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簡短有趣,題材包羅萬象
觀察提問×五大主題×三大專欄
從閱讀培養跨域素養,實踐探究精神
輕鬆發現地球村的大小事
☆☆☆ 【跨域素養增訂版】新增「科學小疑問」單元 ☆☆☆
將生活情境與知識連結,建立素養能力
陽光為什麼很溫暖?為什麼會下雨?
為什麼有彩虹?飛機雲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嗎?
精選36篇奇妙有趣的科學短篇故事,從生活延伸到自然界的奧祕與宇宙的壯闊,引導學生從「看得見」的現象,理解「看不見」的科學原理。在趣味中學會觀察、提問與思考,培養面對未來的「跨域素養」能力,具備理解世界、解決問題與做出判斷的基礎。
內容以五大主題:身體、動物、生物、生活、地球和宇宙為主軸,融合三大趣味專欄:科學大驚奇、科學小傳記、科學小實驗。讓正在學習中的孩子每天解開一個科學奧祕,體會知識領悟的愉悅和快樂。
附注音,適合低、中年級閱讀。
◎專欄介紹
科學大驚奇:整理世界萬物的驚人發現或世界之最,提升知識閱讀層次。
科學小傳記:連結人物的成長背景與科學成果,提供可以模仿的典範,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與面對困難的勇氣。
科學小實驗:從生活中自己就可以做的小實驗開始,培養觀察與動手做的能力。
◎本書特色
1.改版新增「科學小疑問」單元,以大量圖片呈現生活場景,啟發好奇心,進行思考和觀察,培養跨域資訊整合的素養能力。
2.搭配生動插圖,將科學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適合剛開始進入長文閱讀的小學生。
3.以不同角度切入地球相關主題,從多元面向延伸科學視野。
◎得獎紀錄
★本系列曾獲2010年第33次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科學類
◎本系列共6冊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1 — 地球大探險 (2025年6月出版)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2 — 動物大驚奇 (2025年6月出版)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3 — 生活大發現 (2025年6月出版)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4 — 植物大奇觀 (2025年9月出版)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5 — 宇宙大探索 (2025年9月出版)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6 — 身體大解密 (2025年9月出版)
◎本書關鍵字:科學故事、跨域素養、基礎科學、認知理解、科學探究
◎有注音,適合7~10歲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環境、生命、閱讀素養
◎學習領域分類:語文 、健康與體育、自然、生活科技(資訊+生活)
◎幼兒學習指標:語文、認知
【晨讀十分鐘】系列簡介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
【晨讀十分鐘】系列特色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倚重不同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十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作者簡介:
監修 大山光晴
1957年出生於東京都,東京工業大學碩士。歷任高中物理老師、千葉縣立現代產業科學館高級研究員、千葉縣綜合教育中心主任指導主事、千葉縣立千葉中學副校長等,現任秀明大學學校教師學部教授。經常參與科學實驗教室及電視媒體的實驗節目。日本理科教育學會、日本科學教育學會會員、日本物理教育學會前副會長。主要監修作品有《晨讀10分鐘:宇宙故事集、動物故事集、實驗故事集》、《晨讀10分鐘:科學故事集》等。
譯者簡介:
翻譯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翻譯作品散見推理、文學、設計、童書等各領域,並從事藝文、商務、科技等類型之同步口譯、會議、活動口譯。童書譯作有《怪傑佐羅力之大圖鑑》、《來幫忙囉!家事小幫手》、【晨讀10分鐘:科學故事集】系列、【晨讀10分鐘:實驗故事集】系列、《怕浪費奶奶系列》、《惡作劇婆婆》、《小青蛙睡午覺》、《第一次自己睡覺》、《是誰送來禮物?》等。
臉書專頁:譯窩豐
章節試閱
人為什麼會打呵欠?
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呵」的打個大呵欠。
疲倦的時候,或者晚上想睡覺的時候,常常都會打呵欠。還有發呆的時候,也會打呵欠對不對?
