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給你、你隔壁的鄰居,以及所有偶爾在淋浴間哭泣、懷疑自己或在人生的障礙賽道上苦惱的數百萬人的情緒指南
生活或許會給我們沉重的打擊,讓我們產生無數負面情緒,讓你的人生脫軌演出,
但你才是握有劇本的人,唯有你,擁有讓所有情緒角色不再失控的絕對主導力
你是否也曾感覺生活像一齣失控的戲劇?明明想要積極向上,卻總是陷入拖延、焦慮、自我懷疑的泥沼?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心理學家希莉‧赫勒在《情緒陷阱》中,將帶領你認識人類心理運作的關鍵——心理學三角,並揭示行為原則的奧秘,幫助你翻轉思考模式,改寫你的情緒劇本,最終成為自己人生的最佳導演!
你是否也曾經歷這些情緒陷阱?
●明明該完成工作,卻忍不住拿起手機,在社群媒體的漩渦中虛度光陰?
●夢想著更美好的未來,卻遲遲沒有踏出第一步?
●被恐懼和焦慮束縛,不敢追求心中渴望?
●即使知道應該放下,卻依然沉溺於過去的傷痛,無法自拔?
●為了短暫的快樂,不斷做出事後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這些都是情緒陷阱的典型表現——你被當下的感覺所支配,即使你知道長遠來看並不可行。 就像陷入流沙般,越掙扎,陷得越深。
別灰心!行為原則將成為你的救命繩索!
《情緒陷阱》將帶領你從「行為」出發,改變你的「想法」和「感受」,最終擺脫負面情緒的掌控。
你將從本書中獲得:
●認識情緒陷阱的真面目: 了解情緒陷阱的運作機制,以及它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掌握行為原則的應用: 學習如何透過改變行為,進而影響你的思考和感受,最終走出情緒陷阱。
●破除自尊迷思,建立自信人生: 不再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學習在生活中找到讓你感到自豪的領域,建立穩固的自尊心。
●重拾生活熱情,擁抱快樂: 探索讓你真正感到愉悅的活動,並學習如何將它們融入你的生活中,讓每一天都充滿活力。
●戰勝拖延,啟動行動力: 學習設定目標、給予獎勵、消除干擾等實用技巧,讓你擺脫拖延,充滿動力的朝目標邁進。
●克服焦慮,擁抱自在人生: 透過暴露療法等技巧,逐步降低你的焦慮程度,讓你不再被恐懼所限制。
●有效管理壓力,重拾生活平衡: 了解壓力的成因,學習調整工作習慣、建立支持網路、培養健康的休閒活動,讓你有效管理壓力,找回生活的主控權。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搭配真實故事: 作者結合自身經驗和心理學專業知識,以平易近人的文字,搭配生活化的例子和真實故事,將複雜的心理學原理轉化為易懂的知識。
●提供實用技巧與練習: 書中提供豐富的練習和工具,幫助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你切實感受到改變。
●適合所有人閱讀: 無論你是想要提升心理健康,或是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本書都能提供你實用的指引和幫助。
擺脫情緒的掌控,你也可以活出更快樂、更自在的人生!
作者簡介:
希莉‧赫勒(Siri Helle)是一位持有執照的心理師,專門從事憂鬱症、壓力和焦慮的認知行為治療。她最近與瑞典三十個知名非政府組織合作,將心理健康納入學校課程,並經常以心理專家身分現身於瑞典各大媒體上。她於二○一七年因推廣心理學知識而榮獲該年度的心理學學生獎(Psychology Student of the Year Award)。赫勒不僅是位公眾演講者和科學傳播者,在瑞典商界和媒體界也是受歡迎的專家。《情感陷阱》是她的第一本被翻譯成英文的著作;該書於二○二二年三月首次在瑞典出版,並成為暢銷書。
譯者簡介:
陳珮榆
從事外電編譯多年,涉獵國際政治、外交財經等相關領域,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能源大騙局》、《狂妄而務實:川普要什麼?》、《杜特蒂要什麼?菲律賓的烈焰與怒火》、《當我們被困在同一艘船上》、《普丁正傳》、《奇才》、《AI威脅》、《高敏力》等書。
章節試閱
情緒陷阱指的是,即使這樣做會帶來問題,你還是任由自己的情緒衝動行事。也就是說,即使這種行為與你的長期利益完全不一致,你還是允許心理學三角中的感受來主導行為。而且狡猾之處在於,你所做的事情可能在當下感覺完全合理。感受會左右你的想法,很容易想出各種理由和藉口來解釋為什麼最好聽從自己的衝動。也許只有在最初的感覺消退後,你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些聽起來可能有些愚蠢,但請記住,我們只是在太空中高速運動的星球上的靈長類動物,真的不應該對自己期望太高。
