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tagram 追蹤粉絲高達532,791人的高人氣心理師,挑戰現代過度濫用的正向思考,透過9句常見的正能量對話,徹底剖析正向思考的使用方式
● 亞馬遜讀者4.6顆星好評:「我們就是需要一本這樣的書!」
放棄追求幸福吧!
世界上並不存在名為幸福的終點。
你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需要擁抱負能量的決心。
9大句毒雞湯解析 ╳ 9堂課正能量排毒 ╳ 6方法擺脫惡性循環
空前絕後的正能量使用說明書・絕對成功的毒性迴圈逃脫術
★ 隨書附贈【有毒正能量,非請勿入!】盾牌書籤 ★
為你擋下親朋好友的有毒關懷、遮蔽失控正向思考的過度樂觀
正負能量平衡,人生真的超讚der!
遇到挫折時,每10人之中會有11人被要求:往好處想。
「往好處想就對了!」
(可是:如果樂觀有那麼神,天下就太平了。)
「世上多的是過得比你更慘的人,要懂得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
(然而:抱怨並不表示你不知感恩啊!)
「生活永遠不會出現讓你無法負荷的事。
(不過:人生就是不公平,難免無法獨力承擔,像極了愛情。)
生活中充斥著沒營養又暗藏毒性的金玉良言,出現負面情緒時就濫用正向思考當作武器和盾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覺得必須一直都很快樂。
但是率直的認證心理師惠特妮認為:我們應該容許自己有情緒、容許自己能失敗,並且理解該如何正確使用正向思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活在現實之中,而非正向思考的虛幻泡泡裡。
這將是你最需要的一本書!如果你:
● 總是得在工作、家庭、朋友聚會、社群媒體上假裝自己很快樂
● 總是千頭萬緒、對萬物萬事都很敏感
● 總是覺得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不被他人理解
● 總是想幫助更多人、激勵自己也鼓舞他人
本書結合個人經驗、科學研究、專業諮商技巧,以及各種常見的生活案例對話,能為陷入「正能量慢性中毒」的現代人指引明燈。一旦你我學會正常釋放、理性接收負能量,並且不忽視自身需求與感受,就能找回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步調,擁有真正超讚的人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惠特妮‧古德曼(Whitney Goodman)
既是率直的認證心理師,也是暢銷書作家,更是一名母親。不僅掌管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一間私人治療機構,更在Instagram上擁有近60萬名粉絲。
畢業於擁有「南方哈佛」美稱的杜蘭大學,並於美國本土學生最想就讀的高等學府之一邁阿密大學研究所,鑽研諮商心理學。於《今日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擁有個人專欄,也在數十種國內外出版物上發表相關文章,包括《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紐約雜誌》(NY Magazine)、《青少年時尚》(Teen Vogue)、《時尚泉》(Instyle)和晨間新聞性節目《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
擅長個人與伴侶諮商及創傷修復,亟欲幫助那些想要改善人際關係和情感意識的人,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更提供線上的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
致力於轉化人們談論心理健康的方式,讓大眾能夠輕鬆獲取、輕易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內容。她拒絕接受「心理師」就應該是一張白紙的想法,認為想過充實的生活,關鍵就在於真誠面對、真情表達。她也相信,當我們能理解自己的情緒如何影響與掌控我們的生活,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了。
她希望與大眾分享的理念有:
● 能理解自己的情緒,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 療癒我們的傷口,能幫助我們擁抱人生的樂趣,活得更完整。
● 人人都能從同理、支持與傾聽中獲益。
● 接受你也有情緒、會受影響,但你也可以乘風破浪,建立情緒的力量。
現與丈夫、兒子,以及兩隻狗露娜和查理住在邁阿密。
Instagram|@sitwithwhit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邱思華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持有國家高考臨床心理師證照,專長為沙遊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目前從事心理師、譯者與插畫工作。不擅長說話,最喜歡跟貓一起窩在家裡寫寫畫畫,偶而旅行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章節試閱
當你用正向思考當藉口來逃避……
身為心理師,我成天都在聆聽個案訴說他們的情緒與經驗,也從中看到人們有多容易作繭自縛。大部分的會談都圍繞著「應該」,人們動不動就覺得「我應該要快樂,不然就是我做了什麼讓自己無法快樂的事」,然後陷入正能量羞愧迴圈裡出不來。針對這類型的個案,我會協助他們回頭檢視那些「應該」是從哪學來的?真是如此嗎?有事實根據嗎?可以用不同或較為個別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情境嗎?除此之外,也有些人以樂觀與正向思考來逃避不舒服的情緒,戴夫(Dave )就是個好例子。
戴夫坐在我對面的小沙發上,眉開眼笑地分享家庭的美好以及他感覺多棒。他打從心底高興,覺得自己接下來只要再多努力一些就好。乍聽之下,這番話既正常又滿載希望,但出自一個剛住進精神療養院的患者口中,就不那麼尋常了。戴夫之所以會住院,是因為嗜酒成癮到身邊的人認為他已經失控,但他堅持自己只是心情太好與熱愛交際而喜歡喝酒。他從不認為這是個問題,是身邊的人太過小題大作與掃興。畢竟,所有快樂又愛交朋友的人都會喝到忘我,不是嗎?
