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總是有罪的──他們的罪就是說出令人不高興的真相」
宣揚土地平權、捍衛宗教信仰、倡議公共教育、提出最低薪資……
以「改革社會」為己任,那些成為時代推手的改革家!
【衛理公會創立者】:約翰‧衛斯理
▎領導復興運動,18世紀英國最具影響力宗教領袖
循道宗(又稱「衛斯理宗」,Methodist Church)和衛理公會的創立者。約翰‧衛斯理從1739年起開始露天布道,一直到他去世為止。在52年中,他的腳印踏遍英國的每一角落,尤其在各城鎮、礦區,和新興工業區。他總共旅行了25萬英里。在他的一生中,他講道超過四萬次;有些場合中,曾會眾超過二萬人。他帶領的復興運動,震撼了英倫三島,使他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在宗教方面的影響力。綿延數百年,跨越了幾大洲,遍及全世界。
【自由貿易領導者】:理查‧科布登
▎促進自由貿易、激進派政治思想家
他的一生,是與英國和歐洲保守派進行政治爭鬥的一生。1835年後,他發表了大量的演講、文章和政論性小冊子。他認為,貿易交往會促進和平,如果各國都致力於商業貿易,那麼世界就能實現和平。大國亦不能因為某種原因而去干涉他國的內政。理查‧科布登和約翰‧布萊特是曼徹斯特自由主義學派的領袖人物,1838年,他們創建了反《穀物法》聯盟。在他們的推動下,1846年6月25日,英國上院廢除《穀物法》。
【家喻戶曉社會改革家】:西歐多爾‧派克
▎宣導廢奴運動,極欲影響力的作家、演說家
希歐多爾‧派克是美國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人物,為推動美國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美國,只要一提起「希歐多爾‧派克」這個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身為著名的廢奴運動宣導者和社會改革家,身為國務卿西沃德、首席大法官蔡斯、著名參議員薩姆納、著名教育家賀拉斯‧曼、廢奴協會主席溫德爾‧菲力浦斯等人的密友和事業顧問,希歐多爾‧派克在整個美國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12位歷史上的社會改革家,他們致力於倡議思想、推翻不公制度、宣揚並捍衛真正的價值,對於推動時代進步有極大的貢獻,包括宗教改革、人權主義、公共教育、政治運動等方面。本書旨在透過這些改革先驅在大時代下的努力,重新審視歷史上對人類意義重大的時刻,與讀者一起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性的價值。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1856-1915),美國作家、出版商、藝術家和哲學家。工藝美術運動頗具影響力的人物。
江利,現任外語學院研究生英語副教授。譯作:《知識網路》、《品味》、《放手做,勇敢要,不怕失敗》、《像向日葵那樣活著》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約翰‧衛斯理
我的馬跛得厲害,我的頭痛得難受。我在這裡坦承,此時發生的一切就是真理──讓每個人按自己的意願作出解釋。突然我想到:「上帝能否按自己的意願救治世人或野獸呢?」想到這裡,我立即感到疲憊與頭痛離我遠去;我的馬也不再跛了。
──約翰‧衛斯理
艾德蒙‧伯克在一次發表有關「人口成長」的演講時,明確表示同情馬爾薩斯,並在談論另外一個有趣資料時,指出蘇珊娜‧衛斯理是其父母的第24個孩子。不過,伯克忘了指出,蘇珊娜究竟有多少個弟弟、妹妹?如果蘇珊娜的父母生了第21個孩子就停止生育,教會的歷史將會如何改寫?
