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是誰?是情繫台灣的「大陸人」;是「多管台灣閒事的」的美國人;是決心與民主台灣同命運共生死的地球人……
一九八六年,曹長青擔任大陸《深圳青年報》副總編輯,因刊發勸鄧小平退休的文章,八十三歲的鄧小平沒退休,而三十三歲的他被迫退休,隨後流亡美國。
此後的三十五年間,曹長青一以貫之地不為名利所羈,不憚名譽所毀,言他人不敢言之事,論他人不敢論之理。為此,他與被他打假的人劍拔弩張;遭被他揭短者的圍剿中傷;因堅持理念原則而中止與媒體的合作……這就是他「鳳毛麟角」之所為;在爭取個人自由、言論自由的路上,他不畏迍邅,篳路藍縷地一路走來……
本書是對曹長青上述過程的全紀錄。從中可以看到他表達思想理念的激情;對是非曲直的辯議;對人間不平的掊擊;對冉弱族群的憫恤;對英傑壯士的詠歎;對奸佞小人翦伐;對偽善作秀的憎嫌……
通過此書,你可以邂逅一個赤誠坦蕩的靈魂;可以傾聽一番求真求善者的甘苦,藉此也許能得到一點人生的啟迪……
作者簡介:
喻智官
一九五五年生於上海。一九七六年畢業於上海某衛生學校,同年進上海市某醫院擔任臨床醫生。一九八八年赴日本留學,日本國學院大學日本文學專業研究生肄業。
一九八二年起兼事文學寫作。著有長篇小說《福民公寓》《殉葬者》;長篇紀實作品《獨一無二的反叛者——王若望》(均由台灣秀威出版社出版)及中、短篇小說、政論散文等大量作品。《福民公寓》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福民公寓》(節選譯成英文)獲愛爾蘭盧斯地區作品競賽頭等獎。
一九九六年起居住愛爾蘭至今。
傳主/曹長青
美籍華裔獨立評論家。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早期從事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研究,後進入新聞界,曾任《深圳青年報》副總編輯,該報因大膽敢言被中國政府關閉。
1988年赴美後,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和夏威夷東西方中心進行新聞研究,後專職採訪寫作,為多家報刊專欄作家和媒體評論員;曾擔任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和台灣民視《政經看民視》節目評論員;現主持新聞及文化評論網站《長青論壇》。
著有《詩的技巧》(與謝文利合著)、《台灣的抉擇》、《理性的歧途:東西方知識分子的困境》、《美國價值》、《獨立的價值》、《罵讚台灣人與事》;編有《中國大陸知識分子論西藏》(主編)、《本土原味,台灣心聲:笨湖精彩一生》(與金恒煒、彭文正合編)、《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與徐敬亞、孟浪、呂貴品合編)。
章節試閱
弄潮兒在濤頭立
一
我籌畫記敘的是曹長青的事功,看他自己的簡述,腦屏旋即彈出拙作《福民公寓》的開場白:「我們這輩文革過來人,誰沒有一本向人傾訴的故事。」
只要說曹長青的父親是右派,那麼,他過著怎樣的童年生活也就不難想像。一九五七年,他四歲,他家雪上加霜遭第二次劫難。
第一次發生在一九四八年。看過謳歌東北土改小說《暴風驟雨》的,可以從反面讀出東北土改的兇殘,曹長青家的境遇就是一例。
早年,村裏一個痞子少年偷他大伯家樹上的果子,被他大伯逮住訓斥並挨了耳光。土改興起後,已成人的痞子當上農會主任,一旦大權在握就對他大伯實施報復,組織人把他大伯毆打致死。最獰惡的是,農會連他的伯母也不放過,用鞭子把他伯母抽得渾身是傷。
孩提時的曹長青第一次看到伯母身上的鞭痕,嚇得不敢走近她,驚恐中他受到共產黨最早的「開蒙教育」。