不同於那些鬱鬱寡歡、愁容滿面的病友,戴夫臉上總是堆滿笑容。這樣的他在精神療養院裡穿梭走動,看起來既突兀又令人困惑。他非常熱衷用「保持正向」來因應問題,對總是看起來很開心的自己也相當引以為傲。但他的酗酒成性、無法感受情緒、缺乏親密關係等問題都告訴我:一切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事實上,他滿滿的「正能量」反而是心理治療與復原歷程中的最大阻礙。 為了在生活中隨時保持「一切都棒透了」的心態,反而會變得難以表達很多情緒,而且這種狀況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常見。 以戴夫為例,他無法碰觸任何「不夠正向樂觀」的感受,只要察覺到心情似乎有點不美麗,就馬上設法斷開自己與情緒的連結。身為局外人,我能輕易看出戴夫拿酒精來應付負向情緒,他自己卻難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戴夫以「正向樂觀」作為擋箭牌,我們無法深入處理他過去的生命議題,也無法為他未來的心理健康擬定任何合適的計畫,甚至無法聚焦討論他酗酒的問題,因為他相信只要往好處想,所有問題都能解決,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正向思考成了他的金鐘罩鐵布衫,保護著他不必去面對任何可能會不舒服的事情。在他願意放下這層厚重的保護殼之前,想有任何改變都難如登天。 我所接觸過的個案裡,越勇於面對負向情緒者,越能感覺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出現負向情緒時,他們也會感到羞愧與難受,但不會擺出笑臉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而是認真地消化那些不舒服與不愉快。 面對情緒,我們不需要落荒而逃,可以試著去經驗與感受,這將有助於我們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與處理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進而建立起真正的樂觀。 在以下情況中,正能量會帶來傷害: ● 當人們希望從談話中獲得支持、認同、同理,卻只得到陳腔濫調的回應。
● 暗指人們做得不夠好、不夠努力,或不該出現不舒服的情緒,引發對方的羞愧。
● 讓自己因為不夠快樂或正向積極而感到丟臉。
● 否認現實。
● 漠視合理的擔憂或疑惑。
● 告訴人們「有壞事都是自找的」。
有毒正能量的核心特徵是滿懷好意,卻又漠不關心。常被用來:
● 結束談話。
● 向人們解釋為何他們不該有那些感覺。
● 說服人們只要夠努力,一定會幸福。
● 要求保持正面積極、不要想太多。
● 否認或逃避當前困擾。
● 逃避承擔責任。
● 試圖讓別人感覺好一點。
別再說這些充滿有毒正能量的話了!
成千上萬的人捎來訊息告訴我,當他們身在痛苦之中,哪些話語會讓他們感覺自己被否定。
我們已經知道正向思考是否有用,端看使用的時機點、對象以及議題。接著,來看一些有毒正能量的典型例句,以及它們為什麼幫不上忙。在本書較後面的章節裡則會討論怎麼說或怎麼做,比較能產生助益。
「你會沒事的。」
對一個正處於極度恐慌或震驚的人講這句話,根本沒有任何說服力,也不具安慰的效果。因為這只是一句毫無根據的空話(你怎麼知道會沒事?沒事的定義又是什麼?充其量是你個人的看法而已吧?)也會很快就為一段談話畫下句點。
「別哭!」
這是一句很容易脫口而出的話,因為我們很不習慣與情緒激動的人相處。哭其實是很有用、很正常且本來就可被允許的行為。一直叫別人不要哭,等於對他們說哭是一件不好的事,間接鼓勵他們壓抑情緒。
「時間會治癒一切。」
時間不會療癒所有傷口。對還未走出傷痛的人說這種話,只會讓他們覺得更丟臉。只有當事人能決定自己什麼時候才真正痊癒。有時候,有些傷甚至永遠不會癒合。
「開心一點/往好處想啊!」
說得容易,做來難啊。這句話把處理困難和複雜的情緒看得太過簡單,對於正面臨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永不放棄。」
在某些情況下,放棄反而是非常勇敢或必要的決定。放棄不代表軟弱或無法面對挑戰,有時正因為夠堅強,所以知道何時該轉身離開。
以上這些句子都無法協助我們聆聽受苦者分享,或更進一步瞭解他們發生什麼事,也缺乏情緒表達的空間與建立連結的機會。這些句子只是金玉其外,實際上卻空洞不已。
你得癌症了,笑一個吧!
