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七篇智慧短文,結合理論與實例,引導讀者從多維角度鳥瞰人生
★ 每篇附哲人箴言,無詮釋留思考空間,啟發個人內在領悟
★ 聚焦自我管理與處世之道,幫助年輕人面對無常人生與多變生活
本書旨在提供一些小智慧,試圖從居高視下,來鳥瞰這無常多變的人生,期能找到一些可行的脫困之道。
全書共計三十七篇小小智慧,依五種不同維度來鳥瞰人生,包括:《修心養性篇》、《處事勵行篇》、《豁達應世篇》、《師法古哲篇》、及《內省出世篇》等。
綜觀這三十七篇生活上的小小智慧,除了論情說理外,同時也穿插了一些小故事,都是發生在我個人或周遭的實際案例。透過這些實例,或可作為年輕朋友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或借鏡。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篇文末,我都節選一則或兩則古聖先賢、中外哲人、或相關典籍的箴言。
這些箴言皆與該篇文章內容相關,但我並未作進一步的詮釋。主要用意是,希望留給讀者們空間,用自己的心念去思考、善用。
本書的另一宗旨,在於強調生命雖無常,生活雖多變,但,卻有相當程度是可以管理的──如果你有心,也有方法的話。
換言之,在面對人生的無常與多變時,「自我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簡介:
▎褚宗堯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學士」、「碩士」,國家高等考試「企業管理人員」及格。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退休教授」,華瀚文創科技「創辦人」兼「共同執行長」,安瀚科技「共同創辦人」兼「執行董事」,褚林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榮獲「第四屆海峽兩岸漂母杯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得獎之作:〈再老,還是母親的小小孩〉(二〇一五年六月)]。
章節試閱
1、放緩腳步,細讀人生
多年前一個悠然寧靜、風清氣爽的清晨,我在住家附近的十八尖山腳下散步,偶然巧遇一位多年不見的親戚。
他停好機車,正準備往山上去。我禮貌性地上前與他寒暄,並問他,為何不把機車停在上面的停車場?他不急不徐地回答我:「我想慢慢走,讓自己更接近大自然,也可藉機思索一下日常生活點滴。」
當下,我並沒有仔細留意他的話。可是,走上一小段山路後,腦際突然感到一股清涼。從來,也不曾注意到,山上的早晨會是如此安詳與幽靜。其實,彼處斯情,它原本如此,只是自己不曾在意罷了!
不過,坦白說,今晨此刻的氣氛,讓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如此真實地存在著。因為,我似乎覺察,那既相識又陌生的「真」,此刻在我心坎浮現。
隨後,我走進一片林蔭中。枝頭上幾隻不知名的野鳥,啁啾著歡快悅耳的鳥語,令人有股莫名的祥和、溫馨之感。頓時,「善」的氛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頭。
突然,一隻麻雀翔空而去,我的視線隨之飄向遠處青山。只覺,眼前盡是綠意盎然,以及上方一望無垠的蒼穹,萬里是藍。頓時,這平常我並不很留意的大自然之「美」,駐留在我腦際,內心真有說不出的欣慰!
我不自覺地深呼吸,沒想到,只是幾絲清新空氣,也可以是一種享受。說實話,這是第一次吧?我的心靈能夠感到如此充實!
我生於斯土,長於斯土。萬萬沒想到,在這個平凡如常的清晨,竟然能夠同時受到「真」、「善」與「美」的洗禮。真的,我們是否該緩慢一下自己生活的腳步呢?
此刻不禁令我想起一代大師蘇東坡,對人生態度的樂觀與曠達。
他是一位相當懂得寄情山水的人,總認為,人是可以假借山水之美,來寄寓自己的感情,並從而獲得慰藉的。諸如山間明月、江上清風,都是可資借用的自然美景。更難得的是,它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然而,人們總是盲目地捨近求遠,殊不知人間瑰寶,其實就在自己身旁,卻渾然不覺。今天的清晨漫步感言,不就讓我體會並印證到東坡大師的絕妙哲理嗎?
是誰說的?「智慧源自生活中的淬煉,而且,與天地自然之間息息相關。」的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即是前半句的意思。然而,後半句的涵義,其實更加深遠。
它隱喻著:智慧不同於知識,它還需要有慧根,需要靈光一現的剎那機緣。甚至,智慧的獲得也有賴於「悟」的功夫。而「悟」的背後哲理,更是與天地自然之間,有著妙不可言、難以參透的關聯性。
也難怪,我們深感同意孔子所說的話,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顯然,天下仁者與智者,皆樂與山水接近。因為,他們深知這山水之情,非僅止於讓人賞玩自然之美;實則,背後更深藏著無盡的人生禪機。
至於,誰能有此禪機悟得智慧,除了靠天賦秉性之外,更重要者,有賴於個人的精進修為了。
我自認平庸,缺乏慧根,因此,只能靠後天努力,勤加鍛鍊了。誠如前述,若能在生活中隨緣淬煉,並盡量親近大自然,或有可為。既有志於陶養性靈,那麼緩一緩自己的生活步調,實為必要的起步!
