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本】
網球場上的「魔法少女」‧大坂直美生涯傳記!網壇首位亞洲球后,大滿貫金盃背後的傳奇軌跡……
在震耳欲聾的喧囂和毛骨悚然的寂靜中
她,舞出勝利
★特別收錄:「大坂魔力」書衣海報、30幅珍貴彩照★
四屆大滿貫冠軍、年度最佳女性運動員,
《時代》百大人物、《富比士》全球收入最高女運動員。
用自信與自我懷疑的面貌,吸引全球目光,
對勝利/失敗、掌控/脆弱發起挑戰。
擁有天賦超群的力量,又充滿人性柔和的光輝,
強悍,卻溫柔,這就是她的故事。
★「踏上球場的那一刻,我就會變身。」
影響力橫掃全球,備受矚目的王者旅程!
二○一八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大坂直美在一場令人難忘且極具爭議、戲劇性的決賽中,戰勝了她的偶像「小威廉絲」,一舉躍入全球網壇的視野。
從令人困惑的「日本黑人女孩」,到驚艷四方的世界網球巨星,大坂憑藉著非凡的天賦攀上網球運動巔峰,也登上全球報章雜誌的頭版封面。在球場上以勢不可擋的強力揮拍克敵致勝,面對媒體與公眾時卻顯得無害而脆弱——兩種截然不同的特質造就了她獨一無二的性格,令數百萬人為這位前所未有的冠軍選手瘋狂著迷。
★ It's OK not to be OK. 對勝敗、強弱的邊界,發起挑戰!
直美不但以球場上十足的爆發力奠定了網壇地位,同時更不斷以其纖細但無懼的性格探索著個人和世界文化的內涵。她透過內潛深思與勇於挑戰的行動,打破「體育歸體育」藩籬,無懼地將自身對人權、種族、心理健康等議題的關注和重視,帶到世人眼前,成為了影響力遠超運動界的代表性人物。
本書深入報導身兼網壇風雲人物與世界文化鬥士的大坂直美,其冠軍生涯背後不為人知的奮鬥與掙扎,並揭露她從沉默轉為勇於面對世界戰場的心路歷程,以及成為了全球焦點之後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大坂直美無所不在、所向披靡,但她,究竟是如何達到這般境界的?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網壇記者」班‧羅森柏格為你揭開傳奇軌跡。
【大坂直美 生涯紀錄】
WTA年度新人(2016)
美國網球公開賽冠軍(2018、2020)
澳洲網球公開賽冠軍(2019、2021)
《時代》百大人物(2019、2020、2021)
勞倫斯世界體育獎 年度突破(2019)
《美聯社》年度最佳女運動員(2020)
《運動畫刊》年度最佳體育人物(2020)
《富比士》全球收入最高女運動員(2020、2021、2022)
勞倫斯世界體育獎 年度最佳女性運動員(2021)
年度卓越運動獎ESPY 最佳女運動員(2021)
【本書看點】
•全球焦點的世界級球星報導:【全球第一本】網壇首位亞洲球后,大坂直美傳奇生涯傳記——大滿貫金盃背後,不為人知的奮鬥與掙扎。
•超越運動、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致力為種族正義、多元文化以及心理健康積極發聲——從沉默轉為勇於面對世界戰場,大坂直美的憂鬱與堅強。
•高人氣體育作家:「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網壇記者」班‧羅森柏格,十多年來持續關注大坂直美征戰全球——最貼身、最精采的冠軍背後,傳奇揭露。
‧特別收錄:「大坂魔力」書衣海報;直美傳奇前章縮影,30幅珍貴彩照。
作者簡介:
班‧羅森柏格(Ben Rothenberg)
華盛頓的運動專欄作家,自2014年大坂直美初登女子職業網球協會巡迴賽以來,他便持續關注她征戰全球的賽況。他的文章和節目聚焦於網球運動的社會和文化議題,除了在《紐約時報》(他於2011~2022年間擔任網球專欄撰稿人)刊登,也在他的Podcast節目《圓滿完賽》(No Challenges Remaining)中播出。他曾在斯萊特(Slate)和球拍(Racquet)等媒體發表長篇作品,也常以網球專家身分作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澳洲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等國際媒體。羅森柏格憑藉發掘新聞的獨到眼光和身為記者的毅力,被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網壇記者」,也是這項運動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在X(以前的推特)上擁有超過15萬訂閱。
譯者簡介:
蔡心語
靈魂最愛的主食是旅行和大自然,中意的配菜是心理學和文學,甜點則是奇幻、懸疑與童書。從事出版業多年,曾任資深主編、企劃、版權、記者及作者,現為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忿恨的囚徒》、《衝突的力量》、《相信你自己》、《我想過得比去年好一點》、《撫平焦慮與委屈受傷的「情緒素描」》、《與焦慮和解2》等百餘種,連絡信箱:joy7110@kiss99.com。
章節試閱
★ 08 進展 Making Moves