我第一次接觸到有毒正能量,是在醫院裡。一位與我相當親近的家族成員因久病而失能,多年來辛苦地進出醫院。我在研究所實習時及畢業後,也有段時間是與癌症兒童或成人工作。如今,我以私人執業的形式與久病成人患者一起工作。起初,我還不太能釐清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只知道醫院裡的一切看起來都很詭異,四處點綴著粉紅色的緞帶及「早日康復」的布條,每個支持團體都圍繞著正面積極的想法打轉。說真的,我覺得很煩,但我選擇與其他人一樣隨波逐流,天真地以為這樣做才能令人感覺好一點,直到我再也按捺不住,開始大肆研讀正向思考及其效益的相關資料。
結果發現,我不是唯一一個被正能量惹毛的人。
我在醫院裡看到的有毒正能量多得不勝枚舉,從醫師、醫護人員到慢性病病患團體,案例多到可以塞滿這本書。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亞歷克斯(Alex)的故事。 亞歷克斯是名罹患侵襲性癌症的十三歲男孩。在他確診之後不久,我就開始與他和他的母親接觸。亞歷克斯的母親是位單親媽媽,投注極大心思在兒子及其健康上。當醫生表示沒把握亞歷克斯還能活多久時,對如此年輕的孩子而言,悲劇根本不足以形容這一切。亞歷克斯的母親向來是個「凡事往好處想」的人,她拒絕使用「癌症」來指稱兒子的疾病,而是以「它」來代替。每次亞歷克斯想討論生病的事,她就成了極度樂天派,要他想開一點、他一定會戰勝病魔,接著將話題轉移到讓人比較開心的電視節目,不然就是閒聊外頭的天氣等等。只要我們談及亞歷克斯的檢查結果,她一定會在最後補上:「但我們懷抱著希望,相信一切都可以克服!」然後用痛苦的笑容看著孩子,彷彿在尋求他的認同。她顯然處於極大的痛苦之中,卻用否認來掩飾一切。
幾個月過去,亞歷克斯的病情惡化,他母親的樂觀程度也跟著增加。亞歷克斯完全無法和她談論自己的狀況,母子間的關係也因此開始變得緊張,他不得不在住院治療期間戴上勇敢的面具。在與我晤談的過程中,他提到自己開始對於「要表現出快樂的模樣」覺得很有壓力。我們一起討論他的恐懼,並處理他的哀傷。我真心盼望他的母親能陪他走過這一切,但我也知道為了面對兒子的死亡,她已經盡力了。她做了社會上認為有所助益的嘗試:往好處想、顯化好結果、監控並剔除每個負面想法。然而與此同時,亞歷克斯只覺得一切都很可怕,只有孤單與他為伍。
亞歷克斯終究還是走了,這是多數癌症患者逃脫不了的結局,這不是他的錯,再多的正向思考或顯化都無法改變這個結果。他的母親也如身在此種處境的其他父母般,震驚且崩潰。說真的,有部分的我認為,那無可救藥的樂觀剝奪了她陪兒子走最後一程及處理失落的機會。她把心力都花在往好處看、渴望顯化出不同的結果,卻忽略了還活生生在眼前的兒子。這一切也令亞歷克斯在人生將盡的那段時光裡,覺得更加困頓。他其實嚇壞了,卻不想讓母親以為他已經放棄希望。 把時間心力用來陪伴兒子走過最後一段時光,也許不會改變失去孩子的傷痛,但比起不停想用正向思考來達成不切實際的盼望,最後卻只換來落空的失望,還不如多花些時間好好與孩子共度,失去後的傷慟也或許能少那麼一些。如今,任何正向思考都無法抹滅這份錐心之痛。
餵養有毒正能量給自己
有毒正能量會讓我們活在偽裝裡,直到我們再也裝不下去。它不斷告訴我們,只要有人過得比我們還糟,我們就不可以難過;只要有事情需要被感謝,就不能出現感恩之外的情緒;只要開心,就能克服所有困難。我們只能躲在一堆虛假的歡樂後面,獨自品嘗孤單與寂寞。有毒正能量會讓我們覺得愧疚、不夠好、孤立。它或許立意良善,卻幫不上任何忙。
