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青少年打造的經典國學讀本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孔門師生的言行錄,也是孔子一生的主要記載。本系列由最會說故事的歷史老師張小椿精心編著,帶領青少年讀者一起跨越時空,和孔子相遇!
《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形象更清晰,知道孔子也是個有血有淚、會犯錯有時甚至會強詞奪理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
※本書特色
◆打造國學基礎:透過孔子與弟子活潑生動的對話,潛移默化哲人的思想精華。
◆經典原文精選:精妙有據的原典釋義,方便理解、熟悉文言文的語感。
◆培養思辨精神:每篇故事搭配「想一想」提問,幫助省思和分析能力。
◆古文知識輕鬆學:包羅萬象的文化知識,輕鬆奠定國學素養。
◆成語運用增值:出自《論語》的延伸成語活用,國文能力迅速增值。
因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上之主要貢獻,厥在其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之兩項。後代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其意義即在此。——國學大師 錢穆先生
主要收錄孔門十哲——(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與孔子對話、相處的生動故事。孔門弟子性情各異,自有精彩,他們有的道德高尚,有的辯才無礙,有的政治能力強,有的文采出眾。讀孔門弟子的故事,彷彿他們就在眼前。
作者簡介:
張小椿/文
一九八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研究所畢業,現任小學語文教師、福建省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致力於《論語》、《世說新語》、古詩等國學經典研究,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開設微信公眾號「國學椿秋」,已编著出版《少年讀世說新語》系列,《讀詩賞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作品。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立志成為一名會講也會寫歷史故事的語文教師。
陳昕/繪
一個在屏東成長、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人。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期間,即開始將心力放在各式出版品的插畫繪製,特別是兒童繪本的插畫以及人物設計。
E-mail:hchen05@alumni.risd.edu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更是「超級學霸」,他在《論語》中出現過幾次,就被孔子讚美了幾次。子路則是每次出現都被孔子批評,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顏回被孔子讚揚的主因是「好學」。魯哀公曾詢問孔子:「在你眾多學生之中,誰最好學?」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孩子很好學,他不拿別人出氣;有過失不再犯。只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學生,再也沒聽過好學的人了。」當時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過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顏回好學過人,有以下這些表現:
一、勤奮好問
學習沒有捷徑,唯有勤奮刻苦才是正道。顏回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複習,細加體悟;他起早貪黑,背誦經書,不知疲倦。對顏回來說,孔子不僅是老師,更是偶像。孔子教授的知識,他都潛心研究,就算無法在第一時間完全理解,依舊樂此不疲。孔子稱讚他:「聽我說話始終如一,永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連顏回這樣好學的弟子有時候也會暈頭轉向,孔子便會在關鍵之處加以指導,更會循循善誘,以各種文獻豐富弟子的知識,以禮節約束弟子的行為。
不過,學問不一定都是向老師請教來的,向同學求教也是重要途徑之一。照理來講,顏回學得這麼好,一定有不少同學向他請教學問,但是顏回虛懷若谷,常向學業不如他、輩分比他低的同學請教。
小師弟曾子對此深有感觸:「有能力的向沒有能力的人請教,學問大的向學問小的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學富五車卻像空無所有一樣;即使因此被人冒犯了,也從不計較。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這位朋友就是顏回。顏回的行為和孔子所宣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完全吻合。
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單憑一位老師肯定忙不過來,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能當面受教於孔子的,就只有那幾十位,而其他弟子則大多由學得好的弟子來教授。
二、安貧樂道
顏回家境貧窮,家人原本指望他能夠當官或經商,但顏回自從十三歲拜入孔子門下,直到四十一歲逝世,沒擔任過任何官職,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學業上。就算物質生活貧困,只能吃鹹菜、喝稀粥、住茅屋,顏回也不以為意。
孔子對顏回大加讚揚:「賢人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憂苦,顏回卻不改一心求學向道的志向,並以此為樂。賢人啊,顏回!」這段話亦是成語「簞食瓢飲」的由來,形容讀書人清貧的生活。
三、悟性高
顏回非常聽孔子的話,從不頂嘴,孔子起初以為這個學生有點遲鈍,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顏回下課回家後會自己研究學問,對於很多問題也有獨到的見解,才意識到顏回是大智若愚。
顏回對孔子的核心思想不僅體悟深刻,還能夠身體力行。
「仁」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主張,卻幾乎沒有人能真正做到,包括子路、子貢、冉有等幾位孔子最欣賞的學生,雖然都很有能力,但內在的心靈修養,並非一蹴可幾。孔子說:「顏回呀,他的心能長久不違背仁德,至於其他學生,只是偶爾會想起一下罷了。」作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不僅對仁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還能透過言行舉止加以實踐,實在難能可貴。
思考題:
孔子為什麼總是讚美顏回呢?