曹長青大伯死後,父親擔起撫養遺孀和獨子的責任。父親原為縣統計局副局長,成為右派後被下放。曹長青還有三個弟弟,加伯母堂哥全家八口人,全靠做售貨員的母親的微薄收入過活。
東北嚴寒,家家靠燃煤取暖過冬,家裏沒錢買足夠的煤就去撿煤渣。附近的電廠定期用小火車卸煤灰,到時,他們全家出動,帶著鐵鍬、大篩子、籮筐等工具去瘋搶,同時湧去的有幾十上百人。把裝入筐的煤灰運到旁邊的一方地上,插上曹家李家的牌子,然後一鍬鍬往豎起的大篩子上倒煤灰,先篩出顆粒,再從中找出沒完全燃燒的黑色煤核。人人爭搶,家家快篩,現場黑灰飛騰,漫天混沌,作業者很快成滿身滿臉塗墨的黑人,連自家人都辨認不出,只聽見孩子喊爹叫娘,父母喚兒呼女的聲音。在富人看來可憐苦澀的情景,卻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刻,因全家禦寒過冬的燃料有著落了。
家裏不僅煤不足,糧食也短缺。附近的深山老林有可食的野蘑菇,少年時代的曹長青常帶著弟弟去採摘,常常又餓又累到頭昏眼花,靠吃地上的殘雪維持體力。有一次迷路,差點凍死在山裏。
曹長青父親一生在社會底層受辱掙扎,卻不改敦厚純實的素心,不阿世苟合投機取巧,留給他為人行事的準則,也留給他一個疑問,本分良善的父親為何成為右派階級敵人?母親粗通文墨擅言剛烈,遇不平事敢於直言,因罵江青險些被抓,是他面對奸惡勇於挺身的榜樣。父母的品行滋養了他的性格,艱辛的生活激發他去尋找問題的根源。
然而,長知識的年齡趕上文革,古今中外的書籍幾乎都被封禁,想看書的人只能私下偷偷傳閱,借到一本必須一兩天內搶讀完。曹長青找到一本算一本地吞食,恰如在煤灰中篩出有用的煤粒。
一九七一年曹長青中學畢業,文革中停止高考,他被分到精神病院圖書館。工作期間,他結識了吉林大學中文系學生詩人謝文利。謝因參加過造反派,畢業時被下放工廠當工人,曹長青受他影響開始寫詩,並被黑龍江省的報刊採用。
一九七六年北京發生「四五天安門事件」,曹長青從謝文利那裏得到消息後在醫院傳播。事後領導追查謠言,他唬弄對付蒙混過關,沒交代出賣謝文利。
曹長青第一次經受住人格和靈魂的考驗。
二
曹長青跨過人生第一道坎壈,中國也在一九七六年死裏逃生,翻過罄竹難書的文革浩劫這一頁。次年,中國恢復高考,他考入黑龍江大學中文系,贏來命運的轉機。
一九八○年代是瀕死人醒過來的歲日,能上大學的是第一批恢復活力的人,其中文科生最是龍騰虎躍,他們饑渴地嗜讀解禁後重印的文史哲書籍。曹長青也磨穿鐵硯地撲在書上,曾是高層內參灰皮書的讀物尤其吸引他。愛倫堡的《人.歲月.生活》、《史達林女兒的20封信》,吉拉斯的《新階級》等書揭示的蘇聯東歐真相震撼了他,聯繫自己兒時的苦難體味,再看自己所在縣城的暗無天日,底層人民的水深火熱,他真切認識到以社會主義名義實行極權統治的本質,開始產生不滿社會的異見。
不過,曹長青首先想成為詩人。所以,在學期間,他一邊飽閱校圖書館的中文詩集,一邊繼續寫詩發表在報刊,並以此加入黑龍江作家協會和(搞理論研究的)省文學學會,成為協會僅有的兩名學生會員之一,後來還與詩人謝文利合寫了《詩的技巧》一書。
一九七八年,全國反思文革倡導自由,大學校園得風氣之先,曹長青在中文系組織成立「大路文學社」,並被推舉為社長。文學社吸引了眾多有志寫作的同學,如今蜚聲中美的旅美英語作家哈金(本名金雪飛)也從外文系加入。「大路文學社」不僅在黑龍江大學歷史上,在整個黑龍江省高等院校中也是第一個。
然而,曹長青追求的不是象牙塔中的「純」文學,他在文學社的宗旨中寫上「文學要大膽干預生活」,引發文學與現實關係的辯論。有文學社員憂懼地表示反對,他斷然反問:「怎麼不能?」他不僅敢說,還敢做。劉賓雁就是以「文學要大膽干預生活」而聞名,他來哈爾濱收集寫報告文學《人妖之間》材料,不受官方待見。曹長青卻毫不避嫌,天天去劉賓雁下榻的賓館討教,還邀請他在「大路文學社」搞了一個小型座談。
