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不是靠運氣,而是鐵腕!
◎將星璀璨,生死沙場共鑄大漢榮光!
◎不僅是邊疆狼煙,帝王心術更是驚心動魄!
榮光與血淚交織的年代,在戰火中重塑的大漢疆域
從初露鋒芒到晚年荒唐,閱盡武帝波瀾壯闊的一生
【少年天子到威權皇帝】
年少時劉徹時便展現出非凡的雄心與才智,對於朝政有著強烈的掌控欲望。在與朝廷中諸多勢力角逐的過程中,他巧妙地運用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主父偃的百年大計「推恩令」等計策,逐漸穩固自己的權力,完成了從「被人安排」的天子蛻變成「自我主導」的君王。這個過程充滿了宮闈權鬥、計謀較量,也鋪墊了漢武帝治下那波瀾壯闊的未來。
【揮軍漠北、決戰匈奴】
成為強勢君主後,劉徹將目光投向了邊疆。他不甘漢朝在外交上處處受制於人,屢次派遣軍隊開疆拓土,尤其對匈奴用兵毫不手軟,此時的漢朝充滿了熱血、戰火與英雄豪氣,軍事力量達到了巔峰,氣勢磅礴且驚心動魄。隨著衛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將的崛起,一場場震撼人心的戰役,漢朝的鐵騎將匈奴人打得節節敗退,終將漢家旗幟插到了草原深處。
【治國手腕的兩面性】
除了對外開疆拓土,劉徹對內治國也有一套。為了集中權力、穩定秩序,他不惜重用酷吏,施行嚴刑峻法,以張湯等刀筆之吏為代表,在朝廷中掀起一波波肅清運動。這種治理模式既讓漢朝進一步鞏固了集權統治,也讓社會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書中不僅闡述了漢武帝的治國才能,更描繪了這位皇帝性格中冷酷、矛盾的一面。
【晚年的遺憾與反思】
漢武帝年老時,國力因連年征戰而耗盡,民生困苦,戶口銳減,朝中怨聲載道,漢朝逐漸顯露出疲態。尤其是「巫蠱之禍」,掀起了宮廷內鬥的高潮,讓漢武帝不得不面對親信背叛、皇族內鬥的困境。這位一生致力於開疆拓土的帝王在垂暮之年,開始反思自己的功過。他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承擔了許多爭議和指責,讓人不禁唏噓:一代雄主,功過任評說。
本書特色:本書作者以幽默風趣的筆調,重現漢武帝劉徹跌宕起伏的一生,將浩瀚的歷史化繁為簡,為嚴肅的古代帝王傳記增添了通俗易懂的趣味性。漢武帝不僅是開疆拓土的雄主,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苦有樂的凡人。作者不僅用詩意的筆觸描繪出壯闊的戰爭場面,更巧妙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使這段厚重的歷史彷彿觸手可及。
作者簡介:
朱耀輝,自媒體人、文史作家。自幼喜好文史,博覽群書,學富思博。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欲以文學之法,書寫千年歷史,並載筆者思道。已出版《李斯傳:從一介布衣到帝國宰相》、《人心至上:劉邦》、《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1-7》等多部歷史作品。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潛龍在淵
天人三策
想想看,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大部分人十六歲都還在上高中,要麼埋首書桌,在題海中苦戰;要麼在球場上大汗淋漓,肆意揮灑青春。總之,十六歲正是風華正茂、書生意氣的年紀。
那麼古人呢?他們十六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我們不妨來看幾個例子。
十六歲的慕容恪成為無敵將。
十六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即位稱代王。
十六歲的李元吉鎮守太原。
十六歲的李克用隨父出征,軍中人稱「飛虎子」,被授為雲中牙將。
對於漢朝的劉徹而言,十六歲也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就在那一年,他登基了。
劉啟帶著遺憾和不甘,將帝國的基業交給了少年劉徹。然而,真正接手後他才知道,這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帝國建立已有六十多年,經過了文、景兩代皇帝的休養生息,國內生產得以發展,人民得以富足,經濟得以繁榮。
然而,表面的繁榮之下,危機也在悄然顯現。
黃老之治,說好聽點叫無為而治,說不好聽就是政府不作為。在這種制度下,對內,中央政權對地方勢力姑息縱容,造成地方藩王勢力逐步壯大,最終釀成了吳楚七國之亂,也滋生了眾多的地方豪強;對外,在無為思想指導下的一次次「和親」,只能換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侵擾,邊疆百姓苦不堪言。
真正接手的那一刻,劉徹才感覺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怎麼辦?
