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今日畢」,到底哪裡有問題?
一本拋開成見、重建執行系統的工作原則
讓關於時間管理的一切討論 回 到 原 點!
★被譽為「最好的時間管理書籍」,引發網路企業、個人事業經營者廣大迴響
★英國暢銷、長踞日本排行榜的類別經典!歷久彌新的開創性黃金原則
典型的方法,讓時間管理陷入無解困境……
面對失序的生活,心累的我們總是將結果歸咎於相同的原因:時間不夠。我們用各種高效工作法、生產力工具貫徹生活,彷彿只要找對那把萬能鑰匙,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但你是否想過:所有常見的時間管理建議,其實都出自對「時間」的迷思?
「按重要性排優先順序」和「使用待辦清單」,究竟哪裡有問題?
行動的最佳時機,永遠是「明天」
被譽為「時間管理大師」的佛斯特發現:想讓一切盡在掌控中,箇中奧祕就是「明天再做」。他經歷多年研討、反覆驗證及教練指導的經驗,發現唯有在工作與生活中徹底實踐「明天做」的原則,才能突破典型方法的盲點,直指時間管理的真正核心:確保擁有的時間都能發揮應具備的價值。本書透過簡明的解說,結合實際情境提問與應用,從根本解鎖時間管理的祕密,教你如何踏實執行、找回目標與方向。
徹底顛覆你對「時間管理」的想像:
不是用更多時間做更多事,
而是讓你擁有的24小時有創意、遵循秩序、充滿效率。
24小時不夠?其實誤會大了——
打破迷思,重塑做事方法與認知:
◆ 今日事,為何永遠不能今日畢?別濫用「今日」的意義
◆ 越自由,其實越受限!善用限制,為想法打造發揮空間
◆ 所謂緊急,到底有多急?讓「明天再做」成為預設反應
◆ 重新釐清「優先順序」:鎖定範圍,就不必在意誰先誰後
一本指南,打造更從容、更專注、更具成就感的正向循環
無論你是主管、普通上班族還是自由工作者,本書都針對各種常見難題,提出了應對方法:時間不夠、苦惱優先順序、突發狀況造成延宕、無法擺脫的拖延和抗拒……
翻開本書,只需花一個下午的時間步步檢視、一一實踐,
就能找回兼具能量、創意與效率的生活步調。
作者簡介:
馬克.佛斯特 Mark Forster
英國商業教練,被譽為「時間管理大師」,提供企業主管及個人企業主工作效率的指導,也擔任多年的人生教練,現已退休。
佛斯特認為,好的時間管理法應當讓人更有系統及效率,而非受限於制式的程序。他也舉辦許多相關主題講座、研討會,致力於時間管理方法的開發與研究,並不斷依循實踐經驗更新系統,陸續發明超級聚焦、自動聚焦等方法。著有數本時間管理及生產力書籍,本書為其暢銷代表作。
譯者簡介:
曾琳之
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系、英國史翠斯克萊大學行銷研究所。譯作有《AI無所不在的未來》、《太空投資》、《良性羞恥》、《高韌性的5個習慣》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讀者好評
「過去的三週裡,我持續遵循這本書中的方法,讓生產效率飆升了30-40%。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都有了質的改善。」
「就算要花500美元買這本書,也完全值得。書中的建議讓我感覺一切皆有可能,這能讓生活成為一種純粹的樂趣。我之前從未見識過這種可能性!」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想解決的事情要花2年又10個月才做得完!相當發人深省。難怪我總是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完成工作。」
「我讀過很多關於提升工作效率和時間管理的書籍和雜誌,但這本書啟發了我從未有過的想法。」
「這本書填補了所有空白——不僅提供有效而簡單的解決方案,還解釋了問題的原因。」
「我很少幫我買的書留評論,但我必須為這本書作證。閉著眼睛買吧!」
名人推薦:讀者好評
「過去的三週裡,我持續遵循這本書中的方法,讓生產效率飆升了30-40%。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都有了質的改善。」
「就算要花500美元買這本書,也完全值得。書中的建議讓我感覺一切皆有可能,這能讓生活成為一種純粹的樂趣。我之前從未見識過這種可能性!」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想解決的事情要花2年又10個月才做得完!相當發人深省。難怪我總是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完成工作。」
「我讀過很多關於提升工作效率和時間管理的書籍和雜誌,但這本書啟發了我從未有過的想法。」
「這本書填補了所有空白——不僅提供有效而簡...