終究是剛解凍的社會,大路社的各種活動在黑龍江高校引來凝注,有關方面點名文學社過於「自由化」,有「非法組織」的傾向。時任黑龍江省委書記楊易辰為此來黑龍江大學調研,把社長曹長青等人叫去彙報。曹長青從思想解放和教學改革的角度,陳述了建立社團的積極意義,說服了楊易辰和校領導,大路社才得以倖存。
那年月,曹長青滿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大有時不我待地的緊迫感,他不甘守著偏僻的東北,便與黑龍江團省委所屬雜誌《黑龍江青年》的主編王津永協定,他去北京等地採訪文學名家,雜誌如刊用就支付他交通費。於是,他多次往返北京,採訪了楊沫、浩然、劉紹棠、廖沫沙、臧克家等著名人物,還藉機結識了北島、多多、芒克等新銳詩人及他們編辦的文學小冊子《今天》。他特別關注北京民主牆的情況,主動找民運人士徐文立和政論刊物《探索》編輯路林,從他那裏拿了一摞「魏京生法庭辯護詞」帶回東北。
曹長青利用假期第二次去北京採訪,回哈爾濱途中路過長春,去吉林大學看朋友,晚上就住在中文系的宿舍。東北資訊閉塞,關心政治的大學生迫切想瞭解北京的動向。他亢奮地跟他們講西單民主牆情況,向他們散發「魏京生法庭辯護詞」,還和徐敬亞、劉曉波等人通宵達旦地高談闊論。
大學畢業時,曹長青因三樁罪被留校反省三個月。
第一樁就是他在徐敬亞宿舍時,同室的一個人偷偷記錄他們的談話,告到吉大黨委,再轉到吉林省公安廳,最後轉到黑龍江省公安廳。同時,因徐文立被捕,從他家中搜出曹長青的信,其中有「你在北京有難,可逃到東北,我有地方藏你」的話。黑龍江公安廳追查到黑龍江大學,要求他坦白交代。
第二樁,他去牡丹江看望一個青年作家,兩人在旅館聊起黑龍江大學文學社團,難免探討政治問題。不料同房一個寢而不寐的旅客,也向公安密告了他們交談的內容。
第三樁,他組織的文學社團也會在宿舍談論時局,也是同室的一個同學為表功向「組織」告密。
他被一遍遍要求回憶說過的話,四年裏在宿舍隨便說過的話怎能都記住?幸得中文系副主任周艾若相助他,才勉強「過關」……
三次被告密受審,讓他一次次實感社會的壓抑,反省期間他忍不住吼出不屈的心聲〈我是……〉:
我是註定要被踐踏的路
我不發出呻吟
只用沉默把希望的車轍托向遠方
我是黑雲擠壓的天空
閃電抽不死我
緊咬的牙齒吐出雷的回答
我是寒冬撕裂的土地
僵硬的板結裏
緊摟著一棵翠綠的追求
我是洪水淹沒的河岸
在浮腫的軀體中
計算著陽光撫摸的日子
我是火山震不塌的穿越世紀的信風
我是暴雨淹不滅的支撐宇宙的星星
過去和現在的兩只手扼不死我
我是含著微笑的未來
未來還遙遠,眼下是沒有著落的畢業分配。
《中國青年報》和《黑龍江日報》都介紹過曹長青的詩作和詩歌理論,《詩刊》點名要他,時值清除精神污染運動,校方定性他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不同意他去北京。他與《光明日報》駐黑龍江記者站長王恩榮合寫過報導,王恩榮認可他的才華,推薦他去記者站工作。他還到北京光明日報總社通過了新聞寫作考試和面試,結果也過不了黑龍江省委的關。最後,校領導把他「下放」到邊陲小鎮黑河—著名中俄《璦琿條約》簽署地,多虧中文系幾位資深教授聯名爭取,才得以「折中」分到省衛生廳的《衛生報》,留在哈爾濱。
這是曹長青第一次為追求自由付出的代價。
弄潮兒在濤頭立
一
我籌畫記敘的是曹長青的事功,看他自己的簡述,腦屏旋即彈出拙作《福民公寓》的開場白:「我們這輩文革過來人,誰沒有一本向人傾訴的故事。」
只要說曹長青的父親是右派,那麼,他過著怎樣的童年生活也就不難想像。一九五七年,他四歲,他家雪上加霜遭第二次劫難。
第一次發生在一九四八年。看過謳歌東北土改小說《暴風驟雨》的,可以從反面讀出東北土改的兇殘,曹長青家的境遇就是一例。
早年,村裏一個痞子少年偷他大伯家樹上的果子,被他大伯逮住訓斥並挨了耳光。土改興起後,已成人的痞子當上農會主任,一旦大...