人類大腦的進化是透過附加一系列的新功能而來,並非編輯。我們大腦的基礎與其他動物物種大致相似。這個大腦驅動的核心通常被稱為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儘管近幾十年的神經心理學研究顯示,不同的過程實際上並非以統一的系統運作),專注於生存、避免危險和尋求即時的報酬。
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是大腦相對較晚進化出來的部位,能夠促進邏輯思維。在你需要計劃、保持自我克制和從事複雜決策的時候,這個區域就會啟動。前額葉皮質能夠抑制來自邊緣系統的衝動。但如果這些衝動太強烈,比如恐懼,就可能會壓過前額葉皮質的邏輯論點。在某些情況下,如喝醉和疲勞,也可能暫時損害前額葉皮質的功能。
這時情緒陷阱可能就真的變成了陷阱。你的情緒衝動是短暫的,它們尋求即時的報酬。短時間內,發脾氣、持續對某事感到緊張或忽略問題可能讓人感覺良好。但根本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可能變得更糟。
如果你運氣不好,情緒陷阱可能會陷入消極的螺旋(negative spiral)。每次在心理學三角中繞一圈,你就離解決方案越來越遠。你的不安、挫折和疲憊感會惡化。你的想法變得越來越負面。「我真是沒用」,你這樣想。「我就是這樣,老是搞砸。」
你的行為也會越變越極端。之前或許能緩解不安的行為已經不再有效,因為你的想法和感受變得更強烈。你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分散注意力,反覆檢查確保一切沒問題,或者躺在床上擔心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有些人試圖用賭博、酗酒或狂歡的方式來麻痺焦慮。即使這樣能夠暫時緩解焦慮,但遺憾的是,通常只會讓問題長期下來變得更糟。
情緒陷阱可能導致陷入一種在外界看來完全難以理解的行為模式。甚至你自己也這麼認為。那為什麼你還會留在一段只讓彼此受傷的關係裡呢?為什麼不追求自己的夢想?明知道這是有害的行為,為什麼你會傷害自己或讓自己挨餓?答案是:因為它提供了暫時的解脫感!短時間內跟著感覺走很好,或者至少感覺不會那麼糟,卻很容易讓人忽略三分鐘、三天或三十年後所引發的問題。
嘗試、測驗和失敗的解決方案
那麼關於情緒陷阱,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當你在心理學三角中繞了幾圈後,你會開始意識到沒什麼作用。需要做些改變。
許多人開始從痛苦的根源下手:感受。然而,正如我們所見,感受本身並不是真正的痛苦根源,只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反應。但是,當你掉入情緒陷阱時,感受往往像是整個災難的罪魁禍首。
也許你會試圖振作起來,努力單憑意志力改變對事物的感覺。你決定停止沉浸在悲痛之中,減少擔憂,選擇「感受幸福,不再受到壓力困擾」。也許你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假裝什麼都感覺不到。這樣……就好了。不幸的是,人類的心理沒有遙控器可以改變情緒的頻道。不管你喜不喜歡,感覺都在,而且伴隨著無法擺脫的沮喪和失望。
另一種方法是透過想法。所有的藉口、自我懷疑和辯解都發生在腦海中。只要你能贏過與自己的辯論,就能掙脫束縛!整個產業都圍繞著這個問題蓬勃發展,書籍、課程和講座都致力於一個共同目標:教你掌握自己的想法。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透過積極的想像力或明智的思考方式。任何可以幫助你克服內在批評、說服自己做正確事情的方法。有時候這樣的做法是有效的。當你理性思考時,可能會意識到自己反應過度或者過於魯莽。你可以獲得新的見解,促使自己做出改變。有時候,這就是你成功打破惡性循環所需要的一切。
但如果你運氣不好,這種效果就會像念頭本身一樣轉瞬即逝。你雖然暫時感到平靜,只是一分鐘後又開始想到一切可能出錯的情況。你感到充滿幹勁,只是第二天又發現自己窩在沙發,腿上擺著一碗洋芋片。這往往是人們陷入困境的原因。當然,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大腦一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俗話說,改變是由內而外的。你可以壓抑自己的感覺,也可以使自己的想法合理化。之後,只剩祈禱一切順利。
不過,還有第三種選擇:你可以從改變你的行為開始。
行為原則