二○一九年,大坂直美排名世界第一,獲得數千萬美元獎金和代言費。她解釋,儘管高居世界第一,她仍認為自己在網球方面並沒有比其他選手強。「到了一定程度,天賦不再有用,從那時起,你必須比別人更想贏。」她對《誘惑》(Allure)雜誌說:「我想,這是我從小就注意到的重點,所以我一直很幸運。我的意思是,我的成長歷程和周圍環境迫使我這樣想。
「父母不是最富有的人,那我該怎麼辦呢?」她繼續說道:「我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你知道嗎? 我一輩子都在打網球。所以,我想像不出自己(還能)做什麼,要不成為頂尖好手,要不窮到無家可歸。」
二○一四年夏天,她所謂的「窮到無家可歸」差點成真。
***
環負責安排女兒的賽程,對於所有可以參加的賽事,她都密切關注有哪些選手報名。花旗銀行公開賽(Citi Open)是WTA巡迴賽最低級別的賽事,二○一四年的比賽訂於七月下旬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舉行,環為直美報名,讓她進入資格賽候補名單。環打的如意算盤是—只要退賽的選手夠多,直美就能第三度進入WTA巡迴賽的資格賽(之前在魁北克[Quebec]和東京舉辦的WTA巡迴賽中,她都在資格賽首輪即失利)。
環也為女兒們報名大型賽事,當做長期備選方案,但這類比賽的晉級率世界聞名地低,環不過是「冒險一試」。但突然間,直美開始在比賽中過關斬將。西部銀行精英賽(The Bank of the West Classic)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的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舉行,年復一年吸引眾多世界頂尖選手前來參賽。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廉絲和另外八位排名前二十的選手都共襄盛舉,大威廉絲也已報名。
在最初的參賽名單中,最後一位進入資格賽的選手是排名第一百九十四位的薩吉亞•維克里(Sachia Vickery),此後,參賽選手開始迅速退出。環已經為家人在華盛頓訂好旅館,但隨著直美的戰績愈來愈好,愈來愈有希望參加史丹佛賽事,她決定讓直美改去加州。環為父女三人預訂機票和一個兩張床的旅館房間。排名第四百零六位的直美和第五百四十二位的麻里將進入資格賽,從開啟網球生涯到那時為止,這是她們最重要的一次比賽,而且姊妹倆只能擠在一張床上,因為家中經濟狀況正面臨最危急的時刻。
「如果她按照原定計畫參加華盛頓特區的花旗公開賽,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多年後,環憶起那個永遠改變直美職業生涯的重要決定,在回憶錄中寫下這幾句話:「我不知道那個岔路口會通往哪裡。」
***
大坂直美在史丹佛會內賽抽到籤王,遭遇最強勁的對手—世界排名第十九位的澳洲選手珊曼莎•斯托瑟(Samantha Stosur),她曾在兩年多前,也就是二○一一年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決賽中擊敗小威廉絲,可以說一鳴驚人。
斯托瑟是三十歲老將,發球威力強勁,正手重炮是她的金字招牌。但斯托瑟對直美一無所知,而且從未見過她。斯托瑟告訴我,在這場比賽前,她對直美的感覺僅限於多年來征戰巡迴賽的一些刻板印象。「雖然偶有例外,但你還是會知道捷克人的反手拍打得很好、澳洲人的發球很強,而美國人的正手拍通常不錯。」斯托瑟說:「所以,你心裡大概會有個底。我記得在名單上看到一位日本籍選手,但我沒有看過資格賽,不知道她是誰。」「我想:好吧,日本人,那麼她一定是小個子,典型的日本球員。」斯托瑟笑著說:「不料一上場,我看見她,心裡就想:『呃,和我想的不一樣。』」
直美一頭捲髮緊緊地盤成髮髻,身高足有一百八十公分。她的兩邊手腕戴著珠串,塗著粉色指甲油,搭配粉色短褲、粉色遮陽帽和粉色領子的黑運動衫。
她們走上球場,熱身運動開始,斯托瑟隨即發現自己要與一位「發球炸彈」型選手交鋒,對方的擊球威力與她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
直美球拍發出的威力引來陣陣驚呼。第一盤一開始,直美第一次發球,場邊的螢幕顯示時速一百九十三公里,她在女子網壇強力擊球手當中絕對名列前茅。接下來,直美大膽地在斯托瑟伸出的正手拍前打出第二記愛司球,時速高達一百八十一公里。
儘管兩人年齡相差十四歲,排名相差三百八十七位,而且直美從未與實力接近斯托瑟水準的選手對戰,但這場比賽還是打得難分難解。「你熱身時發現對手身材高大,恐怕是個威脅,努力想要理出一個頭緒並調整好心態,但她不讓你有太多機會鑽研球路。」斯托瑟回憶:「她的發球很猛,總是試圖打出攻擊性強的球,並隨時準備以正手拍回擊。你可以看出她是優秀的選手,只是當時還很青澀。」
斯托瑟拔得頭籌,以六比四拿下第一盤。第二盤進入決勝局時,斯托瑟以七比六取得賽末點。但直美力挽狂瀾,隨後又贏得兩分,將比分追平,迫使比賽進入第三盤。
西蒙•雷亞(Simon Rea)當時擔任斯托瑟的教練,這是他第一次率領選手參加公開賽,他說這場賽事出乎意料地激烈,他不知道自己的球員如何才能掌控局面。「我只記得站在那裡看著比賽,腦子翻來覆去地想,卻看不出對手哪裡有弱點,也找不到明顯的漏洞。」雷亞對我形容直美在那場比賽的表現:「事實上,不管是左右兩側還是發球,都有一堆殺傷力很強的砲彈朝你襲來。」