當我們說出下面這些話,就是在以有毒正能量抨擊自己:
「我現在應該要好起來才對。」 「我應該要快樂。」 「我好感謝生命中發生的一切。」 「還有很多人比我更痛苦。」 「我的生命很富足,所以不該有這種感覺。」 「很多人對這種狀況樂在其中呢,應該沒有那麼糟。」
有毒正能量透過許多方式對我們造成傷害,包括: ● 阻止我們去探索和瞭解自己的情緒。 ● 讓你因為有「負能量」而感到羞恥。 ● 讓你不想接觸他人。 ● 壓抑情緒,導致情緒不斷累積,情況變得更加棘手。
有毒正能量會一直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感覺是錯的:我們不該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得要有「充分的理由」才可以難過、沮喪。一旦相信有些情緒是不好的、不該出現的,那麼經歷到這類情緒時就會有罪惡感。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習慣用壓抑的方式處理負向情緒,或是在心情不好時跑去購物、大吃、喝酒、滑社群媒體等等。想辦法尋找能麻痺感覺的事情來做,早點跳脫難過的感覺,就可以不用因此感到羞愧。但說真的,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卻愧疚於自己與生俱來會有的感覺,實在是說不過去。更不用說你越刻意掩藏,越覺得難過,結果衍生出更多愧疚、假裝和隱藏。
使用有毒正能量來攻擊自己,會讓我們失去探索和瞭解自身情緒的機會。如果你難過時,旁邊的人對你說:「開心一點嘛!」你還有辦法繼續訴說自己有多傷心嗎?很難吧!在這種狀況下,你多半會閉嘴不再談。我們會因為覺得自己似乎不該有某種感覺,而試著否認自己有那種情緒。重點來了:情緒和理智是兩碼子事,不可能把它們拋到九霄雲外或完全否認它們的存在。情緒或許不代表事實,但它們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不斷告訴自己不該有感覺也不會改變任何事實。
每次我試著用正面積極的表現來掩飾真正的感受時,都會留下罪惡感或羞恥感,又或是兩者兼具。罪惡感表示我們做了不好的事,羞恥則意味著我們不好。當我們因為有所感覺而譴責自己,或是想用正向思考和感恩的心來遮掩一切時,都會讓我們同時覺得自己很可恥、孤單,又害怕與任何人分享真正的感受。因為只要有人覺得開心,我們也該跟著開心;如果出現負向情緒,肯定是我們哪裡有問題。
有毒正能量會讓人們之間失去連結,如果我身陷苦惱,四周瀰漫著「人都應該要快樂」的氛圍,那我肯定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狀況。因為如果講出「我狀況不好」,肯定會惹來批評或論斷。當我們覺得無法被瞭解,自己的感受好像也與世界上所有人不同時,真的很難與別人有所連結。
有毒正能量不斷宣揚我們應該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快,一旦你不開心,就是一種失敗。但,倘若我們本來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感覺,只是我們總是選擇獨自面對,不讓別人知道呢?倘若我們其實都會沮喪和憂鬱呢?如果我知道你也有痛苦的時候,肯定能自在地與你分享我的苦與樂,害怕讓別人知道的壓力也會少掉許多。
你懂得怎麼抱怨嗎?
