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
文/Aaron
你有過登山的經驗嗎?登山是一個五味雜陳的旅程。首先,若你不是一個樂於登山的人,在初體驗中,你可能僅僅是受邀者,但這並不代表你不用去理解這趟旅程一切需要知道的資訊,包含:登山總路程、著名景觀和一堆注意事項等。事實上,你的好奇心很可能會驅使你去做很多行前調查。如果我們看的都是講述所登之山的美麗、好友彼此扶持的溫暖,那麼可能在這趟旅程中,就將體驗現實的殘酷了。但,若我們看到的都是登山有多難、不想成為別人的重擔,那麼,或許我們連第一步都不會踏出去。
走出圍困孤城,開始行前準備
其實服事與登山很像,都是一種在不同階段中需要領受、學習不同風景的歷程。常常有人說,服事就是在事奉神,既然是事奉,就需要學習如何去做,也是一種與神關係親近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同時學習愛神與愛人─與神靠近會發現必須要學習聖潔,與人靠近則要學習虛己。在同性性傾向的掙扎中,最容易讓我們看到自已的慾望是無法採用「同性嫁娶」就能解決的問題。在生理需求與內心掙扎之下,對於是否要堅持走神預備的道路,內心常起著非常大的衝突:我所愛的不能去愛,卻要學習去愛所看不見的。
在教會中,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常是經歷磨難的時刻。當身旁最能支持你的同伴們,不經意地在律法主義下,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常讓我產生一種糾結:我的重擔只能一個人背,我的苦沒有人能同理,我必須要面對關係可能會發生的衝突和失去,以至過分在意我在別人眼中的樣子……;如此這般沒有安全感的狀態,卻是我在教會中的日常。罪咎與安全感的浮沉不定,成了我在教會與神、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最需要面對的課題。
原來,一個缺愛的人,甚至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無法在服事中感受到認同及喜樂的!因為所做的都在極力地討好人,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因而失去了服事的初衷。所以,我逃了,逃開了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縱使仍過著基本的教會生活,但在我的心中,卻築起了一座堡壘,那是一座,不容任何人走進我心中的孤城。
然而有一天,我領受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必須要先被神愛,才有辦法接納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在「走出埃及」輔導協會學習的歲月中,有一次,我參加了「默想營」。活動中,請參加者交出所有電子產品,除了聖經以外什麼都不能帶。這樣的專注默想,讓我感到時間流逝變慢,所有感官卻變得敏銳起來。我真實的感受到一股溫暖的觸摸直至內心深處,我知道那是我一直以來跟隨的耶穌,我經歷了什麼是「賜平安的意念」、我也聽到一個聲音,要我先去尋求祂的同在……,祂愛我!不是因為我的樣貌、性情甚至性傾向;無論如何,祂就是愛我。
原來,在天國的永恆生命裡,我所被定義的,是屬神兒女的身分!而不是性傾向。
至此,我才有辦法調整我服事的焦點,從複雜的人際認同中,轉移到對事工的熱情。而當目的正確、想法正確、行為也正確時,在教會的服事才能看見神的作為,也才能享受與神、與人同工的輕省及喜樂。唯有我預備好自己,才能向稜線啟航,往「服事」這座高山挺進。
找回真實身分,從受助者成為同行天路客
從爬上山路的第一階開始,興奮感可能會驅使你蹦蹦跳跳地向前衝。你會忘記評估負重、體力和前面的路程還有多遠,沿路嘰嘰喳喳地呼朋喚友,東奔西跑地四處探索,這都可能會使你消耗過多體力、不多久便口乾舌燥、呼吸也忽快忽慢。若是你進到這個狀態,所要做的是:平息你的呼吸,盡快讓自己回到「穩定」的狀態。可惜的是,亢奮的初行者,往往不容易注意到這個環節,最後反而讓「登頂」變得異常困難。但,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同行旅伴,或許他可以提醒,甚至幫助你穩定狀態,使你可以更專注去面對眼前的山路。
服事人、與人建立關係,有如面對鏡子,進行自我認知、檢視、反思的體會。乍聽之下,感覺好像頗具意義;但其實踏入禾場時,也沒想那麼多。我之所以想服事有相同經歷的人,只有兩個動機:一、我的生命從泥濘中被救出,我也好想去幫助像我一樣的人!二、我在協會的事工中被服事,我是否也可以略盡綿薄之力,用行動來支持這份事工……?
於是,經過禱告後,懷著滿腔熱誠來到服事現場。雖然一開始對自己充滿懷疑,卻在第一次的團體中,看到學員們講述著自己的經歷及困惑時,我頓時發現兩年前的自己也是如此徬徨、苦悶地坐在當中啊!那種對於未知的不安,以及內心的糾纏,似乎喚醒當時的我,好希望有一個人能夠懂我的需要,告訴我生命之道的答案。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懷,把我們這群不論是過去或現在的苦情人連結在一起,我發現,他的痛我能懂,我的苦他明瞭……。
同理,是我們能否有認同感並快速建立信任的核心。這並不是代表:只有同性傾向者能服事同性傾向者;而是:星月才懂夜的黑。在曠野中,引路人遠比地圖更加親切。我發現,投入服事不只可以表達感恩,更能真實地成為別人的幫助。這樣的安慰與陪伴,是我在被陪伴時,所體會到的幸福與感動。
陪伴這件事,也不僅僅是針對新進學員,當屆的同學也是我想支持的對象。一起經歷兩年的尋找神、找回自己的歷程,與其說身邊的是同學,不如說更像是戰友─是一起同行、互相扶持, 手把手才能爬出深淵的同儕們─我們知道彼此的辛苦,也明白彼此的煎熬,深知從協會畢業並不是結束,而是成為天路客的啟程時,我怎能讓曾經的戰友孤立無援呢?
