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用青少年的語言、現代的視角,
跟著三國人物一起,
讀文史、見人心、知善惡、懂成敗,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拓展人文素養、奠定成長基石!★ 本系列共4冊:〈漢宮落日〉、〈曹魏風煙〉、〈蜀漢旌鼓〉、〈東吳鯨波〉
★ 好讀、有趣、耳熟能詳!收錄漢末與三國時期最具代表性、最完整的人物故事
★ 獲選為北京小學生暑假必讀書單
◎最兼容並蓄的「蜀漢」,在動盪之中堅守內心價值!
三國時期,各路英雄豪傑都在趁機爭奪利益,
只有劉備懷抱著回歸漢朝美好光景的願望,
他的忠信和寬厚,讓他成為一個更有魅力的人。
關羽的完美主義,讓他活得格外認真,
卻也讓很多人對他敬而遠之,甚至暗算他。
活在世界上,是特立獨行比較好,還是隨波逐流比較好呢?
◎人物立體,考證嚴謹!最適合少年閱讀的「真」三國故事!
許多人對於三國的了解是來自《三國演義》或其衍生作品,
但《三國演義》多有誇張之處,不完全等於三國史,學習歷史就要從正史出發!
此系列是市面上少見寫給青少年讀者的「真」三國故事。
暢銷500萬冊《水煮三國》作者、三國史研究專家成君憶,
從《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淬煉出歷史人物的精采生平,
成君憶的行文風趣幽默、文字貼近青少年,降低閱讀原典的門檻,
能夠引領讀者跟著三國人物身歷其境,了解錯綜複雜的時代演變,
掌握典故、學習謀略、感悟人生哲理!
◎ 第3集〈蜀漢旌鼓〉:18位令人難以忘懷的蜀漢武將和謀士
.劉備:劉備和曹操總被後人拿來比較,他們之間究竟誰實力最強呢?
.關羽:曾經威震華夏的關羽,卻因為「人際關係」而失敗?
.諸葛亮:比起智慧,諸葛亮最難能可貴的優點,其實是他的勤勉?
.張飛:他的一生轟轟烈烈,不僅是三軍名將,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書法家?
.趙雲:光芒總被關羽、張飛、馬超蓋過,但劉備卻最信任他?
.龐統:如果龐統沒有早逝,蜀漢政權或許就不會滅亡了?
如果是你,你想成為哪位三國人物呢?
本系列不只閱讀故事,還有「作者評說」、「文史雜記」、「原典精選」等延伸內容,
可以一邊拓展文學素養和國學知識,一邊用不同角度看歷史、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是一套能夠體會三國壯闊風情與豐富內涵的讀物。
【閱讀核心與特色】.以人為鏡:引導讀者探討,造就英雄人物成功與失敗的人格特質,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評說:在讀懂歷史故事和人物之餘,拋出引導思考的提問,用不同角度解讀歷史
.原典精選:摘錄原典與白話翻譯,熟讀語文知識、豐富寫作素材、提高文學素養
.文史雜記:梳理相關延伸知識,包含成語、民間傳說、地理風情等,拓展青少年的知識
.適讀年齡:無注音(生難字標示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作者簡介:
成君憶
著名作家、三國歷史研究專家,三國主題寫作代表作家,成名作《水煮三國》暢銷500餘萬冊(先覺,2004年),不僅在中國引起熱烈反響,還以多種文字版本行銷于亞洲各國和歐美地區。其善於用簡練乾淨的文筆書寫歷史故事,深受讀者歡迎。
章節試閱
5│諸葛亮:以管仲和樂毅自比
在襄陽城外耕種山田
諸葛亮,字孔明,光和四年(一八一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他的父親諸葛珪曾經做過泰山郡的郡丞,生有三男兩女,包括諸葛亮的長兄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諸葛亮三歲時,母親章氏去世;到了八歲,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的叔叔諸葛玄是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得到兄長去世的消息後,諸葛玄便將諸葛亮與諸葛均接到自己身邊照料。後來,朝廷委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的職務,諸葛玄便帶全家投靠了本來與他有舊識的荊州牧劉表。
叔叔諸葛玄去世以後,諸葛亮帶著弟弟諸葛均在襄陽城外西二十里的隆中種田。諸葛亮長得高大英俊,喜歡吟唱《梁父吟》,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當時的人們都不以為然,只有崔州平、徐庶等人欣賞他。
襄陽名士黃承彥遇見他,問道:「我有一個醜丫頭,頭髮有點黃,皮膚有點黑,但才華還可以。聽說你還沒有結婚,你願意娶她嗎?」沒想到,向來自負的諸葛亮竟然滿口答應,欣然迎娶了那個醜丫頭。人們不理解諸葛亮,覺得他們倆不般配,有的人甚至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們可不要學諸葛亮,明明是個帥哥,非要找個醜丫頭!」
