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材料。係採取佛學半月刊中佛學答問(自民國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版之第五期起,至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版之第一百十七期止足有五年)。又酌選范公從前佛學問答。及搜錄《佛教居士林》林刊所載之問答。完全係范公一人所答。故定名《古農佛學答問》。
作者簡介:
范古農(1881年-1951年4月12日)
原名運樞,字拱薇,因厭惡帝制,改名古農,字夢耕,法名幻修,號寄東,又號幻庵,筆名海屍道人,浙江秀水人。佛教居士,佛學家。
范古農出生於浙江省秀水縣(今嘉興),父親范文質,母親嚴氏。范早年參加科舉,後考入求是學院(浙江大學前身),開始讀佛經。後赴日留學。1909年回國,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學校長。1917年皈依諦閒大師,受菩薩戒。1927年,任浙江省佛教會常務委員、中國佛教會執行委員、佛教淨業社社董和世界佛教會常務理事。1951年3月擔任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長,4月12日在上海病逝。
作者序
佛學論文不易作。即作也而透機不廣。若不透機。則作者徒勞。讀者無益。不若設為問答。使問者問所欲知。答者答在問處。庶幾作者易為力。讀者易為功矣。此固宏法之方便。而亦論文與問答之大較也。民十九年。上海佛學局發行佛學半月刊。農濫竽編輯。設問答一欄。接引發心學佛同志。相與研究討論五載經來。積稿甚巨。雖其間法義維陳。程式錯綜。若統而觀之。亦足以覘我國一般學者對於佛法認識之態度與進程之狀況矣。然以分期登載。初無條貫。如欲研求。不易檢閱。於是李君經緯有分類編輯之議。而劉君士安慨任其事。按條文以定子目。由子目而結大綱。歷時半載詳審考核。定為七門四十九類編成交農統閱一遍。閱訖而覺此編之輯。有數利焉。刊物有時間性。一時閱後或便散失苟有此編則可以垂久保存。其利一。過去刊物。存者無幾。後有定閱。難窺全豹。苟有此編。則可以遍覽無遺。其利二。在問者有所問時。可先檢閱此編。如已有者。可省筆墨。其利四。斯編之輯。除半月刊外。劉君復益之以農所曩著。則閱者可兼數書之益。其利五。農數年來隨問隨答。自亦渾忘。得劉君斯編之輯令我亦得自檢其令昔之得失。劉君之勞績。更殊令我感佩不置也。因書此以為序。並以誌謝云爾。
民國二十四年除夕范古農識於嘉興月河之幻庵
佛學論文不易作。即作也而透機不廣。若不透機。則作者徒勞。讀者無益。不若設為問答。使問者問所欲知。答者答在問處。庶幾作者易為力。讀者易為功矣。此固宏法之方便。而亦論文與問答之大較也。民十九年。上海佛學局發行佛學半月刊。農濫竽編輯。設問答一欄。接引發心學佛同志。相與研究討論五載經來。積稿甚巨。雖其間法義維陳。程式錯綜。若統而觀之。亦足以覘我國一般學者對於佛法認識之態度與進程之狀況矣。然以分期登載。初無條貫。如欲研求。不易檢閱。於是李君經緯有分類編輯之議。而劉君士安慨任其事。按條文以定子目。由子目而結...
目錄
古農佛學答問序
佛學答問自序
編輯大意
古農佛學答問卷一(四聖應化門)
一、釋迦佛之事略
二、佛德
三、佛相
四、佛像
五、佛身
六、佛土
七、觀世音菩薩
八、地藏王菩薩
九、一切聖境之研究
古農佛學答問卷二(六凡輪轉門)
一、三善道
二、三惡道
三、一切神識升沈變化之研究
古農佛學答問卷三(法義研求門)
一、因果
二、四諦
三、十二因緣
四、六度
五、性理
六、唯識
七、禪定
八、淨土
九、密宗
十、戒律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自利行願門)
一、皈戒
二、禮拜
三、供養
四、懺悔
五、迴向
六、持齋
七、閱書
八、誦經
九、持咒
十、念佛
十一、雜修
古農佛學答問卷五(利他功德門)
一、福親
二、化度
三、慎終
四、利幽
五、護生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護持正法門)
一、宗乘之校量
二、經典之考據
三、出家之意義
四、外道之辯別
五、真理之研究
六、對於懷疑佛法者之答辯
古農佛學答問卷七(佛化常識門)
一、法會之儀式
二、病恙之療養
三、夢境之解釋
四、感應之認識
五、俗務之指導
古農佛學答問序
佛學答問自序
編輯大意
古農佛學答問卷一(四聖應化門)
一、釋迦佛之事略
二、佛德
三、佛相
四、佛像
五、佛身
六、佛土
七、觀世音菩薩
八、地藏王菩薩
九、一切聖境之研究
古農佛學答問卷二(六凡輪轉門)
一、三善道
二、三惡道
三、一切神識升沈變化之研究
古農佛學答問卷三(法義研求門)
一、因果
二、四諦
三、十二因緣
四、六度
五、性理
六、唯識
七、禪定
八、淨土
九、密宗
十、戒律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自利行願門)
一、皈戒
二、禮拜
三、供養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