輕鬆學古文
名與字的密切關係
古代人有名有字,因名取字,名和字的關係有以下幾種:
一、名和字意義相同。如顏回,名回,字子淵。淵,回水。河中深水回流處。「回」和「淵」有返回、淵源的相同意思。三國時期的周瑜,名瑜,字公瑾;諸葛瑾,名瑾,字子瑜。「子」和「公」都是襯字(沒有意義的虛字),「瑾」和「瑜」的意思都是美玉,周瑜和諸葛瑾的名字幾乎相同,只是順序相反。
二、名和字意義相關。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指兄弟中排行第二,「丘」即山丘的意思,「尼」是孔子出生地——尼山。
三、名和字意義相反。北宋詞人晏殊,字同叔,「叔」是兄弟中排行第三,「殊」與「同」意義相反。
四、展現心思。用名與字表達企盼和願望,或是因為仰慕某位古人,將古人的名字嵌入自己的名字。如北齊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仰慕春秋晉人介之推,就取名為「之推」,字「介」。
五、拆名為字。南宋詩人謝翱,名翱,字皋羽。「翱」是鳥兒展開翅膀在天空迴旋飛翔。「皋」指水邊的高地,「羽」指長羽毛的鳥類,這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水沼裡的鳥兒,是不是和「翱」字意思很相近呢?
詞語補給站
一、簞食瓢飲:多用於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相近詞有「陋巷瓢飲」、「疏水簞瓢」、「一簞一瓢」。
例句:他雖然過著簞食瓢飲的清苦生活,但生性好學,每天都開心的與經典書籍為伴。
二、安貧樂道:安於貧困生活,以守道為樂。
例句:顏回安貧樂道,一生跟隨孔子學習,沒有出去做官。
三、循循善誘: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例句:優秀的老師教學時要能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步步深入。
第一章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更是「超級學霸」,他在《論語》中出現過幾次,就被孔子讚美了幾次。子路則是每次出現都被孔子批評,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顏回被孔子讚揚的主因是「好學」。魯哀公曾詢問孔子:「在你眾多學生之中,誰最好學?」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孩子很好學,他不拿別人出氣;有過失不再犯。只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學生,再也沒聽過好學的人了。」當時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過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顏回在孔子...
