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是在批判父權體制並不是在反抗男人,不管男、女可以說是父權體制的受害者,而支持女權運動者也不全是女人,許多男性不僅在爭取女性權益的努力上不遺餘力,他們也經常扮演啟蒙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書有兩個重點,一在探討女權運動和女性主義,其中介紹許多位曾被隱姓埋名,如今重見天日的女性傑出人物和女哲學家,他們的生平、著作和優異表現;二是為越來越熱門的性別議題,從性別差異、衝突到溝通,尋求和諧發展的可行方案。每章開始之前,都會設計一道「思考題」,以便導引進入主題;每章最後,也會列出該章的「影片資料」和「相關書目」,提供讀者進一步自修或教學之用。
作者簡介:
林麗珊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
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系訪問學人(Visiting Scholar)
輔仁大學哲學系學士、哲學研究所碩士、哲學研究所博士
榮譽:
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企業倫理教師選拔」獲獎得主
第一屆中央警察大學「教學優良教師」
第一屆中央警察大學「研究績優教師」人文社會科學類組首獎
經歷:
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主任、所長
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輔仁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兼任教授
國立教育研究院「性別平等教育影片」審查委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性平教材」審查委員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機構廉政會報審查委員
內政部移民署新住民照顧服務績效實地考核委員
內政部警政署性別平等工作小組委員
臺北市政府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性別平等專案小組委員
花蓮縣政府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
公益團體「臺北婦女新知協會」理事、副理事長
著作:
《警政倫理學導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2008年初版,2011年新版。
《女性主義與性別關係》,臺北:五南,2001年初版,2023年七版一刷。
《人生哲學》,臺北:三民,1998年初版,2010年三版一刷。
章節試閱
第五章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教育
第一節 生理性別和文化性別
壹、男女有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認為男生比較粗枝大葉,女生比較溫柔細心;刀槍機械是屬於男生的玩具,家家酒、洋娃娃是屬於女生的遊戲;男生適合當醫生、工程師,女生適合當護士、老師,等等。性別可說是一個人最被注意的特徵,當我們能夠確定對方的性別後,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就產生不同。例如:聽到某某人剛生了小娃娃,第一個浮現的問題常是:「是男孩,還是女孩?」寶寶一出生,也馬上被以象徵男女性別的淡藍、粉紅色毛巾包裹起來;接著禮物、衣服、玩具⋯⋯,就依照這種性別宣示,井然有序地進行。如果有人不按牌理出牌,比如上街時看到一位無法分辨是男是女的人迎面走過時,我們通常會有點疑惑地悄悄回頭再瞧一眼,以便確定其性別。佛洛依德就曾說過:「當你遇到一個人的時候,最先做的區分就是『男生』或『女生』。」
性別區分讓我們有所預期,男生是這樣,女生是那樣,藉此我們可以明確地判斷,應該如何與他或她談話、接觸,應該保持何種距離。但是,這種規範只是為了方便社會生活,卻不能因其性別,而限制他或她的發展。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我們都知道男女有別,但卻有「優劣之別」的偏見,總認為,男生比較強、比較優秀、比較值得栽培;更甚者還有所謂的「厭女症」(Misogyny)或「厭女主義」(Misogynism)現象,對女性有種厭惡與憎恨的敵意,以至於仇恨、貶抑、歧視女性,中國古代所謂「末喜、妲己和褒姒導致夏商周三代滅亡」,這類的「女禍史觀」、「紅顏禍水」論調,其實就是一種仇女、厭女的現象。
事實上,性別之有差異,就像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的不同,重視差異,給予適情適性的培育,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錯的表現。有一句話說:「放對了位置就是人才,放錯了位置就成了蠢才」,功課好有事業心的女兒,為什麼非得要她當個安於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怎麼訓練都不想成為「頭好壯壯」的兒子,為什麼非得要他硬著頭皮當強人?
