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我們都是「醫」家人 : 北區慈濟人醫會義診行記

的圖書
我們都是「醫」家人 : 北區慈濟人醫會義診行記 我們都是「醫」家人 : 北區慈濟人醫會義診行記

作者:楊金燕 
出版社:原水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19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我們都是「醫」家人 : 北區慈濟人醫會義診行記

內容簡介

更是陪伴不只是醫療,

在台灣,有一群醫師、護理師、藥師、志工,他們自費自假且定期定點,
前往臺灣偏鄉、都市角落、離島……義診並居家往診,
也經常前往海內外重大災難現場義診。

獨居長輩、多重身心障礙者、街友、植物人、飄洋過海的移工……
都是他們長年醫療關懷與陪伴的對象。

他們是一群來自北臺灣——臺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的「北區慈濟人醫會志工」,
他們讓機構裡身心障礙的孩童,看牙時從驚聲尖叫到歡喜擊掌;
讓山裡的老人家,一到義診日便迫不及待在家門口等待著……
許多醫護志工連長輩家裡有幾隻狗、幾隻貓都如數家珍,
如同家人般親近,是長年義診累積出的信任與親密。

29年如一日,從黑髮做到白髮,
還不斷接引青壯輩投入,一起嘗試著去接住並膚慰受苦的身心,
回到行醫、行護的初衷,做個真正懂得「照顧人」的醫、護、藥師與志工。

他們都是國際慈濟人醫會的一份子,
他們深信:「愛」從來不是用說的,是「行動」!

慈濟人醫會從1996年成立至今,已邁入第29個寒暑,
這份醫愛關懷最初從臺灣起步,如今已傳遞複製到全球25個國家地區,
包括菲律賓、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澳洲、越南、緬甸……等地,
都有慈濟人醫會的組織;義診足跡則曾抵達58個國家地區。

本書以慈濟人醫會草創起點:臺灣「北區慈濟人醫會」為主軸,
透過四十個故事,講述從貧病苦難中,醫病如何為彼此帶來希望與勇氣,
而人醫會不只是義診醫療,更結合慈善、教育、人文的照護與陪伴,
是獨樹一幟的「慈悲醫療」,也在不斷學習、精進,盼成為行愛行善的平台!

「我們不是史懷哲,可是只要我們有很多人,我們也可以成為一個史懷哲!」——謝金龍醫師(臺灣北區人醫會副召集人)
「一個人或許沒辦法,但我們有一群人,只要一直做,就會隨著時間不斷改善,越做越完善;希望人醫會能成為一個『善』的教育平台,讓更多人參與、啟發慈悲心。」——徐榮源醫師(臺灣北區人醫會召集人)

真情推薦
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顏博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林俊龍/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金燕
曾任職於報社、雜誌社、出版社,婚後遷居花蓮,任職於慈濟醫療法人。喜愛閱讀、影像與文字工作,特別對醫療現場、人與土地的故事深感於心,著有《百歲醫師 以愛奉獻》、《從樂活到善終》、《疫起面對,我願意》等書。

 

目錄

專文推薦1上山下鄉,真誠膚慰病苦/證嚴法師─29
專文推薦2大愛共伴若比鄰/顏博文─32
專文推薦3跨世紀的醫療之愛/林俊龍─34
序曲 我們都是「醫」家人─37

第1部走進偏鄉
1 路很遠,心很近─42
2獨居山間的阿蓮阿公─48
3殘骸居裡的小天地─51
4陪你到最後─54
5不看病,看健康─59
6老老照顧——阿嬤的內心話─66
7重啟人生的阿藍哥─70
8寒冬裡獨居的阿公與父親─74
9台北慈院出任務:特殊醫療個案─76