帶著無數的疑問,劉徹登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忙著替父親評職稱、定功德,而是在各地組織開展人才應徵工作。
這場思想和文化界的選拔活動在全國引發了轟動,因為優勝者有機會面對皇帝,發表自己對治國理政的見解。通知一經釋出,各地的知識分子和學術大家聞風行動起來。經過地方官的層層考察選拔,共有一百多人被推薦到中央。
在這百餘人的隊伍中,有一個中年人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叫董仲舒。
董仲舒,廣川人,當地有名的大學者。據說他家有一座後花園,裡面假山奇石錯落有致,春天有浪漫的玫瑰,還有滿園的映山紅;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還有芬芳的茉莉;秋天有十里飄香的桂花,還有清雅的秋菊;冬天有傲雪的寒梅,還有紅豔豔的一品紅。
然而,年輕的董仲舒卻一門心思投入故紙堆中,潛心研究儒學,這後花園他三年都沒有去過。
學成之後,董仲舒在老家正式收徒講課。隨著知名度逐漸開啟,跟隨董仲舒學習的學生也越來越多,雖然不及孔子的三千之數,但是幾百人還是有的。
由於學生太多,董仲舒不能一一面授,為了保證教學品質,他將這些弟子按知識水準分成不同的班級,類似於今天的大學、碩士及博士,然後在教室內拉了一道簾子。博士和碩士坐在裡面,大學生坐在外面。
那時候,司馬遷就坐在簾內,聽講臺上的董仲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董仲舒是研究《春秋》的學術大家。更具體一點說,是《春秋公羊傳》的專家。
為什麼要特地強調公羊傳?
我們都知道,《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據傳是由孔子親自修訂的,為儒家「五經」之一。不過很可惜,孔子寫文章實在是惜字如金,書中語言極為簡練,基本上是一句話一段。
因為《春秋》記事過於簡略,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所以很多人看不懂,只能用猜的。
正因為如此,後來出現了很多《春秋》的解讀版,比較有名的是被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
那麼這三種解讀版有什麼區別呢?
《左傳》偏重「講史」,就是故事說得多、講得好,因此你完全可以把它當作歷史書來讀。《公羊傳》和《穀梁傳》最早是一代代人口耳相傳,這兩本書不但體例相同,內容相似,就連書名都很像。據考證,兩者極有可能出自同一個源頭,後來異地相傳,方言口音上的差異導致一個成了公羊,一個成了穀梁。
這種細微的差距往後越來越大,公羊風格比較狠辣,穀梁更重宗法親情,風格偏溫婉。
董仲舒就是研究公羊學的專家。
第一章 潛龍在淵
天人三策
想想看,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大部分人十六歲都還在上高中,要麼埋首書桌,在題海中苦戰;要麼在球場上大汗淋漓,肆意揮灑青春。總之,十六歲正是風華正茂、書生意氣的年紀。
那麼古人呢?他們十六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我們不妨來看幾個例子。
十六歲的慕容恪成為無敵將。
十六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即位稱代王。
十六歲的李元吉鎮守太原。
十六歲的李克用隨父出征,軍中人稱「飛虎子」,被授為雲中牙將。
對於漢朝的劉徹而言,十...
推薦序
代序
朱耀輝是一位熱忱且有想法的青年作家,早前我也讀過他的不少作品,文筆通俗幽默,涉及的歷史時間跨度也比較大。應該說,他的基本功是扎實的,能夠精準解讀相關歷史事件。
當朱耀輝邀請我為他的新作代寫一篇序的時候,說實話,我的內心是比較忐忑的。漢武帝在歷史上是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歌頌他的人很多,非議他的人也不少。當然,這也帶給作者寫作的困難,但是同時也帶給我好奇感,究竟他筆下的漢武帝是怎樣的一張面孔。
在漢武帝治下時期,可以看作是漢朝乃至整個中華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正面講,漢武帝麾下的大漢軍隊降服宿敵匈奴、平亂南蠻、西夷,再至征伐交趾,漢軍鐵騎無往不勝。其中,也湧現了許多彪炳史冊的將星,諸如衛青大破龍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等。應該說,漢武帝的武略影響是相當深遠的,不僅在當時穩定了邊疆局勢,也無形中在後世人的精神基因裡,鑄造了大漢榮光的家國自豪感。這種強漢自信,至今依然留存。
