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序〉
作為寫小說和讀小說的人,我信服經典講法:「匪唯翫好,乃有祕書,小說九百……」(漢.張衡《西京賦》)。匪唯就是非唯;翫好就是玩好;祕書就是字面意思,祕密的書;然後引申很多小說。小說自古以來,原該像珍奇玩物,尋幽探祕,令人拍案叫絕,方為本色。我在報紙連載偵探推理,自愧少一點懸念跌宕便對不起讀者。可惜,近年香港小說故事性愈趨薄弱,趣味不足,倪匡逝世,更代表通宵達旦追看下文的熱忱,一去不返。
這時,吳洛曦給我《她是誰》書稿,她說是間諜小說。咦,豈非像衛斯理、亞洲之鷹?波譎雲詭的魅力,由洛曦延續,正中下懷了。
間諜小說,西方以Ian Fleming《007》系列改編電影家傳戶曉,東方以日本柳廣司《D機關》為後起之秀。007風流韻事自不待言,柳廣司卻對借肉體關係套取情報嗤之以鼻,認為頂多僅算二流。其實,《D機關》就出現過日軍臥底在美國施展美男計。人是感情動物,在男歡女愛裡意志最薄弱也最堅強,有人利用有人犧牲,構成永遠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她是誰》更應稱為間諜愛情小說。
何況,洛曦娓娓道來,絲絲入扣,國際視野廣闊,滿載人道關懷,繾綣悱惻,解謎的恍然大悟令人手不釋卷,情理兼備,並非同類通俗作家可比。結合她前作《網絡危情》,我覺得洛曦小說特色在於見多識廣,言必有據,絕不閉門造車,相信與她早年任職電影公司、曾跟五湖四海朋友交集有關。風雲歲月,她何嘗不像個履險如夷女間諜?
女間諜不能多話,談不完的,洛曦收錄於本書所附散文集,清新流麗,可加深對她認識。
我們一直未見過面,今年三月洛曦傳來短訊說人在台北,邀我替本書寫序,剛巧我也在台北,時間緊迫,第二天偕潘源良兄一起去完著作簽名會即離境,洛曦按圖索驥光臨簽名會,才初識尊顏。客裡相逢,根本,人生哪處不是客裡相逢?那次同樣有談不完的話,今後亦然。
余家強
2023暮春
〈自序〉文字的魔力
文字不單是抒發情緒的管道,也是救贖靈魂的工具。半生轉職無數,唯獨從來沒有放棄寫作,開心時寫,不開心時更要寫。回首前塵,職場上曾經歷無數高峰輕風的加冕,也曾退下火線領略閉關埋首筆耕的寂然。一支筆一盞孤燈長伴,替代繁花錦簇鬧市的浮光掠影。為什麼能堅持?因為有夢要圓滿,因為有掌聲勉勵前行。
喜歡文字的人,沒有不是感性的,字裡行間會流露不宣諸於口的人生觀、愛情觀、價值觀等等。大多數時候,我們從作品中窺探作者的思路和邏輯,若產生共鳴和觸動,便會忠心不二追隨左右。有溫度而真摯的文字能啟發人心,不必天花亂墜,矯情的文字不但不好看,很容易被有見識的讀者唾棄。若能用三十字勾勒情節,便不用囉囉嗦嗦寫它三百字。求真也很重要,除非是寫科幻小說,否則文章不宜有誤導虛假作弄成分。
那麼文學和通俗又如何取捨?相信沒有文化人會否定「尤利西斯」或「百年孤寂」重量級的文學地位,但現實是有多少人看懂了?我們讀書除了求學問也為消遣,如果一本如天書般難解的作品沒法讓讀者投入融匯貫通,那是沒有意義的。書海何其遼闊,如何揀選心頭好,各人有各人的準則,不必有前設認為熱銷的必定是通俗作品。經典著作有麝自然香,經歷歲月不饒人的考驗,仍會受到熱烈追捧,如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與紅樓夢。
寫作跟任何工作一樣,熟能生巧。日積月累下來,文思自然會泛濫如泉湧不會乾涸,三分天才七分努力毋庸置疑。動心不如動筆,沒有一個名作家不是千錘百鍊而成,成功,何來有捷徑?
一切榮耀頌讚歸於神。
吳洛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