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與革命:解放運動的批判心理學》是一份將看似個人內部的痛苦與外部的社會變革聯繫起來、將個體主體性與公共集體的政治領域聯繫起來的「宣言」,是為承受這個時代的壓迫、剝削和異化而欲求變革的所有人而寫。
投身社會運動、學術界與執業精神分析師是本書兩位作者伊恩·帕克(Ian Parker)與大衛·帕馮-奎亞爾(David Pavón-Cuéllar)的共同點,他們的根本關懷是痛苦壓迫的解放如何可能?一個更好的未來世界如何可能?重構精神分析的革命潛力目的在使它連結內外世界成為解放運動的資源;當然,不只有精神分析,解放運動還有也需要其他方法。基於交匯了馬克思思想、反資本反種族反殖民運動以及女性主義交織政治所積累的解放政治動能,使他們對佛洛伊德與拉岡的文本都進行批判性閱讀,研究拉岡是為了回到佛洛伊德並探索佛洛伊德自己的文本中被掩蓋的內容,他們也發現拉岡自身文本中的隱晦之處,入於拉岡也出乎拉岡。
他們討論了精神分析的基進根源以及因流亡和避免被迫害而被壓抑、遺忘、掩蓋的歷史過程,從佛洛伊德在歐洲開設免費診所為貧困和被壓迫的人提供服務轉變成對當前新自由主義社會的適應、鞏固與合謀,現今「心理熱」的市場上各種主導精神分析的版本皆已喪失革命性,只剩對精神分析的極致扭曲與破壞。他們揭示「臨床即政治」,精神分析應作為一種基進的實踐,而不是使個體適應壓迫性的社會規範。書中嚴格批判所有將基礎錯置於「適應性」的「psy 專業」(醫學精神病學、意識自我的精神分析、心理學與心理治療)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針對「無意識」、「重複」、「驅力」與「移情」他們提出別於現今各種版本的精神分析的辯證性認識與作法:例如:症狀不應該被消除,經由辯證性地理解,最大注意力的聆聽,它也是一種改變的機會。又如「分析主體」(analysand)才是作解釋的人,不是分析師。又如「無意識」既不像冰山也不是深藏於內、黑暗的、未被文明化的、生物本能驅動的深淵。作為語言與歷史的主體存在,社會關係網絡正是我們的無意識所在,在無意識中我們固然會受制於歷史構成,但我們也可能經由轉變創造新的歷史構成,我們是「社會關係的總合」。失敗的重複與自由的重複、「驅力」的雙重性、被權力激發和壓抑的欲望以及被欲望維持和顛覆的權力同時在「移情」中詭譎地重複呈現,必須被辯證性地辨識與實踐。
誠如作者所言,精神分析被辯證性地理解、承認其錯誤並強調其優勢,這引領這一支作為「最基進的批判心理學」可能形式的革命性精神分析超越其他精神分析路數的峰線。然而他們對精神分析並不盲目崇拜,也絕無意另立一種新的或任何形式的「後拉岡」精神分析派別,而是對其進行了轉變,致力於發展一種具有解放倫理的精神分析實踐,使有助於解放運動改變世界,甚而最終是要使精神分析被需要的處境條件被改變、被取消,實現對精神分析的「辯證揚棄」,使世界不再需要精神分析;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作者想像有一個一勞永逸、完全自由、衝突不再的彼岸,作者指的未來世界是一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集體共創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