抱怨是指表達對某些事物的不滿或煩惱。它本身不是件壞事。我們都會不滿意或苦惱生活中的某些層面,試著將它表達出來其實是好的。
人都喜歡抱怨。之所以知道這點,是因為我每周都陪著人們發洩、抱怨、處理問題,並從中獲得報酬。人們想來找我的理由中,最常見的就是需要有一個可以發洩的地方。山姆(Sam)也是為此而來。只是大部分人認為的抱怨,在我看來其實是反映出個體的需求及其重視的事物。
山姆的抱怨內容包羅萬象,包括事業夥伴、妻子、經濟狀況、孩子。儘管他每次晤談都不斷抱怨,但需要的時候,他依然有著感恩的心和自省的能力,也願意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他喜歡分享與尋求認同,而這些分享對他來說是一種發洩,只是有時候我也會擔心他會不會抱怨得太多,以至於我們的晤談變成宣洩大會,無法聚焦於某個特定的目標來進行治療與改變。
我會聽見自己腦袋裡冒出:「拜託,惠特妮,插手處理一下吧!他需要改變啊!打斷那滔滔不絕的抱怨,給他一些建議吧!」總會有些時刻,我會不自覺地向這個聲音投降,真的在當下進行介入,但每次都為此後悔不已。
最近一次,山姆抱怨的是妻子整理待洗衣物的方式。當我打斷並詢問他,抱怨這些對狀況是否有幫助?然後嘗試將晤談焦點轉回如何與妻子建立界線時,他身子明顯往後退了一點,一副腦袋還轉不過來似地看著我。他張著嘴,我看不出他的表情是困惑還是慍怒,只知道我顯然打斷他的思緒了。此時此刻,他只希望我好好地聽他說完,並沒有準備接受我的建議。坦白說,他從沒要我提出任何建議。
在之後的諮商裡,我和山姆開始討論他為什麼那麼想要在晤談過程中尋求認同,這似乎是他在家裡一直無法得到的。我們也同時一起試著思考在治療之外,他還可以在什麼地方獲得認同,包括自我的認同。這些正是宣洩與抱怨帶來的治療價值。
於是我在記事本上寫了些字句,提醒自己忽略腦海裡響起的那些聲音,不要過早打斷個案說話,因為只要隨順個案的步調而行,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皆有意義。
其實我們都是山姆。
瞧瞧四周,有人抱怨高速公路上未完成的施工,有人抱怨討厭的老闆,有人抱怨在路上超車的傢伙,甚至有人抱怨那些總是抱怨個不停的朋友。
我們抱怨太多嗎?或許。
我們是不是沒有有效地抱怨呢?大概吧!
但說真的,從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就會透過抱怨來宣洩與建立連結,這個做法永遠都不會消失。
當你用正向思考當藉口來逃避……
身為心理師,我成天都在聆聽個案訴說他們的情緒與經驗,也從中看到人們有多容易作繭自縛。大部分的會談都圍繞著「應該」,人們動不動就覺得「我應該要快樂,不然就是我做了什麼讓自己無法快樂的事」,然後陷入正能量羞愧迴圈裡出不來。針對這類型的個案,我會協助他們回頭檢視那些「應該」是從哪學來的?真是如此嗎?有事實根據嗎?可以用不同或較為個別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情境嗎?除此之外,也有些人以樂觀與正向思考來逃避不舒服的情緒,戴夫(Dave )就是個好例子。
戴夫坐在我對面的小沙發上,眉開眼...
作者序
【前言】
序言:別管正能量了,你值得更好的玩意兒
我猜你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有三個潛在理由:
一、你深受有毒正能量所害,想尋求解方。
二、雖然不知道什麼是有毒正能量,但你很好奇。
三、你不懂何以正能量會變得有毒,打算瞧瞧書裡有什麼對正能量大不敬的玩意兒。
無論是基於哪個理由,我都很高興你翻開這本書。
正如許多充滿雄心壯志的心理師,我也是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下踏進這個領域。我知道自己喜歡助人,也熱衷於聆聽別人的故事,但後來才發現(在我的心理師協助下),我之所以想接觸心理治療這個專業,是因為我以為若能參透人際關係及人類心理,就能治療我所愛的人且永遠不會再覺得痛苦。各位心理專業夥伴與未來的準心理師們,你們想必明白我的意思。
帶著對這份職業的惴惴不安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我變得封閉、頑固,希望前來的個案都很脆弱,這樣我才能擔任拯救者的角色。我以為自己的工作是治好來到眼前的人,但其實沒有人需要被治療,他們需要的是有人聽他們說說話並給予支持;我以為自己會是一個什麼都懂的演說家,但我只是個聆聽者;我以為從此瞭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結果困惑卻越來越多;我以為能改變身邊的每個人,最後才發現能改變的只有自己。雖然一切都與我原先所以為的相去甚遠,但,我很高興自己走上這條路。