有時候,直美似乎會受到現場影響,只想躲開有生以來最多觀眾的時刻,換邊往返休息區時,她都會用毛巾蓋著頭。但直美似乎也有準備得異常充分的時候,例如:當斯托瑟後退一步,希望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能更從容應付直美強勁的發球時,直美便會巧妙地打出角度更小的側旋發球,讓球循著彎曲的球路從對手身邊掠過。
「我一直在想,唔,小珊的水準最終會占上風。」雷亞說:「小珊在這裡有過輝煌戰績,一定會設法打贏這場比賽,但她還是失敗了。我們看到直美面對壓力時無所畏懼,自始至終都以積極態度做為後盾,並搭配巧妙而威猛的擊球技術。」
斯托瑟第三盤以五比三暫時領先,但直美接著連下四局,終場以四比六、七比六(七)、七比五戲劇性地贏得了比賽。
斯托瑟還記得,自己茫然地走到史丹佛運動場附近的跑道上,獨自面對這場令她震驚不已的失利。「輸給這位不知名的選手,讓我非常沮喪,士氣有點低落。」斯托瑟告訴我:「我當時真的這樣想—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然後,很明顯,歷史多少證明了這不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失利。」
就在斯托瑟苦苦思索到底是怎麼回事時,有些人看了這場沒有轉播的比賽的最終比分,並注意到一個新的名字,而這個名字剛剛爆了今年最大的冷門。
「大坂直美是誰?」英國網球作家漢娜•威爾克斯(Hannah Wilks)在推特上寫道:「我應該知道嗎? 這很重要嗎?」
***
WTA公關經理凱文•費舍爾(Kevin Fischer)在史丹佛賽場詢問眾家媒體記者,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與大坂直美舉行賽後記者會。他半開玩笑地問一屋子記者:「你們的日語好不好?」這個問題很實際,因為大多數代表日本參加巡迴賽的球員很少說英語,往往導致採訪流於表面,球員無法暢所欲言,記者也不清楚他們的想法,而且雙方都會覺得很不自在。
費舍爾無法像女同事那樣直接進更衣室找女選手訪問。他看見倫納德和麻里坐在場外,便問他們直美能不能參加英語記者會。他們給予肯定的答覆,費舍爾便帶著直美走進採訪廳。大多數賽事的一貫做法是將記者會和媒體工作間區分開來,而史丹佛則將兩者併入同一個空間。因此,坐在位子上用筆記型電腦趕稿的記者,只要稍微抬頭望向另一邊,就會看到一個身穿白色寬鬆運動衫的十六歲女孩坐在台上,準備第一次向全球媒體正式介紹自己。
「有問題要問直美嗎?」費舍爾問全場。
「 在妳的職業生涯中, 妳如何評價這次勝利?」《今日美國》(USA Today) 的道格•羅布森(Doug Robson)問道。
「嗯,我是要對著這個東西說話嗎?」直美朝著麥克風問道。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二好的勝利,或許吧?」直美開口說:「最好的則是我第一次打敗姊姊,我當時心想:『哇哈哈,終於把妳打得落花流水。』」直美停頓一下,然後補充說明:「嗯,對。」表示很滿意自己的回答。
「這麼說,打贏家人要比,呃,打贏巡迴賽更重要?」羅布森追問。直美突然提及的姊妹相爭不僅讓他感到意外,還把他給逗樂了。
「你知道,唔,我每天都會想:『我終於打敗妳了』。」直美證實:「所以,是的。」
羅布森又問了幾個關於比賽和強力發球的問題,接著針對直美明顯的美國口音發問,說她聽起來「就像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直美解釋,她三歲就搬到美國,現在住在羅德岱堡,哈洛德•所羅門曾經在那裡教過她「幾個月」。
「在妳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是否還有其他人對妳的影響更大?」羅布森問道。
「不算有,沒—呃,我爸可以算一個。」直美回答。
另一位記者接著告訴直美,她在這個新環境看起來很自在。「妳似乎沒有被這樣的場合震撼到。」他開口問道:「那是因為妳相信自己能贏得這種規模的比賽嗎?」
「是的。」直美回答:「我認為比賽時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行,或是認為自己不配來到這裡。我覺得我確實有資格來到這裡,就這樣。」
「妳在網球方面的目標是什麼?」《網球內幕》(Inside Tennis)雜誌的比爾•西蒙斯(Bill Simons)問道:「妳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用一句老生常談來回答,那就是成為世界第一,盡可能拿下大滿貫冠軍。」直美回答,聽起來對這個想法有一絲厭煩。
「妳覺得自己做得到嗎?」西蒙斯問道。
「欸?」直美突然帶著誇張的怒氣回答,引來哄堂大笑。「這個問題挺傷人的。」
「還要多久?」西蒙斯繼續犀利提問。
「嗯,嗯嗯……」直美猶豫了一下,說:「我覺得被問倒了,還要多久? 我盡快,這樣可以嗎?」
「太好了。」西蒙斯笑著回答。
直美隨後回答,她的家人為了網球而移居美國,在那之前他們定居大阪。