約翰‧衛斯理是家中19個孩子中的第15個。不過母親自己親身教養,因此解決了請女僕的問題。她還抽出時間,比她的丈夫面對更多的教眾,宣講更好的布道。蘇珊娜有四個孩子成為知名人士──約翰、查理斯、撒母耳和瑪莎。
約翰譴責並挑戰當時自滿又自負的正統宗教,使得每一個教會都將其拒之門外。他同情美國殖民地為爭取自由而戰。他成立了一個教派,如今這個教派在財富方面排名第二,在人數方面傲立群雄。
從世俗的意義上講,約翰‧衛斯理無兒無女,但他的影響為整個基督教界增光添彩。他那美好的心靈使所有的宗教受益、進步。
查理斯‧衛斯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讚美詩創作者,創作了六千多首詩歌,並以詩歌的形式重寫了《聖經》的大部分內容。他是「約翰‧衛斯理的兄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樂於被人如此稱呼。沒有人稱呼約翰‧衛斯理為「查理斯的兄弟」。約翰有著像鋼絲繩一般的意志──它可能會鬆弛,但永遠不會斷裂。他足智多謀、意志堅強、勇敢無畏、胸懷坦蕩、健康英俊、聰明睿智、無憂無慮。他駕馬疾馳,沿途幫助許多人從黑暗中走到光明。查理斯則緊隨其後。
查理斯‧衛斯理有三個孩子成為偉大的音樂家,其中一位成為英國當時最偉大的風琴演奏家。
這個偉大的家庭中第三個知名的兄弟是撒母耳,他比約翰年長13歲,並利用這一特權在一生中對約翰說三道四。撒母耳是一位受過教育的高級教士,一位拉丁學者,而且是一位高貴的詩人。撒母耳總是追求威嚴、體面。他創作及出版了小品文、史詩及無名小卒的傳記;但儘管他寫了這麼多的東西,現在還有人閱讀及欣賞的,卻只剩下他寫給母親的一封抗議信,寫信的原因是,他聽說母親加入了「傑克的衛理公派教會,背棄了純正的宗教。」毫無疑問,對撒母耳來說,「純正的宗教」是自己信奉的宗教──其他的宗教都是非純正的。撒母耳本人是一位受過教育的教士,他卻不明白,所有的宗教,對於其信徒來說都是「純正」的。
第四位知名的衛斯理是瑪莎,她和兄弟約翰長得非常像。在心情愉快的時候,她有時會穿起他的法衣和白袍,突然出現在家人面前,只要她不開口說話,可以騙過所有人。瑪莎是家中唯一遺傳了母親頭腦的女孩。如果她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她可能以此為業。一位同時代的人曾說,「她可以像一位男人一樣進行布道。」 我覺得這一句話的本意是想奉承她的。她有一點比其他衛斯理更為出色──她的幽默風趣伴隨她一生一世。約翰通常能笑出聲來;查理斯在很少的一些場合會微笑;撒母耳卻從來不笑。
事實上,瑪莎結了婚,隨後便被傳統勢力所吞噬。時代征服了我們,社會使個性淪為俘虜,並用藤條將它連手帶腳都捆綁起來。
但是,時代並沒有征服約翰‧衛斯理:他是最早的「騎馬巡迴傳道人」他騎的馬是一匹飛馬,能飛躍過「正統宗教」設下的籬笆,他常常使這些看守教士驚惶失措、悲傷憂愁。他被看作一位奇異、古怪、奇特及過分的人,過去及現在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效仿耶穌基督的生活。也許,無需說,約翰‧衛斯理的信徒們和他並無多少相似之處,事實上,他們和拿撒勒的耶穌也並無多少相似之處。
而約翰‧衛斯理和耶穌卻有許多相似之處。不過可惜的是,如果現在有一位約翰‧衛斯理類型的人,出現在芝加哥時髦的衛理公會教會,風琴師會在牧師的要求下將他的聲音淹沒;而看門人會用三根手指叉著他的手肘,把他領到門前,而教眾們齊聲唱著「努力划槳向岸行」。
