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致我們敬愛的授業恩師
楊善堯
《仰望歷史:民國視野的新探索》這本有關民國史研究學術專書的誕生,緣起自書中十二位作者的共同恩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劉維開教授。今年(114)是劉維開教授的七秩華誕,每年我們師門共同的固定活動,就是教師節的時候一定會與老師、師母餐敘,一方面在教師節的日子感謝老師過去以來的教導,二來也是師門之間的同儕相聚,大家彼此聊著互相的近況,也會把在工作與研究上所遇到的問題,跟老師、同儕們一起相互討論,這樣的活動已經是我們每年的慣例。就在去年的教師節餐敘後,大家留了下來,討論明年要如何為老師慶祝他的七秩華誕時,這本民國史研究學術專書的雛形也就悄然而生。而目前身處業界與學界兩端工作的我,承蒙各位師門同儕的「盛情」,也就當仁不讓地接下這份十分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大夥歷經了數個月的努力,現在也到了換我這位主編來寫序言的時候了。
按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釋,「仰望」一詞為:「俯看、俯瞰、俯視」之意。而「歷史」,並非只有字面上之意,對於這本書的十二位作者乃至於劉維開教授的門下弟子而言,浩瀚的歷史就等同於我們心中博學多聞且有「史學界GOOGLE」稱號的劉維開教授。因此,我與蕭李居學長在討論書名的時候,就決定以此為意,在浩瀚歷史的面前,我們是以謙卑的態度在仰望著我們的研究領域,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在仰望著我們的歷史授業恩師。按照老師的個性,大張旗鼓不是他老人家的風格,身為弟子,當然還是要追隨老師的腳步,所以這本所謂的「祝壽專書」,方以《仰望歷史:民國視野的新探索》為名。
本書主要以民國史為斷限,收錄了十二篇維開老師直接指導的學生以及深受其學術影響而感召的學生們之研究作品。回想起以前就讀研究所時,維開老師總是跟我們說:「民國史研究跟其他領域不太相同,要多看檔案史料,當資料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趕快書寫成文,然後第一時間發表出去,這樣才能在研究領域上有所立足。」也就是說,豐富的史料會造就多元的研究主題,這個精神當也反映在這本書當中。十二篇的民國史專題論文,依其類別分為了:「黨務情報、國際外交、軍事動員、史料分析」四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則有數篇的專題討論,每位作者的研究主題也與老師息息相關。
這本主題多元的民國史研究學術專書,能夠順利趕在老師七十華誕前印製完成,書中的十二位作者當居首功,沒有大家的貢獻則無此書的誕生,在此由我代表出版單位喆閎人文致謝。其次,這次有幾位師門同儕,因為工作或生涯規劃緣故,時間上無法配合產出學術論文,不過仍撥冗提供了祝賀老師的賀詞,亦表感謝之意。另外肩負設計工作的泰有藝術有限公司曾泰翔先生與負責編排本書的吳姿穎小姐,能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內一起完成這項工作,亦要對兩位專業人士表示由衷的謝意。
作為劉維開教授弟子的我們,很高興能以自己的所學所長,將老師過往所傳授的治史方法、所見所聞、研究精神,至今仍延續在各自的研究與工作之中,我想,這就是一種「史學的傳承」。傳承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無形精神的影響也是一種永續發展的目標。作為弟子的我們,從老師六十五歲榮退時,同樣是弟子們共同努力而出版的《薪傳:劉維開教授榮退論文集》,到五年後再次集結成冊的這本《仰望歷史:民國視野的新探索》,何嘗不是一種傳承與永續呢!
謹以此書祝賀我們敬愛的恩師七秩華誕,也希望「人生七十才開始」的老師,能如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在往後的人生都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而為,並持續發揮與傳承超過一甲子的民國史治史功力,影響著各位徒子徒孫們。也希望再過五年後,大家仍能繼續貢獻所學,集結成冊,讓我們的維開老師繼續敲起鍵盤,打上追蹤修訂,逐字逐句的指導與驗收各位弟子們不同階段的研究成果。
民國114年4月28日深夜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