「妳的名字和家鄉發音相同,純屬巧合嗎?」西蒙斯問道。
「不,每個在大阪出生的人都姓大坂。」她一本正經地回答,幾位記者被她逗笑,其他人則開始緊張起來,不曉得她說的是真還是假。「不,我只是在開玩笑。對不起。」直美的話打破緊張氣氛,也引來如釋重負的響亮笑聲,大家終於聽懂她在開玩笑。「沒錯,這只是巧合。」
「這是妳第一次在會內賽中獲勝,妳認為妳能將這股氣勢延續下去嗎?」羅布森問道。
「可以。」直美立即回答。「就這樣。」她補充一句,引來全場更多訝異的笑聲。
「妳認為自己更適合做網球選手還是記者會主持人?」西蒙斯問道:「我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妳主持得非常好。」
「哦,是嗎? 謝謝你。」直美的口氣明顯訝異。「我不太會說話,所以有點緊張。」
賽後記者會很少引起評論,直美卻獲得好評,她離開後不久,滿屋記者就在社群媒體上對她讚不絕口。羅布森在推特上寫道:「很頑皮,充滿自信。」網球頻道助理馬特•道威爾(Matt Dowell)在推特上寫道:「非常歇斯底里。」《運動畫報》(Sports Illustrated)的蔻特妮•阮(Courtney Nguyen)在推特上寫道:「大坂直美在她的生涯首次記者會上大放異彩。」當時我正在華盛頓報導同期舉行的比賽,收到阮發來的電子郵件,裡面是記者會的音檔,標題寫著「你一定要聽聽這個」。
***
記者會接近尾聲時,直美最後一次挖苦姊姊:「我顯然比她強。」之後,羅布森問她從小到大最崇拜誰。
「小威廉絲。」直美立刻回答。
「為什麼?」羅布森問道。
「嗯,因為她無所不能?」直美回答:「我只是喜歡她陷入低潮後還可以重新振作並贏得比賽的氣勢,你永遠不會知道她什麼時候又站起來。我在休息室看到她時,心裡想:『哦,天哪!』」
直美第一次見到小威廉絲是在史丹佛的球員休息室。「我離得遠遠的。」直美談起當時情景,第一次對媒體露出羞澀的模樣。
「妳害怕嗎?」西蒙斯問道。
「應該沒有吧?」直美的回答沒什麼說服力。
直美隔天接受《運動畫報》採訪時表示,她把小威廉絲當做偶像來崇拜,她怕有人會將這件事告訴小威廉絲。
「那真的超恐怖的。」直美說:「我不知道和一個『哦,天哪』等級的人比賽會是什麼感覺。」
但過了幾個鐘頭,兩人真的見面了。WTA公關經理費舍爾前一天目睹直美在採訪廳大放異彩,於是隔天就帶著她參加貴賓見面會,並接受主持人安德魯•克拉斯尼採訪。小威廉絲身為賽事頭號種子和明星選手,也出席了這場活動,費舍爾決定介紹兩人認識。
「她說一直想認識塞雷娜,但很害羞,至少那時是這樣,所以她永遠不會主動提出來,我是這麼覺得的。」費舍爾告訴我:「現在回想起來,讓她們碰面純屬臨時起意,但整個過程很有趣。塞雷娜心情很好,她在史丹佛公開賽通常都這樣,因為比賽很輕鬆。」
兩人簡短地聊了幾句,小威廉絲問直美住在哪裡,接著兩人打趣地說,她們都住在南佛羅里達,那是個「很棒的社區」。三十二歲的小威廉絲和十六歲的直美還一起自拍,由小威廉絲按下快門。
「直美可能想朝我扔飛鏢,因為這確實不是她會採取的方式。」費舍爾說。不過,儘管直美尷尬地縮著脖子,還是對這次會面欣喜若狂。二○二二年,當賽事主辦方轉發兩人當年的自拍照時,直美回覆:「哈哈,我記得當時心裡想著:這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一天(哭泣表情符號)。」
★ 20 從球場到撲天蓋地的議論 From Ashe to Wildfire
在頒獎儀式上,小威廉絲從美國網協主席卡翠娜•亞當斯手中接過閃亮的亞軍銀盤,將它高高地舉過頭頂,向四面八方轉了一圈。亞瑟•艾許球場歡聲雷動,她雖然緊抿著嘴,臉上的微笑依然清晰可見。
然而,回到大門緊閉的室內後,小威廉絲立刻清楚地表達了內心感受,對她來說,這塊銀盤不過是比賽失利的證據,於是她將它扔進更衣室的垃圾桶。她洗澡時,更衣室的服務員從垃圾桶裡找回銀盤,好好地擺在小威廉絲更衣室附近的長椅上。
小威廉絲回來時,赫然發現討厭的銀盤「滿血復活」,因而非常生氣。為了避免大家再次誤解她的意思,小威廉絲對更衣室裡的每個人發表嚴正聲明,凸顯她對這個失利證據有多麼不屑:「我、比、賽、不、是、為、了、得、第、二、名。」小威廉絲說著,再次扔掉銀盤。
***
另外一邊的大坂直美和冠軍獎盃被賽事總監大衛•布魯爾直接送到場外的ESPN 轉播台,接受榮獲大滿貫冠軍的首次採訪。直美抵達前,ESPN 主播克里斯•麥肯德里(Chris McKendry)已經主持了一場關於比賽爭議的小組討論,他首先肯定直美的勝利,以防她在這場風波中產生自我懷疑。「直美,這是妳辛苦得來的勝利。」麥
肯德里對直美喊話—通常很少有人會認為有必要對獲獎球員做出這樣的保證。
當被問及如何應對與偶像對決的龐大壓力時,直美將它形容為一種責任。「我只是覺得,如果被緊張的情緒左右,有點不尊重觀眾和被我打敗的對手。」她說。
直美也沒有被好奇心影響,她不知道網子對面發生了什麼事。雖然全球數百萬電視觀眾都清楚聽到了小威廉絲和主審的激烈對話,但直美表示她什麼都沒聽到。「其實,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只想著要盡量集中注意力。」直美緊張地咯咯笑著說:「唔,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打進大滿貫(決賽),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壓力太大,所以我沒有仔細去看。」接下來,直美被問到小威廉絲與拉莫斯數度發生爭執的細節,她依然保持一貫的態度。「我真的不知道當時到底是怎麼回事。」她重申。