朱莉姬‧威基伍德是約西亞‧威基伍德和莎拉‧威基伍德的女兒,還是達爾文母親的姐妹。她寫了一部約翰‧衛斯理的傳記。在書中,威基伍德小姐寫道:「一位領袖的追隨者通常與領袖本人完全不同。」領袖與追隨者的不同在於:領袖領路,追隨者跟隨。牧羊人是一個人,而羊只是羊。通常只要路況良好,追隨者會一直跟隨,但到了第一個沼澤地之後,他們就會止步不前。叛徒、懷疑者與否認自己誓言的人,都是從追隨者的行列中走出來的。約翰‧衛斯理在一次布道裡曾說:「選擇簡樸、為人類服務的生活,過這樣的生活非常困難;但熱愛奢侈,攫取地位、錢財和權勢,為異教貼上基督教的標籤,然後想像你自己是耶穌基督的信徒,過這樣的生活非常容易。然而,歷經生活的滄桑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艱難的生活才能獲得回報。因此,我呼籲大家選擇艱難的生活,不僅是為了取得回報,而且因為,為人類服務的生活才是正當的生活──正確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能使生活更有意義,為生活增添光彩。」
蘇珊娜‧衛斯理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婦女。她把自己的思想灌輸進約翰和查理斯兩個兒子的頭腦裡,她的方式既奇妙又感人。很少有父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兒女。如果父母對孩子不能信守諾言,對他們支吾搪塞,那他們的孩子就會變得遮遮掩掩、狡猾虛偽。但是,往往沒有人受到責怪,因為孩子不一定會和父母有什麼精神或思想上的關係:他們的思想並不一定協調一致──他們並不在同一條線上。偉大的蘇珊娜也和兩個兒子保持親密無間、深信不疑的密切關係。約翰‧衛斯理寫道,「我記不起來,哪一次我把自己的疑問向母親隱瞞不說──我絕對信任她,從我的嬰兒時期開始,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
約翰‧衛斯理出生於埃普沃斯牧師住宅,它既是棟房子,又是所學校。很可能母親的生活以約翰和查理斯為中心,是因為他倆回應她的愛的方式,與其他孩子不同。1709年,牧師住宅失火,小約翰還在樓上臥室熟睡,他被及時叫醒。家被毀了,全家人只好租住在鄰居家裡,直到房子重建完畢。約翰被送到鄰近的一個牧師家裡,離家十英里遠。一週後,我們發現他寫信給母親,問她:「你是不是丟了一個小男孩啊?」他就是那個丟了的小男孩──他用這種溫和的方式提醒,她沒有寫信給他。此時,他只不過六歲,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他已經有能力寫信了。這封奇特的信,是母子之間長期通信中的第一封。衛斯理夫人保留了這些信件,就像惠特曼的母親把沃爾特的信件當作珍寶保留一樣,她們的關懷都帶著傳奇般的色彩。
約翰‧衛斯理和母親的通信大部分都已經出版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絕對裸露的思想,心與心完全放開,忘記了自我,進行了親密的接觸。通信到達這一境界的人已經超越了平凡。這樣與他人進行思想的表述,是心理演進或教育的一種實踐方式。
約翰‧衛斯理11歲之後被送到卡爾特豪斯公立學校,在那裡待了六年,之後被送到牛津大學。12歲之後,他被剝奪了與母親相伴的機會,但每天他都寫信給她──有時只有一兩行,到了週末就把信發出去。
衛斯理晚年的時候,他不認為除了在對立面所產生的作用之外,使他獲得學問的「慈善學校」或是牛津大學讓自己受益。但他與母親的通信是他一生當中不可遺漏的一項美好影響。他們的分離只是使相互之間的連繫更為緊密。我們透過贈予而獲得成長;我們透過背誦而記牢知識;思想透過作用與反作用而產生;如果可以向別人傾注自己的情感,而獲得一顆同情的心的支持,這個人是幸福的。當查理斯‧金斯利被要求說出自己見識與能力的祕訣時,他停頓了一下,然後回答說:「我有一個朋友!」