第2部從無到有的開創
10慈濟人醫會緣起─84
11雲端上義診─89
12前進山區部落─93
13華麗轉身的阿岳─101
14掀開「無明」黑布─106

第3部城市關懷
15街友關懷:一個場所 兩個世界─112
16最難戒的癮─119
17為街友做假牙─126
18有溫度的移工義診——臺北市移工義診─131
19離鄉背井到臺灣——新北市移工義診─141
20收容所裡的春天─147

第4部挑戰與跨越
21牙科1:特別的愛給 特別的你——牙科特殊診療─152
22牙科2:守護植物人的牙齒健康─157
23牙科3:愛的專業戶——南征北討的管線志工─166
24牙科4: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臺東義診─175
25藥師出任務1:以病人的用藥安全為起點─185
26藥師出任務2:值得珍惜的每一天─189
27藥師出任務3:從藥局畢業,把人醫當志業─194
28天涯海角尋醫記─200
29陪伴的意義─205

第5部又遠又亮的星星
30桃園1:從尖叫到擊掌─214
31桃園2:長年守護脊損傷友、街友、靜音菩薩─223
32新竹1:推動社區醫療網─233
33新竹2:為病人彎腰、打掃、推動健康蔬食─241
34離島義診:從澎湖花嶼到小金門─248
35投身重大災難現場1:震出地表大愛的九二一─256
36投身重大災難現場2:獨樹一幟的「慈悲醫療」─261

第6部希望與未來
37高齡化時代的身心照護─270
38青醫團:蓄勢待發的新希望─281
 
 

專文推薦1

上山下鄉 真誠膚慰病苦

釋證嚴/佛教慈濟基金會創辦人

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初,旨在救濟貧困,卻是愈救人愈多,怎麼救都救不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曾用六年的時間,一年兩度展開全臺訪視,去到最偏僻的鄉村,關心個案的日常生活,找出貧窮的原因。

才發現多數人是「因病而貧,因貧而病,貧病相生」。當時就想,若要消滅貧民,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預防不要小病拖成大病。剛剛生病時,就要趕緊送醫救他。所以,救病比救貧更重要,預防貧病的根本,必得救病為先。

1972年,慈濟設立義診所,醫護人員來自省立花蓮醫院幾位有愛心的醫師以及護士發心承擔。1986年12月,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半年後,我們才結束長達15年的義診所任務。免費施醫施藥,總共嘉惠貧病超過14萬人次。回顧過去,人間充滿了溫暖,總是不忘初心,就一路走過來。

為什麼要成立「慈濟人醫會」?因為還沒有組織之前,已經有許多醫師投入慈濟,也有很熱心的志工參加義診。我覺得何不組成一個「醫事人員聯誼會」?人醫團隊能為苦難人付出,是我最大的期待。人醫會的精神叫做「開道」,而後自然有浩蕩長的隊伍,繼續鋪就義診之路。

1996年起,社會上有一群大醫王,其中有許多開業醫師,或是大醫院的醫師,也有藥劑師、護理師,都來響應義診。他們每個星期分成好幾個組,有的到偏僻的鄉下,或到寂寞的深山,也有到窮困人家進行「往診」。這群良醫不僅付出不求回報,付出以後還一直說感恩。他們當作這是工作以外的休閒,所以做得滿心歡喜。

臺灣已經實施全民健保,但是偏僻的山陬水涯就醫不便;如果能去這些地方義診,關懷、幫助他們,真是功德無量!常說都市的醫療很充足,哪裡還需要義診?其實還有很多。譬如街頭的遊民(現稱街友),他們沒有健保,身體總是病,只能四處流浪。

北區人醫會就針對都市的街友,定期去幫他們檢查,還要走上街頭巷尾去宣導,同時勸導他們要來健檢、還有醫師會來看。有時候志工也會跟著一起去,幫他們洗頭、剪頭髮等等,都是全套的服務。不在臺灣本島,就算跨海,如澎湖、大金門、小金門,同樣定期去看診。