然而,誠如硬幣有兩面一般,頻繁用兵及漢武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同時為西漢帝國的社會經濟帶來了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漢武帝登基之前,西漢經過文景兩代皇帝的休養生息,國內生產得以發展,人民生活富足,經濟環境總體向好。但是歷經漢武一朝,直接造成的結果便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而發生在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也為帝國政權的穩定過渡帶來了隱患。此類種種,均為西漢王朝後來的頹落埋下了伏筆。
從深層次講,漢武帝治下的漢朝,是繼秦始皇之後,對高度中央集權政治模式的又一次嘗試,並取得了成功。當然,漢武帝也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大刀闊斧地修飾法家思想,正式確立了儒家治國的政治體系。即便如此,法家的政治手腕仍潛藏在他的治國基因裡。當然,這也為後世歷代王朝治國提供了明確而可行的模板。
據我了解,為更好地還原漢武帝這個人物及當時的時代特徵,朱耀輝翻閱了大量史料,尤其對於戰爭場面的描寫,作者更是下足了功夫。就寫作風格而言,作者融合了史實性、文學性及趣味性,文字通俗幽默,且符合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打個比方,在霍去病帶領漢軍徹底擊敗匈奴時,作者這樣描寫:「蒼茫的暮色中,匈奴人收起了自己的帳篷,驅趕著牛羊牲畜,在轔轔的車馬聲中,迎著如晦的風雨,投入無邊的黑暗。匈奴的歌手彈著嗚咽的馬頭琴,唱起了哀慟的輓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這種富有詩意的文字,極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此外,朱耀輝尤其重視且擅長對筆下人物心理的描寫。書中曾有一處,講的是漢武帝在彌留之際,曾反思一生功過。作者這般描寫:「身為劉氏子孫,他又怎能忘記高皇帝在白登山的七天七夜、呂后被匈奴單于調戲的憤怒?一次次屈辱的和親,換來的又是什麼?是殺戮,是擄掠,是蔑視!這是漢朝的屈辱,更是劉徹的屈辱!」
可以說,漢朝政權組建前期,在無為思想指導下,對外採取保守的態度,一次次和親,只能換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侵擾,讓邊疆百姓苦不堪言。對於漢武帝而言,屈辱感油然而生,也激發了他開疆拓土的雄心。
順著朱耀輝的筆觸,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漢武帝內心壓抑且有著強烈證明自己的情緒,並隔著時空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而這樣的文字,在全書中比比皆是。作者擅長引導讀者,與書中人物命運產生同理心,這也讓我忍不住要一口氣讀完全書。
白馬晉一
代序
朱耀輝是一位熱忱且有想法的青年作家,早前我也讀過他的不少作品,文筆通俗幽默,涉及的歷史時間跨度也比較大。應該說,他的基本功是扎實的,能夠精準解讀相關歷史事件。
當朱耀輝邀請我為他的新作代寫一篇序的時候,說實話,我的內心是比較忐忑的。漢武帝在歷史上是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歌頌他的人很多,非議他的人也不少。當然,這也帶給作者寫作的困難,但是同時也帶給我好奇感,究竟他筆下的漢武帝是怎樣的一張面孔。
在漢武帝治下時期,可以看作是漢朝乃至整個中華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正面講,漢武帝麾下的...
目錄
代序
第一章 潛龍在淵
天人三策
宮闈角逐
狂生東方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小試牛刀
第二章 初露鋒芒
鑿空西域
不戰而勝
不好惹的諫臣
三個男人一臺戲
竇嬰與田蚡
失寵的阿嬌
第三章 漢匈交兵
馬邑之謀
打通西南
衛青的崛起
第四章 漢武雄風
陽謀推恩令
最後一個游俠
漠南之戰
出道即巔峰
第五章 淮南大案
書生造反
光說不練
作死的諸侯王
家庭內訌
第六章 馬踏匈奴
萬騎卷河西
愛國富商
漠北之戰
封狼居胥
第七章 酷吏時代
刀筆公卿
以暴制暴
張湯之死
第八章 功越百王
再通西域
南越戰事
東征北韓
萬里求天馬
第九章 帝王心術
北方有佳人
蘇武牧羊
將軍百戰身名裂
史公絕筆
第十章 荒唐晚年
向道求仙
巫蠱之亂
中山惡狼
巫蠱案發
功過任評說
代序
第一章 潛龍在淵
天人三策
宮闈角逐
狂生東方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小試牛刀
第二章 初露鋒芒
鑿空西域
不戰而勝
不好惹的諫臣
三個男人一臺戲
竇嬰與田蚡
失寵的阿嬌
第三章 漢匈交兵
馬邑之謀
打通西南
衛青的崛起
第四章 漢武雄風
陽謀推恩令
最後一個游俠
漠南之戰
出道即巔峰
第五章 淮南大案
書生造反
光說不練
作死的諸侯王
家庭內訌
第六章 馬踏匈奴
萬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