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以馬來西亞跨族群社運的社會學觀察,讓更多人知曉馬來西亞社運的狀況;
★ 本書原作榮獲台灣社會學會年度碩士論文獎(2019)、台灣東南亞學會碩士論文獎(第二名)(2020)、國立政治大學年度碩士學位論文獎(2021);
★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馬藹萱、馬來西亞雙威大學政治學教授黃進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何明修、台灣季風帶文化創辦人林韋地專文推薦!
「淨選盟大集會是馬來西亞公民運動史上一次最值得紀念的嘗試,也是最應該警惕的經驗。警惕在於由它衍生的種種限制,而值得紀念的是,它將街頭點化成一張桌子,一張可供不同族群、性別、階級進行互動、對話和行動的桌子。」
殖民時代以來,馬來西亞不同族群就時常處在不平等的關係之中,而獨立以後,馬來西亞政府也常以種族政治作為施政手段,進一步激化族群之間的矛盾關係。種族典範的政治意識形態已經全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面對這樣的處境,馬來西亞卻難以產生一個跨族協商的公共領域,使各族難以針對公共議題進行交流、互動。直到二〇〇〇年以後,馬來西亞才頻繁地出現以多元族群參與者為主的社會運動,在國家機器之外,創造了一個跨族交流、批判公共議題的空間。其中,「淨選盟大集會」
是諸多跨族群社會運動中動員最廣泛、歷時最長的一個例子。
本書以淨選盟大集會作為個案,探討社會運動如何為馬來西亞各個族群形塑一個跨族協商的場域,並討論各族參與者如何在其中產生新的身分認同,從而建立跨越族群的公共性,以此挑戰官方的種族政治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