章節試閱
節錄自第1章:〈時間管理的典型困境〉
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你的生活變得一〇〇%有創造力、有秩序且高效率。
在前兩本書中,我探討了如何用一些非比尋常的方法,來管理工作與掌控時間。在《搞定所有工作,還有時間玩樂》(Get Everything Done and Still Have Time to Play)這本書裡,我除了探討傳統時間管理方法的問題,還測試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替代方案。而在《如何實現你的夢想》(How to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一書中,我則試圖跳脫時間管理的整體概念,轉而探討如何化目標為動力,讓目標推動我們向前邁進。
我的這兩本書,都獲得廣大的熱烈迴響。但無可避免的是,這些概念對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依然微乎其微。現代生活的問題和壓力仍然存在,真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我們在工作中承受的壓力越來越沉重了。前幾天我剛收到一位記者的提問,他正在撰寫一篇跟時間管理有關的文章。這些問題非常典型,也是我經常反覆被問的:
我總是匆匆忙忙的。該如何停下腳步?
我吃飯總是吃得很趕。該如何放慢速度?
我總是得同時處理好幾件事。該如何才能更專注?
沒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讓我很有罪惡感。該如何改善這個狀況?
我一直抽不出時間去運動。該如何挪出時間?
我該如何擠出休假的時間?我真的太忙了。
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問題。那位記者之所以這麼問我,是因為他認為大眾會對答案感興趣,但這些問題同時也是他自己亟需解答的。
這些問題在在都指出,我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但這是真的嗎?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夠用?不,實際上並非如此。時間是媒介,而人類存在於其中。我們抱怨時間不夠,就像海裡的魚抱怨水不夠一樣。往後當你又抱怨「一天如果可以再多幾個小時就好了」時,可以短暫想像一下,如果一天的時間變成兩倍,擁有四十八小時,生活會變得如何。你真的就能掌控好工作進度嗎?不太可能!你極大機率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拖延。
這位記者認為有必要向我提出這些問題,這件事對我而言意義重大。這些問題,聽起來正好跟我們常常給自己、朋友或是家人的建議相反。而事實上,他的問題很容易就能改寫成簡單的生活原則:
不要趕。
花點時間好好吃飯。
一次專心做一件事。
為家人保留充裕的時間。
適當運動。
定期讓自己休假。
想必這位記者和他的讀者,只需要下定決心遵守這些生活原則就好了,不是嗎?
話雖如此,但人生往往沒這麼簡單。我們決定要做的事,和我們實際去做的經常是兩回事。回想一下你過去一年做過的決定,其中有幾項是圓滿達成,或正順利往目標推進的呢?如果你跟大多數的人差不多,那我相信你應該已經就某些決定採取了行動。但我也很確信,你的決定絕大部分都會半途而廢。
因此,像「花時間好好吃飯」這麼簡單的決定,實際上卻非常難以執行。新的生活習慣可能可以持續個幾天或幾週,但工作的壓力很快就會讓我們不得不破例。不用幾天,所謂偶一為之的破例就會變成新的日常,然後我們又回到了原點。無論我們怎麼合理化自己無法堅持執行的理由,內心深處我們都清楚,該怪罪的並不是這些外在的情況或條件。我們會暗自承認,自己似乎缺乏某些能力,才會無法貫徹執行先前的決定。
其實坦白來說,叫別人做我們希望他們做的事,有時候還比讓自己完成想做的事來得更容易。我們喜歡把自己想像成在體內控制著身體的獨立個體,但如果檢視自己大多數時候的行為舉止,就會發現情況並非如此。身體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自動駕駛,我們不過是幻想自己能夠控制罷了。沒錯——那就只是幻想而已。
想知道人控制自己的能力有多薄弱,我們大部分的人只需要照照鏡子就好。你不妨現在就試試。看著鏡中的自己,同時問:
我的健康,是我理想中的狀態嗎?
我的體態,是我想要的體態嗎?
我的體重,有維持在我希望的數字嗎?
我的穿著打扮,是我喜歡的風格嗎?
這裡的問題,並不是為了讓你評判與生俱來的身體,而是要你思考自己對身體的管理如何,以及是否有讓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也許你很健康,身材精實,並且穿著入時。如果是這樣,那麼可以回頭看看你的辦公室或是工作環境:
東西是否如你期望的井然有序?
環境是否如你期望的乾淨整潔?
各種辦公系統(檔案管理、發票、信件往返等等),是否都按照你希望的方式運作?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你也許沒必要繼續讀下去了。
我剛剛請你檢視的,是直接由你控制的兩個生活領域,且這兩個領域幾乎不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果這些完全由你主導的事物都沒能如你所願,那你又憑什麼認為自己能掌控一切呢?
