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3 項符合

等到下一代:香港流行文化與身分認同史備忘 1970s-2000s

的圖書
等到下一代——香港流行文化與身分認同史備忘 1970s-2000s 等到下一代——香港流行文化與身分認同史備忘 1970s-2000s

作者:李照興 
出版社:二○四六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22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等到下一代:香港流行文化與身分認同史備忘 1970s-2000s

內容簡介

「當你不可以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
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東邪西毒》
 
香港流行文化歷史考古
香港身份認同的四十年流轉史
滄海遺珠大追認+文青成長私記
 
香港文化思維中的自由奔放與貼切傳神
是全球華人成長中的集體記憶
 
為香港流行文化整理四十年脈絡
追溯香港流行曾經賴以成功的基因
為什麼香港文化可以創造流行盛世?
香港身分又如何通過流行建構?
面對正在消失的身分   文化可以如何傳承?
是從哪天起   帶着流行文化的自信
我們自豪地說 :我們香港人
我們又終將要到哪裡
 
  由李小龍、許冠傑、衛斯理、張國榮、梅艷芳、林夕、周星馳、王家衛到四大天王;從功夫片、警匪片、黑幫古惑仔到臥底無間道,一杯茶餐廳奶茶呷到的港式風味,這一波始於70年代的香港流行文化產業及文化輸出,到90年代達至頂峰,是幾代香港人自鳴得意的標籤,進而成為了肯定自我的身分認同。
 
  在挪用其時異常篷勃的文化商品和偶像風潮的過程中,同時激發更多香港新一代投身創作與文化消費,形成獨特的成長經驗。
 
  香港流行文化這段黃金時代是如何被創造的?
  所謂「港式」所指又是什麼?
  它又如何輸出到全球華人地區,形成了「香港大流行」並一步步蛻變為「香港身分」的載體?
 
  這是一場又一場跨界別新興媒體熱潮下的協同並肩:電視、電台、電影、出版、雜誌、漫畫、時尚、商場空間各種潮流大交滙。
 
  一種無序中自生成序的獨有香港流行美學。
  一個與全球華人文化圈息息相關的狂飊時代。
        
  香港流行文化史,也是全球華人文化圈的交易誌和演變史。
 
  正值香港面臨文化危機、身分存亡爭辯之際,要回顧香港流行文化這段大流行歷史,就無可避免同時也是一次香港文化的重塑與再植。無須一定清楚所有文化走向的來龍去脈,但共同有過的香港記憶卻早已化為你我個人成長中不被遺忘的一部分。
 
  往後,香港文化香港身分,既要保存,同時講求再植與跨域長期連結。依仗的是熱愛過的、經歷過這個獨一無二的香港的每一個人,當中每一位都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香港流行史記。
 
本書特色
 
  李照興早年曾撰寫《住在台北的101個理由》,在台灣本有知名度。他編著的《王家衛的映畫世界》,亦是電影界中知名著作。本書距離他上一本著作已超過十年,他亦有心建立離散港人/華人之論述,相信出版時會有一定哄動,是本社未來重點操作項目,亦將在台北書展舉辦活動。
 
名家推薦
 
  吳俊雄(流行文化學者)
  金成(《美紙》總編輯)
  卓男(影評人)
  卓韻芝(編劇)
  馬世芳(作家、主持人)
  馬欣(影評人)
  陳冠中(作家)
  陳慧(作家)
  梁文道(文化人)
  黃宇軒(城巿研究者)
  曾志豪(傳媒人)
  鄧小宇(文化人)
  鍾雪瑩(金馬影后)
  (按姓氏筆劃序)
 
  「李照興的文章,有視野,有人氣,我一直愛讀。寫文化評論,他有邊緣人的優勢:比戰後嬰兒年輕,比數碼世代老成,實時見過丁蟹,體驗過政權交接,並提早用腳行遍大地,直擊潮爆中國。香港流行文化生於邊陲,數歷出奇的轉折。這段歷史,由李照興來寫,我想不到更好的人選。」——吳俊雄(香港流行文化學者)
 