參與小組討論的克里斯•艾芙特讚許地回應:「這就叫做專注,把小眼罩戴上,縮小視線範圍,我認為這對妳贏得整個公開賽幫助很大。」直美點頭表示同意。
麥肯德里從開場便試圖讓悶悶不樂的直美振作起來,結束時也不例外。「妳在這次公開賽也很開心。我們都看到,今天熱身時妳偶爾會露出笑容。」麥肯德里說:「離開之前,妳可以再送我們最後一個笑容嗎?」直美先是面帶微笑,接著親切地咯咯笑了幾聲,害羞地朝旁邊一歪。「希望你們今天也過得愉快。」麥肯德里說完,轉向身後廣場上撐傘的人群。「各位,她是直美! 本屆冠軍!」直美轉過去,朝他們微微點頭,人群頓時歡呼起來。「妳絕對是網壇新秀,也是傑出的選手。」麥肯德里繼續說道:「我們期待看到妳更多更多精彩的表現。恭喜妳,直美。」
***
小威廉絲開始找心理醫生諮商,但仍然感到焦躁不安。她終於意識到,她還想再和一個人談談那件事,於是她找到對方的電話號碼,開始寫簡訊。她曾要求拉莫斯道歉,但隨著時間過去,她現在認為或許自己也欠了某個人一個道歉:
嘿,直美! 我是小威廉絲,正如我在球場上說的,我為妳感到無比驕傲,也真的覺得很抱歉。我當時以為,我為自己出頭是對的,但我沒想到媒體會把我們放在對立的立場上,我很想重新再來一次。我現在、過去和將來都會為妳感到高興,並且支持妳。我絕對不希望看到另一位女性失去光芒,特別是另一位黑人女運動員。我迫不及待想看到妳未來的表現,相信我,我會一直以忠實球迷的身分關注妳!祝妳今天和將來都能成功,再說一次,我為妳感到驕傲。謹獻上我所有的愛,妳的球迷小威廉絲。
幾個月後,小威廉絲在《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雜誌分享這段對話,她寫道,當手機螢幕出現直美的回覆,她看了隨即淚崩。「人們會把憤怒誤解為力量,因為他們無法區分二者。」直美寫道:「沒有人像妳這樣為自己挺身而出,妳需要在這方面繼續勇往直前。」
很多人認為小威廉絲害直美的巔峰時刻蒙上陰影,直美應該怨恨她。但直美對小威廉絲的愛是絕對的,她已然赦免她。
***
雖然對小威廉絲的感情從未動搖,但直美依然受到那次事件的嚴重影響。二○二一年,她透露自己一直在與憂鬱症搏鬥,並將原因追溯到三年前在紐約發生的創傷。「事實上,自從二○一八年美國網球公開賽以來,我就長期飽受憂鬱症折磨。」直美寫道:「這個情況對我來說真的很棘手。」
★ 28 戴在她嘴上的名字 The Names on Her Lips
「來自日本,二○一八年美網冠軍大坂直美。」球場播音員安迪•泰勒(Andy Taylor)高聲喊道,大坂背著大包包和球拍袋,身上繫著腰包,頭上戴著Beats 耳機,走上球場。直美的名字隨著電音節拍在電子螢幕上閃爍,但她臉上戴著的黑色口罩用粗體大寫字母寫著另一個名字:布倫娜•泰勒(Breonna Taylor)。
對亞瑟•艾許球場的眾人來說,布倫娜•泰勒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對那些在二○二○年夏天關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人來說卻耳熟能詳。泰勒是二十六歲黑人女性,同年三月在肯塔基州(Kentucky)路易斯維爾市(Louisville)遇害。當天員警執行「不敲門」搜查令(以假藉口取得),半夜以撞錘破門而入。泰勒的男友肯尼斯• 沃克(Kenneth Walker)擔心有人硬闖,於是開了一槍,擊中一位員警的大腿。多名員警立刻開槍還擊,朝公寓隨意掃射,泰勒身中五槍死亡。
ESPN 記者湯姆•里納爾迪對直美進行賽前採訪時,沒有提及她口罩上的名字,而是問了兩個不痛不癢的問題,大概是事先準備好的。第一個問題是自從上次決賽退賽後,她這幾天是怎麼過的;第二個問題是此次參加美國網球公開賽的情況。
瑪麗•卡里略為美國網球公開賽進行全球轉播,她充分了解到口罩的意義和直美的訴求。卡里略與球評嬋達• 魯賓一起在亞瑟•艾許球場內,一開始便對觀眾解釋布倫娜•泰勒是什麼人。「大坂直美已經成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狂熱分子。」卡里略簡單總結泰勒的死因後說:「嬋達,對於她還沒開始揮拍,剛上場就發表聲明,妳覺得驚訝嗎?」
「並不驚訝,因為自喬治•佛洛伊德遇害後,我們看到的大坂直美始終如此。」魯賓回答:「她一直在勇於發聲,一直在表達立場。謀殺案發生後,她在抗議活動期間前往明尼亞波利斯,只是想要了解和感受當時的情況……她真的勇敢站出來並發表主張。當你還在努力完善球技並參加最高級別賽事時,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我受夠害羞了』,她如此宣稱。」卡里略引用直美的話對觀眾說:「這是一個幾年來始終非常(害羞)的女人……她有時看起來不善社交。但是,天啊! 情況變了,大坂直美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力量。」
