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書,有人說是孟子自己著的,有人說是他的弟子記的,總之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發揮儒家思想行事,最為確當詳盡。就是研究中國文學,也是一部重要的寶典。與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簡鍊,意多含蓄;孟子宏暢,詞極鋒利。初學者,自以先讀孟子為是。
作者簡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講學。晚年遭遇慶元黨禁,被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慶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後被追贈為太師、徽國公,賜諡號「文」,故世稱朱文公。
譯者簡介:
蔣伯潛(1892—1956)
名起龍,又名尹耕,以字行,現代學者、教育家,浙江富陽新關鄉(今大源鎮)人。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學堂。畢業後,先後在閬苑小學、美新小學任教。
1920年夏,蔣伯潛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國文系,在錢玄同、胡適、魯迅諸名師薰陶下,學業日進。畢業後,先後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學教員、校長以及第一中學、第一師範、女子中學等校教職。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講授基本知識,引導學生閲讀課外書籍;對學生作文,主張多批少改,提高寫作水準。蔣伯潛於經學、文學、校讎目錄學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詣。文思敏捷,著述等身。(百度百科)
作者序
孟子提要
孟子一書,有人說是孟子自己著的,有人說是他的弟子記的,總之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發揮儒家思想行事,最為確當詳盡。就是研究中國文學,也是一部重要的寶典。與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簡鍊,意多含蓄;孟子宏暢,詞極鋒利。初學者,自以先讀孟子為是。
孟子現在只存七篇,向來是列在諸子略的。自宋朝朱熹把他收在四子書以後,就一躍而入於經部了。第一梁惠王篇,第二公孫丑篇,第三滕文公篇,第四離婁篇,第五萬章篇,第六告子篇,第七盡心篇。這些篇名,也只就開首和孟子談論的幾個人或一件事做為標識而已,至於他的內容,照本書所分,就可得其大概。
(甲)心性的研討
心和性是歷來儒家和儒家、儒家和別家爭持不決的問題。孟子傳述孔子之道,自是最有權威的主張,而且也是教育上的大同題,人人都應加以研究。
(乙)修養的方法
孟子關於修養的方法,比論語一書發揮得更透徹、更明白,他能隨事點化,妙趣橫生。
(丙)處世的態度
孟子所處是異說橫興、暴君日作的時代,處境是極難的,而孟子卻能從容講說其間,惟求義理之所當,確是我們做人的模範。
(丁)政治的主張
孟子很想找到一個實現他的理想主張的機會,所以對於時君無不婉曲引導,富而後教,發揮得尤其透徹。
其他尚有人事的批評等,也很鞭辟入理,而為我們所必須知道的。
他和論語是儒家兩部寶典,風調不同,是因孟子的時代與孔子的時代而異。而兩人的個性也確有殊異的地方。但其體裁卻和論語是一致的。中國民族幾千年
來,始終蓄養在儒家的思想中,這就是民族生命的根源,我們有保存他的責任,也有發揚他的責任。
孟子一書向來也以朱熹的集註為最精粹,現在仍以朱註為本,運用白話為之解釋,疑難字句剖析無遺,以人人能讀為標準,至於體例的謹嚴,不拘守漢宋門戶之見,而惟以保存儒家思想的真面目為標準,更合於現代科學精神。
現在將本書更簡括的舉出三個特點來
(一)大儒朱熹的集註
最稱精粹,現在把他列在書眉,參照讀之,極有進益。
(二)白話廣解
已是第三次的訂正了,明白曉暢,稍通文字即能誦讀。
(三)問題
篇末附有問題若干則,就此加以研究,最能得益。
孟子提要
孟子一書,有人說是孟子自己著的,有人說是他的弟子記的,總之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書。發揮儒家思想行事,最為確當詳盡。就是研究中國文學,也是一部重要的寶典。與論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論語簡鍊,意多含蓄;孟子宏暢,詞極鋒利。初學者,自以先讀孟子為是。
孟子現在只存七篇,向來是列在諸子略的。自宋朝朱熹把他收在四子書以後,就一躍而入於經部了。第一梁惠王篇,第二公孫丑篇,第三滕文公篇,第四離婁篇,第五萬章篇,第六告子篇,第七盡心篇。這些篇名,也只就開首和孟子談論的幾個人或一件事做為標識而已,至於他的內容,照...
目錄
孟子
第一 梁惠王篇 二十三章錄十四章
第二 公孫丑篇 二十三章錄九章
第三 滕文公篇 十五章錄六章
第四 離婁篇 六十一章錄十七章⋯
第五 萬章篇 十八章錄二章
第六 告子篇 三十六章錄十五章
第七 盡心篇 八十四章錄二十一章
大學
大學之道(經一章)
明德 新民 止善 知本(傳之前四章)⋯⋯⋯⋯
君子必誠其意(傳之第六章)
修身在正其心(傳之第七章)
齊家在修其身(傳之第八章)
治國在齊其家(傳之第九章)
平天下在治其國(傳之第十章)
中庸
中庸體要(第一章)
哀公問政(第二十章)
仲尼之道(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章)
孟子
第一 梁惠王篇 二十三章錄十四章
第二 公孫丑篇 二十三章錄九章
第三 滕文公篇 十五章錄六章
第四 離婁篇 六十一章錄十七章⋯
第五 萬章篇 十八章錄二章
第六 告子篇 三十六章錄十五章
第七 盡心篇 八十四章錄二十一章
大學
大學之道(經一章)
明德 新民 止善 知本(傳之前四章)⋯⋯⋯⋯
君子必誠其意(傳之第六章)
修身在正其心(傳之第七章)
齊家在修其身(傳之第八章)
治國在齊其家(傳之第九章)
平天下在治其國(傳之第十章)
中庸
中庸體要(第一章)
哀公問政(第二十章)
仲尼之道(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