「人醫會」如同一座活動的醫院,去到貧困人家展開義診,同時啟動關懷。有時還要走入監獄進行義診,付出的同時,還要為他們輔導,撒播愛。監獄裡的受刑人都說,見到慈濟人讓他感覺被外界關懷到了,將來也要為人世間付出這一分愛的溫馨。

也看到北區人醫會頂著高溫到貢寮義診,穿梭在巷弄間為長者往診。就算要爬山或者走過高低起伏的階梯,也要親自到長者家裡看診,還教導他們怎麼復健,真正做到「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真的很感恩,師父無法走到也做不到的,醫王、人醫菩薩代替我去擁抱他,膚慰他,解除他們身心的苦楚。

我們人醫會的牙醫師,也深入創世基金會,不僅照護北區的病人,還要越區幫忙其他病人。很感恩我們的人醫菩薩、醫護同仁,無懼患者身體的狀況,是有傷、有破、有爛;還是一樣視病猶親,更是視病如己,將心比心去拔除他的苦難。

病苦的人走不出來,我們樂意走進去。讓他感覺到一生幸好有碰到好人,也被關心過了。各位人醫菩薩,你們的手接觸到病人的身體,要輕輕地撫摸著他、安慰他。「千手、萬手」,記得要帶著師父的手出去,你們要多摸一下,有如師父輕輕的撫摸、膚慰一樣,若能如此,師父生生世世都會記掛著你們,相信我們生生世世都可以同行菩薩道。

天天都在變與不變中,我們面對現代的醫療科技,一定要隨著醫療環境的「變」而進步,唯獨「不變」的是「愛」,因為生病非常的苦,需要醫師、護理師用愛心去照護。那分真誠的愛,在病人心靈中是最大的依靠。

專文推薦2

大愛共伴若比鄰

顏博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即將在2026年迎來六十周年,證嚴上人在1966年創辦慈濟,首推慈善的理念,繼而推動醫療、教育與人文四大志業,發展為互相連動的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及社區志工八大法印。截至2024年12月,在全球68個國家,超過600個聯絡點或分支會所,人道救援足跡已達到136個國家地區。

慈濟人醫會承載著慈善志業的深厚情懷,源自證嚴上人對「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悲憫體悟。從最初的義診所到慈濟醫院,每一步都滿載著對苦難眾生的關愛。1996年,「國際慈濟人醫會」成立至今,在全世界58個國家,舉行超過一萬九千場的義診,超過四百五十萬個病患受惠,讓醫療的溫暖走入偏鄉離島與城市角落,或是災難發生的第一線,彌補資源的不均,也帶來心靈的膚慰,實踐證嚴上人「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的慈悲精神,讓「慈悲醫療」大愛共伴、天涯比鄰。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簡稱 WEF)在 2024 年《全球風險報告》中指出,全球風險持續惡化,無論是氣候變遷、經濟動盪還是政治局勢。回首2020至2022年,我們挺過了艱困的COVID-19新冠疫情;2024年迎來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是天災年,也是武力衝突年,這些都使得弱勢地區、社會底層的民眾面臨更艱困的挑戰,慈濟所肩負的責任也更加重大。

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們見證全球醫療、公衛、宗教、NGO慈善團體等為抗疫而勇敢投入,慈濟同樣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在全臺各地援建篩檢站;將口罩、防護衣等物資送到臺灣及海外98個國家地區超過一萬多個機構;慈濟也與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共同捐贈1,500萬劑BNT疫苗。這段期間,慈濟人醫會的醫護志工也在施打疫苗的第一線,協助衛教鄉親、讓他們安心,時時刻刻都在付出。

慈濟人醫會的醫師、護理師、藥師、醫事人員及志工等,都是無償付出,甚至經常自備結緣品、物資給病苦者;而社區志工也與人醫會緊密結合,找出需要醫療協助的案家讓人醫會往診、經常前往陪伴特殊的醫療照顧戶、必要時連結「慈濟環保輔具平台」提供輔具給案家。社工有時也跟著人醫會往診,到獨老、老老照顧或病苦者家中,評估以「安美計畫」來協助改善長者的居家安全、安裝必要設施,減少長者因跌倒造成長期臥床或死亡風險,與人醫會一起建構「社會安全網」。