  「李照興總在逍遙獨遊間吸盡世間的日月精華,再以兼收並蓄的筆觸將觀察紀錄和分析。能寫出一本探索橫跨三十年的香港流行文化好書,非他莫屬!由黃金盛世的香港電視、電影、電台、出版,講到港式時尚和商場空間,以及香港身份的建構、消失和傳承,Bono跨領域的足跡,猶如香港流行文化從在地、跨越以至再植於全球華人世界般,獨一無二。」——卓男(影評人)
 
  「什麼是香港?那就是餘年偶爾夜半想起,那些這輩子不知什麼時候還能再會的友伴,那些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度召開的集體儀式;那些我們曾經以為像呼吸喝水一樣自然,但現在猶如毒藥猛獸的言語和行動。當然,還有李照興如此深情而又細緻的替我們這代人所召喚回來的流行文化記憶。是的,那種生猛放肆無所顧忌,就是香港,至少是李照興和我的香港。如今,因為失去,所以我們想要記起;又因為我們記得,或許猶有餘燼。」——梁文道(文化人)
 
  「作為80後,成長於九十年代,到了千禧過後,開始想參與其中,共同創造香港文化。於是,既對二十世紀末香港文化從現代走向後現代的發展軌跡極其著迷,也對千禧後現在進行式、百花齊放的當代演化,也充滿期待,急著想將一切放回應有的脈絡裡思索。要審視1970s– 2020s這半世紀的香港文化,評論人李照興的文字,一直是我這代人最重要的座標之一。從《香港101──愛恨香港的101個理由》到《香港後摩登:後現代時期的城市筆記》,從他的專欄文字與影評到「B鏡:流行世界自由connect」,這位前輩持續啟蒙大家,以宏觀的視野評價身份與潮流。尤其喜歡此書中「蒲點考古學」一章,那是香港一直有待書寫的城市空間文化史,非常精采。」——黃宇軒(城巿研究者)
 
  「很高興現仍有人肯花如此時間,心機, research 寫香港流行史,回報肯定不成正比,十分欽佩和感動,希望出版後得到文化界正面的迴響和肯定。」——鄧小宇(文化人,《號外》創辦人之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照興


  香港作家、創作人、出版人。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術系畢業,主修文化研究。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香港電影論述及城市流行文化。曾於香港《經濟日報》、《號外》雜誌、《周末畫報》等多個傳媒機構担任記者、主編、出版人及創意總監等崗位。多年來輾轉長駐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從事第一綫採訪、文化記錄及個人創作,採訪及評論作品現見於端傳媒、《號外》、《明報》等媒體。

  尤愛站於時代的熱點,記錄並梳理城市進程的來龍去脈,世代交替的吉光片羽,身分混雜的文化沖擊。那曾經是1997年的香港、2008年的北京,以至2022年的上海。現專注香港流行文化記錄及論述、泛亞洲城市觀察和跨域華語文化圈現象,創有「B鏡:流行文化自由connect」專頁,持續文化評論、流行歷史與當下包括東京、台北、香港等亞洲城市的新興文化梳理。面對急劇變化的後香港新常態,也是時候通過對香港流行文化發展過程的重新檢視,探尋當年香港身分崛起的成因,今天面對的焦恐,以至未來去往的方向。
 
  個人或編輯出刊作品:
  《香港101-愛恨香港的101個理由》主編(2000)
  《香港酷酷》作者(2001)
  《香港後摩登》作者(2002)
  《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合編(2002)
  《王家衛的映畫世界》合編(2004)
  《潮爆中國》作者(2008)
  《燃後中國》作者(2012)
  《新銳亞洲 YOUNG ASIA》主編 (2012)
 
  《潮爆中國》獲香港電台主辦「2008香港書獎」、香港政府圖書館主辦「第20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及「2009搜狐年度十佳圖書」獎項。主編策劃《週末畫報》2012特刊《新銳亞洲 YOUNG ASIA》獲2013亞洲出版協會大獎(SOPA)生活方式類報道優異獎。