隆中對
建安六年(二○一年),劉備投奔劉表後,屯駐在新野。一日,劉備向隱士司馬徽請教天下大勢。司馬徽說道:「那些見識淺陋的儒生,個個都自作聰明,卻並不了解時局和將要發生的變化。真正能夠看清時局變化的俊傑,只有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啊!」後來,徐庶前來拜見劉備,深得器重,他也向劉備推薦道:「諸葛孔明這個人,真可謂臥龍啊,將軍您願不願意見見他?」劉備高興地說:「請你趕快幫我把他找來吧!」徐庶回答說:「將軍最好還是親自去見他,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召見他。」於是,劉備先後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但前兩次都撲了空,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他。
劉備請教諸葛亮說:「國家正日漸衰敗,奸臣們假借皇命胡作非為,而真正的天子卻蒙塵受難。可憐我一片苦心,總是不自量力地站出來維護天下的公義,怎奈智慧和才能有限,已經一敗再敗,直到如今這般田地。但我的志向不會動搖,請問先生有什麼辦法幫助我嗎?」諸葛亮於是縱論天下,給他提出了四個建議:第一,暫時不要與曹操爭鋒;第二,要與孫權結成互利共贏的盟友;第三,要設法謀取荊州和益州;第四,等待時機,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征討中原,實現大漢朝的復興。
劉備和諸葛亮的這番問答,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隆中對》。劉備聽得眼前一亮,鼓掌讚嘆說:「你說得真好!」此後,劉備經常跟諸葛亮討論各種問題,兩個人也日益親密。關羽、張飛等人因此心生不悅,劉備解釋說:「我得到孔明,就好像魚得到了水一樣。你們不要再勸說我了。」關羽和張飛看他說得那麼認真,便不再說什麼了。
智激孫權,反敗為勝
建安十三年(二○八年),曹操南征荊州,劉備敗逃到了夏口。諸葛亮請命說:「現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請立即派我前去向孫權將軍求救!」劉備同意後,諸葛亮乘船來到柴桑會見孫權,為他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局面,而後建議道:「請將軍衡量一下自己的實力,若是認為能單憑自己的力量與曹操抗衡,那就趕緊與劉備斷交;若是不能,何不立即收兵,直接向曹操投降?如今將軍猶豫不決,殊不知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孫權反問諸葛亮:「那劉備為什麼不投降呢?」諸葛亮回答:「劉備貴為皇族,是一個受萬眾敬仰的有氣節之人。他若是不能成事,那是天命,但他自己絕不會主動投降。」孫權被他激得興起了不肯屈服的雄心,繼續跟他討論當前的形勢。
諸葛亮繼續說:「劉備雖然剛在當陽吃了敗仗,但回來的士兵加上關羽手下的精英水兵,仍有上萬人。劉琦在江夏聚集的士兵也有上萬人。曹操從北方長途奔襲而來,為了追擊劉備,命令輕騎部隊一日一夜連續行軍三百多里。他的軍隊就好像一支由強弩射出卻快要墜落的弩箭,連射穿一層薄薄魯縞的能力都沒有了。這犯了兵法大忌,所以曹操必敗。此外,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而剛剛被他收編的荊州水軍,都是被迫依附於他的,心裡滿是屈辱,是不可能真心為他效力的。只要將軍願意與劉備合作,打敗曹操那是必然的事。曹操兵敗後必然會回到北方,如此一來,三足鼎立的局勢必成。」
孫權聽得非常振奮,立即召集群臣商議,而後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將領,在雋口火速集結三萬水軍,與諸葛亮一同出發前去援助劉備。
同年年底,曹操的軍隊在赤壁遭到孫劉聯軍攻擊。因為軍中疾病流行,曹軍初戰失利,退至江北。接著,東吳老將黃蓋突然發起火攻,把曹軍首尾相連的戰船燒成一片火海。曹操猝不及防,一敗塗地。劉備趁機平定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傳奇般地崛起,成為最有實力與曹操爭雄的軍事強人之一。
劉備的臨終託付
建安十七年(二一二年),劉備因為張松之死,與劉璋反目成仇,緊急調令諸葛亮等人帶兵入川增援。諸葛亮留下關羽鎮守荊州,然後帶領張飛、趙雲等人起兵入川,平定了益州南部的各個郡縣。建安十九年(二一四年),劉備入主成都,以左將軍的身分兼領益州牧,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負責處理各項軍政事務。建安二十六年(二二一年),劉備以大漢朝繼承人的身分稱帝,任用諸葛亮為丞相。