本書以臺灣「北區慈濟人醫會」為藍本,記錄29年來人醫會上山下海的行動醫療,也是臺灣人醫會的縮影。書中清晰的脈絡帶領讀者走入慈濟人醫會的慈善足跡,每一篇章都承載著醫者的仁心與志工的溫暖、映照出慈濟醫療人文的深厚精神,讓我們看見醫療不僅治病,更能傳遞希望與愛。

謹代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致敬林俊龍執行長的以身示範與帶領,以及所有為人醫會的創建與發展奉獻的前輩們;至誠感恩所有慈濟人醫會的志工菩薩,更感恩慈濟醫療志業長年作人醫會堅強後盾、助人醫會精益求精,我們將持續朝向「救援韌性、蔬食環保、淨零永續」共同努力。欣見本書付梓,敬為之序。


專文推薦3

跨世紀的醫療之愛

 

林俊龍/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

「國際慈濟人醫會」的義診行,一轉眼已經邁入第29年了,也從上一個世紀邁向新的世紀,很感恩無數位醫師、護理師、藥師、志工無私投入、長情陪伴偏鄉、都市角落的病苦鄉親。

而這份義診的因緣,最初源自 證嚴上人在1966年創辦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不斷訪貧濟貧中,發現有許多困苦鄉親都是「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病」,因而1972年在花蓮成立「義診所」;1986年更創辦了「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現為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讓病人不必繳付保證金即可住院手術,也啟動花東偏鄉的巡迴義診。

把醫療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早年,我在美國行醫時,就看到許多移民因為無法支付醫藥費而忍受病苦,讓人十分不捨,所以當慈濟想在美國南加州創辦義診中心時,那份欣喜,難以言喻,我自然而然投入了籌備義診中心的過程,1993年美國洛杉磯慈濟義診中心啟用了,很幸運,也邀約到20多位醫師一起投入,好事大家做嘛!

在 上人的邀請下,1995年我離開美國,決定回到臺灣服務,當時諸多親友都說我「頭殼壞掉」、頻頻勸退,他們認為好不容易打拚累積,在事業高峰(林俊龍醫師時任美國加州北嶺醫學中心院長、美國加州北嶺醫學集團主席)卻放下一切,太可惜了,但那卻是我人生中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身為佛教徒,我認為已經把孩子養大、孩子也懂得惜福付出,終於可以安心返臺投入佛教的慈善事業了。很感恩證嚴法師創辦慈濟、救苦扶貧,讓我有機會加入這個大家庭,發揮我的醫學專業。因為曾有籌設義診中心的經驗,1996年便在 上人的期許下,籌備並成立「慈濟醫事人員聯誼會」,眾心齊力中展開了義診服務,1998年更名為「國際慈濟人醫會」。

上人常說:「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慈濟人醫會上山下海,在臺灣各個偏鄉,定期、定點多科別駐診,也到走不出家門的鄉親家中往診;長期關懷飄洋過海到臺灣的移工的身心健康;為街友舉辦義診;也為植物人及多重身心障礙者定期洗牙、治療,把醫療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常說,醫療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醫療專業,另一個是醫療人文。人醫會的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志工等,不僅擁有各自專業,更難得的是懷抱著那份慈愛的心,陪伴案家、為他們解憂、不厭其煩的衛教、教他們鍛鍊肌力,還為老人家說唱逗笑,許多長年投入的醫護志工跟偏鄉長輩們,就像一家人,非常熟稔親近。每到人醫會的往診日,老人家老早就在門口等待著,這份真摯的醫病情正是醫療人文最好的體現。