抗拒自己的衝動雖然感覺不好,但這是辦得到的事。即使感到緊張,你仍可以決定在工作中主持會議,並且堅持每週都這樣做,直到習慣為止。即使缺乏藝術靈感,你還是可以拿起畫筆開始作畫。你可能覺得自己沒有心情參加派對,還是可以放上你最喜愛的音樂,好好打理頭髮。你可能會有不對勁的感覺。思緒會告訴你這是個壞主意,沒有嘗試的價值。你的情緒可能會抗議,並且「提高音量」,試圖讓你明白這一點。
不過,採取行動真的有效。接下來是最精采的部分:由於想法、感受和行為都是相互關聯的,所以改變你的行為,就會逐漸影響你的思考和感覺。從行為入手,就可以改變整個心理學三角的動態。
改變你的行為,就可以改變你的想法和感受。
我把這稱為行為原則(behaviour principle)。改變你的行為,就可以改變你的想法和感受。與其按照當前的感覺行事,不如改成按照你想要的感覺行事。經過一段時間,這些感覺就會真的出現。
從行為入手的優勢在於,動作不同於思想和感覺,更容易靠純粹的意志力來控制。在你感到毫無動力和不情願的時候,清理地下儲藏室可能不是什麼有趣的事情,但完全是辦得到的工作。
在行為原則產生效果之前,通常會有一段時間的延遲。舉例來說,如果你很害怕胡蜂(wasp),且習慣一有機會就趕緊殺死牠們,那麼如果你靜坐不動,任由牠們在你耳邊嗡嗡作響,你的恐懼就會升級。只有在你靜坐了一段時間,發現牠們並不會攻擊你時,你的恐懼才會漸漸消退。改變的行為(保持不動)產生新的想法(也許牠們根本沒那麼危險),進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或者至少是減輕的恐懼感。
等待改變的過程可能令人難熬。特別是如果你不熟悉心理學三角的概念,不知道這種痛苦只是暫時的。這也是為什麼行為原則很難自行發現。不過,只要稍有耐心,就能取得持久的效果,尤其是如果你重複多次相同的行為。
訣竅是從小處開始,在行為上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能使你走出舒適區,但仍然可以實現的改變。一旦做到這一點,你就可以邁出下一步,再走一步。
因為你的行為改變,你的想法和感覺最後也會隨著改變。在心理學三角中每循環一次,事情就會變得更容易。想法的本質改變,感覺也會轉變。你會鼓起勇氣踏出越來越大的步伐。直到有一天,曾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卻感覺像是世界上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當然,這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行為原則的基礎是假設你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搞錯了」──例如,過度高估某個實際情況令人沮喪、危險或乏味的程度。如果你打從心底討厭有氧運動,那不管你參加多少次課程,永遠都不會喜歡上它。反之,如果你平時喜歡有氧運動,只是今天不想穿上緊身彈力褲,那麼一旦你站起來,開始跟著《Rhythm of the Night》踩踏,那種感覺可能會改變。
行為原則無法讓一段失去活力的婚姻重燃激情,也無法讓你在世界大戰中保持心情愉快,但它可以幫助你在任何生活情境中充分發揮最好的一面,無論生活怎麼考驗你。此時此刻,這項工作正在全球各地的治療室中進行著。可以肯定的是,我正在運用行為原則,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改變不一定要由內而外,從外而內的改變同樣有效,甚至更好。
情緒陷阱指的是,即使這樣做會帶來問題,你還是任由自己的情緒衝動行事。也就是說,即使這種行為與你的長期利益完全不一致,你還是允許心理學三角中的感受來主導行為。而且狡猾之處在於,你所做的事情可能在當下感覺完全合理。感受會左右你的想法,很容易想出各種理由和藉口來解釋為什麼最好聽從自己的衝動。也許只有在最初的感覺消退後,你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這些聽起來可能有些愚蠢,但請記住,我們只是在太空中高速運動的星球上的靈長類動物,真的不應該對自己期望太高。
人類大腦的進化是透過附加一系列的新功能而來,並非編輯。...
目錄
序
第一章:自尊心迷思
第二章:安排時間享受快樂
第三章:克服拖延和缺乏動機
第四章:減少焦慮
第五章:管理壓力──巧妙處理,勝過拼命工作
第六章:八個常見挑戰
結語
羅森堡自尊量表
致謝
序
第一章:自尊心迷思
第二章:安排時間享受快樂
第三章:克服拖延和缺乏動機
第四章:減少焦慮
第五章:管理壓力──巧妙處理,勝過拼命工作
第六章:八個常見挑戰
結語
羅森堡自尊量表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