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集解》內容簡介——自漢至情,經學在各門學術中占有統治的地位。經學的蛩展歷了袋倜不同的段,而清代則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後的一個陪段。清代經學家在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制度等的考澄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遘封我們利用經書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孫希旦嘗研讀「三禮」,三十六歲(乾隆三十六年•1771)後,開始專治《小戴禮記》。並撰寫《禮記注疏駁誤》,凡八大冊。《孫敬軒先生年譜》曰:先是 府君銳意三禮,見注疏之未當,輒附以己意。辛卯以後,始專治小戴,注說有未當,輒以己 意 為 之話釋,謂之《注疏駁誤》。項幾山先生曰:「《禮記集解》始名《注疏駁誤》,凡八大冊。其初 屬 稿 即就注疏書額,話釋幾滿。』,乾隆四十四年(1779),《禮記注疏駁誤》改名《禮記集解》。至孫希旦四十九歲去世,已經三易其稿。孫希旦研究《小戴禮記》,只是取鄭注、孔疏不恰當的地方,以自己的理解加以解釋,一條一條辨說。之後用功時間長了,遂取全書加以話釋,推廣其書為《禮記集解》。漢儒所未及;而深明先王制作之意,以即乎人心之所安,則又漢儒所不逮也。」
由上可知 ,孫希旦研究《禮記》,開始只是糾正鄭注、孔疏不恰當的地方,為《禮記注疏駁誤》。後經多次修改,更名《禮記集解》,前後時間長達十三年,字數近百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