想想,遇事如果急躁,只求速成,當然無法看清人、事、物的本質;尤其,容易把假象視為真相。
反之,若能將腳步放緩,盡量細讀日常待人處事的每一片斷,則較有機會覺察如實的真相,而成就一個更為圓熟的生活,與有大智慧的生命。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東坡〈前赤壁賦〉
2、生命的主人是自己
每個人如果靜靜回憶自己這一生,會發現,總難免有一些負擔和不幸。但,若再仔細想想,其實卻也不乏一些歡喜的時光。
換言之,生命中或許不免有悲苦惆悵,但苦中也可作樂。而想要苦中作樂,則「隨遇而安」與「善待自己」,更是不可或缺的竅門。
宋代禪僧無門慧開和尚(一一八三─一二六○)說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所謂「平常即是道」也。
我們面對這無常的人生與多變的生活,更應該以這樣的心態對待。
其實,人生旅程就好比一年四季,總有春、夏、秋、冬之交替。而每一個人,除了要懂得欣賞「春花秋月」之美外,也該感恩「夏涼冬雪」的時刻。
如果,我們能夠接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有它階段性的意義,同時也肯定生活中每一個片斷都有它的情趣,那麼,你我的生命必定是無時不覺得快樂美好!而生活又何嘗會感到悲苦寂寥呢?
我想,這便是一種「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事實上,這更是一種「善待自己」的人生哲學呢!
那麼,該如何隨遇而安並善待自己呢?盡量往「樂觀」與「曠達」處觀想,便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而想要培養這樣豁達的人生態度,就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永遠有它美麗的一面。更重要的,必須經常鼓勵自己:當面對這世界的美好時,記得「善待自己」。
的確,我們總是太忙,忙到忘了去關注周遭世界美麗的一面。再者,我們也往往太過理性,以致忘了感性地去認識生命的本質。
曾幾何時,我們的生活中少了歡樂,臉上沒了笑容。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佔滿我們整個心靈空間的,竟然是忙碌工作所帶來的疲憊和茫然。
這難道就是我們的人生?不幸的是,在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中,其實有不少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的!
誠然,人生是可以不必這樣的。這點,「禪」給了我們相當的啟示與開導。
它不僅教我們必須接納生命的無常,同時,也肯定生活的多變。而想要學會接納生命的無常,最簡易有效的方法就是,凡事以「平常心」對待。那麼,又該如何以平常心去面對,生命的無常與生活的多變呢?
一代哲人東坡大師告訴我們,人要盡量學著「超然物外」。也就是說,一個人唯有能夠擺脫外物的奴役,充分主宰自己,方足以保持心靈的恬靜和快樂。
換言之,要盡量做到不為外界情境所影響;甚至,能夠轉化外界情境對我們的影響。當然,這並非一件容易達致的修持與涵養。
不過,更具體地說,其實就是「內求」的功夫──一切「反求諸己」的人生哲學。亦即,凡事不假外求,而盡量去「內省」與「內尋」。
這其實也印證了東坡的理念:「對外要順應天意,不要和老天過不去;對內要依歸本性,不要和自己過不去。」而想要如此,首要之務,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過去,傳統禮教總是告訴我們,做人就是要學習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先生心目中的好妻子、妻子心目中的好先生,或是主管心目中的好部屬、部屬心目中的好主管,以及,兄姊心目中的好弟妹、弟妹心目中的好兄姊……。
試問:我們自己究竟在哪裡?
不錯,別人心目中的你,可以盡量去做;但,切勿忘了,也該不時做做自己心目中的你!想想,生活中若沒有了自己,生命也就失去了不少意義。
畢竟,這生命的主人還是你自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和尚
1、放緩腳步,細讀人生
多年前一個悠然寧靜、風清氣爽的清晨,我在住家附近的十八尖山腳下散步,偶然巧遇一位多年不見的親戚。
他停好機車,正準備往山上去。我禮貌性地上前與他寒暄,並問他,為何不把機車停在上面的停車場?他不急不徐地回答我:「我想慢慢走,讓自己更接近大自然,也可藉機思索一下日常生活點滴。」
當下,我並沒有仔細留意他的話。可是,走上一小段山路後,腦際突然感到一股清涼。從來,也不曾注意到,山上的早晨會是如此安詳與幽靜。其實,彼處斯情,它原本如此,只是自己不曾在意罷了!