約翰‧衛斯理也有一個朋友,而這位朋友恰巧是他的母親。她去世的時候,他39歲,此時他已經羽翼豐滿,學會了如何展翅飛翔。而在飛翔中,他並沒有把她丟在身後。
我們對許多偉人的生平都很熟悉,但你能找出有著這樣一位出色母親的天才嗎?即使在他長大成人之後,她的思想與其相比也毫不遜色。
原始基督教徒在自己的時代屬於異端分子。人類持續不斷地向某一方向努力,取得了成功,最後,由於對自己的力量過於驕傲自大,鬆懈緊跟而來,放縱代替了苦修。除了在創立之初及受到迫害之時,沒有哪個宗教是純正的。
宗教在變得出名、富有及強大之後,就會變得懶惰、鬆懈,信徒對它的虔誠逐漸變為一種畏懼,它根本就不再是一種宗教了。它只是一種機構。
宗教透過生根發芽進行繁殖。每一個新的教派都是另一母系教派的分支。「新宗教」這個詞語本身是自相矛盾的──全世界只有一種宗教。只要太陽一出,「全新的宗教」就會凋謝、消亡。
新的教派總是以抗議舊教派的錯誤與粗暴開始,幼小的教派在舊教派的哺育下成長,在足夠強壯時才斷奶、開始過上自己的生活。不斷有新芽斷開連結,但只有一部分存活下來,其餘的都死了,因為它們缺少生命力。這是所有事物死亡的原因──我相信這一點無人會有異議。
第一章 約翰‧衛斯理
我的馬跛得厲害,我的頭痛得難受。我在這裡坦承,此時發生的一切就是真理──讓每個人按自己的意願作出解釋。突然我想到:「上帝能否按自己的意願救治世人或野獸呢?」想到這裡,我立即感到疲憊與頭痛離我遠去;我的馬也不再跛了。
──約翰‧衛斯理
艾德蒙‧伯克在一次發表有關「人口成長」的演講時,明確表示同情馬爾薩斯,並在談論另外一個有趣資料時,指出蘇珊娜‧衛斯理是其父母的第24個孩子。不過,伯克忘了指出,蘇珊娜究竟有多少個弟弟、妹妹?如果蘇珊娜的父母生了第21個孩子就停止生育,教會的...
推薦序
出版者言
阿爾伯特.哈伯德已經去世,或許我們應該說,他順著他那偉大的小旅程走向了來世。然而他的智慧已在這個時代扎根、成長,永遠鮮活,為後人銘記。
為了使今天這些阿爾伯特.哈伯德的經典之作能夠面世,我們已準備了十四年。從1894年,《拜訪世界名人之旅》(Little Journeys to the Homes of the Great)這套叢書開始寫作起,這十四年來的每個月,我們都把這些令人景仰的文字奉獻給世界,從無間斷。這些珍寶般的文字已被奉為經典,並將永世流傳。累積下來,共有一百八十篇,帶領我們造訪那些變革了時代、創造了帝國甚至打下文明烙印的人類傑出者。透過哈伯德,這些不朽的豐功偉績和燦爛思想展示在我們面前,並且將在未來世紀中不斷迴響。
普魯塔克(Plutarch)曾為希臘與羅馬名人作傳,寫下了四十六部作品,哈伯德的系列作品同樣是關於偉人們,在這個領域,他們倆都取得了無人能及的成就。這些偉大的作品,在現代文明第一縷曙光出現在地平線之前,就已奉獻給了世人。普魯塔克用一個微小的瞬間、一個簡單的詞語,或是一個無傷大雅的俏皮話,就揭示了他筆下傳主的功過是非,古典著作中沒有哪一本可以如此穿越時空,來到我們身邊,也沒有哪一本給予世界領袖人物如此重大的影響。誰能夠數清楚,有多少傳記是以這樣的方式開頭:「在他年輕時,我們的主人公總是閱讀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愛默生曾說:「所有的歷史都很容易被分解為一些勇敢堅定、熱誠認真的人物的傳記。」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想到了普魯塔克的傳記──它塑造了二十世紀這些偉人。