在我的同學中,就有一位與情慾爭戰已久,因同性傾向的影響,而對人生充滿著遺憾及焦慮。生命的確會在離開階段性的課程後出現矛盾,原因是當轉為一個人面對人生課題時,往往隨即會冒出隱憂。這些矛盾,常會一次次地讓人懷疑「堅持聖潔」這件事情是否有意義?當我在陪伴同學的歷程時,我看到當這些懷疑逐漸形成一種理由及桎梏,也發現是否可以拉身邊的人一把,便成為一種呼召及負擔。或許我沒有辦法代替神補足他內心的需要;但我可以讓他知道:在生命的路上他並不孤單!有人願意在旁邊陪伴他,當他需要協助或關心時,我們彼此就成為對方的支持,知道很多生命的功課真的很不容易,卻也仍能在旅程中彼此加油打氣、時時得力。
堅持登頂,聽祂聲音,成為祝福
在漫長的登頂路途中,有時候你可能已經爬了一半,但已經感到筋疲力盡,無法再往上攀爬攻頂;但若選擇放棄往下,又充滿「棄之可惜」的糾結。在內心的不甘和身體誠實的疲憊感交戰之間,情緒常可能淹沒你的理智。這時,在身旁可能總有會說出這樣一句話的人:「登山是一個自我對話的過程。」因為你確實會發現,原來你不是你所想像的樣子。但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做出決定:我是否要堅持下去?這時,你會需要幫助你完成登頂的信心喊話,好使你繼續堅持向前;而這樣的鼓勵,若是出自一個已經登頂完成、在他的回程中與你擦肩而過的過來人,你就會更有信心、更有盼望地去堅持餘下的最後一哩路。
再次回到教會服事的現場,有種說不出的熟悉和陌生感。熟悉的是,面對陪伴自己走過人生高山低谷的教會,心中總有一種默默的感慨和虧欠。陌生的是,帶著不同的心境回到禾場,彷彿那些曾經在乎的傾向認同已然鉛華洗盡;取而代之的,是看見教會中同屬耶穌肢體、卻因無法看見生命盲點的人仍在曠野漂流。這樣不同心境的轉變,使我開始領受呼召,並期望藉由我所經歷及學習的,可以從世界端遷到神愛子的國度中,扶持一些需要的人。
而當我願意敞開自己,勇敢在教會中向肢體們坦承我的見證和領受,盼望神喜悅、得榮耀時;往往又受到老我影響,開始擔心眾人的眼光。當我在見證前夕,還在思慮要說什麼時,主祂垂聽了我的禱告,輕聲且堅定地對我說:「孩子,你不就是要和人說我跟你之間的故事嗎?」在那一刻,神又親自從仇敵的謊言中,奪回我的心,並使我更加清楚知道,祂帶領我的一生,不僅要贖回我這個人,更是要我時刻懂得放下自己,將焦點定睛在使祂得著完全的榮耀、也使人得著益處。
面對神要我去陪伴的群羊,不論是受「同性性傾向」而陷入自我控訴或定罪的人,抑或是深陷在錢財、權力、怨懟泥淖中的人,我學會了丟下律法、拾起恩典去陪伴他們,也終於明白耶穌為什麼要用愛來挽回世界,不是因為這個世界的人缺少了公義, 而是這個世界的人要倚靠耶穌而成為公義。既然如此,這個世界不需要更多指出他們不義的人,而是需要可以與他們一起同行、來到耶穌面前的人。一個在登頂之後,能用自己的曾經,去鼓勵他人堅持登頂的旅伴。
爬山經驗酷似我們經歷信仰這座聖山時的縮影。在追求中, 一樣有個引路人,有一群陪你爬山的人;有面對痛苦難耐的時刻,有決定緊緊跟隨的堅持。不一樣的是,我們可能不知道下一個短暫休息的涼亭在哪?我們不知道登頂後的風景如何?我們不知道這條山路到底有多高?也不知道最後是否能堅持到頂? 但,可以確信的是,我們都需要從神、從彼此而來的鼓勵和陪伴。因為服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身體到心理、從自己到他人,我們需要做的,遠比我們以為要做的更多。但,也就是因著我們願意去做,才會讓苦難變為祝福,不僅是自己得勝, 也在幫助他人時,可以更加擴張自己的境界。讓我們在回程時, 不僅知道我可以給予別人鼓勵及幫助,更可以與神同工同行,一起去挑戰下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