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力很重要,但你更需要「對自我提問」的能力!
※日本知名運動心理教練藤代圭一,廣受家長、教員、企業人士推崇的「提問式心理訓練」,讓你在職場、家庭、個人身上找到幸福感!
.「本書可視為是一本轉念,或者導引念頭的書,讓自己糾纏紛亂的狀態,找到踏實落地的方向。」——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各樣煩惱時,這本書將是安定自己的工具書,值得你好好收藏。」——朴世光(暖心全人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 )
.「每當遇到迷惘時,試著對自己提問……但該如何自我提問,這本書就是最好的指引。」——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當有人問:「想要活出什麼樣的自己?」
你想到了什麼?對這問題感到不自在,猜測別人為何這麼問?
或是因為答不出來而開始焦慮、情緒跟著低落了?
是你害怕面對自我?或是不知如何瞭解自己,面對內心真正的渴望?
║瞭解自己,從自我提問開始
大多數人都知道提問力的重要性,然而我們向來偏重在加強對他人的提問能力,而非針對自我,更鮮少去留意自我提問的重要性,以及它將為我們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這不是要求「去做」,而是藉由「提問」,激發「想做」的心理訓練
作者藤代圭一是日本知名的運動心理教練,多年來在國家冠軍足球隊任職,深知球員擁有強大心理素質去面對壓力的重要性,而有效的激勵方式往往是透過「提問」,讓對方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進而激起「想做」的動力。
他所發展的這套「提問式心理訓練」,不僅帶領球員履獲佳績,更被父母、老師、企業主管熱烈採用。
║從自我提問,找到自己想活出的樣子
而今,這個有效的心理訓練轉化成「52個自我提問」。對於力求自我成長或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們,提供了珍貴的解方。在藤代圭一溫暖的文字帶引下,我們學習如何跟自己提問、問對問題,在找到自己真正的渴望之後,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版本。
【各界名人一致好評推薦】
. V i t o—圖文作家、設計人生教練、人氣Podcast製作主持人
.朴世光—暖心全人心理諮商所所長、諮商心理師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胡 咪—臺灣首席國際熱情測試、人生自信力雙認證執導師
.張尤金—棒球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盈君—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本書特色】
1, 高中生青春的迷惘、對未來的不安、人際關係的焦慮
此書是從日本高中生的熱情來信中,精選出52個對人生的疑問寫就而成。作者以「寫信給自己」的口吻,回憶過往,重新修正自我,並針對各種人生愁苦問題提出讓人寬心的思考方向。
2, 對自己誠實提問,並且問對問題
向別人提問不容易,對自己提問更難。作者以幽默、貼心的筆調指出我們無法跟自己清楚提問的心理阻礙。他更提出指引與有效的提問技巧,告訴我們如何面對自己,做出誠實提問,並且要問對問題,才能找到自己最真實的渴望。
3, 父母、老師、公司主管的寶典
從書中所舉的各種案例,及作者傳授的方法,對於教養力不從心的父母、管不動學生的老師、無法激發下屬熱情的主管,皆能學習到有效的技巧。就如作者所言,動機與熱情不是說拿就拿得出來,而是擅用好的技巧「讓它自己長出來」。
4, 隨時讓自己擺脫情緒紛擾的溫柔指引
作者文字溫暖而有渲染力,如同一位好友在你心煩意亂時給予安神的解方。52個提問可以一次讀完,也能視為「每週一堂,用一年改變人生」的心理訓練。
書末還附有筆記頁面,讓您隨時寫下自己珍貴的感想。
【日本讀者好評推薦】
˙所有的問題都有正確答案嗎?好的答案又是什麼?看過這本書引發我深深的思考。在這52個題目中,有些是作者以自己的經歷所做的提問,雖然看似是針對年輕人而提問,但已經50多歲的我,也能透過這些提問來回答,並且對自己越來越滿意。感謝作者出版這本書。
˙對於擁有強烈積極信念的我來說,本書讓我獲得新的視角。因為它,我才能從創傷中得到解脫,治癒了心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從沒想到,能夠因為這本書,竟然輕而易舉就重新聯繫到原本的自己了。