因擔任八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影片中的妙麗一角而走紅的英國演員艾瑪.華森(Emma Watson, 1990∼),2014 年獲邀成為「聯合國婦女權能署」(簡稱婦女署,UN Women)的親善大使,協助婦女署首次推廣「HeForShe」的運動,中文可以直接翻譯作「他為她」,其實質意涵就是號召男性加入原本被認為僅與女性相關的性別平權運動,希望藉由「男性促進女性權利」,加速成就性別平等的理想。華森首次在聯合國總部發表將近12 分鐘HeForShe 運動的演說重點是:我們想要終止性別不平等的信念需要所有人一起參與,因為大家都是性別平等的最佳代言人,「爭取女性權利的女性主義」並不等於「厭男主義」(Man-hating),邀請男性加入爭取性別平權行列,可讓男人也跳脫性別框架,這是為男女共謀福利的事業,華森推動的HeForShe 也是種SheForHe 的運動。
貳、性別刻板化
男女是有先天上的區別,但是其差異性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何況有很多差別是我們後天發展的結果。可以說,男女在行為及性格上的差異,大都是由社會因素所造成,如個人出生背景因素、周圍親友的期望、社會化歷程、社會的酬賞等等。
1974 年,在多明尼加共和國有一項有趣的性別研究指出,曾有十八位被當作女孩撫養長大的小孩,在12 歲左右,這些幼年時陰部較為肥厚的女孩突然長出了陰莖變成男生,後來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面對這種性別轉變,十八人中只有一人在青春期之後仍裝扮成女性,有二人在研究期間死亡,其餘以男性之身分結婚生子並無困難。
另一個著名的研究案例,是發生在1965年出生在加拿大溫尼伯市(Winnipeg, Manitoba, Canada)的同卵雙胞胎兄弟布魯斯(Bruce, 1965∼2004)和布萊恩(Brian, 1965∼2002),兩兄弟於1966年4月八個月大時進行割包皮手術,醫院電灼燒刀不幸發生故障導致電流過強,將先進行手術的哥哥布魯斯的陰莖燒焦,當時人工陰莖手術尚未成熟,醫生宣告壞死的陰莖日後將不能人道。事件發生後十個月,自責的年輕父母正好看到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製作的一個訪談節目,介紹來自美國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性學專家曼尼博士(John William Money, 1921∼2006),在該大學成立的「性別認同診所」所進行的變性手術;曼尼提出「性別認同門檻」理論,認為2歲半到3歲是性別認同的臨界點,在這之前可以把小孩依照父母的意願塑造成為他們所希望的社會性別,不管他們的生物性別是男是女。於是在1967年7月小孩1歲11個月大時,他們讓布魯斯接受這位專家主持的變性手術,包括去除睪丸、建構女性外陰,並改名為布蘭達(Brenda),與弟弟布萊恩成為這項實驗絕佳的對照組合。這項變性手術一直被曼尼等研究者視為成功的實驗,他們持續追蹤觀察並宣稱:兩位原本是雙胞胎的兄弟變成姊弟之後,到了5、6歲不管是在玩具的選擇或活動力、行為表現上,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顯見父母的教養方式已經產生了男女行為的分化;曼尼並計畫在布蘭達進入青春期前,讓他開始服用雌激素以助長胸部的發育,以及進行人工陰道手術。不料,這些安排卻被日漸長大的布蘭達所拒絕,因為布蘭達開始懷疑自己真實的性別,雖然父母隱瞞事實,再三保證強調他是女兒身,他卻從未覺得自己是女孩。經由溫尼伯當地精神醫師的建議,布蘭達的父母終於吐露實情,而布蘭達也在14歲時毫不猶豫地恢復成為男兒身,取名為大衛.利馬(David Reimer),接受定期睪固酮的注射,切除服用雌激素長大的乳房,並於16歲那年進行陰莖再造手術,1990年25歲時結婚,成為三個孩子的繼父。1997年6月27日約翰.科拉品托(John Colapinto)第一次拜訪大衛.利馬,在1998年12月號的《滾石雜誌》刊登將近兩萬字的專訪,這項痛苦折磨的性別實驗,終於引起世人廣泛的討論和注意,而曼尼的研究也因此一事件深受質疑,聲譽受到極大的打擊。這個事件的後續發展讓人遺憾,大衛.利馬的雙胞胎弟弟布萊恩死於抗憂鬱症藥物與酒精混合的中毒意外,他本人則始終無法擺脫與父母之間的心結,加上離婚、弟弟猝死,他以自殺方式了斷自己錯亂的一生。
性別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的,或者先天和後天的影響成分哪個較占優勢的研究,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若說性別天生實在失之武斷,若說後天造就,又忽略生物性的力量。事實上,許多專家大致認為,男女的確有別,但此一有別,後天加工誇大的成分實遠超過先天的基礎;換句話說,「心理層面的可塑性」是相當大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人的期許、社會的鼓勵,造成我們刻意並持續表現出符合期待的特質,也同時排斥不符合期待的行為,形成所謂「性別刻板化」(gender stereotype)的結果。
