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思想史上,產生過無數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爭鳴;有些經過歷史的檢驗,成為對整個中國思想史產生重大影響的經典……
李贄(1527—1602),號卓吾,又自號溫陵居士、宏父(又寫作宏甫)居士、思齋居士。晚年因長住湖北麻城龍湖,又號龍湖叟,因去發,號禿翁,有時又稱李長者、李老子。袁中道在《柞林紀譚》中稱他為柞林叟。
李贄童年時,母親早逝。七歲,開始跟父親自齋公讀書、歌詩、習禮文。十二歲作《老農老圃論》,把《淪語‧子路》中所記樊遲問稼與《論語‧微子》中所記子路遇荷荼(李贄文中寫作“蕢”)老人兩件事綜合一起,贊揚丁關心農事的樊遲,諷刺了輕視農業?動的孔子,頗有“異端”色彩。李贄青年時,為了“糊口”,曾“靡曰不逐時事奔走”,並經受了“絕糧七日,饑凍困踣”的遭遇。為了生活與出路,嘉靖三十一年(1552),他參加了自己內心極為反感的鄉試,並中了舉人,時年二十六歲。而後,出任河南輝縣教諭擢升南京國子監博士,為父守制後任北京國子監博士、禮部司務,再遷南京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知府任期未滿,李贄即提交了辭呈,並于萬歷九年(1581)寓居于黃安(今湖北紅安)友人耿定向、耿定理兄弟的天窩書院,開始了他專心著述論道的生涯。後來,由于與耿定向的嚴重分?,又移居于麻城(今湖北麻城)的龍潭湖(又稱龍湖),其間曾出游武昌、北京、大同,講學于南京。萬歷二十八年(1600),李贄在麻城講學時听者日眾,並有許多婦女受教,引起封建統治者及道學家的驚恐,他們以“逐游僧,毀淫寺”、“維持風化”為名,雇用流氓打手,拆毀了李贄居住的芝佛院,焚毀了李贄營建的骨塔。李贄由于事先得知消息,在學生的幫助下躲于他處,才未遭毒手。第二年,李贄被馬經綸接到通州(今北京通州),但仍未逃脫統治者的迫害。萬歷三十年(1602),禮科都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疏劾李贄的著作是“惑亂人心”,“狂誕?戾”,“大都剌謬不經”,要求“將李贄解發原籍治罪”,“將贄刊行諸書,並搜簡其家未刊者,盡行燒毀”。神宗當即批示︰“李贄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便令廠衛五城嚴拿治罪。其書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盡搜燒毀,不許存留。如有徒黨曲庇私藏,該科及各有司訪參奏來,並治罪。”當天(閏二月二十二日)李贄被捕入獄,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大政治迫害案。三月十五曰,李贄趁獄吏替自己剃發之際,用剃刀自刎,十六日氣絕,向封建統治者進行了不屈的反抗與斗爭。