不過,坦白說,今晨此刻...
作者序
〈自序:小小智慧,瞰人生〉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五月,我應高寶國際集團之邀,出版了《一天多一點智慧》一書,當時頗受好評。時光易逝,如今,已事隔二十六年之久。
當然,這本書早已絕版,市面無法買到。而我手邊自留的,也所剩無幾。
前些日子,一些學生輩和至親好友向我表達,這本書對時下年輕人的為人處世甚有幫助,希望我能夠讓這本書重新再版!
幾經思考後,我決定認真設想這件事的可行性。原因是,我一向重視讀者們的需求。事實上,讀者們願意看你的作品,你也才有寫作的動機與存在價值。
為此,我必須慎重其事。因為,回想當年我寫這本書時,正值青壯年,無論在人生觀、世間價值、處事原則等方面,就見解、經驗、圓熟度而言,皆與已屆高齡的我不可同年而語。
因此,我若應允此事,就必須調整既有的心態、觀念,與論點。而這樣的調整工程,困難度頗高。易言之,重新創作,可能比改寫它,來得容易!問題是,我又不能辜負前述那些人原本的期望。因此,這似乎是件兩難的事!
在顧及多方期待與折衷考量後,我決定以前一本書作為基本素材,重新改寫內容,而且增刪幅度頗大。除了考慮年代、大環境的相關因素變遷,更重要的是,加入了許多我個人在這些年來歷事練心下,所累積、沉澱的諸多經驗與心得。
必須強調的是,許多珍貴心得,其實是受惠於我那偉大母親褚林貴女士的薰陶和教誨。從小到大,我的慈母透過言傳與身教,有時耳提面命,有時醍醐灌頂,讓我受益良多。若非耳濡目染母親待人處事大慈、大悲與大智的榜樣,我恐怕很難單憑自己,萌生出如是多智慧種子!
這些經驗與心得,雖不敢言有多大貢獻,但深信多少能裨益時下年輕人,激勵他們更有勇氣及智慧,去面對與挑戰這無常的生命與多變的生活!
易言之,本書旨在提供一些小智慧,鑑古知今,高瞻遠矚,笑談鳥瞰這無常多變的人生,期許能找到一些可行的脫困之道。是故,此書命名為《小小智慧,瞰人生》(歸類於「慧心智語系列」,序號─慧心智語01)。
全書共計三十七篇小小智慧,依五種不同維度來鳥瞰人生,包括《修心養性篇》、《處事勵行篇》、《豁達應世篇》、《師法古哲篇》,及《內省出世篇》等五個篇什。其中:
《修心養性篇》包括〈放緩腳步,細讀人生〉、〈生命的主人是自己〉、〈認清、接納、肯定、實現自己〉、〈同唱人生三部曲〉、〈咖啡人生的啟示〉、〈從電影看人生〉、〈小天地也可放大空間〉、〈園不在大,有心則美〉、〈且學人老心不老〉等九篇。
《處事勵行篇》包括〈事磨人,方成大器〉、〈勵行點點滴滴求其是〉、〈善用時間管理〉、〈取之有道、有度〉、〈孰重?一個今天,兩個明天〉、〈別因強出頭起煩惱〉、〈勇於面對挫折〉、〈不倒翁的省思〉等八篇。
《豁達應世篇》包括〈曠達的人生觀〉、〈學會轉境功夫〉、〈原諒自己的智慧〉、〈其實雲上有青天〉、〈重拾初心─世事堪玩味〉、〈學習活在當下〉、〈偷閒行樂去〉等七篇。
《師法古哲篇》包括〈感謝生命中的上師〉、〈師法東坡大師〉、〈且學東坡的三好〉、〈切莫淪為物奴或物狂〉、〈何妨順天意、歸本性〉、〈明朝散髮弄扁舟〉等六篇。
《內省出世篇》包括〈諸法無我,諸行無常〉、〈相信人生的甘苦浮沉〉、〈得之與不得皆因緣〉、〈後腳放,前腳才能行〉、〈遺忘的不思義功效〉、〈學習面對孤獨〉、〈簡樸、輕鬆過生活〉等七篇。
綜觀這三十七篇生活上的小小智慧,除了論情說理外,同時也穿插了一些小故事,都是發生在我個人或周遭的實際案例。透過這些實例,或可幫助年輕朋友們破除迷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或借鏡,勇敢地面對人生的逆境和種種挑戰。
此外,為了讓文章主題與內容一氣呵成,每一篇散文盡量言簡意賅,字數約略在一千三百字上下,期能讓讀者們更容易閱讀並產生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篇文末,我都附上節選的一則或兩則古聖先賢、中外哲人,或相關典籍的箴言。這些箴言皆與該篇文章內容相關,但我並未做進一步的詮釋。主要用意是,希望留給讀者們空間,深刻地靜心思考,然後善用在自己身上。