作者序
【前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孔子曾說:「只要是主動給我十條肉乾,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若以此計算:弟子三千,每人十條,就是三萬條,這樣孔子都可以不用教書,改開豬肉鋪了。但所謂弟子三千,其實是形容孔子弟子人數眾多,並非認定孔子有三千名弟子。此外,三千弟子是指孔子終其一生所收的弟子,並不是同時收的,況且人的精力有限,能當面接受孔子教導的只是一些核心弟子,其他的弟子則由核心弟子來教。而十條肉乾的說法,是形容見面禮的微薄,學費是另外計算的,有錢的多繳,別說繳十條肉乾,牽一頭豬來都有可能;沒錢的少繳,甚至沒繳的也大有人在。
因年代久遠,很多弟子只留有姓名,並未留下具體的相關事蹟。孔子的弟子大都是魯國人,甚至有不少人是孔子的親戚朋友,如他的外婆家族顏氏。絕大多數弟子都是平民百姓,也有少數是貴族子弟。還有父子一起拜入孔子門下,互為同學的:如顏路和顏回,曾晳和曾子,而且都是兒子學得比父親好。
根據入學年分,孔子招收弟子分為三個時期。一、在三十歲左右開始收弟子,開辦私學。秦商、顏路、伯牛、子路、漆雕開、閔子騫等弟子相繼拜入門下。三十六歲那年,孔子從齊國返回魯國,魯國政局混亂,孔子沒機會做官,便專心當教師,傳道授業。二、三十六至五十四歲,近二十年間,孔子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學問、教育學生,所以弟子愈來愈多。這個時期新入師門的主要弟子有:仲弓、冉有、宰我、顏回、子貢、子羔、子賤、巫馬期等,都是孔門中最頂尖的弟子。隨著辦學規模愈來愈大,影響愈來愈深,孔子迎來教育事業的全盛時期。三、五十五至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期間,孔子又收了子思、子遲、子羽、子華、有子、子夏、子游、曾子、子張、司馬牛等著名弟子。孔子六十八歲返回魯國後,潛心著書立說,弟子收得不多。此外,像公冶長、曾皙等諸多弟子因生卒年不詳,無法確定是什麼時候拜入師門。
限於篇幅,本冊主要收錄「孔門十哲」及子張、曾子、有子等重要弟子的相關故事。孔子門下傑出弟子眾多,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什麼呢?
孔門十哲是按照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種學科排序,各取所
長,論字排輩。德行是指品行道德高尚,代表弟子是顏回、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言語指說話辯論能力,代表弟子是宰我和子貢。政事指當官的政治才能,代表弟子是冉有和子路。文學是指精通古代文獻,代表弟子是子游和子夏。
顏回位列德行之首,是孔門中的超級大學霸,在《論語》中出現二十一次,幾乎每一次都被孔子誇獎,就連去世了也繼續誇。他孜孜不倦、安貧樂道、不頂撞師長、不隨便發怒,不犯同樣的錯誤……這些確實是顏回難能可貴的品性。可惜顏回如此優秀,二十九歲頭髮全白,四十一歲便英年早逝,這可能與他平時過於勤勉,操勞過度有關。顏回教會我們,學習能提升個人修養,擁有充實的人生。
宰我名列言語第一,他遇事認真思考,敢於大膽表達觀點,不會一味奉行老師的教誨,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名言來形容他再貼切不過,常與孔子爭辯。像是對於父母過世後,「孝子要守喪三年,還是守喪一年」這個問題,宰我的觀點明確,理由充分。但宰我據理力爭,被孔子臭罵一通,兩人不歡而散。為了類似的問題,宰我在平日的課堂上也沒少頂撞老師,引起孔子強烈不滿,成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的「問題學生」。
其實像宰我這般獨立思考又勇敢堅持的學生相當可貴,當學生的意見與老師相左時,如何適當提出自己的觀點,又能讓老師接受,可是一門大學問;反之,老師如何在容許學生的異己思想,孔子的態度似乎也值得檢討。
子貢名列言語第二。他善於提問,悟性極高,周全通達,在孔門眾弟子中,官做得最大,生意做得最成功,與孔子的感情也最深厚。他善於用不同方式提問:一、打破沙鍋問到底。對於重要且複雜的問題,三言兩語很難解釋透澈,必須不斷追問,才能獲得最清楚的答案。二、善用譬喻發問。三、善於提出「半成品問題」,對於所提的問題,先行思考,再向老師請教,經由老師的提點,精益求精。