作者序
知音見采,遍唱陽春
—寫在前面的話
在為私情私利互相吹捧蔚然成風;為精神契合真誠激賞罕有稀缺的社會,在正文前解釋幾句並非多餘。
曹長青是誰?海外華人對他並不陌生,在台灣則是盡人皆知;說他「鳳毛麟角」,也僅限於海外華人異議群體。當然,即使在這個群體中,以文化學術成就論,他沒有等身著作或提出過獨到新說;在爭取民主決絕反共的戰場上,他也算不上衝鋒陷陣的鬥士,更無囹圄生涯當英雄的踐歷。也就是說,他只是異議群體中平凡的一員。而他的不平凡處,就是從青年時代起,四十年一以貫之地不為名利所羈,不憚名譽所毀地追求事實真相,因事實真相是厘清是非探索真理的前提,這就是他的鳳毛麟角之所在,也是我寫他的緣由。
概括說,曹長青的鳳毛麟角非但不深奧不複雜,還可說很單純,甚至單純到「幼稚」,就像他在許多文章中反復引用的「皇帝的新衣」,推讚那個挑破皇帝裸體把戲的孩子。他所做的就是摹仿那個孩子,勇於揭下大大小小「皇帝」的假面。難得的是,他二十七歲時甘當純真無邪的孩兒,年近七十歲仍一如曩昔的童心未泯。記得他在紀念王若望的一文中感慨,七十多歲的王若望最令他擊賞的就是「老頑童」個性,遇事無城府,對人不算計,那是中國人最珍貴的品行。如今他也到了這個年紀,此言可代作他的自畫像。
道破類似皇帝新裝的騙局,需要的是常識而非奧理。所以,曹長青提供給讀者最多的,就是普及常識常理。有一陣,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看他的有些政論文章,不飾文采地臚列一、二、三、四……還有點不以為然。然而,當我在條分縷析合乎邏輯的一、二、三、四中看到樸素的常識,以及常識中直指肯綮,並不乏洞見的觀點時,我反而覺得有一種大道至簡的明晰精闢,對普羅大眾的讀者來說更是如此。
回顧中國百年來一朝不如一朝的可悲歷史,尤其是被中共篡權的慘痛教訓,就是中國人特別是有話語權的知識人沒把握常識,不循常理常情行事,或受制於冬烘昏聵的思維;或為所謂的理想主義;或為一己一(小)黨私利,被中共忽悠上當受騙,造成貽害中國人七十多年還不知何時終結的無窮後患。
不惟中國,整個世界尤其是西方民主國家,自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來,在無良政客的煽誘下,愈來愈多的選民遠離常識,在內政上,加碼不合國情的福利政策,否定歐美的立國傳統和保守主義,無原則地鼓噪自由主義和多元文化;在國際上,無視民主和獨裁政體的勢不兩立,罔顧中國民眾的人權,與中共在政治上和平共處,在經濟上合作共贏,所謂共處和共贏的實質是綏靖和勾兌。結果,西方民主社會節節倒退,各種矛盾弊端積重難返,似乎需要重來一次回歸常識常理的啟蒙。
一七七六年美國人托馬斯.潘恩寫了一本小冊子《常識》,系統論證北美洲十三個英國殖民地獨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徹底改變了當時美國保守派的態度,為美國獨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斯時斯刻,話說曹長青推崇的常識常理,於陷入價值觀混亂的中國人定有啟發意義。
然而,在性情中人難覓的世風下,不免有人叵測生疑,你和曹長青是啥關係,為何要作文嘉許宣揚他?
