6-3 海洋棄置之管制與臺灣收費法規
6-4 海洋棄置許可審查考量主要項目
6-5 污泥海洋棄置擴散分析
6-6 廢液海洋棄置稀釋擴散分析
6-7 海域平台鑽探泥海洋棄置之廢質流團數值分析模擬
6-8 海上焚化
6-9 海洋與海岸垃圾
6-10 海洋牧場對海域環境影響
6-11 深層海水(藍金產業)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七章 海洋環境管理與污染調查監測及環境影響評估
7-1 海洋環境管理緣起
7-2 海洋環境管理特色
7-3 海洋環境管理內涵
7-4 海洋環境管理措施
7-5 海洋環境污染調查
7-6 海洋環境監測
7-7 海洋污染監測方式、項目與生物監測
7-8 海洋環境影響評估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八章 海洋污染防治法與海洋基本法及海岸管理法
8-1 前言
8-2 海洋污染防治法制訂目的、範圍與主管及執行機關
8-3 海洋污染相關專用名詞
8-4 海洋污染防治法基本措施
8-5 防止陸上污染源污染
8-6 海域工程污染之防止
8-7 海上處理廢棄物污染之防止
8-8 船舶污染海洋之防止
8-9 海域污染損害賠償責任與罰則
8-10 海洋污染防治相關法律及法規命令與辦法
8-11 海洋環境污染相關國際公約簡介
8-12 海洋污染防治法之檢討改進方向
8-13 海洋基本法
8-14 海岸管理法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附錄一 海洋污染防治法
附錄二 海洋污染防治法施行細則
附錄三 海域環境分類及海洋環境品質標準
附錄四 海洋基本法
附錄五 海岸管理法
附錄六 海岸管理法施行細則
第九章 臺灣沿海環境與濕地及海域港口污染防治
9-1 臺灣沿海濕地環境與特性
9-2 臺灣沿海濕地環境污染與防治管理
9-3 臺灣沿海環境物理特性與狀況
9-4 港口污染源與防治對策及臺灣海岸環境品質
9-5 臺灣沿岸海域之珊瑚礁與污染危機
9-6 臺灣海域及港口污染防治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一章 海洋環境與污染導論
1-1 從宇宙到地球之海洋
1-2 地球表面形成海洋的起源
1-3 海與洋
1-4 海水物理特性
1-5 海洋環境之水體運動物理現象
1-6 聖嬰現象及反聖嬰現象與大氣海洋環境之關係
1-7 海沫及其對海洋大氣環境之效應與污染
1-8 海洋環境污染
1-9 海洋環境之保育與管理
1-10 海洋環境污染與海洋永續發展
1-11 海洋環境之永續發展—臺灣應面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問題與分析
第二章 海洋污染物性質和污染來源與遷移轉化
2-1 污染物性質與分類
2-2 污染來源
2-3 污染物特性對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