慈濟人醫會最大的特色不只是義診醫療,更結合了慈善、教育與人文。醫療之外,在地社區志工不時關懷、送暖,他們最知道醫療照顧戶的需要,舉凡遇到需要經濟支持或助學者,都能接應。而慈濟醫療體系的八院一診所也成為臺灣慈濟人醫會的最強後盾。

人醫會的規模在近三十年來不斷發展下,全球25個國家地區都設有國際慈濟人醫會,義診足跡則曾抵達58個國家地區。每當海內外有重大災難發生時,人醫會也在第一時間動員啟程。還記得八八風災時,土石流掩沒了許多道路,一般車輛進不去,慈濟的醫療團隊及人醫會克難搭乘山貓車挺進災區,每個人身上都揹著好幾個醫療包,裡邊裝了急救外傷的基本醫材,每到一戶人家就送上一包醫療包,提醒他們若有小傷就能使用,幫助受災戶度過艱難的時刻。

一群臺灣史懷哲 共譜醫愛之歌這本書是以「北區慈濟人醫會」為主軸,包括臺北、新北、桃園、新竹,服務地點也延伸到臺東,以及澎湖、金門等離島,書中有人醫會一步一腳印落實偏鄉社區健康照顧的足跡,更有許多動人的醫病故事。感恩許多醫護志工從黑髮做到白髮,更不斷接引青壯輩投入義診行列,長年投入的北區慈濟人醫會的副總召集人謝金龍醫師說:「我們不是史懷哲,可是只要我們有很多人,我們也可以成為一個史懷哲!」

這也是一群臺灣史懷哲們的故事,不只是醫療,他們傾聽、陪伴、送暖,為病苦者帶來希望,如同千手千眼觀音;他們也從許多獨居長者身上看見生命的韌性、尊嚴與勇氣。醫療是是一份古老的行業,儘管如今我們擁有最新的醫療科技,然而我們對待病人的那份關懷、那份「愛」,將永遠是醫療的主旋律。非常非常感恩這麼多年來所有投入慈濟人醫會的醫師、護理師、藥師、各職類的志工,因為有他們,這份跨世紀的醫病之愛,將持續在山巔海濱高歌繚繞、響徹雲霄!感恩!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521526
  • 叢書系列:悅讀健康系列-身心靈書房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3 x 17 x 1.72 cm / 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魂活:喚醒靈魂記憶,重啟你的人生
作者:真印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01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京大益智遊戲博士專為兒童設計的動腦解謎:5歲開始,天天挑戰,培育擅長邏輯思考的大腦!(全套4冊)
作者:東田大志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4-12
66折: $ 76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小車X存股實驗套書:《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
作者:小車X存股實驗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0
66折: $ 52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世界的尖銳,我以溫柔抵擋:感知生命中的每段相遇與對白,找到和自己合拍的堅定力量
作者:趙宥美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8-03
66折: $ 29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人妻體驗生活【改版】 無修正
作者:篠塚裕志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2
$ 25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AI生成影音創作:超好用的文案、圖像、影片、聲音實戰技(附影音教學)
作者:呂國泰、鍾國章、張啟玥、王榕藝
出版社: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08
$ 37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阿甘節稅法︰全方位理財第三堂課,讓你隱型加薪,退休金翻倍(限量簽名版)
作者:闕又上
出版社:萬化企業
出版日期:2025-04-25
$ 39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愛逞強的Ω是我們的共同情人(4)
作者:あやみね稜緒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24
$ 12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雙子菜園(01)
作者:夢乃狸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6
$ 9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機智的靈性生活,成為想要的自己:靈媒媽媽的心靈解答書7【限量贈送心念轉轉卡】
作者:Ruowen Huang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8
$ 30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變色龍依戀掌心 2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5-04-23
$ 22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阿斯特莉亞回憶錄(03) 正邪決戰 END 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 英雄譚 限定版
作者:作者:大森藤ノ/插畫:かかげ/角色原案:ヤスダスズヒト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9
$ 25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