按目下世俗的交友標準衡量,我和曹長青可以說啥關係也不是。曹長青寫了文章向他的特定讀者群發佈,我只是其中一員,看到有共鳴的點贊幾句。同時,我也把自己寫的東西發給他,遇有他認同的話題也復函簡評。至今我們緣慳一面,僅有的一次通電話,是他詢問有關肺疾的醫學問題。這就是我們交往的全部,在通俗定義上交情很淺,連朋友也算不上。
雖然我們連朋友也算不上,但彼此惺惺相惜,神交很久也很深。
三十年前,我訂閱香港政論雜誌《爭鳴》,常讀到曹長青的文章,他觀點犀利的文風引起我的注意。記得他有篇文章「張學良糊塗死了」,快人快語地指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自己成千古罪人仍不思懺悔,讀來暢酣過癮。
十年前,我寫了一本人物傳記《獨一無二的反叛者-王若望》。儘管王若望被鄧小平「敕封」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老祖宗」,是中共老革命中反叛最決絕、最徹底者,也難免有人存疑「獨一無二」的定論。然而,《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為介紹此書採訪曹長青,問他用「獨一無二」評價王若望是否恰如其分,他以自己與王若望的交往為據,毫不含糊地表示贊同,予我心有靈犀幸得知音感。
在網路盛行的時代,曹長青以記者的靈敏,抓住國內外發生的熱點事件,追蹤濾析,寫了大量文章。遇到有重大爭議的大是大非命題,他立場鮮明直抒胸臆,即使面對同一陣營的人,也不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為此不惜得罪人。
事實上,在許多人事的爭議中,我與曹長青完全同感,也常有一吐為快的衝動,卻止於患得患失,怕一旦捲入,得花時間糾纏,更怯於與毫不相干的人引發「私怨」,因之緘口不言。己所不能,更加感佩曹長青,暗下為他的剛正不阿擊掌,為他的毫不留情叫好。
多年來,每見曹長青的時評與我的觀感不約而同,我便在心領神會中寬慰自己的隱忍不發,並不無解嘲地(自)志得意滿,「我就做曹長青在水中的倒影吧」!所以,是次作文,就是通過寫曹長青讓自己浮出水面,以期「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
是為序。
知音見采,遍唱陽春
—寫在前面的話
在為私情私利互相吹捧蔚然成風;為精神契合真誠激賞罕有稀缺的社會,在正文前解釋幾句並非多餘。
曹長青是誰?海外華人對他並不陌生,在台灣則是盡人皆知;說他「鳳毛麟角」,也僅限於海外華人異議群體。當然,即使在這個群體中,以文化學術成就論,他沒有等身著作或提出過獨到新說;在爭取民主決絕反共的戰場上,他也算不上衝鋒陷陣的鬥士,更無囹圄生涯當英雄的踐歷。也就是說,他只是異議群體中平凡的一員。而他的不平凡處,就是從青年時代起,四十年一以貫之地不為名利所羈,不憚名譽所毀地...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知音見采,遍唱陽春
輯 一 弄潮兒在濤頭立
輯 二 敢為人先惟本色
輯 三 火眼金睛識妖孽
輯 四 一把心腸論濁清
輯 五 不畏浮雲遮望眼
輯 六 文學桂冠月旦評(一)
輯 七 文學桂冠月旦評(二)
輯 八 不為鄉愿不懼謗
輯 九 說長論短辯人性
輯 十 舉世非之不加沮
輯十一 道是無情卻有情
輯十二 過而改之善莫大
輯十三 見利如畏義必爭
輯十四 放眼乾坤獨倚欄
輯十五 立根原在破岩中
輯十六 吹盡狂沙始見真
輯十七 美國人、台灣情、中國夢
輯外篇 不必俗襟相識我
後 記 意氣論交相得晚
【寫在前面的話】 知音見采,遍唱陽春
輯 一 弄潮兒在濤頭立
輯 二 敢為人先惟本色
輯 三 火眼金睛識妖孽
輯 四 一把心腸論濁清
輯 五 不畏浮雲遮望眼
輯 六 文學桂冠月旦評(一)
輯 七 文學桂冠月旦評(二)
輯 八 不為鄉愿不懼謗
輯 九 說長論短辯人性
輯 十 舉世非之不加沮
輯十一 道是無情卻有情
輯十二 過而改之善莫大
輯十三 見利如畏義必爭
輯十四 放眼乾坤獨倚欄
輯十五 立根原在破岩中
輯十六 吹盡狂沙始見真
輯十七 美國人、台灣情、中國夢
輯外篇 不必俗襟相識我
後 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