總之,本書的另一宗旨,在於強調生命雖無常,生活雖多變,但,卻有相當程度是可以管理的─如果你有心,也有方法的話。換言之,在面對人生的無常與多變時,「自我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小小智慧,瞰人生》這本書能夠順利出版,衷心感謝褚林貴教育基金會的贊助發行,與朱淑芬董事在基金會行政事務上的協助,以及榮譽董事楊東瑾顧問與林若昕小姐,他們對基金會官網與facebook、instagram的熱心推展與奉獻。
此外,也要感謝好友蔣德明先生、褚惠玲顧問,以及諸多善心人士,他們對基金會多年來的護持與慷慨捐贈,讓基金會核心業務的推廣,以及社會教育相關書籍的出版,都能夠順利地推行與持續發展。
最後,我摯摯誠誠地把這本書,呈獻給內人郭照瑩女士與女兒彥希、兒子彥廷暨她(他)們的家人。
同時,謹以本書來紀念我已先逝的父親褚彭鎮先生(聽母親說,我的文思與才藝,泰半承傳自他老人家),與我一生的智慧導師、永遠的慈母─褚林貴女士(母親雖於百歲嵩壽辭世,但,她老人家的法身始終護持著我、與我同行)。
褚宗堯
民國一百一十四年 夏
序於 風城新竹
〈自序:小小智慧,瞰人生〉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五月,我應高寶國際集團之邀,出版了《一天多一點智慧》一書,當時頗受好評。時光易逝,如今,已事隔二十六年之久。
當然,這本書早已絕版,市面無法買到。而我手邊自留的,也所剩無幾。
前些日子,一些學生輩和至親好友向我表達,這本書對時下年輕人的為人處世甚有幫助,希望我能夠讓這本書重新再版!
幾經思考後,我決定認真設想這件事的可行性。原因是,我一向重視讀者們的需求。事實上,讀者們願意看你的作品,你也才有寫作的動機與存在價值。
為此,我必須慎重其事。因為...
目錄
自序:小小智慧,瞰人生
▎一、修心養性篇
1、放緩腳步,細讀人生
2、生命的主人是自己
3、認清、接納、肯定、實現自己
4、同唱人生三部曲
5、咖啡人生的啟示
6、從電影看人生
7、小天地也可放大空間
8、園不在大,有心則美
9、且學人老心不老
▎二、處事勵行篇
1、事磨人,方成大器
2、勵行點點滴滴求其是
3、善用時間管理
4、取之有道、有度
5、孰重?一個今天,兩個明天
6、別因強出頭起煩惱
7、勇於面對挫折
8、不倒翁的省思
▎三、豁達應世篇
1、曠達的人生觀
2、學會轉境功夫
3、原諒自己的智慧
4、其實雲上有青天
5、重拾初心─世事堪玩味
6、學習活在當下
7、偷閒行樂去
▎四、師法古哲篇
1、感謝生命中的上師
2、師法東坡大師
3、且學東坡的三好
4、切莫淪為物奴或物狂
5、何妨順天意、歸本性
6、明朝散髮弄扁舟
▎五、內省出世篇
1、諸法無我,諸行無常
2、相信人生的甘苦浮沉
3、得之與不得皆因緣
4、後腳放,前腳才能行
5、遺忘的不思義功效
6、學習面對孤獨
7、簡樸、輕鬆過生活
▎附錄
附錄一、作者簡介及相關著作
附錄二、褚林貴教育基金會簡介
附錄三、褚林貴教育基金會出版書籍
自序:小小智慧,瞰人生
▎一、修心養性篇
1、放緩腳步,細讀人生
2、生命的主人是自己
3、認清、接納、肯定、實現自己
4、同唱人生三部曲
5、咖啡人生的啟示
6、從電影看人生
7、小天地也可放大空間
8、園不在大,有心則美
9、且學人老心不老
▎二、處事勵行篇
1、事磨人,方成大器
2、勵行點點滴滴求其是
3、善用時間管理
4、取之有道、有度
5、孰重?一個今天,兩個明天
6、別因強出頭起煩惱
7、勇於面對挫折
8、不倒翁的省思
▎三、豁達應世篇
1、曠達的人生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