章武三年(二二三年)四月,劉備在白帝城病逝,臨終時將太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且對他說:「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夠安頓好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國家。至於我這個兒子,如果他值得輔佐,就拜託你好好輔佐他;如果不值得輔佐,就請你取而代之。」諸葛亮感動得滿臉都是眼淚,向劉備發誓說:「我身為臣子,感念陛下的知遇之恩,一定會竭盡我的忠誠,直到死去。」同年五月,諸葛亮護送著劉備的靈柩返回成都,擁立太子劉禪登基。劉禪把諸葛亮認作相父,凡有軍政大事,都聽從諸葛亮的決策。
就在這時,南中地區發生叛亂。因為劉備剛剛去世,諸葛亮沒有第一時間用兵。與此同時,他派遣使者前往東吳,與孫權重修舊好。建興三年(二二五年)春,諸葛亮率領大軍南征,深入不毛之地,先後多次活捉孟獲,最終讓他歸服。諸葛亮返回成都,開辦武學,講授兵法,開始籌備北伐中原的大事。
五伐中原,功敗垂成
建興五年(二二七年),諸葛亮率軍駐守漢中,在那裡籌備糧草軍需,準備北伐。出發前,他在《出師表》中對後主劉禪說:「請陛下授權給我,讓我起兵討伐北方的曹賊,恢復大漢朝的統治。若是我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甘願接受陛下的責罰。」
建興六年(二二八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迅速平定了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料,督軍在前的馬謖違背將令,被張郃擊潰,丟失了街亭,致使諸葛亮功虧一簣,退回漢中。
同年八月,東吳大都督陸遜在石亭大敗魏國大司馬曹休。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感覺是一個作戰時機。十二月,他率領一支精兵奔襲陳倉。不料魏國鎮西將軍郝昭極善守城,堅守陳倉二十多天,直到大將軍曹真率領援軍趕到。諸葛亮缺少軍糧,不敢戀戰,只得再次撤退。
建興七年(二二九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占領了武都、陰平兩個郡。建興九年(二三一年),諸葛亮第四次出兵,包圍祁山。魏主曹叡派司馬懿帶兵屯駐到長安,總督軍事。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便命令眾將據險而守,不可出戰。同年六月,蜀軍兵糧用盡,諸葛亮不得不再次退兵。司馬懿聞訊,立即派遣大將張郃追擊。張郃一路追到木門,被諸葛亮設下的伏兵擊殺。
建興十二年(二三四年),諸葛亮第五次出兵,到達五丈原。司馬懿在渭水南岸築造大營堅壁拒守,連續一百多天不肯與諸葛亮交戰。同年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臨終時他向眾將授計,讓蜀國的將士最終平安地回到自己的國家。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五次北伐被改寫成了「六出祁山」。根據史書記載,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的每一次用兵,幾乎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曾設計出「木牛流馬」,用來解決糧草運輸艱難的問題。可惜命運無情,讓他最終死於自己的鞠躬盡瘁。而彪炳青史的《隆中對》,也隨著兩位主人翁的去世,就此劃上了句號。
對諸葛亮的評論
遵照諸葛亮的遺言,部將們把他安葬在定軍山。諸葛亮的墓穴非常簡陋和狹小,剛好放得下一口棺木。他入殮時穿的也是自己的舊衣服,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殉葬品。噩耗傳到蜀國各地,人們感念他治理國家的恩德,每逢節日都會在田間或道路邊祭祀他。到了景耀六年(二六三年),後主劉禪最終被民意感動,破例准許在沔陽建立了一座供奉諸葛亮的廟宇。
在《三國志》中,作者陳壽給予了諸葛亮極高的評價。陳壽認為諸葛亮身為丞相,為安撫蜀漢的老百姓做出了有口皆碑的貢獻。他胸懷坦誠,遵守禮制,大公無私。哪怕是他的仇人,只要為國盡忠效力就能得到獎賞;與之相反,哪怕是他的親信,一旦怠忽職守也會受到責罰。他處理政務,作風簡練,不計較虛名而講求實效,最終使得舉國上下都很敬愛他,即使受到嚴厲的處罰也沒有怨言。他這種治國理政的才能,足以媲美歷史上的管仲、蕭何。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歷來也被人們稱道。他的敵人司馬懿由衷地感嘆他是「天下奇才」。景耀六年,魏國鎮西將軍鍾會起兵征討蜀漢,進入漢中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沔陽祭拜諸葛亮。三國歸晉以後,給事中袁准評論說:「諸葛亮用兵,停在那裡就好像一座山,前進或後退卻又飛快如風。每一次出兵,都讓天下震動,但人們都很擁護他。他已經去世幾十年了,至今人們還在懷念他、歌頌他,就好像周朝人當年懷念召公一樣。」