威廉絲姊妹崛起之前,魯賓曾是一九九○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女子網球選手的佼佼者。她後來告訴我,看到直美戴著口罩走上球場的那一刻,她覺得「太不可思議」。「對我來說,身為有色人種、黑人、黑人女性、黑人網球選手……當我看到這一幕,心裡只有一個感想:實在太了不起了。」魯賓說:「基本上要做到這種程度,還要說出這種話:『比賽歸比賽,不管怎樣,我一定要這麼做。』需要勇氣和堅定的決心。」
魯賓非常清楚,正在打巡迴賽的球員和教練都會極力避免風險和分心,這讓她更加欣賞直美的選擇。「我們踏上球場時,往往認為一切都得按照既定模式來走。」魯賓說:「但她想到這件事,覺得很重要,並認為無論比賽對她來說多麼重要,都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在我看來,這是莫大的尊重。」
直美三盤獲勝,賽後戴上口罩接受ESPN 記者蕾娜•史塔布絲採訪。史塔布絲首先詢問她的傷勢和發球情況,接著便談到她臉上的名字。「我注意到妳的口罩,上面寫著布倫娜•泰勒。」史塔布絲開口說道:「我們知道這週以來,妳一直在為這件事努力,這是妳為我們帶來的社會議題。接下來還會看到更多名字嗎? 還是妳每晚都會戴著這個口罩出場?」
「不是每晚都戴這個。」直美回答:「其實我有七個口罩,很遺憾,七個還不夠呈現所有的名字。我希望能打進決賽,讓你們看到所有口罩。」
史塔布絲後來告訴我,直美所說的話讓她「瞬間大受震撼」。她說:「我正在發表評論時忽然跳出第六感,我有時候會這樣。當時我心想:『天哪! 她一定會贏得這屆比賽。』真的,她站上風口浪尖,冒險做出這些事,最後必定會實現七場勝利。但這也讓她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現在她不僅是網球選手,也將成為其他領域的焦點,並得對這些事負責。她從來就不是會主動站出來的那種人,所以這兩週是她生命中的大日子。」
魯賓在直播間看著直美大聲說出自己的目標,同樣驚嘆連連,她深知要在大滿貫賽場打完七場比賽有多麼困難。「了解這一切後,她仍堅定地站出來,實在了不起。」魯賓對我說:「在我看來,這也是所有比賽中最不可思議的勝利。」對於直美的自信絲毫不顯得驕傲自大,魯賓也表示欽佩。「她不是在吹噓,沒有那種感覺。」她說:「她就是這樣,這正是大坂平日的作風……她只是很平靜地講述:『我已經準備好了,為每場比賽都做好準備,這對我來說深具意義。希望我能成功,但即使我沒有做到,這件事依然重要。』這是一種巧妙又簡潔的方式,可以呼籲大家關注這個嚴肅的議題,以及我們必須持續解決的問題。」
直美在當晚的賽後記者會上闡述,她的目標是「提高大眾對事件的意識」。「我很清楚,全世界都在看網球比賽,但也許還有人不知道布倫娜•泰勒的遭遇。」直美在賽後記者會上說。
她的努力終於奏效。一位日本觀眾說,她看見直美戴著口罩走進球場,便上網搜索「布倫娜•泰勒」,以為這是什麼新銳時裝設計師的名字。當她讀到泰勒的遭遇,不由得大為震驚。
***
直美轟轟烈烈地完成目標,全球開始談論這個議題。她打進決賽時,日本電視台播放影片,向觀眾解釋塔米爾•萊斯等人的身分及遭遇。住在日本的黑人作家貝伊•麥克尼爾告訴我,看到週日早晨的節目深入報導受害者的故事,他非常訝異。「他們花了很多時間,逐一介紹這些被殺害的成人和小孩,並講述種族歧視事件,我從來沒看過這種節目內容。」他說:「聽都沒聽過,所以說,她帶來重大改變,你知道嗎? 那天早上,日本人的早餐菜色是『黑人的命也是命』,他們從來沒吃過,是一頓奇怪的早餐。沒錯,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早晨。那天早上我說:『哦,哇! 也許日本有機會發揮最真實的潛能。』……我確實認為有這樣的機會,因為有大坂直美這樣的人,他們利用自己的名氣和聲譽來推動人人平等。這就是她的行動帶來的影響,我多麼以她為榮,真的很感動,也很感激她的慷慨,真的很美好。」
***
除了印在口罩上的名字引起廣泛討論,這個世界也開始前所未有地議論著口罩後面的女人。由於她已經奪冠,關於她的話題都是正面的。如果大坂直美表明立場並戴上口罩後,不幸在辛辛那提對戰梅騰斯時失利,或者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的任何一輪失利,無疑會受到右翼媒體和運動媒體守舊派的無休止批評,要她「專心打好網球」,並說她之所以會輸就是因為分心搞抗議行動。如果瑪爾塔•科斯蒂尤克在第三輪把握機會逆轉局面,或者珍妮佛•布雷迪贏了那一戰,或者阿扎倫卡延續開賽的潰敵氣勢,直美就會聽到無數人批評,說她的失敗不僅僅是輸球,也包括沒有專注於眼前的任務,沒能待在自己的賽道上。
直美如果要讓這些聲音全部消失,唯一的選擇就是贏得美國網球公開賽。所以,她做到了。
★ 08 進展 Making Moves
二○一九年,大坂直美排名世界第一,獲得數千萬美元獎金和代言費。她解釋,儘管高居世界第一,她仍認為自己在網球方面並沒有比其他選手強。「到了一定程度,天賦不再有用,從那時起,你必須比別人更想贏。」她對《誘惑》(Allure)雜誌說:「我想,這是我從小就注意到的重點,所以我一直很幸運。我的意思是,我的成長歷程和周圍環境迫使我這樣想。
「父母不是最富有的人,那我該怎麼辦呢?」她繼續說道:「我也不是最聰明的,但你知道嗎? 我一輩子都在打網球。所以,我想像不出自己(還能)做什麼,要不...