  電影作品《潮爆北京》曾參加台北金馬影展、香港亞洲電影節及大阪亞洲獨立電影節。

 
 

目錄

0    大流行論述:品味政權與身份主體性

0.1    當香港流行變成一種身份

1    CANTOPOP:始於語言又不止於語言                        
1.1    電視撈飯:電視與香港初代流行曲盛世
1.2    鐵塔凌雲:1972與香港粵語流行曲主體性的誕生
1.3    歌詞流變:哲理與象徵由「此時此處此模樣」到「請放下手裡那鎖匙好嗎」
1.4    日曲改編:一段亞洲文化商品交流史
1.5    國際視野:《世運在莫斯科》到《光輝歲月》我們自視為地球村一份子
1.6    電音往事:起初要有sound之前達明時代
1.7    千千闕歌:香港曾有過的流行北伐
1.8    音樂私憶:香港文⻘聽歌寫字簡史        

2    影視神采:「咁都得?!」精神

2.1    香港電影的「咁都得?!」精神
2.2    身分危機:香港臥底特別多
2.3    黑幫即演義:古典傳統在古惑仔中傳承
2.4    劉鎮偉與王家衛:記憶與身份的灰燼
2.5    電視作者論:香港歷史與身份的劇集啟蒙
2.6    新浪潮前後: 作者言志與中港寓言(1972與1982前後香港電影現象)     
2.7    香港的後現代身世:懷舊、失憶、精神分裂(1992前後香港電影現象)
2.8    範式轉移:新年代之始(2002前後香港電影現象)
2.9    電影神采:港產片的轉型期 (2012前後香港電影現象)
2.10    後浪潮:只有眼前路 沒有身後身(2022前後香港電影現象)
2.11     光影私憶:走過電影中的街角
                        
3    風格認同:時裝到精神審美的建立    
                    
3.1    Camp 的誤讀:Notes on Hong Kong Camp
3.2    881、903背後:主流電台中的實驗精神
3.3    時尚: 音樂到fashion的全球流行共同體
3.4    日本風:變身可以拯救地球
3.5    有個貴族:從事頭婆到騎士精神的英國王室遺產         
        
4    蒲點考古學:幾多個失散伴侶
                                           
4.1    六四吧到七一吧:曾經有過這樣的酒吧
4.2    文⻘蒲點考:巴⻄咖啡到My Coffee及尖沙咀逛街往事        
4.3    香港落D傳說:DD、CANTON到348的disco興亡史
4.4    茶餐廳I在地篇:一種隱形的香港性
4.5    茶餐廳II域外篇:口味北伐與全球離散
                            
5    流行備忘:過去備份與未來連結
                                               
5.1    反離散影視:打破大中華市場迷思後的全球華語體系
5.2    眾聲喧「華」:金馬獎預示的全球新華語文化圈
5.3    地獄破了後:後香港的終結新香港的開端
5.4    劫後重逢:我曾愛過的那些香港時刻
5.5    一個人的香港流行文化簡史:1976年的前前後後
                    
跋:等到還是等不到?
 



等到還是等不到?


  0

  香港粵語的神髓,常繫於語帶相關,同詞多義,繪形繪聲,字態生猛,甚至只是單單語氣發音的差之毫釐,意思已是繆以千里。於是,一本從個人經歷出發,旨在記錄種種香港流文化發展的備忘小史,就不可能不保留這種語言上的獨特神采。無論是當中分析香港電影的核心概念「咁都得?!」精神,抑或以「無掩雞籠」來形容其時旺盛的人才流動。當然,這也包括了書名「等到下一代」的多重理解。

  「等到下一代」其中一個緣起固然來自黃偉文填詞〈囍帖街〉中的一句:「等不到下一代是嗎?」,在書中有關流行歌詞的論述中,這曲被界定為香港流行音樂仍能發揮它跨域影響力的最後階段代表作。於此,Wyman 終結於一個問號。舊街道與老記憶,香港那黃金時代的印記,是否如歌詞所述的「種過的花」,已等不到為下一代去保留了?