到了隋唐時期,名將李靖與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談到諸葛亮的治軍方法,對他推崇備至。開元十九年(七三一年),唐玄宗李隆基創建武廟,把諸葛亮列入「武廟十哲」,享受與孫武、樂毅、張良、韓信等名將同規格的祭祀。
看看吧,曾經在少年時代自比於管仲、樂毅的諸葛亮,最終以他一生的功績,贏得了後世對他的認同和景仰。
【作者評說】
相比於他的智慧,諸葛亮最難能可貴的優點,應該是他竭盡全力的勤勉。想當年,他與劉備在隆中對策,是多麼意氣風發啊!但是,情勢很快地變化,曹操的大軍接管了整個荊州,劉備帶著幾十名殘兵敗將從當陽拚死逃到夏口。多虧諸葛亮智激孫權,發動赤壁之戰,才把劉備從死亡邊緣拯救回來。等到劉備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的意氣風發也早已演變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悲觀。那時候,他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死亡。
他死在五丈原。臨終時交代後事,他僅僅舉薦了蔣琬和費禕。或許在那時候,他已經預料到了蜀漢的滅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也是他的悲觀、勤勉和對劉備忠誠之寫照。
【文史雜記】
●臥龍非龍
臥龍並不是「臥著的一條龍」,而是一匹馬。根據《周禮》的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所謂龍馬,就是身高八尺以上的駿馬。《三國志》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這樣器宇軒昂,豈不正是人中的龍馬?
5│諸葛亮:以管仲和樂毅自比
在襄陽城外耕種山田
諸葛亮,字孔明,光和四年(一八一年)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他的父親諸葛珪曾經做過泰山郡的郡丞,生有三男兩女,包括諸葛亮的長兄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諸葛亮三歲時,母親章氏去世;到了八歲,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的叔叔諸葛玄是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得到兄長去世的消息後,諸葛玄便將諸葛亮與諸葛均接到自己身邊照料。後來,朝廷委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的職務,諸葛玄便帶全家投靠了本來與他有舊識的荊州牧劉表。
叔叔諸葛玄去世以後,諸葛亮帶著弟弟諸葛均在襄陽城外西二十里的隆中...
目錄
好評推薦
1. 劉備:以反曹為己任
2. 關羽:忠義和神勇的化身
3. 張飛:以勇猛聞世
4. 趙雲:柔美而賢德的一生
5. 諸葛亮:以管仲和樂毅自比
6. 龐統:像鳳凰一樣墜落
7. 法正:以奇謀克敵制勝
8. 馬超:令人聞風喪膽的虎威
9. 黃忠與魏延:從長沙到漢中
10. 黃權的誠與信
11. 李嚴: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
12. 李恢:平定南中的大功臣
13. 鄧芝雖老,終成大器
14. 王平:不識字,但活得有條理
15. 張嶷:敏感而有熱情的內在
16. 蔣琬與費禕:後諸葛亮時代的執政官
17. 姜維的膽識與宿命
18. 譙周的投降論
好評推薦
1. 劉備:以反曹為己任
2. 關羽:忠義和神勇的化身
3. 張飛:以勇猛聞世
4. 趙雲:柔美而賢德的一生
5. 諸葛亮:以管仲和樂毅自比
6. 龐統:像鳳凰一樣墜落
7. 法正:以奇謀克敵制勝
8. 馬超:令人聞風喪膽的虎威
9. 黃忠與魏延:從長沙到漢中
10. 黃權的誠與信
11. 李嚴: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
12. 李恢:平定南中的大功臣
13. 鄧芝雖老,終成大器
14. 王平:不識字,但活得有條理
15. 張嶷:敏感而有熱情的內在
16. 蔣琬與費禕:後諸葛亮時代的執政官
17. 姜維的膽識與宿命
18. 譙周的投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