所以,男女性別是可以從生理上(先天的)和文化上(後天的)的差別來看。從生理性別來看,男女有先天上的差異,但並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有陽剛陰柔甚至優劣之別,而男尊女卑的觀念更可以說是後天灌輸的結果,是隨著文化發展形成的現象。換句話說,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有絕大部分是因為我們的刻板印象,助長了差異的擴大,並形成一種社會的評價標準,符合性別的表現就有正面的鼓勵,反之則否。不僅對自己也對別人,我們都用這套性別認知的過濾器來指導也規範行為,它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且強而有力的,而且往往對我們的發展潛能造成莫大的阻礙。
將男女嬰兒以藍色毛巾或粉紅色毛巾包裹區分,並沒有什麼不對,這可以是為了方便辨識,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就因為這樣的性別區分基礎,在撫養嬰兒的過程中,因預存的性別偏見而窄化嬰兒自身的發展。大部分的父母會規範男女嬰兒表現出符合性別要求的行為,而比較不會針對其個別能力予以超越性別限制的鼓勵,男女嬰兒由此展開不同的學習歷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性別的差異乃隨之擴大。生理的性別透過社會化的過程成為文化上的性別,這個分道揚鑣的歷程,從出生就開始一直持續到終身。
第五章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教育
第一節 生理性別和文化性別
壹、男女有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認為男生比較粗枝大葉,女生比較溫柔細心;刀槍機械是屬於男生的玩具,家家酒、洋娃娃是屬於女生的遊戲;男生適合當醫生、工程師,女生適合當護士、老師,等等。性別可說是一個人最被注意的特徵,當我們能夠確定對方的性別後,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就產生不同。例如:聽到某某人剛生了小娃娃,第一個浮現的問題常是:「是男孩,還是女孩?」寶寶一出生,也馬上被以象徵男女性別的淡藍、粉紅色毛巾包裹起來;接著禮物、衣服、玩具⋯⋯,...
推薦序
當Kitty不再需要Daniel
Hello Kitty很紅,紅得發紫,是無論大人小孩都喜愛的圖騰,然而因為Kitty是個女的,孤陰不長,於是人們便給她配個叫Daniel的男友出來,Daniel不紅,他的存在只是Kitty的附屬品,可有可無,樣子和Kitty沒什麼差別,只是聊備一格,就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裡那般,雖然全部都是母恐龍,但生命終究會找到出口。
這種全是母龍的世紀似乎已經快要到來。我常想,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女性一直在進化的過程裡保持優勢,先從人猿說起,有一說,當人猿能夠舉起前肢,用後腳站起來行走後,女性便討得了第一回進化的便宜,為什麼?人類學家說,母猴有沒有發情,從屁股有無紅腫即可一目了然,但人類因為站起來了,遂長出「臀部」來隱藏她們的陰部,換句話說,夏娃面對亞當,就算流水有情,落花無意,也可以裝成一副我一定會跟你上床的樣子來,反正就算只消一片葉子遮住前方,亞當就察覺不出夏娃到底有沒有發情,這是女性在進化史上的第一次勝利,遠古時代,她們可以和眾多男性虛與委蛇,直到選擇了最能覓食且最可靠者後,才露出她們的需求。
女性之所以要小心翼翼地擇偶,乃在於魚水之歡後,女人必須負擔巫山雲雨的所有後果,如不幸遇到膨肚短命的負心漢,忽然晴天霹靂,此時,苦守寒窯還不算什麼,得負起養家活口的重責大任才叫夭壽,於是有了避孕藥的發明,這味仙丹,又在人類進化的過程裡讓女人再得一著,從此,來吧,who怕who?女人終於能在性愛上獲得自主性,又不必隔天早上抓著棉被一角飲泣,要求男方負責,時移勢轉,鏖戰之後,勞燕分飛,於是女性主義因為有了生物科技的力挺,乃吾黨所宗,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了。
可惜的是,在父性社會裡所規劃出來的家庭生活,仍然羈絆著那些獨立自主的女性們。婚姻制度,依我看,其實是父性社會所規劃出來的,並不符合優生學的原理,非洲原始部落有以婚後刺青臉部,或行閹割(circumcise)女人陰唇以防止女性外遇的非人道陋習。咱們看臺灣獼猴每年在發情期時,總有初生之犢的小公猴向猴王挑戰,打得你死我活,成為猴王者,君臨天下,所有食物全歸牠分配,所有的母猴通通成為後宮佳麗三千人,敗者則率忠臣若干,遠走他鄉,另覓棲息地,以免坐吃山空,這新猴王是新誕生的世界拳王,可以確保種族的優異血統,可憐這並不適合進化後的人類社會,即便盧梭絞盡腦汁想出的民主選舉制度,都不能保障不會選出愚蠢的政客,男人也總不能為了爭奪女人而天天打破頭,就算天天打,也總有色衰體弱,尚能飯否之歎,於是乎發明各式各樣的制度來限制女性,大紅燈籠高高掛,就等女人成為男人的財產,男人才可安身立命,在財產中老去。
有些女人不想成為男人的財產,不想淪落婚姻桎梏,於是流行起「未婚生子」,忽然「桃莉羊」出現了,人類又往前進化了一大步,精子不能自體複製,卵子卻可造人,侏羅紀公園裡的母龍終究找到了生命的出口,男人真命苦,連最後一點繁衍後代的一粒精子的貢獻都慘遭剝奪,科技的進化,使得這個世界乾坤大挪移,DNA居然可以摒棄雄性的因子,男人在宇宙繼起之生命裡已然缺席!Kitty真的不再需要Daniel了。
當然,女性主義的論述不只在生物性別的不同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領域尚未開發出來了,令人錯亂的是,近年來,臺灣似乎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女性主義者,我們也有了第一位的女性副總統,然而臺灣真正的女性主義者,絕非全在檯面上,準確的說,應該不是媒體所喜歡的那些奇形異狀的女人,媒體嗜血的本質,絕不會培養出女性主義者,所以要研究女性主義,還是得從實際的理論做起。