˙作者的文字親切,直接切中人們的渴望,對於在生活中愁苦、找不到解決方法的人,此書不僅能帶引你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能提升你在生活中感到美好、幸福的能力。
作者簡介:
藤代圭一
一九八四年出生於日本名古屋市,成長於東京都町田市。
他曾經任職於體育用品業,後來進入日本國家足球隊擔任心理教練,發現許多成績優異的球員都有很好的心理素質,當他理解到良好的心態會影響比賽結果時,也肯定了有效激勵球員心理的影響力。
漸漸地,他發展出「提問式心理訓練法」,亦即透過「提問」而非「下指令」來激勵球員。此方法他不僅用於任職國家冠軍隊期間,更在日本許多國家代表隊裡運用,使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獲得大大地提升,更屢屢獲得耀眼的成績。
後來,這套訓練法名聲遠播,他不只受邀到日本各地訓練營、機構授課,甚至定期到海外,如阿姆斯特丹、西雅圖、新加坡等許多城市傳授這套心法,得到體育教練、企業主、家長、從教人員的響應和高度評價,因為這套心法相當實用,不僅改變了球員、學生和孩子們,也對個人生活品質提供很大的助益。
目前,藤代圭一已出版許多暢銷作品,包括《教養或不教養?》、《探究式教養法》、《從熱愛足球到熱愛讀書》。
譯者簡介:
郭清華
淡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一直沒有離開翻譯的崗位。譯有《我愛廚房》、《殺人人形館》、《殺人黑貓館》、《北方夕鶴2/3殺人》、《魔神的遊戲》、《深泥丘奇談》,以及《從神話到歷史》、《絢爛的世界帝國》、《疾馳的草原征服者》、《日中關係1500年》、《繪葉書中的大日本帝國》、《人生不是一夜干》等作品。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名人一致好評推薦】
. V i t o—圖文作家、設計人生教練、人氣Podcast製作主持人
.朴世光—暖心全人諮商中心院長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胡 咪—臺灣首席國際熱情測試、人生自信力雙認證執導師
.張尤金—棒球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盈君—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精選
.「本書可視為是一本轉念,或者導引念頭的書,讓自己糾纏紛亂的狀態,找到踏實落地的方向。」——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各樣煩惱時,這本書將是安定自己的工具書,值得你好好收藏。」——朴世光(暖心全人諮商所所長)
.「每當遇到迷惘時,試著對自己提問……但該如何自我提問,這本書就是最好的指引。」——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讀者推薦精選
˙所有的問題都有正確答案嗎?好的答案又是什麼?看過這本書引發我深深的思考。在這52個題目中,有些是作者以自己的經歷所做的提問,雖然看似是針對年輕人而提問,但已經50多歲的我,也能透過這些提問來回答,並且對自己越來越滿意。感謝作者出版這本書。
˙對於擁有強烈積極信念的我來說,本書讓我獲得新的視角。因為它,我才能從創傷中得到解脫,治癒了心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從沒想到,能夠因為這本書,竟然輕而易舉就重新聯繫到原本的自己了。
˙作者的文字親切,直接切中人們的渴望,對於在生活中愁苦、找不到解決方法的人,此書不僅能帶引你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能提升你在生活中感到美好、幸福的能力。
名人推薦:【各界名人一致好評推薦】
. V i t o—圖文作家、設計人生教練、人氣Podcast製作主持人
.朴世光—暖心全人諮商中心院長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崇建—作家、教育家
.胡 咪—臺灣首席國際熱情測試、人生自信力雙認證執導師
.張尤金—棒球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盈君—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精選
.「本書可視為是一本轉念,或者導引念頭的書,讓自己糾纏紛亂的狀態,找到踏實落...
