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總序 1
目次 1
一 戲曲藝術形態
戲曲音樂與聲腔的形成 3
一 方言與聲腔的形成 3
二 戲曲音樂的特點 8
北曲的演唱特徵 23
一 北曲唱法 23
二 北曲遺音 25
三 伴奏樂器 31
崑山腔藝術形態 37
一 崑山腔與水磨調 37
二 崑山腔的演唱特點 40
三 崑山腔的音樂結構 49
弋陽腔藝術形態 59
一 宮調和板眼、曲譜 59
二 幫腔 61
三 曲牌 68
四 滾調 74
五 弋陽腔與北曲的關係 83
從詩頭曲尾、雜白混唱到滾調的演變 89
一 89
二 95
三 103
四 108
諾皋、儺戲與板腔體戲曲 115
一 諾皋與儺 115
二 儺號、和聲與幫腔 121
三 儺戲與板腔體戲曲 126
詩贊體戲曲考論 131
一 詩贊體戲曲的概念及其文體結構的來源 131
二 搬唱詞話與詩贊體戲曲──從講唱故事到扮演故事 133
三 詩贊體戲曲唱腔與節奏的特點 140
四 詩贊體戲曲的戲劇性──敘事與抒情 147
板腔體的形成與戲曲聲腔演化的特徵 149
一 基本結構單位 149
二 板式節奏變化 159
三 樂器伴奏形式 165
四 曲牌體戲曲的板腔化 170
二 文本結構分析
古典戲曲的「團圓之趣」 177
一 177
二 179
三 183
四 186
李開先院本《園林午夢》與《打啞禪》考原 189
一 189
二 197
三 201
愛情神話與倫理悲劇──《西廂記》與《琵琶記》解讀 205
一 205
二 211
三 215
「還魂記型」戲曲考略 219
一 還魂記型 220
二 畫中人型與馮小青型 226
三 還魂記型主要母題述略 238
三 戲曲理論探索
「聽戲」與「看戲」──中國戲曲的雙重屬性 249
一 250
二 253
三 255
四 262
五 269
作為民俗的中國戲劇史與戲劇史中的民俗 273
一 273
二 278
三 283
四 288
五 292
地方戲與傳統劇目的傳承 297
一 地方戲與傳統劇目的源與流 297
二 傳統劇目在地方戲中的傳承 299
三 作為演出形態的地方戲劇目 303
戲曲套語的審美機制、功能與創新 309
一 「前理解」與戲曲套語的形成 310
二 心理補償與大團圓 313
三 戲曲套語的功能與創新 319
四 臺灣戲曲研究
海峽東岸的中國戲劇史研究及其對大陸的啟示 329
一 初闢榛莽、薪火相傳 329
二 中流砥柱、開疆闢土 333
三 頭角崢嶸、多元發展 339
四 臺灣戲劇研究的特色 344
海峽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的發展與反思 365
一 兩岸戲曲藝術交流的發展 366
二 兩岸戲曲交流的問題與反思 375
後記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