我熱愛當個心理師,只是我不是那種會冥想、喝茶、做瑜伽的心理師。與其他同僚相比,我整個人顯得很粗枝大葉、聲音總是太大、不穿開襟毛衣、討厭牆上「用來鼓舞人心的」所有心靈小語。我試著讓自己柔軟一點,也試著接觸正向思考以及那些要你「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連結並送愛給他」的介入方式。但我就是做不來。閱讀大部分的心理學自助書籍時,我都有類似的感覺:他們都好溫柔。但我無法,我是個有話直說且喜歡開誠布公的人。身為一個菜鳥心理師,我陷入認同危機,直到開始嘗試把想法發表在Instagram帳號上,才發現原來自己想講出來的東西是有價值的。
二○一九年一月,我刷著Pinterest,看見許多自我療癒與「鼓舞人心」的心靈小語被分享了上千次,畫面上那些鮮明的顏色與古怪的字體把我給惹毛了。我覺得自己好像被世界給遺棄了,也很擔心正處於脆弱狀態的人若看見這些,會作何感想。於是我自己弄了Pinterest頁面,專門蒐集那些讓我覺得不舒服的「幸福」與「打氣」小語,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同樣是那一天,我在Instagram上分享了第一張示意圖,列出一些來自Pinterest的小語,並將它們歸類為「有毒的正能量」,然後寫上一些我認為能提供更多接納與希望感的說法。這是我第一篇被瘋狂流傳的貼文,隨著這張圖不斷被分享出去,原本少少的追蹤者開始大幅增加。我沒想到有那麼多人同意我的觀點,而有毒正能量這個詞也引起廣大迴響,但那也是我頭一回在網路上遭到反對者的攻擊與批評。接下來幾年,我陸續發表關於有毒正能量在悲傷、種族歧視、以及其他重要議題的影響,它們可說是我最受歡迎也最具爭議性的貼文。我知道自己正在向世界發送某種訊息,只是未曾想到會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
正向思考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長期以來,我一直都意識到有毒正能量的存在,只是找不到適合的詞彙去形容。我見證它在原生家庭裡伴我成長、橫行在社群媒體上、出現在宗教聚會裡、流傳到學校、蔓延至我和個案之間。我們幾乎都無可避免地助長了它的氣焰,但關上門後,每個人都告訴我他們恨透了有毒的正能量。我也不例外,因為若不想被當成「負能量滿點的人」,Instagram似乎就得成為它的支持者。它在我的專業及個人生活中已是根深柢固,揮之不去。
有毒正能量已存在有好幾世紀,只是我後知後覺。多位學者、記者及研究者如莎拉・阿美(SaraAhmed)、奧菊・羅德(AudreLorde)、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Ehrenreich)、歐廷珍(GabrieleOettingen)、貝爾・胡克斯(bell hooks)等人,很早以前就開始批判人們太過執著於追求幸福,並指出這種做法本質上會對世界造成很大的傷害,被邊緣化的族群尤其首當其衝。他們的作品幫助我瞭解有毒正能量變得多麼氾濫。儘管大量研究指出,在許多情況下,保持正向是無濟於事的,自助團體依然大肆宣揚及鼓吹人們要正面積極、追求幸福。我決定不再沉默,打算將這些研究結果帶出學術界的象牙塔,散播到當代社會裡。
撰寫本書的靈感及理由來自於我自己的生活和我的個案。我的專業讓我得以終日心無旁騖地坐在屋裡,深入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這是獨一無二的體驗,也教會我許多關於人生、世界以及人類本質的事。每位個案都以某種方式改變我,感恩他們讓我見證到人性、痛苦掙扎,以及不屈不撓的意志。在書裡,將整合我執業多年來聽到的個案故事,搭配正向思考、情緒、人際關係,以及動機方面的研究,幫助你瞭解為何正能量會變得有害,又有哪些改善的方法等等。在所有案例裡,可辨認出身分的細節皆經過變更以確保個案隱私。希望這些故事能讓你知道,在這世界上,其實有很多人與你有相同的感覺,所以你並不孤單。
其實我可能很早就開始在Instagram和辦公室裡舖陳關於這本書的一切,只是當時並不自知。這本坦率又真實可靠的書,寫給想知道如何給自己與別人支持的人,以及受夠在工作、家庭、朋友聚會、社群媒體上都要假裝自己很快樂而精疲力盡的人,他們已經不想再被迫散發正能量,也不想再聽到別人對他們說「發生在生活中的每件事情皆有其意義」。這本書,寫給還無法顯化出完美生活的人,以及有太多感覺和想法的人。這本書,寫給我自己,也寫給你。