章節試閱
① 給未曾思考過的你
「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呢?」
有些人只是這樣被問起,便會不由自主地猜測別人為何這麼問,然後因為回答不出這個問題而開始焦慮,情緒也跟著低落了。
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會那樣想?
答案明明只有你才知道,卻紅著臉說不出來,甚至更討厭這樣的自己。
然而,你何必責備自己?這是沒有必要的。
其實你可以從另一面看這件事:如果這是你未曾思考過的問題,不也正好代表,經過這次思考,從此以後「你可以更了解自己」。
你以前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於是成為一個總為了滿足別人期待而活的人。你想得到社會的認可,於是寧可忽略個人的意志,而更在乎、更依隨別人的想法。
不過,以後不一樣了。
你可以朝著「自己想活出的樣子」邁開腳步。在空白的畫布上,用自己選擇的顏色,畫著自己的未來。
試問自己:「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
② 給對自己不滿意的你
「這樣的事你也做不到?」
周圍的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對你卻困難重重。
一想到這個,你便感到沮喪不已。
比如已經發誓過無數次再也不要忘東忘西,卻還是忘了,甚至遺失了重視的人所贈送的東西;或是在課堂上坐立不安,惹怒老師;或是三天前還深覺有趣的事,現在卻完全激不起任何興趣,總是對任何事物的熱情持續不久,想法老是變來變去……等等。
類似這樣的狀況,可說是不勝枚舉。
但是,不妨想想!
雖然有人和你一樣,老是因為做不到那些「你不會的事」而煩惱。
但也有人因為做不到那些「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而煩惱。
世界上的確有很多那樣的人。
沒錯。既然有我們做得到的事,當然也存在著我們做不到的事。這就像每塊拼圖片都有不同的凹凸一樣。
所以,可以不必總想著要彌補自己的缺失。
學會了原本不會的或做不到的事,自然是令人高興,但同樣的,若能接受自己的「不會」、「做不到」,並且喜愛那樣的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每塊拼圖片都有凹凸,在相互嵌接、聯結,合而為一後,才能完成一張圖、一個故事。
就因為彼此都有缺陷,你才能發揮你的專長,來和別人互補。
試著愛有缺陷的自己吧!
試問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③ 給找不到喜歡的理由的你
「你現在正對什麼事入迷嗎?」
一回神,發現已經是晚上了,是你可以撇下一切,投入某件事情的時候,這是一段無可取代的時光。
這時,突然有人冒失地問你:「到底是什麼讓你這麼感興趣?」
你答不出來,因為問題背後隱藏著嘲笑的意味,像在問:「那有什麼好玩的?」
不過,你大可不必理會這樣的問題,也不必尋找問題的答案。
因為喜歡,所以喜歡。
不必勉強去尋求為什麼喜歡的答案。
因為喜歡,所以喜歡。
無所謂「為什麼」,而且,用言語特意編織出來的理由,難免有違心之論的可能。因此,「無法言說的理由」想必有其價值。
事實上,令你喜歡的事,不過就是會讓自己「玩」得很開心的事,不是嗎?
就算只是喜歡追著球跑,玩久了,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很會踢球吧?
不過,如果因此而下決心「一定要玩出個名堂」,那麼過程中免不了要吃點苦頭。
玩就是玩。玩的本身就是目的。
「喜歡」也是一樣的。
喜歡就是喜歡。
好好珍惜那個感覺吧!
試問自己:「現在喜歡的是什麼呢?」
④給因為自己的憤怒而生氣的你
「在公共場所那樣大聲喧譁,實在是……」
大家都在做,只有那個人不做。
大家都在忍耐,就只有那個人不想忍耐……
很多時候你會因為這類的事情感到憤怒吧!
但你可曾想過,你的憤怒是因何而起的?
因為不能容忍只有那個人可以自由自在?