這本書,不再給你盲目的崇拜媒體玉女,它有冷靜紮實的學理研究,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各領域裡來探討兩性的差異,真正將女性主義給開光點眼。本書作者林麗珊教授,從來不像我是在媒體前曝光的人,她默默地研究女性主義這個領域,思索兩性關係的真正本質,多年來經常與在五光十色的電視圈裡的我,反覆辯論駁詰,汲取我的男性見解與實際的生活經驗,加上她個人哲學訓練的背景,就像在廚房裡層層剝開洋蔥般,「女性主義」這個人類的重大命題,在她的這本著作中有相當精湛的詮釋。我很榮幸地向讀者們推薦,本書作者,就是我的親妹妹,我以她的成就為榮。
魚夫
臺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作家、漫畫家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研究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
甲馬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執行長
前中天〈哈拉夜新聞〉、三立〈8點大小聲〉、TVBS〈麻辣新聞網〉等節目主持人
當Kitty不再需要Daniel
Hello Kitty很紅,紅得發紫,是無論大人小孩都喜愛的圖騰,然而因為Kitty是個女的,孤陰不長,於是人們便給她配個叫Daniel的男友出來,Daniel不紅,他的存在只是Kitty的附屬品,可有可無,樣子和Kitty沒什麼差別,只是聊備一格,就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裡那般,雖然全部都是母恐龍,但生命終究會找到出口。
這種全是母龍的世紀似乎已經快要到來。我常想,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女性一直在進化的過程裡保持優勢,先從人猿說起,有一說,當人猿能夠舉起前肢,用後腳站起來行走後,女性便討得了第一回進化的便...
目錄
推薦序
書 評
自 序
再版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性別議題的意義
第二節 女權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東西方共同困境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展望
第二章 歷史性的回顧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二節 日本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三節 西方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四節 女權運動的成果及其影響
第三章 女性主義論述
第一節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第三節 基進主義女性主義
第四節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第五節 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第六節 後現代女性主義
第四章 女性哲學家--漢娜.鄂蘭
第一節 才貌雙全的女哲學家
第二節 政治行動論主要內容
第三節 實踐政治行動之意義
第四節 哲學創見與理論缺失
第五章 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教育
第一節 生理性別和文化性別
第二節 性別學習與性格差異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
第六章 情慾、愛情與婚姻
第一節 友情與愛情
第二節 同性戀議題
第三節 婚姻與外遇
第四節 性暴力防治
第七章 均衡差異和平等的性別正義
第一節 性別正義的重要性
第二節 性別的差異與正義
第三節 性別正義的可行性
推薦序
書 評
自 序
再版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性別議題的意義
第二節 女權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東西方共同困境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展望
第二章 歷史性的回顧
第一節 中國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二節 日本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三節 西方文化中女性地位與發展
第四節 女權運動的成果及其影響
第三章 女性主義論述
第一節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第三節 基進主義女性主義
第四節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
第五節 存在主義女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