曾幾何時,幸福與保持正向成了人生的目標與義務,到處都有人要我們懂得感恩或正向思考。如果遇到衰事,肯定是因為你「心態不正」或「不夠努力」。我非常驚訝有毒正能量居然已對生活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並出現在我們的職場、家庭以及關係裡;此外,它也是一股助長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恐同、恐跨性別、殘疾歧視、階層歧視或其他各種偏見的強大力量。它真的無所不在。
我歸納出所有與正向思考發展相關的歷史,也統整研究結果來協助我們瞭解如何能做得更好、活得更好,就是希望這可以是本容易閱讀又實用的書。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會呈現不同的個案故事及其與有毒正能量的關係。如果你有興趣深入瞭解有毒正能量,建議從頭到尾將這本書好好讀過一遍;如果你是為了練習如何面對有毒正能量,直接跳去閱讀有興趣的章節亦無妨。
正向思考被包裝成解決問題的萬靈丹,推銷給所有人。從汽車保險桿上的負能量退散貼紙,Instagram上排版精美的肯定小語,再到印有「生活真是美好」的T恤,還有諄諄教誨「再多一點點正能量,幸福就在不遠處」的大師們。我們不斷被告知「凡事往好處想」,才能避開痛苦經驗與感受,擁有幸福歡樂與正能量。但這並不是本書想帶給你的。這本書會談及你日常慣用的說話方式和常用語句,這可能會令你不舒服,但希望這能讓你進一步思考自己是如何以幸福之名,行隱藏真實感受和需求之實,並同時想想為了散發正能量,你又如何忽視自己或討好別人。我期待透過本書,幫助你練習表達自身需求、與他人建立更全面的關係,而不是只肯接受美好時光,對其他部分都眼不見為淨。
但願這本書會讓你更願意接受生活中的有好有壞,以及各種不完美,若能如此,我也算功德圓滿了。
【前言】
序言:別管正能量了,你值得更好的玩意兒
我猜你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有三個潛在理由:
一、你深受有毒正能量所害,想尋求解方。
二、雖然不知道什麼是有毒正能量,但你很好奇。
三、你不懂何以正能量會變得有毒,打算瞧瞧書裡有什麼對正能量大不敬的玩意兒。
無論是基於哪個理由,我都很高興你翻開這本書。
正如許多充滿雄心壯志的心理師,我也是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下踏進這個領域。我知道自己喜歡助人,也熱衷於聆聽別人的故事,但後來才發現(在我的心理師協助下),我之所以想接觸心理治療這個專業,是因為我以為若能參透人際關...
目錄
各界佳評
序言:別管正能量了,你值得更好的玩意兒
「往好處想就對了!」
第一章:什麼是有毒的正能量?
「你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世界就如何回應你。」
第二章:正能量為何失靈?
「這讓你學到那麼多,你應該要開心啊!」
第三章:失控的正向思考
「世上多的是過得比你更慘的人,要懂得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
第四章:如何與自己共處?
「心想,才會事成。」
第五章:如何處理情緒?
「唯有滿足於你擁有的,人生才會圓滿。」
第六章:如何有效抱怨?
「所有事情會發生,都有它的道理。」
第七章:如何給出安慰與支持?
「生活中永遠不會出現讓你無法負荷的事。」
第八章:如何擺脫歧視與偏見?
「開心的事才值得做。」
第九章:如何尋得屬於你的圓滿?
後記:生而為人,辨別有毒正能量技能要有
致謝
參考書目
各界佳評
序言:別管正能量了,你值得更好的玩意兒
「往好處想就對了!」
第一章:什麼是有毒的正能量?
「你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世界就如何回應你。」
第二章:正能量為何失靈?
「這讓你學到那麼多,你應該要開心啊!」
第三章:失控的正向思考
「世上多的是過得比你更慘的人,要懂得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
第四章:如何與自己共處?
「心想,才會事成。」
第五章:如何處理情緒?
「唯有滿足於你擁有的,人生才會圓滿。」
第六章:如何有效抱怨?
「所有事情會發生,都有它的道理。」
第七章:如何給出安慰與支持?
「生活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