  「等到下一代」正是這問號的兩個補充備忘,其意思取決於選用哪一種港式發音:「等到(粵音:到達的『到』)下一代」是指「讓我們等著吧,一直等到下一代來臨」;又或者,它也可以唸成「等到(粵音:睹)下一代」,意思是「已等到下一代的出現了」。 一個是具開放性的描述,另一個,是正面的肯定。這種港式粵語文字遊戲的曖昧性,時常構成了我們那共通的語言習慣與身份默契。 這就不奇怪,這段小史要從歌詞和語言開始談起。

  1

  所以是備忘,而不是通史,固然因為這樣一種從個人出發的記述,混雜了香港流行文化各領域不同版本傳說、集體記憶、編年誌、私人愛惡、城市街頭考古以至文青成長私記,無可避免首先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而且較屬於青少年成長期主要為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那一代人」的故事,縱或會勾起同代人的憶記共鳴,但說到底,它本質上更多仍是一連串私人的生命備註,源於多年的親身經歷、文獻珍存、媒體報導、上一輩口述歷史,甚至是同代人的蜚短流長。它更多是一次情感的實踐,毋需過多注釋。當中夾雜著對某些特別感興趣人情時地的勾勒與評價,只是回響著一個強烈的願望:避免遺忘。

  記憶,每個人的小歷史,正是香港當下最需要珍重的私人寶藏。尤其是當大歷史往往會被說成是另一個自己早已認不出來的故事。

  這些不同年代的流行文化曾滋養過我們的精神生命,如今亦成了我們的情感慰藉。從李小龍到古惑仔,「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唱至富士山下,這些流行符號不僅陪伴幾代人成長,更深刻的變作自己人生的一部份。每個曾經愛過這個城市及其流行文化的人,都理應擁有一頁屬於自己的香港流行備忘。

  2

  香港,如果過去一直說它欠缺清晰身份的話,那它終為世人所知的身份,就是由其產生的流行文化塑造出來。這個身份故事,無論是從流行音樂還是電影發展層面而言,也可把1972年或廣義上的70年代初視作一個重要的象徵性開端,這構成了本書內容時間跨度的起點。就在這一年,許冠文、許冠傑推出了粵語歌曲〈就此模樣〉,即後來廣為人知的〈鐵塔凌雲〉。李小龍同年有兩部電影上映,分別是《精武門》和《猛龍過江》。通過這樣具代表性及開創性的作品,他們率先把香港流行文化創作帶往一個新高度,一種因應獨有文化與成長經歷而來的身份認同。由此引伸,便導出本書首兩章有關流行音樂與影視文化所涉及的身份探討。

  從廣受歡迎的熱賣作品,深入民心的共鳴話題,到香港明星的服飾髮型,甚至一杯茶餐廳奶茶呷到的港式風味,這一波始於70年代的香港流行文化輸出,把香港放進一幅更大的全球華語文化及產業地圖之上,並於90年代達至頂峰,締造了「香港大流行」。這是幾代香港人自鳴得意的標籤,進而成為了肯定自我的身份認同密碼,及後不僅激發更多香港新一代投身創作與文化消費,形成天下無雙的成長經驗與特有風格。更是憑藉這些文化輸出,它使世界認識了香港。貫穿其中,其實是一個強大的流動性與國際化進程,香港大規模向外輸出文化商品之同時,也在時尚審美、創意啟發、城市空間和進步精神層面,接軌國際價值,反映在往後兩章有關風格美學塑造與空間「蒲點」的章節之中。城市空間更是晚近彰顯香港城市結構特色那最廣為傳頌的切入點,只有曾經生活在此,每天在這樣的街區肌理內奔走過的人,才會生出一種需通過丈量每寸土地去經歷香港的情懷,從而得出了「香港真係好靚」之感慨。