我們的頭裡面有「腦」,想事情、命令身體做動作,都是腦的工作。
想睡覺的時候,或者發呆的時候,腦都在停工。
這時候,腦就會想要恢復到原來的工作狀態。
腦要全力工作,需要許多空氣中的「氧氣」,所以腦就會命令身體:「再多給我一點氧氣吧!」
然後我們就會張大嘴巴,一口吸進很多的氧氣。
這就是打呵欠。
受傷為什麼會流血?
跌倒擦傷,或者割破手指頭時,都會流血。
為什麼受傷的時候,血液馬上就會流出來呢?
血液在稱為「血管」的細細管子裡流動,負責搬運養分和氧氣。
皮膚下面有許多血管,只要一受傷,弄破血管,血就會流出來。
不過,血液一旦跑到血管外面,很快就會凝固。
如果血液沒有凝固會怎麼樣呢?
身體裡的血就會不斷的往外流,對吧?
身上有小擦傷或者割傷時,血液會凝固,結成黑色的「痂」。
我們的身體會在痂的下面治療傷口,讓受傷的地方恢復原狀。
所以在傷口結痂的時候,盡量不要用手去剝它,最好等它自然的掉落,這樣傷口也會好得比較快。
吃冰的東西為什麼會頭痛?
吃冰淇淋或刨冰等冰涼的東西時,是不是會覺得頭很痛呢?
把冰的東西放進嘴巴後,這種「好冰啊」的刺激,就會強烈的傳達到位於頭部的「腦」。
如果突然傳來太強烈的刺激,腦就會搞錯,把「好冰啊」誤認為是「好痛啊」。
另外,吃冰的東西,會讓頭部的血管突然擴張,血液會一口氣流進頭部。
有人說,這就是頭痛的來源,但是現在還不知道確切的原因。
不過,有些醫生也把這種頭痛稱為「冰淇淋頭痛」呢。
為什麼撞到頭後會長個包?
頭碰撞到堅硬的東西時,被撞到的地方會腫起來變成一個包。
為什麼會長出這種包呢?
撞到頭之後,皮膚下面的「血管」就會破掉,然後在血管裡流動的血就會流出來。
這些流出來的血會堆積在破裂的血管附近,血越堆越高,就形成了腫包。
但同樣是撞到手或者肚子,就不會形成腫包,為什麼只有撞到頭會腫起一個包呢?
伸手摸摸自己的頭,會發現這裡跟手或肚子不同,摸起來比較硬。
這是因為頭部皮膚下方,直接覆蓋著堅硬的骨頭(頭蓋骨)。
頭部皮膚緊緊的貼在骨頭上,所以堆積的血液會把皮膚向外撐出去,然後形成腫包。
如果撞到的是手或肚子等身體比較柔軟的地方,血液就會在皮膚下方往四方擴散,最後變成瘀血。
腫包和瘀血裡面的血,在皮膚裡會自然被吸收,然後漸漸恢復原狀。
人為什麼會打呵欠?
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呵」的打個大呵欠。
疲倦的時候,或者晚上想睡覺的時候,常常都會打呵欠。還有發呆的時候,也會打呵欠對不對?
我們的頭裡面有「腦」,想事情、命令身體做動作,都是腦的工作。
想睡覺的時候,或者發呆的時候,腦都在停工。
這時候,腦就會想要恢復到原來的工作狀態。
腦要全力工作,需要許多空氣中的「氧氣」,所以腦就會命令身體:「再多給我一點氧氣吧!」
然後我們就會張大嘴巴,一口吸進很多的氧氣。
這就是打呵欠。
受傷為什麼會流血?
跌倒擦傷,或者割破手指頭時,都會流血。
為什麼受...