冉有多才多藝,不僅善於理政,還是理財高手,可以說是古代的金融天才。此外,他還懂得軍事,在孔子返國前夕,他提早回到魯國,擔任季氏的家臣,幫助魯國打敗齊國,立下不小的戰功。冉有並非完全聽從老師的教導,在諸多方面與孔子的主張都不盡相同。冉有的諸多想法雖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卻是理想與現實間不得已的妥協。
子路生性耿直,脾氣火爆,在拜入孔門之前,甚至還霸凌過孔子。正因為這樣的脾氣,沒少挨孔子批評。《論語》中子路出現四十二次,就被孔子狠狠批評了四十二次。眾弟子中,宰我被罵得最慘,子路被批得最多。不只彈瑟的「殺伐之聲」罵,連孔子問弟子們的志向,子路沒舉手,就起身說出答案,孔子也要罵。當然,孔子做錯事,子路也沒給好臉色,師徒倆互相較勁,著實有趣。然而孔子無論去哪兒都會帶著子路,如同貼身司機兼保鏢,孔子年老時還說:「自從仲由跟了我,那些罵我的話我再也聽不到了。」可見當時罵孔子的人不少。如此敢愛敢恨、有血有肉的弟子,後來竟捲入衛國內亂,不幸遇害,孔子悲痛萬分,不久便與世長辭。
除了孔門十哲,子張、曾子、有子等也是孔子極為重要的弟子。
曾子生性愚鈍,但勤能補拙,最終成為孔門最出色的弟子。他是《論語》的編者之一,還寫了《大學》;曾子的弟子子思寫成了《中庸》;子思的再傳弟子當中則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可見曾子的重要地位。
孔門弟子,性情各異,自有精彩,讀他們的故事,彷彿看到他們的身影就在眼前。
【前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孔子曾說:「只要是主動給我十條肉乾,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若以此計算:弟子三千,每人十條,就是三萬條,這樣孔子都可以不用教書,改開豬肉鋪了。但所謂弟子三千,其實是形容孔子弟子人數眾多,並非認定孔子有三千名弟子。此外,三千弟子是指孔子終其一生所收的弟子,並不是同時收的,況且人的精力有限,能當面接受孔子教導的只是一些核心弟子,其他的弟子則由核心弟子來教。而十條肉乾的說法,是形容見面禮的微薄,學費是另外計算的,有錢的多繳,別說繳十條肉乾,牽一頭豬來都有可能;沒錢的少繳,...
目錄
前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1.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2. 顏回死得早——顏回的故事2
3. 敢說真話的大孝子——閔子騫的故事
4. 怎麼會得這種病?——伯牛的故事
5. 耕牛的兒子——仲弓的故事
6. 最昂貴的晝寢——宰我的故事1
7. 師生間的辯論——宰我的故事2
8. 獨立思考的學生——宰我的故事3
9. 高級飯桶——子貢的故事1
10. 善問的智慧——子貢的故事2
11. 窮開心,富好禮——子貢的故事3
12. 多才多藝的學生——冉有的故事1
13. 妥協的藝術——冉有的故事2
14. 可愛的老學生——子路的故事1
15. 知道就是知道——子路的故事2
16. 把帽子戴正才死——子路的故事3
17. 殺雞用牛刀——子游的故事
18. 學習的門道——子夏的故事1
19. 學好了就去做官——子夏的故事2
20. 過與不及都不好——子張的故事1
21. 腰帶上的課堂筆記——子張的故事2
22.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曾子的故事1
23. 自己管自己——曾子的故事2
24. 春遊志向——曾晳的故事
25. 問題學生——樊遲的故事
26. 和老師有點像——有子的故事
後記 難讀的經典怎麼讀?
前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1.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2. 顏回死得早——顏回的故事2
3. 敢說真話的大孝子——閔子騫的故事
4. 怎麼會得這種病?——伯牛的故事
5. 耕牛的兒子——仲弓的故事
6. 最昂貴的晝寢——宰我的故事1
7. 師生間的辯論——宰我的故事2
8. 獨立思考的學生——宰我的故事3
9. 高級飯桶——子貢的故事1
10. 善問的智慧——子貢的故事2
11. 窮開心,富好禮——子貢的故事3
12. 多才多藝的學生——冉有的故事1
13. 妥協的藝術——冉有的故事2
14. 可愛的老學生——子路的故事1
15. 知道就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