普魯塔克生活在聖保羅時期,他記載了早期的希臘人與羅馬人。兩千年後,哈伯德出現了,他的作品宛如一座直通古雅典的橋梁,把伯里克里斯(Pericles)的黃金時代與愛迪生的美國時代連接起來。他運用他的生花妙筆,造訪了諸多已逝的大師,並激發出如泉湧般的靈感。
休.查莫斯曾經評論道,若他要做一本關於美國的藍皮書,他可能會把阿爾伯特.哈伯德的著作表印刷出來即可。無論我們是否贊同這個權威的觀點,但這位不朽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與任何其他美國作家相比,他那枝奇妙的筆,確實激勵了更多的出類拔萃的心靈。優秀的作家研究揣摩哈伯德的風格技巧:無數人在疲憊的工作之餘,打開他的書,尋覓智慧的火花。說實在的,此君揮舞著他的筆,如同天使揮舞著神杖。
他不僅作為一名作家顯示出讓我們讚嘆景仰的才華,在其他領域也非常出色。他一手創立的羅伊克洛夫特連鎖店,反映了美國最有能力、最敏銳的商人所能達到的成就與聲望。整個行業都將看到,哈伯德身為創立者,為羅伊克洛夫特帶來了高度原則性與系統性,從而具備了強大的實用性。這不僅能從書籍印刷中體現,更能從他傾注了心血的平臺上體現。在此,我敢說,身為一位公共演說家,他比其他同行吸引了更多的聽眾,鼓舞了更多的人。有人曾驚訝地問,這個非凡的人,從哪裡得到這麼多靈感,來完成他偉大的著作?這裡面沒有祕密。它源自他對那些卓越前人的崇敬與追隨。並且,和普魯塔克一樣,這些小傳記是作者的一樁個人收益,是他對激發出這些作品的高尚情操與靈感的一個總結。
隨著哈伯德令人悲傷的去世,東奧若拉區宣布《腓力斯人》雜誌停刊。哈伯德已經離去,踏上了長長的旅程,也許他也需要他的《腓力斯人》伴隨他同行。再說,還有誰能接過他的筆呢?這種告別,也算晚輩對長輩最好的紀念吧。
同樣的熱忱,也促使了羅伊克洛夫特成員發行了《拜訪世界名人之旅》的紀念版。再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貼切地表達他們對這位創立者的追思,因為這套書對他的智慧成型,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如果他能回眸一看的話,必會為此點頭稱許。若需要建一座紀念館的話,不妨讓這套書造福人類吧,他一定會非常樂意與我們分享,因為,正是同樣的歷程,激發了他的靈感。
出版者言
阿爾伯特.哈伯德已經去世,或許我們應該說,他順著他那偉大的小旅程走向了來世。然而他的智慧已在這個時代扎根、成長,永遠鮮活,為後人銘記。
為了使今天這些阿爾伯特.哈伯德的經典之作能夠面世,我們已準備了十四年。從1894年,《拜訪世界名人之旅》(Little Journeys to the Homes of the Great)這套叢書開始寫作起,這十四年來的每個月,我們都把這些令人景仰的文字奉獻給世界,從無間斷。這些珍寶般的文字已被奉為經典,並將永世流傳。累積下來,共有一百八十篇,帶領我們造訪那些變革了時代、創造了帝國甚...
目錄
出版者言
第一章 約翰.衛斯理
第二章 亨利.喬治
第三章 約瑟夫.加里波第
第四章 理查.科布登
第五章 湯瑪斯.潘恩
第六章 約翰.諾克斯
第七章 約翰.布萊特
第八章 查理斯.布拉德勞
第九章 希歐多爾.派克
第十章 奧立佛.克倫威爾
第十一章 安妮.哈欽森
第十二章 尚-雅克.盧梭
出版者言
第一章 約翰.衛斯理
第二章 亨利.喬治
第三章 約瑟夫.加里波第
第四章 理查.科布登
第五章 湯瑪斯.潘恩
第六章 約翰.諾克斯
第七章 約翰.布萊特
第八章 查理斯.布拉德勞
第九章 希歐多爾.派克
第十章 奧立佛.克倫威爾
第十一章 安妮.哈欽森
第十二章 尚-雅克.盧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