作者序
晨讀十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暨創所所長 洪蘭
古人從經驗中得知「一日之計在於晨」,今人從實驗中得到同樣的結論,人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會分泌跟學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當我們一覺睡到自然醒時,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已經補充足了,學習的效果就會比較好。也就是說,早晨起來讀書是最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只推「十分鐘」呢?因為閱讀是個習慣,不是本能,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沒人教他識字,他是文盲。對191 專家推薦一個還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不能一次讀很多,會產生反效果。十分鐘很短,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可以忍受的長度。所以趁孩子剛起床精神好時,讓他讀些有益身心的好書,開啟一天的學習。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愉悅的晨間閱讀開始一天的學習之旅,到了晚上在床上親子閱讀,終止
這個歷程,如此持之以恆,一定能引領孩子進入閱讀之門。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看到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新加坡推0歲閱讀,孩子一生下來,政府就送兩本布做的書,從小養成他愛讀的習慣。凡是習慣都必須被「養成」,需要持久的重複,晨讀雖然才短短十分鐘,卻可以透過重複做,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一生受用不盡,因為閱讀是個工具,打開人類知識的門,當孩子從書中尋得他的典範之後,父母就不必擔心了,典範讓人自動去模仿,就像拿到世界麵包冠軍的吳寶春說:「我以世界冠軍為目標,所以現在做事就以世界冠軍為標準。冠軍現在應該在看書,不是看電視;冠軍現在應該在練習,不是睡覺⋯⋯」當孩子這樣立志時,他的人生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晨讀十分鐘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推廣。
晨讀十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暨創所所長 洪蘭
古人從經驗中得知「一日之計在於晨」,今人從實驗中得到同樣的結論,人在睡眠的第四個階段會分泌跟學習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當我們一覺睡到自然醒時,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已經補充足了,學習的效果就會比較好。也就是說,早晨起來讀書是最有效的。
那麼為什麼只推「十分鐘」呢?因為閱讀是個習慣,不是本能,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沒人教他說話,他會說話;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正...
目錄
【科學小疑問】想想看,兔子為什麼會這樣?
身體的故事
人為什麼會打呵欠?
受傷為什麼會流血?
吃冰的東西為什麼頭會痛?
為什麼撞到頭後頭上會長個包?
肚子餓了為什麼會咕嚕咕嚕叫?
屁為什麼會臭?
人為什麼會換牙?
為什麼會感冒?
【科學小傳記】拯救病人的醫生野口英世
動物的故事
貓舌頭為什麼粗糙不平?
小狗散步的時候為什麼到處撒尿?
兔子的耳朵為什麼這麼長?
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
倉鼠為什麼把食物塞在臉頰裡?
【科學大驚奇】世界三大奇獸
生物的故事
小鳥有沒有耳朵?
螞蟻的巢是什麼樣子?
海獺是怎麼睡覺的?
企鵝是鳥,為什麼不會飛?
獨角仙的力氣有多大?
為什麼不澆水花就會枯死?
花為什麼會香?
【科學大驚奇】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麼味道?
生活中的故事
鉛筆寫的字為什麼可以用橡皮擦擦掉?
為什麼溜下溜滑梯後屁股會變燙?
乾冰真的會讓人燙傷嗎?
香蕉裡有種子嗎?
巧克力是用什麼做的?
梅乾為什麼會酸?
【科學小實驗】杯子蛋糕蓬鬆的奧祕
地球和宇宙的故事
陽光為什麼很溫暖?
星座總共有多少個?
為什麼會下雨?
為什麼會有彩虹?
飛機雲是怎麼出現的?
【科學小傳記】改變世界的「為什麼?」——發明王愛迪生
【科學小疑問】想想看,兔子為什麼會這樣?
身體的故事
人為什麼會打呵欠?
受傷為什麼會流血?
吃冰的東西為什麼頭會痛?
為什麼撞到頭後頭上會長個包?
肚子餓了為什麼會咕嚕咕嚕叫?
屁為什麼會臭?
人為什麼會換牙?
為什麼會感冒?
【科學小傳記】拯救病人的醫生野口英世
動物的故事
貓舌頭為什麼粗糙不平?
小狗散步的時候為什麼到處撒尿?
兔子的耳朵為什麼這麼長?
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
倉鼠為什麼把食物塞在臉頰裡?
【科學大驚奇】世界三大奇獸
生物的故事
小鳥有沒有耳朵?
螞蟻的巢是什麼樣子?
海獺是怎麼睡覺的?
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