因為不能容忍只有那個人可以不在意周圍的其他人?
還有,你心裡可能也存在著某些莫名的情緒吧?
例如「那個人只顧自己!這算什麼……」的自憐情緒。
或者是「我也想要那樣」的妒意。
其實,心中有那樣的憤怒情緒,並非全然是壞事。
因為生氣可以讓你知道自己內心「在意的是什麼」。
情緒這種東西是會自然湧現的。
但整個社會都在教我們,控制憤怒情緒的重要性。
所以,不要忽視這種憤怒情緒的出現,它會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雖然對於同一件事,有些人會生氣,但也有人不會生氣。
但這種憤怒情緒正可以讓你看到隱藏其背後的意義,它代表了你所在意、珍惜的事。
其實,這種源自內心的情緒,你應該好好重視它啊。
試問自己:「最近因為什麼事情生氣了?」
⑤ 給為了無法持續做一件事而不開心的你
「又沒興趣了?」
你的興趣總是無法持久,因此對自己缺乏信心。
然而大多數在社會上獲得好評的人,都是能夠深入研究、探索自己興趣的人。他們總是在興趣上紮根,並且不斷往下探究,最後才能成為專家。
你非常羨慕那樣的人,所以對於自己總是「無法持續興趣」而感到憤怒。
在產生好奇心後,對某件事明明想著「這就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卻在三天後突然興趣一變,轉移到不同的事情上。
就因為一再出現這種情況,便會讓你感到「做什麼都是白費力氣」。
但話說回來,你何必想得如此嚴重?
擁有多種興趣,便能夠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接觸。
討論遊戲、漫畫的故事,或聊經濟、音樂的話題,或談運動與旅行的趣事。
正因為興趣轉移了,你的交談對象變多了,或許這也是對有興趣的事向下扎根的契機。
即便擁有的興趣廣泛卻不深入,應該也能視為優點。
繼續持有好奇心,活在當下吧!
試問自己:「最近對什麼事情感到興趣?」
⑥ 給懷抱著憤恨與悲傷情緒的你
你受到欺負了。
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被欺負,甚至想不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被欺負的。
於是你只能一直覺得憤恨與悲傷。
有些同學明明在教室裡和你談笑風生,卻在看到某群人進了教室,就臉色一變,成了加害者或旁觀者的角色。
「剛才明明還有說有笑,為什麼突然變成這樣?」你感到困惑,而且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化。
這悲傷與憤恨情緒在你心裡累積了至少十年,最後不知不覺變成「報復」的念頭,後來又轉而想讓那個欺負你的人嘗嘗被孤立的滋味,並讓自己擁有強大的能量,絕不再受人欺負。
不是要你容忍欺負的行為,也不想鼓勵你去對抗。但是,如果你想積極面對這件事,那麼你確實可以給自己築起防線,不讓任何人有機會欺負你。
希望你知道,當你真的覺得艱難、痛苦時,你是可以逃離被欺負的地方,不必忍著擔心被欺負的心情去上學、去陪別人玩、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如果換個環境,或許新的地方會有對你感興趣的人,讓你的生活每天增添豐富的色彩。
只要找到這樣的地方,就能有轉機。
所以,不要再勉強自己忍耐了。
放鬆自己,
換一個地方,
活出自己的想要的樣子吧!
試問自己:「有讓自己感到痛苦、想逃避的事嗎?」
① 給未曾思考過的你
「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呢?」
有些人只是這樣被問起,便會不由自主地猜測別人為何這麼問,然後因為回答不出這個問題而開始焦慮,情緒也跟著低落了。
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會那樣想?
答案明明只有你才知道,卻紅著臉說不出來,甚至更討厭這樣的自己。
然而,你何必責備自己?這是沒有必要的。
其實你可以從另一面看這件事:如果這是你未曾思考過的問題,不也正好代表,經過這次思考,從此以後「你可以更了解自己」。
你以前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於是成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