  是故,從酒吧、咖啡店、街區到山巒,沒有一段記述香港身份發展的備忘,能繞過對空間體驗的描述。那怕該些空間體驗,事過境遷,來到今天也許不復存在。然而正是對這些可能已逝去空間及其曾經散發過的風尚之記錄,我們可以更立體的看見這個城市的來路與去向。

  3

  新世紀過後,隨著文化消費市場、文化產業鍊、明星生產方式以至娛樂資訊獲取方法等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以及發生於2003年之後更具長遠影響力的發展:一種更深層次的中港關係正在形成——香港大流行其時那怕還未去到終結,卻必然已翻了新篇。儘管當時流行文化作品對身份的議論或焦慮反映更為熱衷,但無可否認,它的跨域影響力已不復以往。對城市和個人而言,2000年代實際上都是一段面臨重大轉型改造前的蛻變期,香港得處理伴隨新城市身份而來的個人身份認同逆轉。反映在社會氛圍之上,是多次保育運動和本土論述的興起;於文化產出而言,是難以再出現一如過往那種天馬行空又充滿自信的作品; 在跨域市場而言,隨各個華人地區文化消費市場的自我確立,這年頭也再不那麼依頼香港的流行文化輸出了。於是,這段身份崛起小史的備忘,短暫終結於2000年代後期,其緣故並非因為從此以後再沒「香港身份」的探索,而只是因為自2010年開始,這探索顯然已進入另一階段:它同時要處理舊身份的存亡,以及更為逼切的新身份的建立。

  這股活力澎湃的香港大流行,我們愛惜的文化原鄉,由70年代至2000年代,難道它就僅存活了不到四十年?這場身份逆轉與重構,經過2010年代的模糊與躁動,來到2020年代已更見鮮明,所以我們才有了最終章的「流行備忘」,那可說是「有關備忘的備忘」,冀以看到今天乃至未來的一點新可能,使本書並非一本單純寄情於往昔的回首作。

  4

  感謝「二〇四六出版社」總編輯鄧小樺及本書編輯余旼憙的高質高效編輯團隊,在短時間中合作完成這本醞釀多年的記述,正如名字的聯想,不用等到2046那一代。這不就是此書最初的原意?趁我們還記得。香港莫失,流行莫忘。

  還有花心思為本書設計的吳郁嫻,那豐富而多層次的拼貼和色彩就是香港大流行的視覺比喻。更要感激眾位為此書作推薦詞的好友及香港文化創造者:金成、卓男、卓韻芝、吳俊雄、馬世芳、馬欣、陳冠中、陳慧、梁文道、鍾雪瑩、黃宇軒、鄧小宇。相信大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擁有過書中記述的香港。希望日後無論去往哪裡,這個由流行文化塑造而來的香港,都會跟大家如影隨身。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923823
  • 叢書系列:文化田野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7 x 23 x 1.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亨利的好選擇:不要動手打人、破壞東西出氣-你的選擇是?
作者:麗莎.雷根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2-28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STEM大冒險:超驚奇有創意的科技-108課綱的「亮點指標」就是科技
作者:尼克.阿諾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7-28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一起來玩工作坊有聲書第2輯
作者:王怡仁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01
66折: $ 72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穿越時空大冒險:小學畢旅夢遊臺北歷險記
作者:洪佳如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6-28
66折: $ 16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請解開故事謎底【2025珍藏特裝組】
$ 59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哈利路亞寶貝 (1)
作者:仔縞樂々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0
$ 12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哈利路亞寶貝 (2)
作者:仔縞樂々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20
$ 12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我們在謝幕後是專屬伴侶(3) 特裝版
出版日期:2025-02-21
$ 62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美學修煉:看見不一樣的世界,美學博士CEO教你打開視角拓展審美力
作者:盤龍William Pan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1
$ 29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哈利路亞寶貝 (2)
$ 126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