我們碰到的這類難題,很多都是因為大腦天生的結構而導致的。我們會有錯覺,覺得自己是依循「統一」的模式採取行動的單一個體。但是只要稍微看看鏡中的自己(以及如前面所述,檢視一下自己的行動),就會意識到事實根本不是這樣。我們的大腦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組成,它們各司其職,而且通常目標各異。
在此,我要採用一種極為簡化的說法,那就是我們同時擁有一個理性腦和一個反應腦。這並不是非常科學的描述,不過以這種方式來說明兩個不同的腦,有助於達成我們管理時間的實際目的。首先,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人會每每下定決心,卻又難以貫徹始終。
你可以把理性腦想像成一個政府部門,忙著制定要在身體其他部位施行的計畫與規範。這個政府部門有著關於拓展生意、家庭福祉、運動、健康飲食等各種方面的構想,這邊還只是列出其中一些而已。就如同大部分的政府部門一樣,這些計畫在面對現實之前都很完美。
就大腦內部的運作方式來說,理性腦的計畫所要面對的現實,就是反應腦。你可以把反應腦想像成一隻大太陽下趴在岩石上的蜥蜴。只要一發現威脅,例如出現掠食者,牠就會快速鑽到岩石下方,然後靜止不動。而看到一隻肥美的蟲子不小心飛得太近時,牠則會瞬間把蟲子吃了。這並不需要經過思考,就像是預先設定好的反應。牠也不太在意理性腦的種種計畫,只在乎這些計畫對牠而言究竟是威脅,還是肥美的蟲子。
這部分的大腦,對於我們的生存極為重要。你能想像,如果開車時有個小孩突然衝出來,而你還在用理性的方式思考怎樣才不會撞到他嗎?碰到這類急迫的威脅時,我們會需要快速做出反應。這是生存的根本。
不過,一旦涉及做決定與規劃,就該運用理性腦了。如果完全依賴反應腦來度過日常生活,我們的工作就會變成不斷針對一個又一個的刺激做出反應。不過仔細一想,這確實很貼切地道出了許多人度過每一天的方式。這些人不斷在處理需要滅火的狀況,忙完一件事又趕著做另一件事,更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把事情思考透徹。要好好掌控工作,反應腦並不是理想的主宰。
當我們的理性腦與反應腦發生衝突時,反應腦永遠都會勝出,因為它更強勢。我們可以擬定每天運動的計畫,但是總會碰到某個天氣太冷或是雨下得太大的日子。這時,反應腦就會將此視為某種威脅,然後我們的理性計畫就會被丟進垃圾桶。又或是我們決定實行一套飲食計畫,並且理性地決定了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但當眼前出現一塊巧克力蛋糕,我們的反應腦就管不了理性腦是怎麼想的了——蛋糕就相當於肥美的蟲子,當然是立刻吞了!
讀到這裡,你可能開始好奇,其他人都是如何成功維持體態、減重,或是執行任何理性的計畫呢?顯然有些人就是做得到,所以反應腦也不全然都能隨心所欲。它之所以無法一直隨心所欲,是因為理性腦有一項超越反應腦的強大優勢——擁有反應腦沒有的智慧。
節錄自第1章:〈時間管理的典型困境〉
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你的生活變得一〇〇%有創造力、有秩序且高效率。
在前兩本書中,我探討了如何用一些非比尋常的方法,來管理工作與掌控時間。在《搞定所有工作,還有時間玩樂》(Get Everything Done and Still Have Time to Play)這本書裡,我除了探討傳統時間管理方法的問題,還測試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替代方案。而在《如何實現你的夢想》(How to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一書中,我則試圖跳脫時間管理的整體概念,轉而探討如何化目標為動力,讓目標推動我們向前邁進。
我的這兩本書,都獲...
目錄
快速上手指南
第1章 時間管理的典型困境
第2章 創造時間的祕訣
第3章 成就效率的方程式
第4章 時間管理的核心問題
第5章 工作的真諦:真忙,還是瞎忙?
第6章 辨認「緊急」的真偽
第7章 關鍵武器:封閉式清單
第8章 明天再做的原則
第9章 任務日誌的正確用法
第10章 當前計畫:如何拿回主動權
第11章 重建認知的「將做清單」
第12章 完成一天的工作
第13章 打敗拖延,持續推進
第14章 有效管理專案的方法
第15章 重整日常工作系統
第16章 結論:理想生活的目標
致謝
快速上手指南
第1章 時間管理的典型困境
第2章 創造時間的祕訣
第3章 成就效率的方程式
第4章 時間管理的核心問題
第5章 工作的真諦:真忙,還是瞎忙?
第6章 辨認「緊急」的真偽
第7章 關鍵武器:封閉式清單
第8章 明天再做的原則
第9章 任務日誌的正確用法
第10章 當前計畫:如何拿回主動權
第11章 重建認知的「將做清單」
第12章 完成一天的工作
第13章 打敗拖延,持續推進
第14章 有效管理專案的方法
第15章 重整日常工作系統
第16章 結論:理想生活的目標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