推薦序
「一本嚴謹細緻的傳記,時而真誠,時而熱情……毫無疑問,幾年後會有另一本同類型的書問世,但以本書的質量來衡量,我們當然會希望由羅森柏格先生親筆撰寫。」──《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前所未有地大膽描述這位網壇明星偶爾陷入混亂的生活。」──《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一個描寫成長的故事。」──《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一本詳盡而深入的傳記。」──《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羅森柏格這本著作探索眾多議題,除了吸引大坂直美的球迷,也將這位傑出女性引薦給新的觀眾,讓世人對她刮目相看。」──書評網(Bookreporter)
「深入了解這位 Z 世代網壇明星跳脫傳統的生活方式。球迷可盡覽大坂直美的訓練和公開賽細節,了解她獲得女子網球世界排名第一的過程。」──《書單》雜誌(Booklist)(推薦書評)
「全面檢視年輕網壇明星的職業生涯。」──《科克斯》雜誌(Kirkus)
「羅森柏格對重要比賽的描述令人熱血沸騰,也以體恤寬容的筆法處理大坂直美對抗憂鬱症的經過……她的球迷將欣然接受。」──《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網球迷必讀的書。」──《城鎮與鄉村》雜誌(Town & Country)
「深度報導。」 ──《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
「這位網壇明星的傳記針對三個層面進行鼓舞人心的審視:職業生涯的發展、成功躋身冠軍的奮鬥史,以及不顧反對和批評聲浪,勇於為自己的福祉和身心健康發聲。」──XO妮可網站(XO Necole)
「《紐約時報》撰稿人班‧羅森柏格與我共事多年,他是全球最傑出的網球記者之一,透過深入探究大坂直美的多元文化現象,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克里斯多夫‧克拉瑞(Christopher Clarey),《紐約時報》暢銷書《費德勒:王者之路》(The Master)作者
「大坂直美號稱史上最不情願成為明星的體壇超級巨星,班‧羅森柏格的眾多披露將引領人們對她重新評估。他在這些不尋常的報導中全面檢視,探討什麼因素驅使大坂直美勇奪冠軍寶座,又是什麼因素讓她陷入絕望,並闡明她的成長、變化與改變比賽的歷程。」──瑪麗‧卡里略(Mary Carillo),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運動頻道和HBO《體壇實況》節目評論員
「一本引人入勝、全面詳實的傳記,講述十年來最吸引大眾目光的運動員生涯。羅森柏格為大坂直美在場內的成功和場外的決定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資訊。即使身為報導過大坂直美整個職業生涯的人,我也學到了很多。」 ──圖馬伊尼•卡拉約爾(Tumaini Carayol),《衛報》(The Guardian)
「成為超級巨星的代價是什麼?羅森柏格親眼見證大坂直美從網壇新秀到文化偶像的崛起歷程,並完美捕捉她引人入勝的旅程中所有跌宕起伏。」 ──凱倫‧克勞斯(Karen Crouse),《諾維奇:佛蒙特州小鎮幸福與卓越的秘密》(Norwich: One Tiny Vermont Town’s Secret to Happiness and Excellence)作者
「一本嚴謹細緻的傳記,時而真誠,時而熱情……毫無疑問,幾年後會有另一本同類型的書問世,但以本書的質量來衡量,我們當然會希望由羅森柏格先生親筆撰寫。」──《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前所未有地大膽描述這位網壇明星偶爾陷入混亂的生活。」──《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一個描寫成長的故事。」──《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一本詳盡而深入的傳記。」──《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羅森柏格這本著作探索眾多議題,除了吸引大坂直美的球迷,也將這位傑出女性引薦給...
作者序
★ 出類拔萃,無人能及
Like No One Ever Was
我第一次見到大坂直美(Naomi Osaka)時,她的世界排名是第一百二十七位。當時她年僅十八歲,還沒有在巡迴賽中打過完整的賽季,也不曾在任何職業公開賽獲勝。儘管她在媒體上沒沒無聞,我依然堅信讀者應該認識這號人物。
我於二○一六年第五度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澳洲網球公開賽(Australian Open,簡稱澳網),憑藉多年網球新聞報導經驗,我已練就一雙慧眼,知道媒體喜歡什麼題材。《紐約時報》最好的報導不是照本宣科的比賽摘要,而是引起廣大讀者興趣的故事—透過網球和球員探討更廣泛的社會、文化主題與議題。
根據我對大坂直美的了解,她似乎是完美人選。身為海地(Haiti)與日本混血的美國人,她的出身橫跨多個文化圈。她在球場上代表出生地日本出賽,但不論從外貌或不擅長說日語兩方面來看,她似乎都不符合傳統上純日本人的狹隘定義。在墨爾本(Melbourne)參賽時,蜂擁而上的日本記者連珠炮般的提問,令她倍感壓力。日本是全球種族最單一的國家之一,在許多人看來,「日-X」(X代表另外的國家)混血當中的連字號就像減號,彷彿意味著該出身就等於不完整。混血日本人被稱為「ハーフ」(Hafu),源自英文的「half」(一半或不完整)。
事實上,直美的外貌常令人困惑,他們認為日本球員不可能或不應該出現這種長相。「從小我只要走進球場,人們就會盯著我看並交頭接耳:『她就是那個黑人日本女孩。』」直美長大後表示:「他們不知道該把我歸在哪一類。」因此,當她在墨爾本首次參加會內賽時,看到看台上的日本球迷把她當成自己人一樣支持,令她非常振奮。「我總覺得,他們知道我是日本人時都很意外。」她在贏得第二輪比賽後說:「所以,看到日本國旗和象徵日本的東西,我真的很感動。」
此外,直美也贏得了墨爾本球迷的歡呼,這讓她覺得自己可能有某種海內外通吃的吸引力。「也許是因為他們無法明確定義我的身分。」她曾經這麼說:「所以情況變得像是任何人都可以為我歡呼。」在澳洲網球公開賽中,她確實為球迷締造很多值得歡呼的精彩片段,她以強勁的擊球贏得五場比賽,三場是資格賽,兩場是會內賽,成功打進第三輪。她的部分球技仍處於磨練期,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她已經具備成為明日之星的所有要素。
多年來,我聽慣了球員以陳腔濫調偽裝自己,直美進入網壇後,我發現她的坦率和強勁的球技一樣引人注目。公開賽通常設有休息室,球員、教練、家長、經紀人、隨行人員與球迷等都在裡面焦急地等待比賽開始,並偷偷觀察對手。當我和直美在休息室面對面坐著進行採訪時,她表明自己還不太習慣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更不用提出現在偶像塞雷娜•威廉絲(Serena Williams,俗稱小威廉絲)面前。直美先前便在公開賽中看到過小威廉絲,她告訴我當時她竭力隱藏自己。「我假裝自己不存在。」她說:「我縮在角落裡,假裝滑手機,因為我害羞得不敢現身。」
直美幾年前與小威廉絲有過一次珍貴的合照,她告訴我,現在她們共用更衣室,這只讓她更加害羞。「我覺得我永遠無法擺脫這個情況。」她說:「因為我覺得,一旦你被當成球迷介紹給某個人,對方就再也不會平等地看待你。」
雖然直美承認自己在偶像面前羞怯不已,但談到球場上的表現和未來的發展,她立刻充滿自信,前後高度反
差的態度令我深深著迷。當我問到對職業生涯有哪些期盼和夢想時,直美停頓一下,然後咯咯笑起來。「『宇宙
無敵,無人能及』。」她高聲宣布,然後自豪地露出笑容。我沒聽懂這個玩笑,她向我道歉:「不好意思,這是《寶可夢》(ポケモン)的句子。」她說:「出自《寶可夢》的主題曲。不過,沒錯,我要成為頂尖高手,盡我所能向前邁進。」
*****
大坂直美發下豪語,但終將兌現《寶可夢》的承諾。三年後,她在離我們那天坐的地方不遠的球場上贏得澳網冠軍,並榮登世界女子單打排名第一的寶座,成為史上第一位登峰造極的亞洲網球選手。幾個月前,她也贏得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簡稱美網)冠軍;幾年後,她再次贏得這兩項冠軍,大滿貫單打冠軍數多了一倍,增加到四個。她的魅力橫掃美國和日本兩大市場,二十二歲就獲得豐厚的代言費,成為史上收入最高的女運動員,年收入達到令人驚訝的五千萬美元。日本奧會指定大坂直美在二○二○年東京奧運開幕式上點燃聖火,她是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網球選手。
然而,《寶可夢》誓言的「無人能及」才是她人生輝煌的巔峰,她的發展遠比任何人預料的都要偉大和強大。大坂直美不僅贏得比賽,也為「冠軍」一詞賦予全新定義,造成的迴響遠遠超出網球場範圍。在她還是嬰兒時期,父母便已為她選定將來從事網球運動,事實證明,大坂直美將在網球領域中開創個人專屬的全新境界。她在墨爾本向我展現混合了自信與自我懷疑的面貌,這樣的特質將吸引全球目光,並對勝利與失敗、掌控與脆弱的核心概念發起挑戰。曾經,大坂直美因過度緊張不敢直視偶像小威廉絲;短短幾年後,卻在史上最激烈的網球比賽中戰勝對方,成為全球超級巨星。然而,大坂直美卻無法面對賽後記者會,她向外界坦承為此掙扎不已,從而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
大坂直美之所以為一個世代的代表性人物,原因與她的網球佳績愈來愈無關。她的名字成為人們討論種族、性別、心理健康、社會運動、多元文化主義、政治、商業和世代交替的跳板。沒有哪位公眾人物像她一樣站在這些議題的交會點,在融合運動和文化的道路上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
為了成為無人能及的頂尖高手,大坂直美必須在震耳欲聾的喧鬧和毛骨悚然的寂靜中獲得勝利。她勇於挑戰世人不敢觸碰的議題,除了憑藉網球戰績獲得運動方面的榮譽,也將因為下列事蹟贏得全面讚譽—在世界舞台上分享心路歷程與掙扎、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聲音,並迫使變遷中的文化重新思考在運動界與全世界的範疇內,強
與弱之可能及應該具備的樣貌。
這就是她的故事。
★ 出類拔萃,無人能及
Like No One Ever Was
我第一次見到大坂直美(Naomi Osaka)時,她的世界排名是第一百二十七位。當時她年僅十八歲,還沒有在巡迴賽中打過完整的賽季,也不曾在任何職業公開賽獲勝。儘管她在媒體上沒沒無聞,我依然堅信讀者應該認識這號人物。
我於二○一六年第五度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澳洲網球公開賽(Australian Open,簡稱澳網),憑藉多年網球新聞報導經驗,我已練就一雙慧眼,知道媒體喜歡什麼題材。《紐約時報》最好的報導不是照本宣科的比賽摘要,而是引起廣大讀者興趣的故...
目錄
引言:出類拔萃,無人能及
Like No One Ever Was
01 天堂 Paradise
02 故鄉 The Motherland
03 夢想開始的地方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04 追逐陽光 Chasing Sunshine
05 初試啼聲 Early Start
06 姊妹相爭 Sister Act 2
07 虛線 The Dotted Line
08 進展 Making Moves
09 一鳴驚人 Rising Sun
10 明日之星 Rising Star
11 翻譯 Translating
12 更上一層樓 Close
13 社交遊戲 The Social Game
14 進入大威廉絲的軌道 Into Venus’s Orbit
15 奪冠之路 Footsteps
16 喜迎小威廉絲 Welcome to Serena
17 查爾斯頓 Charleston
18 碰撞之路 Collision Course
19 沸騰之戰 Boiling Point
20 從球場到撲天蓋地的議論 From Ashe to Wildfire
21 東京的談話 The Talk of Tokyo
22 從底層到巔峰 Down Under to the Top
23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Heavy Is the Head
24 進擊的麻里 Mari’s Shot
25 巨星殞落 Shooting Stars
26 待在屋裡,勇於發聲 Staying In, Speaking Out
27 停賽與再戰 Stop and Start
28 戴在她嘴上的名字 The Names on Her Lips
29 祖先 Ancestors
30 帝國時期 Imperial Phase
31 一段她終究不喜歡的旅程 A Journey Which She Didn’t Enjoy Ultimately
32 隱患 Sliding
33 全面了解 Read All About It
34 聖火傳遞手 Torchbearer
35 煞車 The Brakes
36 比賽結束? Game Over?
尾聲:重啟 Reset
謝詞
參考資料
引言:出類拔萃,無人能及
Like No One Ever Was
01 天堂 Paradise
02 故鄉 The Motherland
03 夢想開始的地方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04 追逐陽光 Chasing Sunshine
05 初試啼聲 Early Start
06 姊妹相爭 Sister Act 2
07 虛線 The Dotted Line
08 進展 Making Moves
09 一鳴驚人 Rising Sun
10 明日之星 Rising Star
11 翻譯 Translating
12 更上一層樓 Close
13 社交遊戲 The Social Game
14 進入大威廉絲的軌道 Into Venus’s Orbit
15 奪冠之路 Footsteps
16 喜迎小威廉絲 Welcome to Serena
17 查爾斯頓 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